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19-01-30 15:00:00   【字体:

发布会现场

2019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于1月30日下午在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发布相关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田虎青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田虎青: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召开2019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发布——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扶贫办负责同志向媒体朋友们介绍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为让大家获得更多的采访素材,让报道更加鲜活、更接地气,我们还邀请了4位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共同参与发布,他们将向大家讲述脱贫攻坚中的感人故事,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展现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同志;

中共泸西县委副书记、县长莫伟同志; 

中共施甸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文广同志;

昭通市彝良县洛旺苗族乡乡长熊慧同志; 

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茂山镇副镇长杨明国同志。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以及云南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有三项议程:一是请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同志介绍我省扶贫工作情况;二是请基层人大代表讲述自己的扶贫故事;三是回答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

首先,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同志介绍情况。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发布新闻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黄云波: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下面,我简要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一、我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把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新时代必须打赢的第一场硬仗,建立健全组织动员、责任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等机制、制度、体系,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一个难点接着一个难点攻坚。特别是2018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紧扣“精准施策、提质增效”主题主线,突出深度贫困地区重点难点,开展“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脱贫措施户户清,县级项目库建设集中攻坚,扶贫信息数据集中比对,实战能力大培训等专项行动,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取得了脱贫攻坚最好成绩。在攻坚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脱贫成效越来越好。从贫困人口的减少看,2016年减少108万,2017年减少115万,2018年减少151万,减贫人数逐年增加,减贫速度逐年加快,经过3年的努力,全省有374万贫困人口脱贫、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4.03%下降到5.39%。我们离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从贫困村出列看,2016年出列1270个,2017年出列1500个,2018年出列2298个,确保推进一个成功一个、巩固一个、出列一个,实现整体脱贫。从贫困县摘帽看,2017年,实现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实现我省历史上贫困县数量首次减少,2018年,有33个贫困县申请脱贫摘帽专项检查。

二是形成了坚强工作保障。健全完善了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了省、州(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层层立下“军令状”,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一线调研,一线督战,推动全省形成“不抓脱贫攻坚就是失职、抓不好脱贫攻坚就是渎职”的攻坚氛围。省级以上财政投入逐年增加,3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6.67亿元,整合涉农资金817.38亿元。

三是奠定了精准脱贫的发展基础。2018年,推动以“精准施策、提质增效”主线,精准脱贫基础做实,产业扶贫覆盖建档立卡411.25万人,530.22万贫困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新增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69.33万人,新建306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5285人,乡村公共性服务岗位聘用建档立卡人口10.43万人。完成54.9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新增搬迁对象,安置方式由“农村复制农村”逐步向“城镇集中安置”转变,生态保护扶贫实现共赢,累计选聘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5.62万人。强化依法“控辍保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5%。完成4类重点对象农危改37.31万户,低保人口、特困人员、老人等特困群体基本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2669名吸毒贫困人口脱毒脱贫。8502个贫困村100%实现通硬化路、生活用电、动力电、光纤、宽带和有标准化卫生室、“云岭先峰”为民服务站、活动场所。怒江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曼班三队,2016年我们去过59人,村民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精神状态,村民基本不会听和讲通用语言。2016年以后,派了一名县工业局的农技师带队,既是驻村工作队员,也当支部书记。通过三年的努力,现在一个村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变化。很多村民已经外出打工,原来不善于交谈的村民还会主动跟外村人交谈,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00多元增加到2018年8300多元,人均收入水平提升了3至4倍。整个村子实现了精神物质双脱贫。这仅仅是8502个贫困村当中的一个典型。

四是夯实了攻坚克难的社会基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实施,推动了农业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为农村建立了精准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好办法、好措施、好机制,改变了过去农村工作“大呼隆”“漫灌式”的工作方式;累计派出2.2万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10.9万名干部驻村帮扶,目前,在岗驻村工作队员3.4万名,推动60多万名各级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与贫困群众结成了共同脱贫致富一家人,引领了社会风气,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东川区汤丹镇吴国良、昭通市大关县90后纪检监察扶贫干部王秋婷等61名扶贫干部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各级干部在攻坚中学会攻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作风得到全面转变,培养了一大批干部,是一笔重要的宝贵财富。楚雄大姚县80后“白头书记”李忠凯用自己的汗水和白发换来贫困群众的脱贫。通过脱贫攻坚显著提升了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花大精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把最能打仗的精兵强将派到最需要攻坚的地方,加强一线扶贫队伍建设,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了一大批懂农村、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加强,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富源县营上镇大栗村委会大格基村民万良高致富后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南华县五顶山乡牛丛村委会张万才由致富能手变为带富能手。

五是打牢了精准帮扶工作基础。全面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和县级项目库建设,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盘点三年行动任务量。推动干部沉下去“面对面”与群众协商定策,组织20余万名干部,深入1220个乡(镇)、1.2万个行政村、14.5万个村小组,核准主、次要致贫原因577.5万条,做实“一户一策”,实现全省建档立卡189.2万户749.4万人脱贫措施户户清。“实打实”研究落实脱贫措施。122个县(市、区)、1220个乡(镇)、1.2万个村做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形成省、州(市)、县、乡、村脱贫攻坚一盘棋、一本账。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正在向“精而精”安排资金项目和建立“人对人”责任落实机制着力。

六是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各地正积极推广“以积分换表现,以表现换积分”爱心助贫模式,改变过去给钱捐物的救济式扶贫,激励贫困群众“靠行动获得积分、用勤劳赢得帮助”,各地通过改变帮扶模式,调整“一刀切”的帮扶政策措施,实行帮扶承诺,制定村规民约,培育致富带头人,表彰光荣脱贫户等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促进贫困群众从“不愿干”“不会干”转变为“学着干”“争着干”。昆明市开展“三讲三评”,镇沅开办好汉班,西盟创新群众工作机制,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勤劳奋斗实现脱贫。德宏盈江县盏西镇双龙村光荣脱贫户杨恒荣以自己行动证明“坐等不如苦干,伸手不如动手”。个旧市卡房镇维西湾村的先天性双腿残疾妇女张宝珍,身残志坚,凭自己双手带领一家5口光荣脱贫。保山隆阳区蒲缥镇双桥村村民胡才,曾是当地嗜酒如命的懒汉。村干部、工作队到他家多次做工作,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将胡才两口子送到格力电器安徽分厂打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多元,他也成为光荣脱贫户。胡才经常说一句话:“我现在不喝酒了,现在天天干活挣钱供孩子读书,将来让孩子用笔杆子干活。”

七是构建了大扶贫工作格局。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河边村两年前是一个典型缺乏内生动力的村子,村里房屋年久失修,土地闲置。在我们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联系中国农大的李晓云团队,通过近两年时间,使河边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不仅盖起了新住房,还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办起了民宿旅游,许多大学的老师和企业都到这里开国际研讨会。外地的企业帮助当地村民买产品,帮助村民创业,学校老师去村里开办的夜校授课,教文化、教房屋建设、教村民怎样把橡胶和其他产品的质量提高。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财政部、宝武集团等47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发挥优势,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直接投入资金8.6亿元,帮助引进资金32.25亿元。上海市、广东省对我省88个贫困县扶贫协作实现全覆盖,分别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7.25亿元、10.91亿元。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云南烟草专卖局(公司)等企业集团计划投入帮扶资金68.05亿元,帮扶我省8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目前,已投入资金46.9亿元,帮助12万“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22家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0亿元。扎实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动员2514家企业、商会结对帮扶3188个贫困村,广东、上海选派援滇干部182人,投入资金35.08亿元,实施项目5717个,96.45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营造了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我省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贫困面大,攻坚任务重。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81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3.1%;除2018年33个县申请脱贫摘帽外,全省还有贫困县40个,居全国第一,其中,贫困人口超过5万人的县(市、区)有11个,超过10万人的有2个。昭通、曲靖、红河、普洱、文山、迪庆、怒江7个州(市)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87.5%。昭通市还有贫困人口58.8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32.5%,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市。镇雄县贫困人口23.2万,是全国、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

(二)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全省贫困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怒江贫困发生率达32.52%,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县有4个,最高的福贡县达40.23%;全省有深度贫困县27个,涉及贫困人口137.8万人,占全省的76.10%;还有深度贫困村2385个、占全省未出列贫困村(3434个)的69.45%,其中,贫困发生率在30%以上的贫困村有513个,面临集体经济薄弱、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滞后、“造血式”可持续发展扶贫产业培育难度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聚集区民族贫困发生率达23.23%,其中,傈僳族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部分贫困群众仍沿袭传统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市场意识、扩大再生产意识淡薄。一些贫困群众长期处在封闭状态,“精神贫困”问题突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65岁以上老人占9.6%,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占9.9%,持证残疾人占6.1%,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特定贫困群众比例超过25.6%。

(三)保障性扶贫任务较重。多数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服务欠账多,“三保障”任务较重。27个深度贫困县70%自然村不通硬化路,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成因复杂,还有部分不会听、不会讲通用语言。

(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还有差距。脱贫攻坚责任压实不到位,有的地方政策落实存在偏差。工作落实不到位,干部作风不够严、实、硬,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的总体考虑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脱贫攻坚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与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生动实践联系起来,与解决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贯通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结合实际贯彻运用上下功夫,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找立场、找方向、找方法、找答案,真正入心入脑、见行见效、落地落实。

要把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我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作为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任务,压实整改责任,细化整改举措,完善长效机制,促进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确保巡视后半篇文章做扎实,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二)完善精准组织、精准指挥、精准落实攻坚机制。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补齐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的缺课,在做到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六清”的基础上,围绕资金定到项目、计划定到项目、审批一次定到项目、公式公告定到项目、责任定到项目、督查考核内容定到项目的“六定”要求,落实有目标、有措施、有资金、有责任、可落实、可检查、可考核的县乡村2020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细化实化纵向到县乡村、横向到行业部门的任务责任,形成组织、精准指挥、精准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新机制。

(三)决战五场硬仗。一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抓住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和打造“三张牌”机遇,推行“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依托,大力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加强产销对接,防范市场风险,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有产业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推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当前,产业扶贫要重点做到“四个结合”:与现有优势产业发展结合,采取“给订单、教技术,大户带”的方法,把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入现有产业体系中;与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庄环境整治结合,把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养殖小区建设形成集体资产,促进养殖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让村集体有收益,让农户租用或使用积累集体资产,让贫困户有稳定产业,又改善人居环境;与消费扶贫结合,与运用金融扶贫政策相结合,政府推荐、贫困户申请、配风险金、银行授信,充分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再贷款,既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扶持龙头企业。二是打好就业扶贫硬仗。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两种力量,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发力,建立从动员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实现对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质量、就业收入和就业稳定性。关注外出就业人员回流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考虑就地就近就业的方法路径,解决好有劳动能力又无法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增收难题。三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确保2018年未,搬迁入住的上半年前全部搬迁入住,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新增34.5万人的搬迁入住,圆满完成99.5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坚持“四个同步”,即:同步实施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同步安排产业就业,同步做实进城进镇搬迁户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权”处置方案,同步落实安置点社区社会治理工作,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四是打好生态扶贫硬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利用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公益性岗位、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补偿等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五是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教育保障上,着力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帮助贫困家庭“两后生”(初中后、高中后)接受职业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基本医疗保障上,从“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4个方面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得到有效落实,全省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实际报销比例保持在合理水平。安全住房保障上,严格掌握标准,加强资金保障,采取过硬措施,确保2019年全面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统筹推进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让困难群众实现住房安全。

(四)千方百计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目前,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137.8万人、占全省总数的76.1%,深度贫困地区是决战的核心战场。一是认真落实中央支持“三区三州”的政策措施,细化实化《云南省全力推进迪庆州怒江州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深度贫困县实施方案,紧紧围绕脱贫目标标准,明确任务清单,严格完成时限,建立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工作台账,对标对表,抓紧抓实。二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措施、资金投入、工作力量倾斜支持。省级新增扶贫资金、涉农资金、惠民项目主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心、社会帮扶重心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动员企业集团出资,加大昭通、曲靖、红河、普洱、文山等重点深度贫困县的投入力度。从省级部门增派干部支持怒江、昭通,加大一线帮扶力量。推动保障措施全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指标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人口。三是把消费扶贫重点放在深度贫困地区,促进东西对接、产需对接,服务岗位精准对接,畅通物流配送,组织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勤人员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四是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脱贫攻坚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原制定的行动计划,加强集团帮扶资金管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确保7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其余4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未脱贫人口占建档立卡人口的比重,在2018年基础上大幅下降。五是加强分类指导、分类监测,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对迪庆、怒江,实行一月一调度;对深度贫困县,实行一季一调度,并探索委托第三方进行全程监测的工作机制;把贫困发生率超过30%的深度贫困村纳入省级监测重点,加强督促指导,全面落实村级实施方案资金投入渠道,确保聚焦深度贫困村配置资源资金,集中力量攻重点、破难题。

(五)强化扶贫扶志,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全面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驿站”“爱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实现社会爱心捐赠与贫困群众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对接,全面清理纠正基层简单给钱给物的帮扶政策,建立健全产业带贫、就业脱贫等“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政策和机制,坚决杜绝简单给钱给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的帮扶方式。加强教育引导,要通过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和实行帮扶承诺等具体措施,推动贫困群众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干的意识、积累的意识,减少或杜绝因婚因丧、人情往来等导致的贫困。大力宣传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和信心。

(六)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脱贫长效机制。云南无灾不成年,因灾因病返贫占比高。2018年,返贫人口中因灾返贫占53.3%,因病因残返贫占19.79%。把防止返贫的政策、脱贫长效机制和返贫监测机制一并健全。摘帽县仍要坚持“四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必须全面落实脱贫后的巩固提升计划和未脱贫人口的脱贫措施,继续实行督查检查和成效考核。其他贫困县、非贫困县也要把脱贫户的巩固提升措施纳入项目库,进入工作机制,确保到2020年一个贫困人口不留。今年,将按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部署,组织对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开展“回头看”。加强返贫监测,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及时解决好返贫问题,对因病返贫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健全社保兜底政策,建立保险、救助等风险防控机制,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加强社会综合保障,健全“失血”救助,提供兜底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把贫困退出的县、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建设重点优先扶持,将乡村振兴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优先向扶贫重点区域倾斜,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七)完善督战机制。脱贫攻坚是“一把手”工程,只要各级党政一把手真正重视,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要求,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督战机制。一是迅速掀起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确保实现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良好开局。省委、省政府决定1月至3月底,在全省范围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紧紧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县、乡、村实施方案,抓实抓细“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全力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五场硬仗,全面摸清饮水安全、住房、教育、医疗的组织领导、项目资金、措施责任全部到位,着力解决影响“两不愁保障性扶贫”的突出问题。二是强化五级书记遍访。按照省委的安排,今年6月前,州市县乡村要全面完成遍访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线调研、一线检查、一线督战、一线问效”工作推进机制。三是建立纠错纠偏的工作机制。从制度上压实各级精准执行政策的责任,调动基层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落实偏差的主动性。把“精准”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各环节,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四是强化考核督查。紧盯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聚焦重点工作、突出矛盾和倾向性问题,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用好督查的“杀威棒”,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春节收假,省里对申请脱贫摘帽的33个县严格、严肃开展专项评估检查,确保脱贫工作绩效真实可信、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