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展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1-11-11 10:00:00   【字体:

宗霞:

感谢孔贵华常务副主席的发布。接下来,请记者朋友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周应新副总工程师。云南正全力进行“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目前,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跃升全国第二位。我想请问周应新副总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职工的技术发明、技术革新和“五小”活动起到哪些作用?也请您结合实例和我们分享一下。谢谢。

 

第四届“云岭工匠”获得者、云南交投集团副总工程师、楚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正高级工程师周应新回答记者提问

第四届“云岭工匠”获得者、云南交投集团副总工程师、楚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正高级工程师 周应新: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在省总工会的关心指导下,云南交投集团紧紧围绕“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五小”等职工创新活动,为“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保障了项目安全可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两个实例,这两个实例充分展示了职工创新活动在工程建设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是新型棚洞防护技术。本次职工创新成果展,我们的展厅造型设计就是来源于它。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穿越高压线路,将存在铁塔倾斜和线路熔断脱落的风险,对行车有一定安全隐患,若实施高压线路迁改方案,将严重拖延工程进度,影响周边城镇供电。鉴此,我们大胆创新,借鉴了隧道棚式明洞的设计,分别在武易、楚姚高速公路上空架设棚架、棚洞等安全防护措施,消除了高速公路下穿高压输电线的安全隐患,保障了驾乘人员行车安全,同时避免了高压输电线路的迁改,节约电力线路迁改费用约1.2亿元。

二是公路工程BIM设计系统。此系统由云南交投集团所属设计院公司的职工自主研发,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法,以数字化为核心,实现了设计构思、方案拟定全过程三维可视化。完成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各专项工程设计后,可一键出图、自动成册,通过电子沙盘即时呈现,全面直观展现设计方案,有效支撑施工及运维阶段BIM技术应用,极大提高了设计阶段的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广泛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人才,为广大职工提供了学习培训、技能提升与成长成才的宝贵机会,从而不断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本次职工创新成果展,作为“云岭工匠”、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技术工人的代表,我能够参与,我的作品能够参展,我非常高兴、非常荣幸。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团结带领工作室的成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五小”活动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共开展科技创新项目20项,在武易高速公路中应用绿色低碳技术39项。自主研发出消能减速护栏、隧道智能检测车等20余项核心技术、装备与软件,取得国家专利31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科研合作,推进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共转化成果12项,并推广应用至云南、重庆、浙江等省市近8500公里的80余条高速公路上,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数十亿元,还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云南省总工会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等诸多荣誉。

我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武易高速公路建设期间,我偶然中参观了磷石膏尾矿坝,同时了解到云南省内磷石膏历史堆存量已超亿吨,对于如此巨大堆量的废弃材料,萌发出将磷石膏用于公路建设的想法。通过开展“高速公路土石混填及固体废弃材料路用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对磷石膏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将其进行改性,所形成的新型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满足了相关指标要求,现已试点应用于武易、楚姚高速路面基层,消耗磷石膏六千余吨,经测算,较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可节约成本10%到20%,如在工程建设中全部应用该技术预计每立方米混合料节约成本约20元,每公里可消耗磷石膏一万余吨。

同时,将磷石膏、壤土等改良材料混合,以植物发芽率、长势时间、壤土酸碱度及颗粒团聚状态等为指标,优选出最优配比,通过磷石膏混播基材防护法在楚姚高速公路中进行了边坡防护现场应用,示范边坡植被存活率较传统工艺提高了2%,后期绿化效果良好。

这些技术创新为磷石膏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减少堆渣成本及治理费用,缓解了环保压力;同时,在公路建设中变废为宝,既可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成本,又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

职工智慧无穷无尽,职工创新大有可为。今后,我将持续依托省总工会和云南交投集团的职工创新平台,带头攻坚克难、精益求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谢谢!

宗霞:

非常感谢周总工,非常了不起,可以说云南建设的每一片砖瓦上都凝聚着“云岭工匠”和全省职工的付出和努力,向他们表示敬意。

下面,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工人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朱国金总工程师。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滇中引水作为全国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拥有六项世界之最,要解决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技术难度世界罕见。请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哪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具体取得了哪些成绩?第二,您作为刚刚当选的“云岭工匠”,对即将举行的“云岭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有哪些期许?谢谢。

 

第五届“云岭工匠”获得者、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滇中引水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朱国金回答记者提问

第五届“云岭工匠”获得者、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滇中引水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朱国金:

滇中引水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之后第三大水利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相比国内其他大型引调水工程,其输水线路隧洞长达到612公里,洞线率高达92%,同时输水隧洞穿越我国最复杂的地质单元区,地质条件在世界引调水工程中最复杂,广泛存在活动断裂、高地下水、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问题,技术难度超过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世界罕见,对设计提出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劳动竞赛、“五小”创新、QC小组等多种形式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活动,更好的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提出不良地质条件下长大深埋隧洞关键技术问题成套解决方案。比如,滇中引水工程龙泉倒虹吸接收井基坑深77.3m、连续墙深96.6m,位于昆明主城区,地面环境复杂,开挖触及土层全部为软土地层,是目前国内同类型基坑中最深基坑,在百米级软土基坑相关研究近乎空白,且无成熟规范可依的情况下,我们广泛发动职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技术攻关,对超深软土基坑的力学特性演变、变形控制、土工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成套关键技术体系,成果不仅有力支撑了该基坑的顺利开挖完成,同时,对提升国内超深基坑技术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又如昆玉隧洞全长104.56公里,为滇中引水全线第一长隧,也是在建全国第一长水利隧洞,面对“百米级超深盾构”“富水岩溶区隧洞涌突水”“输水线路穿越活动断裂”“城区浅埋软土隧洞近接施工”等长大隧洞复杂地质条件问题,我们通过科技攻关,提出成套结构适应性方案和施工风险控制措施。特别是在城市软岩软土地下工程中结构荷载计算模式等理念创新,将龙泉倒虹吸盾构隧洞单公里综合投资降低至1.1亿元,远低于国内同等规模工程综合投资,在有效保障了工程成功实施的同时,为城市深层空间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这些,都凝聚了我们职工的创新智慧。

二是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21年,滇中引水工程楚雄设计代表处和昆明设计代表处围绕“六项世界之最”“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开展了“决战100天”劳动竞赛活动。以“五比五赛”(比设计效率,赛设计进度;比设计质量,赛安全效益;比设计服务,赛现场指导;比技术攻关,赛科研成果;比党风联建,赛使命担当。)为引领,广大职工围绕深埋长隧洞软岩大变形、高外水压力、活动性区域断裂,高架大跨渡槽倒虹吸抗震等重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为滇中引水工程提速建设、顺利完成年度建设目标,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展现了现代职工的创新之美、时代风采。

三是通过开展“五小”创新创效活动、QC小组活动,增强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滇中引水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设计周期紧张,在初步设计阶段,我们广泛发动职工,通过开展“五小”、QC小组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发了智能选线系统、三维参数化设计系统、输水系统等程序性工具,激发职工的创新创效意识,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提出了滇中引水工程输水总干渠楚雄段、昆明段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隧洞涌水防治和环境影响对策专题报告等共72本近700万字,成果得到了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和水利部水规总院的高度赞扬,按期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7年底实现初步设计通过技术审查的要求。

作为一名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多年的工作者,有幸能被选树为“云岭工匠”,我感到非常自豪,这是对水利行业的高度关注,也是对我们水利建设者艰辛付出的充分肯定,同时,更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非常感谢省总工会给予的平台和机会。“云岭工匠”年度人物发布覆盖面广、关注度高,必将引导更多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钻研技术、苦练本领、开拓创新,也将激励广大水利建设者更好坚守水利为民的职责。希望省总工会多开展类似以鼓励职工创新为主题的丰富活动,我将以模范行动不负“云岭工匠”的光荣称号,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干劲、闯劲、钻劲兼备的敬业精神,秉持追求完美与极致、视技术为生命的工匠精神,继续做好“水文章”,以水赋能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谢谢!

宗霞:

非常感谢朱总工铿锵有力的表态。在他们这种攻坚克难和不懈的奋斗中,我们大家共同的见证了世纪梦想、百年企盼变为现实,向大家点赞。

下面,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省总工会金勇副主席,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省总工会作为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牵头单位,在“十四五”时期,对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方面有哪些思考和谋划?谢谢。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金勇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金勇:

感谢记者朋友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关注和支持。自2018年云南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在省委和全总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级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云南的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的充分肯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总工会作为改革牵头部门,正在与各改革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道,积极谋划“十四五”时期的改革工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持续深化改革。引导广大产业工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投身创新创造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十分重要的任务。初步考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

一是持续培养产业工人创新能力。“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注重持续培养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针对中职、高职和职教园区实施系列提升工程,创新职业教育的模式和方式,让青年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推动职业院校师生针对经济发展需要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打造高标准公共实训基地和产业集群实训基地,集合多方力量建设现代化产业工人培训基地,鼓励企业、高校、职业院校等共同开展培训,推广“双师带徒”培训,开展“名师高徒”选树等,将创新能力培养覆盖产业工人学习、工作成长成才全过程,帮助产业工人既懂技术、又会创新。

二是注重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十四五”时期,我省将从经济待遇、政治吸纳、职业发展等方面,激励产业工人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创造性进行技术研发和攻关。加大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股权激励、项目跟投、项目分红等多种激励方式,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专项特殊奖励。探索推进基层工会“推优入党”制度,把劳模工匠、技术状元等优秀产业工人代表推荐给党组织,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在评价内容中的权重,畅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产业工人,破格晋升技能等级。

三是有力支持产业工人创新创造。“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积极搭建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桥梁。聚焦我省重大和新兴产业,鼓励支持产业工人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组织产业工人参与技术创新实践。推进企业与各类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成果转化基地等,积极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鼓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8%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技能提升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的经费支持。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队伍,发挥科技人员智力资源优势,协助企业和产业工人开展技术协作、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活动。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孵化产业拔尖创新人才,释放创新辐射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积极搭建产业工人建功平台。省总工会还将发挥好特有工会特有品牌作用,助力产业工人创新创造。首先是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围绕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竞赛形式和内容,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竞赛活动,每年开展省级劳动竞赛不少于10项、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不少于50个工种,积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其次是广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化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和创新项目培育,组建创新工作室联盟,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推进产业工人创新项目孵化转化,计划5年创建省级创新工作室、工作站200个,补助省级职工创新项目不少于200个,帮助不少于100个补助项目落地。再次是支持鼓励职工踊跃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和“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力争5年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30万件、技术革新项目4万件、发明创造项目1.5万件,取得专利3万项,推广先进操作法项目1.5万项,汇集起创新的众智众力。正如即将举办的这次创新成果展,还将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搭建职工创新推介平台等。

五是示范引领产业工人投身创新。“十四五”时期,还将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创新标准,评选省劳模300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00名,选树“云岭工匠”100名,提高创新人才在先进典型评选中的比例。广泛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车间、进社区活动,发布“云岭工匠”年度人物(这也是这次创新成果展重要活动之一),推动设立“云岭工匠日”,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通过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等的示范作用,引领全省广大职工创新创造。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介绍这几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还有许多特色亮点,值得大家持续关注。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就回答这些。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积极提问,也感谢几位发布人的解答和介绍。

各位记者朋友,正如刚才孔贵华书记介绍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期间,云南的职工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两位总工的讲述让我们既感动又敬佩,通过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全省广大职工用动人的风采在云岭大地上进一步唱响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更好地调动和激发了全省职工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为实现我省“十四五”的各项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希望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要充分地宣传好、报道好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代表和典型事迹,并持续地关注我省在各个领域、各行业开展的各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情况,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投身云南高质量发展实践,用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南新实践的时代先锋,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