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 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题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0-11-27 15:00:00   【字体:

彭斌:

谢谢拉玛·兴高主任的发布。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中国改革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改革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十三五”以来云南加强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亮点?谢谢!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王萍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 王萍: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交通运输在促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起着重要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十三五”以来,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聚焦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力打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通过全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民族地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交通运输发展短板不断补齐,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保障民族地区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省交通运输厅努力争取将全省8个民族自治州、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内的105个县(市、区)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支持范围,县区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382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

二是全力打通民族地区对外连接大动脉。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启动实施“互联互通”工程,着力解决民族地区通高速公路问题,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将实现通高速公路,民族地区县(市、区)逐步实现通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方面,通过建成怒江美丽公路G219六库至丙中洛提升改造工程等一批国道项目,实现全省129个县100%通高等级公路。铁路方面,到“十三五”末,铁路运营里程预计达4233公里,高铁实现从无到有,高铁及动车运营里程1105公里,全省9个州市通铁路、8个州市高铁动车覆盖,其中,红河、文山、楚雄、大理4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民航方面,“十三五”期新增4个民用机场,全省达17个,其中,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0个。

三是全力畅通民族地区内部联通微循环。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要求,“十三五”累计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0.5万公里,完成199座“溜索改桥”项目,香格里拉市、鹤庆县等7个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交通扶贫“三通”兜底性任务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邮,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实现了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有力促进了当地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加快发展,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繁荣稳定。

四是强力助推“直过民族”地区告别“出行难”、走上“致富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的指示要求,在国家特殊政策关心支持下,优先在民族地区实施“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及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累计投入资金87.5亿元,完成2.5万公里建设任务,惠及346个乡镇、1487个建制村、9049个自然村,曾经“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彻底改变,为全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千年跨越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谢谢!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请问,“十三五”以来,云南省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民族医药发展的成效如何?谢谢!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处长刘毅鹏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处长 刘毅鹏: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借此机会,我向各位记者朋友简要介绍“十三五”以来我省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务实的举措推动发展,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明显进步,特别是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民族医药发展方面工作成效更加明显。我分两块内容向大家作介绍。

第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以来,我省共争取民族地区中央预算内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57亿元,获得国家支持的民族地区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5个;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249.73亿元,用于全省特别是民族地区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疾病应急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中医药卫生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一系列卫生类的项目。除了硬件设施改善外,我们还在能力提升方面着力,“十三五”期间结合健康扶贫工作,省卫生健康委制定了迪庆和怒江两个州的专帮方案,随着专帮方案的实施,截至目前,8个民族自治州实现了三甲医院全覆盖,全省129个县级综合医院有122个达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占比为94.57%;随着我们在民族地区相关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29个民族自治县县级综合医院有28个达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占比为96.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乡镇的层面来看,全省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共建设369个慢性病管理中心,占全省的63.08%;建成264个心脑血管救治站,占全省的65.84%。全省民族地区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全省的30.43%;2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占全省的59.37%;14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我省甲级标准,占全省的52.69%。从这一系列数据来看,“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的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健全、服务能力也得到了确实的提升。

第二,向各位介绍我省促进民族医药发展,提高民族医药服务能力的相关情况。“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健全民族医药服务体系,提升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截至目前,云南省独立设置的民族医疗机构已达40余所,民族医药研究机构10余所,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迪庆州藏医院获评国家区域专科诊疗中心。此外,我们也加大了民族经典名方的挖掘整理力度,18个傣医的方剂纳入傣医药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已经上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我们还开展“定制药园”工作,评审认定32个“定制药园”,助推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省卫生健康委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扣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民族地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加强民族地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民族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民族地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简要情况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各位!

  

民族时报记者现场提问

民族时报记者:

请问,云南省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副处长何兆春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副处长 何兆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介绍云南省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的成效。

云南始终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以推广普通话为桥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云南各民族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各民族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成为各民族学生沟通交流学习的校园语言,也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为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处奠定了基础。

二是以普通话测试为抓手,推进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为云南推普攻坚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云南自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来,共测试457万人次,推动提升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云南将普通话水平作为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2016年以来,组织7218名少数民族教师免费参加普通话培训,确保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等级要求。

三是以学习普通话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实施青壮年农民素质提升方案,全力推进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程。云南省印发《“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大学生志愿者1400余人次暑期深入39个县334个村寨开展推普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推普工作乡村行”“小手拉大手,推普路上一起走”等活动。累计完成9.9万名“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普通话培训,创建普及普通话示范村(行政村)701个。

四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发推广“语言扶贫APP”,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创新学习方式,与科大讯飞、中国移动通信云南公司合作,开发“语言扶贫APP”,为有学习需求的少数民族群众免费配发定制手机,补贴1200元流量费,减免通讯费用。利用手机APP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线上自学、线下帮扶、送教到人的培训模式,实现目标人群学习普通话全覆盖。共发放语言扶贫定制手机2万台,39万人通过手机APP学习普通话、认读常用汉字。

五是以学前幼儿为关键,着眼未来,积极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以推进“一村一幼”建设为基础,以民族地区乡村幼儿为主要目标,把提高少数民族幼儿普通话普及率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截至2020年6月,全省在园3-6岁学前儿童普通话普及率达99%,基本上实现了学前学会普通话的工作目标。

回答完毕,谢谢!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表现出哪些突出亮点?谢谢!

拉玛·兴高: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凝聚全社会力量建设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族群众的主体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创新创建形式、拓展创建领域,推进创建工作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打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我们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融入文明城市创建格局,形成指导创建工作的综合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邀请专家、学者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推进省部级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联席会议机制,高位推进创建工作。

二是完善创建体系。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单位)和教育基地管理命名办法》,不断完善创建指标体系,实施“三级”创建命名机制,健全推荐命名评审程序,提升创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

三是注重提质扩面。我们围绕各行业主业主责,推进创建工作提质扩面,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开展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部队、进铁路、进医院、进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十进”活动,拓展创建领域,激发创建动力。涌现出了西畴县、独龙江乡、麻栗坡老山主峰、郑家庄、金星社区、银井边防小学等一批类型多样、独具特色、全国“叫得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标杆。

四是创建载体多元。我们运用“三微一端”,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融媒体+民族团结”等网上平台,增强创建的吸引力、影响力。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让民族团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推动多部门合力创建、区域性创建联盟、跨行业联建联创、互观互检、重大民族节庆宣传教育等措施,将创建工作向旅游业、新经济组织、民营企业等领域延伸,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以上方式,我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窗口。目前,大理州、西双版纳州、昆明市、红河州、普洱市、楚雄州等6个州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59家单位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单位)”,10家单位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19年,我省39个集体和42名个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2020年,5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截至今年底,我们将命名3000个“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

回答完毕,谢谢!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请问,“十三五”期间,我省在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繁荣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谢谢!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余剑明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 余剑明:

各位记者朋友,“十三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云南的“三个定位”要求,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夯实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基。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建有公共图书馆151个、文化馆149个、美术馆4个、非遗中心27个、乡镇文化站144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442个,基本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

二是文化艺术创作进一步繁荣。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创作了少数民族题材作品20余台,舞剧《诺玛阿美》、白剧《数西调》入选中国艺术节并参评“文华大奖”;傣剧《刀安仁》入选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获得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我省入选“中国文化艺术之乡”20个,命名“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6个。组织举办中国原生民歌节、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云南省传统戏剧曲艺汇演、“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大力弘扬云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地方特色文献保护得到加强。完成云南15个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源库、傣族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东巴文献专题资源库等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抢救性修复彝文古籍14080余页、藏经2285页、东巴古籍490页、拓片441张,奠定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在全国的地位。

四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记忆遗产1项(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进入国家申遗重点推荐项目1项。五年来,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项。全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105项、代表性传承人增至125人,“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4个传统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创建,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公布和启动建设。

五是实施民族博物馆群建设计划。建设8类博物馆集群和6个博物馆群落。五年来,新建成备案博物馆(纪念馆)49家,总数达到157个,其中,民族类博物馆18家。目前,我省8个民族自治州有6个建成博物馆,29个民族自治县中16个县建成博物馆;8个“人口较少数民族”有4个建成专题博物馆。

这些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体系网络不断完善以及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和宣传,为我省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谢谢!

彭斌: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的积极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精彩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刚才,省民族宗教委等5个部门就“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民族医药、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情况做了系统的通报,用完整的数据、详实的措施、典型的事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集中讲述了云南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的精彩故事,充分展现了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如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拉玛·兴高先生在发布中所说的,“十三五”期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共享美好家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得到了有力的推进,应该说创建工作的多项重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充分利用各自的媒体优势和特点,多角度、多渠道宣传好、报道好本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各项重要内容、取得的辉煌成绩,并持续关心关注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工作,为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不断取得新进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