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要闻

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 奋力前行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我省不断提升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来源:云南日报          2021-11-08 08:00:37 【字体:

“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云南各族群众,始终是总书记的深情牵挂。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深入民族村寨看望各族群众,并要求云南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定位,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过去5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大幅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一项项新进展,积累下一个个好经验。

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5年来,我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抓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在经济、民生、文化、生态等方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5年来,我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目前,已实施了3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助推各族群众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近年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逐步连通了那些曾经“峰际连天,飞鸟不通”的山乡,一批大中型水库陆续建成,所有行政村实现4G网络、宽带全覆盖,“无电人口”通电问题全部解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少数民族群众民生福祉大幅提升。民族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全部达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对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全部给予技能培训、提供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2020年全省全年新增转移就业165.53万人,其中“直过民族”15.62万人。加大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障力度,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已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直过民族”聚居区完成32.6万人易地搬迁任务,民族地区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全部“清零”。加大了农村低保资金和临时救助资金等保障力度,“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平均每年有206.71万名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94.09万人次。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逐步形成。5年来,我省推出一系列增强文化认同、推动传承保护、促进创新发展、加强交流互鉴之举,积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通过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我省已营造出各地各部门互观互鉴、比学赶超,“民族工作大家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同时,还与多省(区、市)联动,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进一步凝聚各民族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共识。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现已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并大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坚持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协调民族关系,制定施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等,从法制和政策层面立起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四梁八柱”。

共同团结进步 共同繁荣发展

700.jpg

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是一朵常开常盛、沁人心脾的绚烂之花。

这里,连绵高黎贡山见证着云岭山乡的沧桑巨变,滚滚金沙江水诉说着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这里,是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和谐大家庭,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七彩云南。

[摄影版]花团锦簇庆华诞  载歌载舞颂党(11983216)-20211109150743.JPG

“要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牢记嘱托、团结奋进,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两次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描绘了一幅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生动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赞歌,民族团结进步成为云南发展的最美旋律。

铸牢团结之魂——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

初冬时节,走进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双拉村比毕利搬迁点,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上“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大红标语格外醒目,与一排排制作新颖、书写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公示牌一道,营造了和谐、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比毕利搬迁点居住着105户337名怒族、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等搬迁群众,大家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我们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但就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曾经历了6次搬迁的村民李东十分珍惜如今的稳定生活,他不仅当上了双拉村委会副主任,更是不遗余力地活跃在各族群众间,把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宣传好、落实好。

多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统领民族工作,推动示范区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落实,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工作格局。

如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昆明金星社区、洱源郑家庄、丽江金龙村、孟连“宾弄赛嗨”等一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岭大地竞相开放。

夯实发展之基——

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光明村近年来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过去头顶云雾脚踩霜,荞麦粑粑萝卜汤;现在大美乡村何处去,牧童遥指云上村。”它既是光明村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也反映出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正在经历的蜕变。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近年来,云南统筹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双融合双促进”,在全国率先探索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精准帮扶模式,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单兵作战”到“尽锐出战”。2020年,云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过去,村子交通闭塞,也没有什么产业,村民户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在党的好政策支持下,村里发展起了火龙果、辣椒、百香果、养殖等产业,去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70户村民家家建起了新房,户户买了摩托车、汽车。”说起现在的生活,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南板村委会安康村民小组组长白福东一脸幸福。谈及未来,他充满信心,这份信心源于过去5年来我省在民族地区实施的各类兴边富民固边措施。5年来,通过持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两轮“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全省110个沿边乡镇的878个行政村实现了“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不断提档升级。

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走上振兴,云南各族人民用心浇灌的团结之花正吐露芬芳、结出硕果。

抓实民生之本——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曾经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的社区环境,如今变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家园——文山市开化街道永通社区的华丽蝶变,让人惊叹不已。

自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示范社区以来,永通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打造民族团结饮食文化街、民族服饰一条街,解决了1000余名各族群众就业问题,也较好地传承保护了当地少数民族服饰、刺绣工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支撑。示范区创建以来,我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抓好民生保障工作,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清晨,寻着孩子们清脆而明亮的读书声来到福贡县委党校,各个技能班的学生在老师们现场指导下,专心致志地进行技能训练,师生互动,朝气蓬勃——这是福贡县普职教育融合班的场景。

为确保适龄少年能一个不落地接受9年义务教育,并学会一技之长以立足社会,福贡县结合地区、各民族实际情况积极创新,于2019年9月在县委党校开办普职融合办学点,促进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针对民族地区医疗保障薄弱的实际,我省全面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四重保障”,民族地区群众已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家和万事兴,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新征程上,云岭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将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亲历感言

5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期,我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高标准高规格编制印发“十四五”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和推动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作为具体承担这项工作的业务处室负责人,倍感光荣、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省民族宗教委示范创建处处长孙云霞

作为省属唯一的民族类全国重点中职学校,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5年来,学校围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要求,积极探索民族职业教育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先后培养了1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与民族干部,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为云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边疆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鱼波

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是优秀文化瑰宝,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的重要内容。5年来,云南在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民族医药学学科、民族医药重点实验室、民族医药博物馆、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以傣医学为代表的民族医学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民族医药夯实了基础。

——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副院长陈清华

在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彝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5年来,作为一家从事民族服饰设计与创作的企业,我们公司积极参与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与楚雄市妇联一起举办“彝绣·悦赏”公益培训2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带动6个彝绣合作社200多名绣女共同创业致富。彝族绣女共同完成的作品“彝喜·云峦”,登上了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受到业内好评。

——楚雄索玉文化美学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洁莹

未来重点:接下来该怎么干?

锚定2035年全面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目标,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和核心要义,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在以下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完善党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能力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全面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加快完善民族地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和产业培育。

建设美丽家园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举办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促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交融格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完善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稳定和扩大就业创业,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医疗健康保障,加强民族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和资源投入保障。

增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

健全边境安全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和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民族工作法规规章体系,加强民族工作信息化建设等。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