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六场)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3-10-17 11:28:16   【字体:

田虎青:

感谢蔡组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提问。

  

民族时报记者现场提问

民族时报记者:

有专家学者认为,民族文化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请问马开能副主任,省民族宗教委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马开能: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在这里,我借这个机会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要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在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过程中,做到扶贫先扶志,需要充分结合区域和民族元素。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经千百年积淀,已经内化为各少数民族稳固的价值观体系,成为各族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精神文化生活的熏陶,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激发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志向和决心;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直接参与脱贫攻坚相关工作。2015年以来,我们围绕这两个方面,以文化惠民为主线,以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摸现状。2017年起,我们在全省开展了少数民族文化基本情况调查,掌握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和存续情况。共收集到“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数据约1300条,为之后更精准的保护、开发打下了基础。

二是重保护。我们实施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五年来,共保护传承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项目198个,涉及语言文字、文物古籍、歌舞乐、工艺美术、建筑服饰、医药体育等10余种文化类型,巩固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的文化资源优势。

三是强引领。我们以脱贫攻坚以来各族群众身边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新面貌为主题,扶持创作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精品58个,以歌舞表演、影视记录、文体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政策、讲理念、讲成绩、讲精神,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四是扶人才。五年来,我们共命名并扶持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突出人才16名。同时,通过师带徒和集中培训的方式,延伸扶持了一批乡土人才和文化传承人,带动各族群众提升脱贫技能。2019年,我们扶持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乡土人才和传承人272余名,并开展民族文化培训近5000人次。

五是促融合。我们积极参与文化旅游、手工业、演艺等文化产业扶贫项目,五年来共规划实施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32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建设项目30个;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服饰、雕刻、造纸、乐器制作等手工艺产业10余个,打造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演艺剧目6台,不断扩大当地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就业和致富渠道。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实现了民族文化保护发展与脱贫攻坚相融相促,取得了良好成效。2019年,我们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成为全省10件惠民实事之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族群众的充分认可。谢谢!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想请问一下施副主任,云南“直过民族”现在已经有9个实现脱贫摘帽,请问,我们如何确保剩余2个兄弟民族同步实现脱贫摘帽?谢谢。

施榆兵:

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是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中最硬的硬骨头,其中,怒族和傈僳族又是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中的坚中之坚。截至2019年底,怒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由20639人减少至2439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39.08%下降至2019年的7.39%。傈僳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由325776人减少至39038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30.7%下降至2019年的5.7%。从怒族和傈僳族未脱贫人口分布情况看,主要聚居在怒江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和兰坪等深度贫困县境内。从脱贫情况来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基本解决,下步攻坚重点主要是强化巩固提升,提高脱贫质量,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强化因族、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在怒族和傈僳族聚居区扎实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以“户户清”“村村清”“县县清”为抓手,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实现短板弱项问题整改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并进一步强化对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脱贫户和边缘户的监测预警工作,按照“一户一人一方案”要求,因户因人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返贫和致贫风险,确保脱贫质量。二是进一步强化集中力量攻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怒族和傈僳族脱贫攻坚,进一步持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在已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37亿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企业集团帮扶和东西扶贫协帮扶力度,如三峡集团、大唐集团等企业集团在已投入7.9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帮扶资金4.5亿元怒族和傈僳族脱贫攻坚提供保障。三是进一步强化志智双扶,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内生动力。始终坚持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注重发挥好干部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着力在思想上扶志,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文明健康向上新风,拔除“等靠要”思想穷根,自力更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注重产业发展、就业扶贫、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措施,着力在能力上扶智,坚持全面推广应用手机App技术开展普通话和识字培训,强化对45岁以下劳动力的普通话培训工作,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对外交流、增加收入,带动转变观念、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坚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施技能专项扶贫行动,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的技能带头人,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通过“输入式”和“开发式”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确保怒族和傈僳族如期实现整族脱贫,并通过多措并举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和质量,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如期实现与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兑现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

回答完毕,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请施副主任介绍一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云南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务工增收带来一定困难。请问,云南如何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助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施榆兵: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的务工增收带来了一定困难和影响。为了使贫困地区把困难和问题降到最小,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我们积极对接上海和广东,加大帮扶力度。特别是近期,上海和广东大幅度地增加了产业扶贫和劳务协作的力度,截至3月底,上海、广东到位协作资金44.21亿元。其中,上海市到位协作资金34.8亿元,广东省到位协作资金9.41亿元,这些资金60%以上用于我们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的劳务协作,争取把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地区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上海、广东和云南还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采取包车、包机等方式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精心组织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返岗就业。近段时间,我们赴上海就业的贫困群众有2228人,赴广东就业18396人,在这两个省市的帮扶下,我们采取直采直销的方式将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到上海和广东,共计1.85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广东和云南在产业发展和就业协作上做得比较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国家相关政策,深化上海、广东帮扶云南协作机制,特别是在产业扶贫和劳务协作方面下功夫,把帮扶的44.21亿元资金用在产业扶贫和劳务协作项目上,组织好、实施好这些项目,助力我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回答完毕。

田虎青: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解答。各媒体要紧扣今天发布会的内容,大力宣传、解读、阐释云南省脱贫攻坚中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成效,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社会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