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要闻

聚焦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丨用好改革关键招 集聚发展新动能

来源:云南日报          2021-11-30 08:01:22 【字体: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用足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精准发力、重点突破,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攻坚克难坚定挺进改革“深水区”

面对艰巨的改革任务,我省科学谋划改革“路线图”,高位推动各项任务落实,着重立规矩、建机制、提效能。5年来,共推出2000多个实施方案、自主创新改革方案、配套方案,其中140多项为首创性、差异化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亲力亲为抓改革,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分类施策,推动改革向中心聚焦、向难点突破、向深处发力。

瞄准“三大定位”,制定实施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法规、工作方案,民族自治地方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世界前列,全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国际大通道建设持续加快,各类开放平台不断完善,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联系更加紧密。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深走实。“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等措施为政府瘦身、为企业松绑,高标准建成“一部手机办事通”、“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政府服务更加协同、高效,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

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构建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全省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超过70%,探索投资项目“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完成省属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1+1+X”省级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新模式,省属企业混改面达到63.7%,国有资产总额实现稳步增长。

着力破解制约农村发展“肠梗阻”,农业农村改革亮点纷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业经营制度和支持保护制度体系,出台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等政策,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色食品牌”打造成效初显,83个县(市、区)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0%。

蹄疾步稳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全力打造绿色“三张牌”,制定“数字云南”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出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绿色铝硅、“一部手机”系列产品、“政务云”等发展步伐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形成50个联合奖惩备忘录奖惩措施清单,初步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完善科技创新、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体系,吸引更多优秀平台、人才落地云南。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有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国际大通道建设卓有成效,贸易和通关更加便利,建成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南博会等会展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创新建立“网络招商”新模式,入滇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24家;持续推进沿边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业务覆盖境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云南成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率先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出台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深入推进河(湖)长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一湖一策”、“一湖一规”分类治理,水质稳中向好;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赤水河流域“三省共治”模式。

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民族宗教工作政策法规体系。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改革,健全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等,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党政机构改革任务总体完成,启动县(市、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特色项目,持续增强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回应期待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多点突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张桂梅、高德荣、朱有勇、杜富国等成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实现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129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投入使用,在边境口岸首创开办19家“国门书社”,全省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以上;持续推进中考体育和美育改革,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建设成果不断呈现,建立三级社会足球青训体系;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分级诊疗等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全省群众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39%,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覆盖率在95%以上,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贫困县退出机制、驻村工作队管理机制等,开展10项精准扶贫行动,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出台22条有力措施,全面推行“1+3+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高起点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加快建设高品质半山酒店,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迭代升级,云南全域旅游智慧化进程加快,30天无理由退货实现游客“放心购”。

创新社会治理实施改革,深化公共服务改革,公安窗口服务实现从8小时到全天候转变,全面放开户口迁移政策,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现场快评

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全省今后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对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等进行了全面部署。蓝图绘就,需要我们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讲究工作方法。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倡导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深入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抓好落实。所谓项目工作法,就是要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围绕确定的定位、目标、规划,认真去谋划项目、研究项目、推进项目;一线工作法就是要倡导带着问题、带着思想、带着感情奔赴一线、深入基层,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典型引路法就是要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抓亮点、抓示范,以点带面、比学赶超。

表面上看,3种工作方法似乎是在解决工作理念问题,实际上是在解决工作作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虚浮之风是抓落实的天敌,不仅影响项目推进的速度,更影响抓落实的质效。只有大力倡导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工作实打实、硬碰硬,真正把功夫下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才能彻底清除不严不实之弊,抓落实才会有力度,工作才能有作为。

空谈无益,实干兴邦。要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与任务,就要倡导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求真务实之风。各地区各部门只有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才能早日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功夫下在培优建强“链主”上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意见》,直接针对我省市场发育不足、市场主体总量偏少等问题对症下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要实施龙头企业培引计划,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产业链主导型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

报告中提到的产业链主导型企业,在业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链主”。链主的作用就是产业链上的火车头,对产业的上中下游具有核心凝聚力。链主的能量能有多大呢?就像华为之于5G的产业链,通用之于汽车的产业链,云南本土茶企大益之于普洱茶的产业链一样。链主不仅具备强大的资源吸附和整合能力,还可以将产业链各主体打造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若是链主的引领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则有可能聚合一个相对完善的上下游协同作战产业集群,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会更有活力。

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特色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过去,云南长期以来存在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内生动力不足、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群程度不高、特色优势不突出、带动能力不够,尤其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确实是缺乏带动能力较强的链主。

在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确保云南的企业入局而不出局,甚至还能破局,就必然要从培养更多优质链主上寻求突破口。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打破既定思维模式,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过程中逐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思维,在项目选择上要从延链、补链、强链上出实招,走产业升级、产品创新、产能优化之路,推动我省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转变,逐步提升云南企业在分工体系中的话语权。

代表风采

龙建平:用心守护 确保公路畅通

11月28日,独龙江公路K192+50处塌方,公路中断。正在昆明参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独龙江公路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龙建平得到信息,马上按照事先制定的公路抢险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本所职工上路抢修保通。经过一夜奋战,公路恢复通行。

“29日一定要抢通。11月份是独龙江草果采摘外运的黄金时期,公路一天也不能断,这关系到独龙族群众的收成。”龙建平说。

2017年,龙建平成为一名养路工。公路日常维护,他走在前,清扫路面、清理边沟,保持路面整洁、排水畅通,并适时种植、浇灌行道树木花草。抢险救灾,他带头干,吃住在工地,清障保通。业务学习,他主动上,装载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得心应手。车厢里,雨鞋、手套、铁锹、锄头样样齐全,随时随地准备上路巡查抢险。79.82公里的独龙江公路,哪段路容易出事故、哪段路遇险情怎么处置,他心中有本账。4年如一日的勤奋敬业,龙建平赢得了同事的钦佩和上级的肯定,成为独龙江公路管理所第一任所长。

独龙江公路穿行于高黎贡山高海拔区域,雨季长、雨量大,经常发生塌方、水毁、滚石、积雪等自然灾害。雨季清塌方、冬季除积雪成为龙建平和独龙江公路管理所职工们的工作常态。

2020年5月25日,连续暴雨,独龙江公路灾毁点达209处,独龙江乡交通、通信中断。龙建平带着职工与乡党委、政府干部带着工具、药箱、干粮,9天9夜吃住在抢修现场,打通便道,护送366名滞留游客安全离开。

独龙江公路管理所职工都是独龙族,经历过以前交通不便、与世隔绝、贫穷落后的日子,深知这条路对独龙江乡的特殊作用,大家长年累月奔走在维护抢险一线,以“只有横断的峡谷,没有中断的公路”的信念,守护着独龙族群众连通外界的生命线,精心打造通畅、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让独龙江乡插上致富小康的翅膀。

“现在,独龙江产业发展了,道路通达条件、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作为一名养路工,我很自豪。”龙建平说,他和同事们愿用一生的心血养护好独龙江公路,保障畅通,守护边疆的美好未来。

连勇:责任在肩 贡献司法力量

刚刚才参加完省律师协会党委会议,云南精益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连勇又做好了参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准备。

1987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的连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2年6月,他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创办了当地第一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云南精益律师事务所。29年来,连勇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律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带领律所党支部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先后组织了24名律师深入楚雄州各乡镇广泛开展法律宣讲和公益法律服务,惠及群众5000多人次。近年来,全所律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时回应群众的需求,积极参与当地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为相关部门出具法律意见和建议400余件次,为政府部门重大决策、依法行政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服务。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律所党支部第一时间号召全体党员和律师助力战疫,积极为医生、防疫人员、公安干警捐款捐物,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表达敬意。

2018年、2019年、2021年,连勇3次被表彰为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党员律师。今年6月28日,连勇所在的云南精益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共中央表彰,捧回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10月13日,律师事务所又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继续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连勇表示,他将认真履职,不辱使命,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桂科:奉献一生 只为村民健康

“这几年,山石屏村的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大巴车都可开到村里的球场上了。”说起洱源县山石屏村的变迁,64岁的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满是自豪。

山石屏村的前身是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麻风病专科医院山石屏疗养院,先后收治了大理、丽江、兰坪、剑川、洱源等地的麻风病患者462人。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曾经是一个被隔离的封闭区域。

1981年4月,24岁的李桂科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山石屏疗养院。他给一位老人检查身体时,发现老人小腿大面积溃烂,病情较重,李桂科和同事们当即给老人做了治疗。当他准备乘渡船离开时,看到患者眼里充满了无助、无望和不舍。

李桂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从此他扎根到山石屏疗养院,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患者身上。而其母亲因担惊受怕一天天流泪,妻子因生活压力一次次劝他离开,一双儿女也少了许多父爱,加上药品缺乏导致治疗效果不好的挫折,让李桂科感到压力巨大。但看到患者一双双渴望康复的目光时,他一次又一次选择了继续留下。

1990年,山石屏疗养院麻风病患者终于被全部治愈。为了让这些内心孤独、自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恐惧的治愈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李桂科把麻风病康复者及家属当作自己的亲人,再次投入到他们生理康复、心理康复、经济康复、社会康复工作中。他与康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悉心帮助他们清理溃疡、理发剪指甲,为每位老人过生日,无微不至照顾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起居。同时,积极协调资金,带领村民修建蓄水池,种植核桃,养鸡、养猪、养牛等,山石屏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建成了黑潓江边一个通路、通桥、通电、通水、通网络的美丽家园。2014年,疗养院更名为山石屏村,正式成为洱源县炼铁乡茄叶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

2019年7月27日,李桂科主导打造的麻风历史博物馆一期展馆在山石屏村正式开馆。这是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新扩建的博物馆二期今年11月落成,正在积极布展中。“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讲好山石屏村这60多年来的变迁故事,让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李桂科说。

杨丽萍:牢记使命 坚守抗疫一线

杨丽萍是彝家女儿,老家在玉溪市新平县,1992年进入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200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0年初,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她第一时间递交赴武汉的请战书,并担任该院第一批援鄂医疗组组长,带领医院9名护理队员,加入云南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武汉。

在方舱医院期间,杨丽萍担任云南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总护士长,她牢记入党誓词,在陌生的工作环境身先士卒。方舱开舱首日,她带领队员第一班进舱收治患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共产党人的使命。经过不懈努力,医疗队以“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的业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优秀答卷。

武汉抗疫归来,杨丽萍将武汉方舱医院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本医院一线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值夜班,做好疫情防控一线带头人,并多次在学校、社区、医院宣讲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传播正能量。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疫情防控有了新突破,边境疫情防控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所中西医结合的云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我们教职医务员工要继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创新发展好中医药,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同时,更好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疫情防控、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杨丽萍说。

熊文兰:带动示范 山村焕发新颜

路修好了,用水便利了,小楼建起来了,守家的老人忙着采收金银花,带货的主播在石榴地里介绍着产品,晒得黝黑的小伙跟着农业专家学习种植花椒,勤劳奋进的村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改变着文山村村貌。文山村曾是峨山彝族自治县远近闻名的穷山村。文山村的变化,要归功于山间的一条条村道以及漫山遍野的山间宝藏,这是村支书熊文兰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出来的成果。

刚吃完晚饭,忙碌了一天的熊文兰趁着空闲又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她总放心不下刚摆脱贫困的群众。近年来,在熊文兰的带领下,村里拓宽了道路,种植黄精、重楼、小白芨等中药材;引进企业流转土地种植软籽石榴,建设扶贫车间;扶持培育本村致富带头人流转土地,种植烤烟、菜豌豆、尤加利等经济作物;积极发展养殖业。从2014年33.7%的贫困发生率到2019年底顺利脱贫出列,再到2020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7万元,如今的文山村,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喊10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熊文兰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2016年,熊文兰开始担任文山村党总支书记,刚上任,她就和村组干部一起积极争取资金,修建从村委会到各个村小组的道路23.2公里、机耕路38公里,顺利打通了各个村组的道路。2017年,熊文兰带头流转30亩土地种植软籽石榴,带动周边1000亩土地流转。同时在她的示范带动下,2019年,文山村发展生猪养殖大户10户,户均生猪存栏超过50头,为带动村民自主增收发挥了示范作用。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