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云南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4-01-19 10:00:00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云南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新闻发布会,这也是2024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发布。

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是我省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重要指示要求的实践成果,也是云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打造综合优势的重要途径。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了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能源局、昆明海关的相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我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的工作情况、工作亮点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先生;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陈钟耕先生;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革伟先生;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可斌先生;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口岸办主任马俊先生;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先生;

云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李勤女士;

昆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柯志强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建新: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云南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情况作简要介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是我省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重要指示要求的实践成果,也是云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打造综合优势的重要途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壮大“三大经济”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思路和方法,统筹抓好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加快构建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三大经济”立形渐稳、相连成势,正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第一,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资源经济亮点纷呈。资源经济是“三大经济”的主干,是我们发展的本钱。我省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矿产、文旅、生物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优势产业做强做大,资源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云南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其中,咖啡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9%,古树茶种质资源居世界第1位,2022年,全省鲜切花产量180亿枝,是世界最大的鲜切花产区,茶叶、花卉、蔬菜等8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突破1200亿元,林下经济加快发展,持续带动农村居民增收。

二是绿色能源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持续稳固。全国排名前10的水电站有6座在云南,绿色能源工业投资连续23个月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新能源成为全省第二大电源,2023年,全省新能源新增投产并网装机2086万千瓦(是2022年全年的14倍),其中,集中式光伏并网装机1467万千瓦,两项新增装机规模均位列全国前列。

三是矿产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深入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省已发现的157种矿产资源中,82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31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以锗、铟为主的稀有金属产量居全国第1位,新近发现的新型锂矿资源储量巨大、占全国锂矿储量的44%左右。在绿色能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带动下,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加快融合,中国绿色铝谷初具雏形,绿色铝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中国光伏之都、全国新能源电池基地加快建设,“新三样”优势产业持续向下游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积厚成势,去年1-11月,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3%、62.9%,拉动电子行业连续17个月保持25%以上的高增速、第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新材料产业在稀贵金属领域突破研发关键技术10余项,稀贵金属、钛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著。

四是文化旅游质效快速提升。全省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57家,其中5A级9家、4A级180家,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帽天山、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1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万亿元,分别增长24%、52.3%,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29%、130%,“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五是生物资源潜力不断凸显。云南拥有全国63%的高等植物、59%的物种资源,中药资源种类总数和药用植物数占全国一半以上,民族药资源达2000多种。2023年前三季度,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正加快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玉溪、楚雄等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

第二,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园区经济筑基蓄能。园区是产业强省的主引擎、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科创资源的聚集地。我省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推动园区经济迈出坚实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一是高位统筹推动。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召开全省开发区现场会强力推进。建立开发区调度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工作调度、问题收集、会商交办、解决反馈工作闭环,帮助开发区协调解决76项重大问题。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印发开发区管理办法,推动开发区规范化管理。制定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加快理顺开发区与所在地政府的权责关系,80%以上的开发区制定并公布了权责清单。出台全省开发区和滇中新区赋权指导目录,委托、下放74项省级行政职权。制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引导开发区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印发开发区主导产业指引,引导开发区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明确主导产业。推动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延链补链强链,2023年1-11月,6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2%。

四是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安排省预算内投资约15亿元、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约260亿元,支持园区必要紧迫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全省89个开发区均实现5G网络和千兆光网有效覆盖。推动智慧园区、零碳园区建设,认定17个绿美园区、10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五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企一策”培育指导创新型企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7个高新区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7家、占全省的比重接近50%。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组建了云南省锡铟、铜铅锌、新能源材料、绿色铝材产业等4个产业创新联合体,2023年立项支持创新联合体攻关项目10个。

六是开放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0%左右。用好沪滇合作平台,推动上海6个国家级经开区与我省5个国家级经开区、安宁产业园区以及上海金桥综保区与昆明综保区签订合作协议,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运行,沪滇园区、产业项目合作深度推进。

七是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建立园区经济土地要素保障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83宗工业项目“标准地”落地开发区。成立金融服务园区发展专班,搭建“政银企担”对接平台,加大对园区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2023年1-11月,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9%、高于全省42.2个百分点,开发区工业投资增长37.9%、高于全省17.3个百分点,开发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园区经济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进一步凸显。

第三,着力把开放作为支撑云南发展最大变量,口岸经济全面提速。口岸经济是云南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我省抢抓开放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口岸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重要作用,努力将“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口岸经济加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政策体系逐步确立。省委、省政府相继印发《云南省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1+3+4+N”的口岸发展布局(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丽重点枢纽口岸为龙头,以清水河、猴桥、天保、关累港物流节点口岸为支撑,其他普通口岸和边民通道协同发展),并陆续出台了支持磨憨、瑞丽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若干政策和支持河口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口岸智慧化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磨憨、河口、瑞丽(含畹町)、腾冲猴桥、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项目实现上线试运行,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第一方阵”。

三是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统筹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安排9亿元支持磨憨、瑞丽、河口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口岸城市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是口岸与产业加速融合。积极推进口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雅戈尔集团、音皇电子科技公司、江苏新东旭集团等一批企业落地沿边口岸地区。加工制造、商贸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初具规模。边境贸易快速恢复、日趋活跃,2023年,口岸进出口货值增长8.7%、货运量增长32.2%,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力。

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切合云南实际,是务实有效的,我们要持之以恒抓下去。

二、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发展,是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资源经济方面,我们将加强资源统筹和高效利用,尽快出台《关于发展壮大资源经济的指导意见》,推动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加快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资源经济发展体系。

一是发挥资源优势,聚焦全省能源、矿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物等优势资源,加强资源管理、高效开发、集约利用。强化光伏、战略性矿产等重要资源省级统筹,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资源开发源头管理和循环利用,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三是强化协同推进,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链主”企业发挥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引领优势,带动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四是深化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优化升级资源经济产业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五是扩大开放合作,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国内外资源、产业合作,拓宽资源进口渠道,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园区经济方面,我们将聚焦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发展效益、提高运营服务水平,抓典型、抓企业、抓机制,充分发挥园区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

一是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开发区围绕全省重点产业和招商引资规划布局,优化明晰主导产业,引导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聚焦链长链主企业、产业链配套、供应链协作深化研究,制定招商清单,锁定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链标志性项目招大引强,加快集聚上下游企业。

二是着力提高发展效益。推动开发区树立亩均效益和度电增加值理念,设置入园企业亩均效益门槛,规范招商行为,提高招商质效。全面梳理低效用地、闲置厂房,明确目标、分类处置,推动开发区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培育创新性企业。

三是着力提高运营服务水平。推动开发区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安排部署抓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持续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和所在地政府的权责关系,强化开发区管理机构职能定位和履职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口岸经济方面,我们将围绕构建“1+3+4+N”口岸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口岸与园区融合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磨憨、河口、瑞丽口岸基础设施提质扩能,改造提升磨憨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加快推进瑞丽、河口等口岸查验设施及天保、关累港等智慧口岸建设。

二是持续完善口岸配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昆明省会城市公路、铁路、机场等枢纽节点作用,建设昆明西部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和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全面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磨憨、瑞丽、河口、猴桥、景洪等一批边境口岸配套服务区。

三是加快推进口岸地区产业发展。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作为推动口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提升口岸地区承接产业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沿边口岸形成“集货、建园、聚产业”发展局面。

四是同步推进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发挥昆明托管磨憨的带动作用,加大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力度;加快红河(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培育建设,提升河口城市承载能级;加快推进“智慧姐告”、姐告城市更新改造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瑞丽口岸城市功能。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王建新先生。

壮大“三大经济”,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加快构建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接下来,有请记者朋友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云南是旅游大省,请问如何壮大云南的文旅资源经济,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谢谢。

宗霞:

旅游方面的问题有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先生来作回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答记者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饶祥碧:

谢谢记者的提问。为加快推进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助力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资源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全省文旅资源统筹开发,突出全省文旅资源高效利用,大力推进旅游业态、产品、模式创新和服务创优。

围绕上述思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全面普查我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农业、工业、商业、教育、体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潜在涉文旅资源,根据利用价值进行系统评价,提出比较优势、开发利用方式等,推动资源产业化转换、项目化推动、集群化发展,变资源优势为文旅经济优势。

二是强化规划。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和文化旅游强省建设行动,加强全省重点区域文旅资源规划引领,编制世界级景区和度假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三江并流区探险旅游、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带、中老铁路旅游带、滇东滇南片区旅游、旅居旅游、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交旅融合等规划和产品策划。联合省级相关部门编制农旅、工旅、商旅、教旅、体旅、医旅、交旅等融合发展规划。

三是推动转化。依托久远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文旅融合新场景。推动建设太和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元谋人遗址、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等一批遗址公园。提升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民歌大家唱中华民族一家亲”,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白族“三月三”、佤族摸你黑等知名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促进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园区做强度假产业、提升质量效益,加速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文旅企业,推动文旅产业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培育出一大批新的文旅消费场景。依托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打造高品质观光产品。实施老旧A级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和绿美景区建设行动,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世界级旅游景区。依托四季宜人的气候气象资源,建设避寒、避暑目的地。以“避寒避暑”“候鸟旅居”“品质观光”等为主题,以生态康养、温泉度假、医疗健康、体育健身等新业态为方向,唱响“旅居云南”品牌,推动“第二居所”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康养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首批推动昆明环滇池、大理苍山洱海、亚洲象生态旅游区培育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推动腾冲、龙陵、洱源、弥勒、安宁等地改造提升温泉旅游项目;建设一批森林康养、科普研学基地,推出一批雨林穿越、森林探险等特色旅游线路。依托沿边开放、跨境合作优势,建设边境跨境文化旅游带。推动沿边跨境资源经济转化,打造集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体验、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等为一体的边境旅游带。以瑞丽、畹町、猴桥、清水河、河口、磨憨等一类口岸为依托,打造集多国购物、多国演艺、多国美食等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谢谢!

宗霞:

谢谢饶祥碧先生。

云南民歌大家唱、唱出我们幸福的生活。欢迎记者朋友们光临在云南民族村举行的云南民歌大家唱启动仪式。

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请问,云南省对此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宗霞:

有请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革伟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革伟答记者问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何革伟:

感谢科技日报和在座媒体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4年,全省科技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科技赋能经济转型升级这个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有4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强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全省新材料、绿色能源、数字经济、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创新链梳理,出台《科技赋能经济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方案》,集中创新资源和力量,瞄准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全力攻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布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应用数智技术等加快有色、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孵化器培育力度。持续推进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推进省级科技计划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打造“彩云汇”科创品牌,以赛代招、批量引进、集群发展,进一步构建全省最大的科技型企业招引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产业的发展力度。

三是深化对内对外科技合作。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创中心总部,在人文交流、平台共建、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和园区合作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国外共建国际联合创新平台,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服务,引进外籍青年人才来滇开展科学研究及创新创业。高水平举办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推动一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团队、合作项目入滇落地。

四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引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科技部与省政府会商,深化厅州(市)科技工作会商。实施云南省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和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等系列行动。加快提升云南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引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云南省资源优势非常丰富,请问云南是如何培育打造优势产业,下一步在打造优势产业方面有哪些计划?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陈钟耕先生来作回复。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陈钟耕答记者问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 陈钟耕:

首先,感谢人民日报的记者朋友对我省资源经济,特别是资源经济中原材料产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

据统计,去年11月末,我省以资源为支撑的原材料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922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33%,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主要成效如下:

一是绿色硅保持千亿级发展势头。隆基、通威、晶澳等龙头企业齐聚云南,目前,我省已建成工业硅产能115万吨、多晶硅5.2万吨、单晶硅片124GW、电池片38.5GW、光伏组件13.5GW,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工业硅、单晶硅产能居全国第二。2023年1-11月份的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

二是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成效明显。一批绿色铝中下游加工项目已陆续落地,绿色铝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已建成电解铝产能633万吨,铝合金化率达到60%,2023年1-11月绿色铝产值超过800亿元。

三是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先后引进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产业链逐步形成。2023年1-11月产值达313亿元。

四是稀贵金属产业全国领先优势继续保持。目前,已形成全球第一且最完整的锡、铟产业链,全国第一且最完整的贵金属产业链,拥有国内稀贵金属材料最全的产品门类体系;拥有全球最大的锗系列产品生产和供应商;贵金属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约60%。

五是钛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海绵钛产能占全国的1/10,钛锭产能产量居全国前三,高端氯化钛白粉产能占全国的28.6%,形成了从钛矿采选到钛白粉、海绵钛、钛材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下一步,工作重点将在两个方面继续发力:一是切实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加强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构建完善上下游一体化均衡发展的绿色铝、绿色硅产业体系。二是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巩固提升新材料产业优势,大力培育以有色稀贵金属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推动“卡脖子”工程技术攻关,引导传统基础材料向先进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延伸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农民日报记者:

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全省资源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在过去的一年里,呈现哪些突出的特点?2024年,将重点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持续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谢谢。

宗霞:

现代农业的问题有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可斌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可斌答记者问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 可斌: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云南是农业资源大省,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野生食用菌、烟草、天然橡胶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生猪、肉牛、蔗糖等居全国前列,尤其近两年以蓝莓为主的小浆果等特色产业正蓬勃发展。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呈现“两稳两升”的鲜明特点。

一稳,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有力应对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气象干旱,粮食播种面积达6364.8万亩、同比增0.8%,产量1974万吨、同比增0.8%,实现“十二连增”。

二稳,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省肉蛋奶、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形势稳中向好。据行业调度,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900万亩(含复种指数)、产量超过3200万吨,70%以上销往全国各地,为全国“菜篮子”稳定供给作出云南贡献。

一升,绿色发展成效持续提升。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打造6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7个国家级生态农场,3个县成功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1452个,有机产品有效获证证书数居全国第2位。

二升,特色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持续开展“四季云品·产地云南”系列宣传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等重大展会活动,12种“土特产”进入全国175种“土特产”推介名录,《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的做法。可以说,喝云茶、品云咖、赏云花、吃云果……正逐渐成为新生代时尚消费清单。

2024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1+10+3”重点产业,按照“六个一”的要求抓重点工作,也就是:一个产业一个工作组、一个专家组、一个三年行动或配套政策、一批基地、一批龙头、一个调度机制,抓实种业、设施、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数字农业“六项重点工作”。

借此机会,特别要向社会各界和媒体通报,2024年,我们将按照提升改造一批、投资兴建一批、示范带动一批,全力推进设施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集约化、高效化发展水平。2024年,我们将坚持以“四季云品·产地云南”为主题,强化品牌目录管理,加强市场宣传推介,高质量举办第二十二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第十六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博览交易会,积极筹备首届云南咖啡博览会、云南水果博览会活动,做到一年四季有活动,吹响市场拓展的号角。2024年,我们将继续落实好“茶十条”“咖六条”“奶六条”和主体培育、鼓励投资等专项扶持政策,执行省级直达经营主体的资金奖补方式,进一步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云南的普洱茶越陈越香、云南的小粒咖啡全国独树一帜,云南的鲜花全球人均2枝以上,现在孟连的牛油果、马关的红果参、怒江的草果、迪庆的松茸等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云南的好东西数不胜数。希望媒体记者多到全省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多宣传、多报道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希望社会各界关心关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无论是投资兴业还是即时尝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都会让您流连忘返。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可斌先生。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带给大家高品质的生活。

有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海关作为重要的口岸执法部门,请问昆明海关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云南省“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宗霞:

海关方面的问题有请昆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柯志强先生作回复。

昆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柯志强答记者问

昆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 柯志强: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同时也衷心感谢在座的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昆明海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一直以来,昆明海关作为垂直管理部门,在守好国门的同时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们立足海关职能,主动作为,在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口岸提质扩能、促进跨境物流大通道发展等三个方面服务云南省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方面,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一是巩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我们出台18条措施、积极推进云南省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善,积极推进口岸经济发展。采取“关长送政策上门、通关引导员”等举措,构建“全链条”“闭环式”助企纾困机制。

二是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大力推进各项通关业务改革,设置绿色通道,采取快速通关模式,保障农产品快进快出,云南省整体通关时间压缩稳居全国前列。

2023年,云南省沿边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全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居全国前列,云南省烟草、鲜切花出口值居全国第1位,水果、单晶硅切片等出口值居全国第2位,蔬菜出口值居全国第4位;能源资源类产品、农产品进口增加,原油、金属矿砂进口量分别增长11.4%、18.0%;农产品进口值增长18.5%,其中水果增长57.8%。

第二方面,持续推动口岸提质扩能。

一是支持口岸扩大开放。落实国家口岸发展规划,支持纳入规划的龙富等5个口岸通道对外开放;支持关累港正式对外开放、金水河口岸扩大开放;支持推进章凤等6个口岸升格开放;推进口岸通道恢复客货运功能和边民通道分类处置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云南省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电网、管道运输方式于一体、全国独具特色的开放格局。

二是支持口岸完善货运功能。建设、完善各类指定监管场地,促成云南省新增4个口岸过境第三国水果。支持勐康、磨憨等口岸增设进口中药材指定口岸。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6类32个,中药材进口指定口岸4个,口岸功能和布局日趋完善,为口岸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全力推进智慧口岸建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理念,协同推进河口、瑞丽、磨憨、孟定清水河、腾冲猴桥等智慧口岸建设,提高边境口岸智能化水平。

2023年,我省口岸贸易量值稳步攀升,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3903.6万吨,较上年增加32.2%,货值2242亿元,较上年增长8.7%。云南企业自省内口岸进出口1595.5亿元,增长5.9%,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1.7%。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增至5062家,同比增加53.7%,其中民营企业增加57.7%,口岸发展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第三方面,促进跨境物流大通道发展。

一是支持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落实海关总署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15条重点举措,协同推动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和中国·昆明国际陆港规划建设,支持云南省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二是助力中老铁路打造“黄金线路”。我们量身定制13条通关便利措施,持续推广货物“铁路快通”、旅客“无感通关”等模式,提升铁路跨境通关便利化水平。2023年,监管进出口货物421.8万吨,同比增长94.9%,监管进出境人员11.4万人次,办理“铁路快通”业务4553票、居全国海关前列,助推磨憨铁路口岸成为全国通关效率最高、货运增速最快、连接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

下一步,昆明海关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度融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加快发展口岸经济贡献海关力量。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请问2023年口岸建设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口岸办主任马俊先生来作回复。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口岸办主任马俊答记者问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口岸办主任 马俊:

首先,感谢经济日报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非常感谢在座的媒体记者朋友多年来对云南省口岸建设、开放给予的关心、关注和支持。2023年,省商务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以智慧口岸建设为切入点,以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以口岸功能提升助推口岸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进出口额(货值)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年,全省口岸进出口货值2242亿元,同比增长8.7%;进出口货运量3903.6万吨,同比增长32.2%;出入境人员1428.4万人次,同比增长890%;出入境交通工具248.1万辆(架、列、艘)次,同比增长168.1%。

一是高站位、宽视野,谋划口岸建设发展。制定《云南省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编制《云南省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陆路口岸实施方案》,全面构建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丽重点枢纽口岸为龙头,以清水河、猴桥、天保、关累港物流节点口岸为支撑,其他普通口岸和边民通道协同发展的“1+3+4+N”口岸发展布局,口岸定位更加精准、建设目标更加明确。

二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大抓口岸项目建设。2023年共统筹安排6.1亿元资金,支持磨憨、河口、瑞丽、畹町、猴桥、清水河、天保、关累港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磨憨公路、河口公路智慧口岸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瑞丽(含畹町)、猴桥、清水河、磨憨铁路智慧口岸系统上线试运行;河口公路口岸南溪河联检大楼、天保口岸国际货场完成建设,关累港口岸对外开放达到国家验收条件;磨憨铁路口岸扩能改造完成,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和新建10条股道全部投入使用。

三是抓开放、增活力,全力做好保通保畅。全省口岸货运实现“能开尽开”、客运基本实现“能早尽早”,全省共恢复24个口岸货运功能、20个口岸客运功能;国家批准保留的30条边民通道,已有25条恢复客运、13条恢复货运。章凤、南伞、片马、孟连、永和、盈江6个原二类口岸升格为国家级口岸取得重要突破,勐满通道开放为口岸上报国务院审批。

四是促改革、优流程,不断提升通关效能。采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场场联动”“互联网+监管”等模式,试点运行关区“运抵直通”模式,有效压缩通关时效,云南省进出口整体通关时效持续在全国领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至2023年底,累计开行国际货运列车7773列,货运量达634.3万吨;全国26个省(区、市)相继开行跨境货物列车,货物运输覆盖老挝、泰国、新加坡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品类超过2000种,“黄金运输通道”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云南省累计开行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3500列,同比增长38.5%;进出口货运量378万吨,同比增长93.1%。磨憨公路口岸日均通关量由360辆增至900辆以上。发挥中越河口—老街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作用,并试点运行跨境货物运输“重进重出”模式。重庆—瑞丽—缅甸、缅甸—保山—成都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国际多式联运线路取得较大突破。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应用服务,企业进出口货物平均申报时间从2018年的10分钟缩减至2023年的5分钟;建设完成口岸收费清单公示系统地方特色应用,实现口岸作业、场站服务等收费标准在线查询。

谢谢。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请介绍一下云南能源资源的开发建设现状,以及下一步有哪些重点考虑或打算?谢谢!

宗霞:

有请云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李勤女士作回复。

云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李勤答记者问

云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 李勤:

首先,非常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也感谢所有媒体朋友对云南能源的关注和支持!云南拥有丰富的水能、新能源、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源等资源。云南省持续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着力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近年来,奋力推动能源产业发展壮大为第一支柱产业,云南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指标居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绿色能源成为云南的一张亮丽名片。截至2023年底,全省电力装机突破1.3亿千瓦,其中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89%,光伏、风电装机超过火电装机,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第三大电源。2023年,我们努力克服了严重干旱导致水电减发200多亿千瓦时的巨大困难,坚决扛牢能源保供第一政治责任,通过强化电煤保供推动火电增发、加快新能源投产、优化西电东送、精准实施负荷管理等措施,牢牢守住了稳增长、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不拉闸限电、安全生产等4条底线,最大限度实现能源安全与经济增长“双保双赢”。2023年,全省发电量达到41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保障全社会用电量2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新能源投产并网规模创历史新高,在新能源项目的拉动下,能源投资同比增长38.5%,增速持续保持11个重点行业首位,投资总量居全国第三,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稳增长。

未来,云南能源资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打造绿色能源强省,大力培育千亿级、万亿级产业背景下,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和新业态、新技术、智慧能源等结合,绿色能源开发开放合作前景广阔。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进一步拓展资源优势,服务保障产业发展,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高效稳定支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强做优绿色能源经济。主要措施是:

增煤电:加快已纳规支撑性调节电源项目建设,发挥托底保障及调峰备用作用。争取红河电厂扩建工程2024年底投产。加快开远小龙潭发电厂四期扩建工程建设,以及镇雄低热值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和富源雨汪电厂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新增清洁煤电项目论证及前期工作。全面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

扩光伏:加快新能源开发建设,重点建设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流域等“风光水储”和曲靖等“风光火储”多能互补基地,2024年新增开工和并网投产各1600万千瓦。积极探索“新能源+”综合应用场景和分布式利用,加快风电场改造升级和已建成风电场扩建项目,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加快推进垃圾发电厂建设,探索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

优水电:推进金沙江、澜沧江两大国家水电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托巴、旭龙水电站,争取托巴水电站于2024年投产发电。推动古水水电站、奔子栏水电站上报国家核准。科学开展剩余水电资源开发研究论证工作。

配储能:加快推进富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2024年力争再核准2个抽水蓄能项目。争取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抽水蓄能重点项目2025年前核准开工建设,适时有序优化成熟项目纳规。依托省内新能源电池产业及能源产业发展基础,支持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建设。

促融合:强化优势产业能源保障引导,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促进打造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构建绿色制造特征鲜明的硅光伏全产业链,打造电池整装产业和新材料基地。

通过2023年至2025年三年努力,到“十四五”末,实现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电力总装机达到1.6亿千瓦,比2022年增长43%,其中,绿色能源装机力争达到1.45亿千瓦,较2022年增长50%。供电能力达到4600亿千瓦时,较2022年增长21%。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继续提升,巩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支撑、牵引、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宗霞:

谢谢李勤女士。

现在提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领导介绍一下我省“推进园区经济发展,高质量打造产业集群”的具体工作措施?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陈钟耕先生来作回复。

陈钟耕:

最后一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云南日报记者对园区经济和产业集群工作的关注。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全省89个园区以占全省国土空间不到1%面积,集聚了2783家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了全省76.7%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园区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承接产业的“主基地”。当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三大经济”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园区经济”,高质量打造产业集群,主要抓了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政策引领。先后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7个“一园一策”支持政策等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指导各园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布局,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积极争取到近500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园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不断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完善提升了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如安宁、砚山等地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云南裕能、云南宏泰等一批项目快速建成投产。

三是强化产业招商引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签约项目382个、总投资3966亿元,其中大部分项目将落地在园区,同时,还促成35对省外—省内园区结对合作。推动与中国稀土、东方美谷等企业战略合作,亿纬锂能、德方纳米等一批头部企业落地云南。

四是强化项目协调服务。全面落实“建立常态化项目推进机制,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工作要求,建立了《厅领导挂钩联系千亿园区工作制度》《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综合协调服务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组建园区经济调度工作专班,总结提炼出“4833”调度标准体系,主动当好企业“店小二”,做好项目“服务员”,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云南杉杉新材料仅用247天就建设投产了一座行业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工厂,跑出了项目建设的“云南速度”。

五是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组建高规格的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咨询委,谋划28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了“五个一”推进机制,制定出台了绿色铝、光伏、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及配套政策,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围绕绿色硅、绿色铝、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等8个产业,分两批共遴选出了19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安排专项资金7.47亿元支持集群发展。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省级基地4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9个,集群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六是强化园区环境提升。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三年行动和绿美园区三年行动工作,建成17个绿美园区,在建绿美园区43个,已经建成10个绿色低碳园区。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创新开展动态收储“熟地”等举措,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全面提升园区营商环境,重点企业项目建设呈现提速量变、连续布局态势,德方纳米连续布局14期、宇泽半导体连续布局5期、晶澳科技连续布局4期、阳光能源连续布局3期项目等。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宗霞:

谢谢陈钟耕先生。

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特别感谢来自八个部门的负责人向大家作出的权威发布和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是我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发展切合我省实际,务实有效。希望记者朋友持续关心、关注我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的相关工作情况,不断深挖细挖,给予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和推介,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