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 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1-09-15 10:00:00   【字体:

宗霞:

感谢杨主任的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

各位好,我有一个问题提给孙航所长。 在刚刚发布当中,您提到昆明植物研究所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高黎贡山综合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工作。另外,您也提到研究团队参与了青藏高原第二次的科学考察,请您再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两方面的情况。谢谢!

孙航: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高黎贡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我想这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刚好处在西南季风的迎风面上,所以有着丰富的降雨和特殊的气候条件。第二个方面,在这个气候条件下,它整个植物多样性的组成是非常特殊的,它和我们国家其他地区包括横断山脉区域的植物多样性组成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属于东喜马拉雅,连同喜马拉雅南坡在内,这一块的植物多样性也是非常特殊的。第三个方面,高黎贡山这个区域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在我们国家的生态系统中是最完整、也是最特殊的。当然,它也是我国重要的跨境生态屏障,所以在这个区域内,我们国家还没有生态定位研究站。关于这个区域的生态重要性,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世界上最高的杜鹃花,树高30多米的大树产自高黎贡山;世界上最大花瓣的玉兰花滇藏木兰,花瓣可以达到30厘米长,产自高黎贡山;还有世界上最大叶子的杜鹃,叶子可以接近1米,也产自高黎贡山。所以从这三个例子来说,高黎贡山的植物资源、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高黎贡山建立野外台站,它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自然显而易见。昆明植物研究所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高黎贡山野外台站的建设。

当然,高黎贡山有着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它有接近7000种植物,生态系统从南边的热带一直到高山的寒温带都比较完整。台站的建设对了解高黎贡山及其临近地区,特别是东喜马拉雅地区植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昆明植物园对高黎贡山有着非常长的研究历史。早在1938年,昆明植物所俞德俊先生就已经进入独龙江进行考察。随后老一辈科学家,例如冯国楣先生、武素功先生,都先后到高黎贡山采集过标本。包括青藏高原横断山考察、一次科考,昆明植物所都组织了多个队伍对高黎贡山进行了考察。这其中也包括中美合作的高黎贡山考察,考察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出版了《独龙江地区植物》《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高黎贡山植物》《高黎贡山植物资源与区系地理》等一系列重要的专著,标本收集超过了30万份。这些成果获得了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高黎贡山的一个基本情况。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于2017年8月份启动,昆明植物研究所承担了生物多样性考察中的植物部分,主要作为植物部分的牵头考察。考察内容包括三大块:第一大块是对植物资源和植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和一些基础研究;第二块是对高原特色植物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第三方面是对高原极小种群和珍稀濒危植物,包括一些旗舰物种的调查和保护。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所提出的要求。昆明植物研究所作为“国家队”的一部分,应该心系“国家事”、肩负“国家责”,勇于担当,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到目前为止,项目执行已经组织野外考察157次,参与人员约800人次,主要考察区域范围涉及云南、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覆盖青藏高原约62%的区域。目前为止,已经采集标本近2万号,大约接近6万多份,引种活体植物55种3000余株。目前考察还在进行中。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高黎贡山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关于这个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毛炳宇:

高黎贡山是中国西南山地、印度—缅甸及喜马拉雅山脉三大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汇区,拥有高度富集的生物多样性,也是我国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从上世纪50年代起,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围绕高黎贡山这一关键区域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例如在1973-1977年开展的高黎贡山考察、还有全国二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考察研究、包括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等。在高黎贡山地区发现了多个新类群和物种,包括贡山臭蛙、贡山钝头蛇、白颊猕猴等。2017年,我们发现并命名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国家和云南省的部署,会同各相关部门,结合最新的科技手段,深化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珍稀濒危和旗舰物种的监测与评估、保护与种群恢复示范等研究,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

谢谢!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想请教一下杨主任:我们都知道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上取得了很多亮眼的学术成果。请问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挑战和影响,您觉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杨永平:

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除生物多样性之外,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另一热点。最近IPCC和IPBES的合作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科学评估。我认为,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表现在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气候变化会导致一些敏感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导致一些物种在局部地区的消失。我举个例子,一块湿地的干涸,根源是水的问题,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干旱,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就可能导致一些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减少或消失。第二个层面是,气候变化会影响一些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这些区域的一些动植物比较适应寒冷,由于气温的增加,这些物种一定要“往北走、往上走”,如果没有气温更低的地方,这些物种最终就将无处可去。这也会导致局部地区的物种受威胁。第三个层面是,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会发生变化。比如,某种高山上的花,依赖某个特定的昆虫进行传粉,如果花已经开了,昆虫仍在蛰伏,就将错过花期。物种之间相互关系的错位,也是气候很大程度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一个表现。第四个层面是遗传多样性。有的物种本身虽未消失,但其适应寒冷或特定某一环境的特征种群受到威胁,导致遗传多样性的消失。所以我认为,气候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目前的我们而言仍然有的不断研究和认识的过程。我们应对这个问题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以共同应对这一人类可能面对的挑战。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请问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孙所长,您刚刚提到了云南省享有“野生菌王国”的美誉,请问我们所在的野生菌研究领域有哪些显著的成效,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孙航: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云南野生菌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不仅在全国,在世界都是罕见的。从数据上来说,大家知道现在昆明市场上出售的食用菌有多少种吗?有258种,这还没有包含很多没有在市场上出售的食用菌。这么丰富的资源,在全球来说也找不到第二例。

昆明植物所对野生菌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本底的调查,就是到底有多少食用菌。因为这个学科领域难度很大,就目前调查的情况来说,已知的是2700多种,占到了全国总数的57.4%,超过了全国的一半。

第二个方面是支撑真菌资源利用的基础研究。比如牛肝菌的研究,我们对牛肝菌的家谱,就是从哪起源、有多少种、怎么来的、为什么长在这些地方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个研究在全球引起了比较大的影响,被誉为全球牛肝菌里程碑式的研究。在化学成分部分,昆明植物所的真菌研究团队和植物化学团队进行合作,对中国西南地区高等真菌重要类群的分类与新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三个方面是产业化示范。大家都知道很多野生菌越来越少,要通过人工栽培。昆明植物所在羊肚菌栽培示范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特别是在菌种退化选育上有很重大的突破。在羊肚菌栽培推广方面,初期已经推广种植近2万亩,主要依托于昆明植物所一些基础的研究和一些技术的创新,在区域扶贫上首次实现了近2亿元的利润。另一方面,在扶贫工作上,昆明植物所进行食用菌和生态系统套种上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当地扶贫工作也取得很重要的贡献。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基础研究工作。比如说编写了《云南常见毒菌》挂图,这个挂图目前在市场上和各个乡镇及媒体都能够见得到,这对预防食用毒菌起到良好的作用。还有一个比较亮点的工作是昆明植物所主办了一本国际期刊,叫《真菌多样性》。这本期刊在全世界的真菌学领域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

在资源收集方面,我们标本馆收集的真菌超过了11万份,是全国第二大的真菌标本馆。所以,在野生菌研究方面,昆明植物所从基础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资源调查、化学成分,还有示范推广都有一系列的成果。

谢谢。

  

中国环境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环境报记者:

请问中国的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杨永平: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第一,植物园最重要的工作是植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都说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两个篮子,一个篮子是自然保护地植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另外一个是植物园开展植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它在植物保护方面是起到了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互为一体,相互补充的关系。

最近有人做了统计汇总,我国目前有能力从事迁地保护的植物园有162家,其中在热带地区的有32家,亚热带的有68家,温带有62家。这162家植物园做了什么事情呢?共同收集和保存的植物有228个科,也就是91%的中国的科在中国的植物园有保存。2911个属, 86%的属在植物园有保存。 22100多种,60%的中国植物种类在植物园有保存。所以,中国的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特别是以植物为主的保护起了很重要的补充。当然,植物园本身也是一个保护地,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不仅保护植物,也保护不少类型的动物和微生物等。

第二,中国植物园是从事植物科学研究的机构,也是培养植物科学人才的教育基地。

第三,植物园是科普教育、宣传生物多样性、集中展示植物多样性的极佳场所。

我想中国植物园和世界植物园一样,继续在物种保育、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谢谢。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想问一下昆明动物所的领导,我国西南地区动物多样性呈现出哪些特点?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毛炳宇:

谢谢记者的提问。

西南地区动物多样性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动物地理区系复杂。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有2界3亚界7区,仅西南地区就占据了其中的2界2亚界4区。二是动物多样性丰富。西南地区虽然只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8%,但却拥有我国脊椎动物物种数的73%,其中云南拥有我国脊椎动物物种数的48%。三是特有和受威胁物种多。由于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强烈,西南地区许多物种是本地特有的。中国西南地区已记录的脊椎动物中,中国特有种比例为38%,其中两栖类的中国特有种比例高达63%。

为进一步厘清我国西南野生动物现状,近年来,我所副研究员朱建国主编并出版了《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该丛书分为5卷7本,展示并介绍了我国西南地区2000多种有代表性的陆栖脊椎动物与昆虫。同时,作为COP15献礼的图书—《中国西南受威胁及特有脊椎动物》一书也将在本月底正式出版,欢迎媒体朋友们关注。

谢谢!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问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记者:

为何云南省动植物保护需要与东南亚合作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谢谢!

杨永平: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什么我们在生物多样性这方面要和东南亚开展合作?通俗来讲用两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句话是,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但是研究还比较薄弱。第二句话是,今天的中国科技力量有能力做,而且我们应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事业。

首先,东南亚国家具有比较典型的低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这些年我们通过联合科考和合作研究,在缅甸、老挝等地区发现许多新物种,例如前面我讲到的发现和命名了乔木新王物种。但是这个区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人才也比较少,历史“欠账”比较多。加之本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巨大,森林破坏和退化严重,一些物种可能还不为人认识就消失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支持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其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等领域成绩是比较突出的。我们不仅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做了系统的调查,完成主要生物多样性的编目工作,而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绩。我们国家目前有基础、有队伍、有能力参与东南亚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事业。我还想强调的是我们更应该去做。因为正如我前面所说,目前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很大,保护工作亟待更多的科技支撑。我们应该以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好的保护成效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我就说这些,谢谢。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记者朋友踊跃的提问,也特别感谢今天台上三位专家科学全面的解答。在此,我们也向中国科学院所有的专家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和敬意。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的数量多,特有种的比例也特别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迫切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做出了大量开拓性、引领性的工作,有力地支撑和服务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际履约的各项工作。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系统驻滇的单位作为中国科学院在滇的代表,同样也为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支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今天我们的发布会内容特别充实,数据也非常详尽、丰富,意义非常重大。希望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能够宣传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讲好我省科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科研工作者、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浓厚氛围,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贡献媒体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