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动态

玉溪:讲述名企名品的故事 彰显创新创造的伟力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3-04 07:43:34 【字体:

2035年,我省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届时我省人均GDP要达到2万美元。从增速看,我省需要年均增长8%,每年比全国平均高3至4个百分点;从时间看,我省目前的人均GDP水平相当于全国2014年水平,要在未来15年多跑6年的路程,每年要多干5个月。

这就是现实!滇中大地玉溪,唯有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勇担使命,方不负省委、省政府的期许和厚望。借鉴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要保持中高速发展,需要充满活力和张力的精神状态,培育市场主体、做强实体经济、做活民营经济、做优开放经济。

玉溪,有着创新创造的伟力。工业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不少产品和品牌蜚声海外、世界瞩目。有产品份额达全球第一的蓝宝石衬底制造的LED发光源;有数控机床光机生产制造基地全国知名、全省最大、品种最全的研和工业园区;有链条完整、全省领先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彰显着玉溪市场主体的活力、民营企业的定力和这片沃土的魅力,孕育着“玉溪之变”的无限力量和未来。这些名企名品背后的故事值得细品。

downLoad-20210304074546(600).jpg

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本世纪初,沃森生物创始人之一带着一个关于疫苗研发的故事、一个“人人生而健康”的梦想,来到了云南。

没有资金、没有土地、没有人脉,唯有一群怀揣梦想的科研人员和一腔为疫苗事业贡献力量的热血,几番周折,项目难以落地。

就在此时,这个故事,玉溪信了。

拿到120余亩地、融来5000万元资金、厂房顺利开建,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2005年3月,公司创立。2007年,公司第一个产品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成功上市。

“如果没有玉溪市委、市政府的胆识、魄力和担当,就不会有沃森的今天。从拿地、拿钱到审批,玉溪市很多时候是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在帮我们。如今回想起来令人感慨万千。”2月28日,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镇在接受云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玉溪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玉溪沃森生物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果然,玉溪给了沃森一个机会,沃森还玉溪一个奇迹。

坚持“生命无价,科技无限”的信念,公司把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当成沃森人的天职,对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进行不断改良、提升,确保产品科技含量与服务质量。目前投产上市的疫苗品种已达7个(9个品规),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并出口美国、埃及、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13个国家。其中,自主创新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于2020年4月上市销售,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家、中国第一家拥有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产品上市的企业。2020年4月22日,公司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江西实施了首支接种。数据显示,该疫苗单产品全年销售量达到286.36万剂,销售收入16.65亿元。

2020年12月21日,国内首个mRNA新冠肺炎疫苗生产车间在玉溪市高新区疫苗产业园开建,实现了我国mRNA疫苗“零”的突破。该疫苗有着2℃-8℃保存条件、单人份预灌封剂型等特征,便于冷链运输和接种使用。预计初期产能为1.2亿剂/年,上市后预计新增产值50亿元,销售收入可达40亿元。

2020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36.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63%;实现销售收入29.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43%;上缴税费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44%。实现出口创汇1.03亿元人民币。

梦想已成现实,故事还将续写。

延伸

筑好巢引凤来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做强做大产业的基础保障。

10多年前,人们对“营商环境”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清晰,但支持企业、发展项目,需要长远的战略和克服眼前困难的担当,玉溪的做法,值得称道。

近年来,玉溪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扶持政策落实、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健康稳步发展。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冲击,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957.93亿元,增长0.8%,比一季度跌幅收窄5.5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6.5%;截至12月,全市民营经济户数累计22.76万户,增长23.26%,其中私营企业累计3.1万户,增长20.98%。

为实现“近者悦,远者来”,玉溪市强化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指挥部,由发改、工信、统计、税务、市场监管、工商联等21个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先后制定出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砍一半行动方案》《玉溪市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细则》《玉溪市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配套文件。同时,着力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将贯彻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作为“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抓细,2020年1月至12月,全市累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81.1亿元。健全银行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12.6亿元,同比增加172亿元、增长12.8%。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清单落实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支持,全省首单落地玉溪。争取到5000亿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资金13.2亿元,投放量居全省第一。

为做强民营经济,玉溪市先行先试,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出台《关于支持玉溪市民营企业专项贷款的实施方案》,发挥中央财政5000万元的奖补资金建立“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资金池”及市级5000万元“民营企业专项贷款风险代偿资金池”,为43户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撬动银行发放担保贷款2.24亿元。2020年,全市各银行机构当年发放民营企业银税合作贷款863笔,累计发放金额6.88亿元,贷款余额6.07亿元。

下一步,玉溪市深入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和“一站式”惠民平台建设,从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各项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服务。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做好市级领导挂钩联系民营企业服务工作,及时跟踪收集汇总各级领导挂钩企业的工作开展情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蓝晶车间600.jpg

一个关于“炼丹”的故事

当你刷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的时候,可能就与蓝晶科技不期而遇。因为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的蓝宝石衬底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用它制造的LED发光源,此刻也许就在你眼前闪耀。

LED发光源是蓝宝石切片而成。天然蓝宝石需要岩石在大自然中经历2000多年的酷热和高压才慢慢形成,而蓝晶公司的蓝宝石,通过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成功破解大自然的密码,6天就能炼成。

这项蓝宝石生成技术,得从一个关于“炼丹”的故事说起。

20多年前,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龙驹的父亲吴康靠经营钢结构公司掘下了第一桶金后,踏上一条艰苦创业之路——生产以蓝宝石为衬底制造的LED发光体,它具有比普通发光体更高的耐用性和更好的节能性,被广泛用于移动设备,液晶电视、大型显示屏、民用照明等众多领域。

经过专家团队不断钻研,终于创造出全球独有的“同步搅拌感应加热坩埚下降法”的晶体生成技术,蓝晶成为国内唯一掌握晶体生长和专用晶体炉制造技术的企业。

“炉子”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烧炼。吴龙驹至今还记得,空旷的厂房里摆放着10多台晶体生成炉,每一台炉子都在模仿不同的自然条件。一次又一次,当他们满怀希望打开炉子,感受到的都是沮丧和失望,看到的是一团黑乎乎的像炭一样的东西。

希望在一点点熄灭,行业内外有人开始调侃,说他们在“炼丹”。按专家最初的说法,3年就可以试验成功,但整整6年过去,每个月用于实验的经费至少需要100多万元,还要靠银行贷款来维持。2006年,团队成员有的已离去,业内也有专家劝他们放弃,甚至对“坩埚下降法”的晶体生成技术彻底否定。

就在这时,希望降临了。

2006年9月中旬,吴龙驹再次打开了炉子,突然看到一块白色亮晶晶的东西,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块白色的晶体有钢化杯大小,上面有一丝裂纹,吴龙驹用手一摸,还有点发烫,他终于相信,蓝宝石真的炼出来了。

炉锤百炼终得蓝辉璀璨。接下来,就是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心无旁骛、做好产品。随着扩能、提质、增效,2011年,蓝晶占有了70%的国内市场,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成为行业领跑者。目前,蓝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光电子LED半导体照明衬底片生产及研发企业。

2018年12月18日,蓝晶科技站上了全国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领奖台。作为云南省迄今为止唯一夺冠的企业,蓝晶科技刷新了“云南制造”的历史。

延伸

抓强实体经济

产业体系中,工业是龙骨。

蓝晶的培育发展过程,折射出玉溪“工业强市”的战略思路。“我们是一个本土民营企业,是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也成就了我们的创业梦想。公司自创立之初,每一步都得到了玉溪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多年来,蓝晶在富有亲和力而又清廉的氛围中享受到了很多政策红利。”吴龙驹说。

近年来,玉溪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以培育壮大规模以上骨干企业为抓手,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把培育发展规模以上骨干企业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纳规升规奖励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纳规升规企业培育库,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48户,比2015年增加128户,年均增加26户。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84户。蓝晶科技成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恩捷股份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滇雪粮油入选国家级龙头企业;第八届“云南百名优秀企业家”、“云南省百户优强企业”,玉溪有12名企业家、11户企业上榜。

民营企业实力增强——认真贯彻落实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着力优化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实施微型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民营“小巨人”三大培育工程,开展互联网+小微企业、企业素质管理提升培训。全市有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69户、省级民营小巨人企业11户。红塔塑胶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玉昆钢铁、仙福钢铁分列2020年云南非公企业100强第二、三名,同时分列2020年云南非公制造业20强的第一、二名。

“买全球、卖全球。”近年来,玉溪外向型经济也保持快速增长。帮助企业增强保订单、保市场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冲击。围绕通关、物流、市场开拓、融资、退税中存在的困难加强协调,累计拨付上级各类外贸促进资金1.49亿元,15户进出口实绩企业列入云南省复工复产企业专项贷款推荐名单,200余户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约7成企业出口同比增长,农产品出口总量全省第一,占比达到约6成。73户企业入选全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百强,47户企业入选全省外贸综合贡献百强,“双百强”上榜企业数居全省首位。贵金属出料加工业务进出口额超过3亿美元。

downLoad-20210304074503(600).jpg

一个关于“品牌”的故事

“如果没有品牌,就没有滇雪的今天。”走进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开口就是这句话。

滇雪粮油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玉溪榨油发电厂,1980年7月30日,企业更名为玉溪粮油加工厂,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践行者。“没有品牌前,滇雪在昆明沃尔玛一个月的销售不到30件,也就是不足120瓶油;如今,每年在昆明沃尔玛、家乐福等各大超市的食用油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刘军说,目前滇雪粮油在昆明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在玉溪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8%。这就是品牌带来的效益。

“品牌是养出来的,只有静下来,才能走得远。”滇雪上下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面对一台长时间闲置的德国原装进口灌装机,王保才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重新编程,让其起死回生,他因此成为首位荣获“滇雪工匠”荣誉的员工;历经32年磨砺的榨油郎刘永平,在勤苦钻研中成为独当一面的生产能手……

在创新引领、品牌为王的雄心感召之下,滇雪搭建起一系列创新平台,打造了一支创新团队。从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到建成油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再到设立高原特色油料加工专家工作站,乃至成立高原特色油料研究院;从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到着力培养30余名科技创新人才,再到外聘4个专家团队;滇雪立足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搭建和升级创新平台,全力聚集创新人才资源,为塑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因为树立了创新进取的雄心,一群普通的滇雪人用奋斗谱写了精彩的华章——从菜籽油到核桃油,再到红花籽油、亚麻籽油,30个系列100多个规格的食用油产品,让滇雪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年加工能力从1980年的不到1万吨发展到现在的15万吨,年灌装能力达到30万吨,仓储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从2003年改制时的不到0.6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6亿元。

如今,“滇雪”、“菜家村”入列云南名牌产品、云南著名商标,“滇雪”跻身中国驰名商标。

延伸

做强龙头企业

玉溪市以企业为核心,做好优强企业培育。

立足自身资源,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滇雪粮油、达利食品为代表的粮油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以宏斌食品、阳光食品为代表的蔬菜深加工企业,以猫哆哩食品、大有为食品为代表的水果加工和休闲食品企业,以元江金珂、新平南恩、裕丰纸业为代表的纸制品企业。积极引导和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申报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10强企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投资项目”等省级资金支持。

目前,全市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39家,滇雪粮油进入“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中国油菜籽加工企业10强”榜单;达利食品有限公司连续3年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猫哆哩连续3年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猫哆哩”、“宏斌”、“云冠”、“玉林泉”等品牌逐步成为云南食品工业“名片”。

以创新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延伸、精深加工、工艺技术装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两化融合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创新。2016年至2020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8户。目前,全市共有98户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户),已成为除昆明外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最多的州市。

downLoad-20210304074337(600).jpg

一个关于“四不加”的故事

傣语“猫哆哩”,意为阳光少年。

1991年,从广州学艺回乡的宋子波创办了玉波食品厂,淘到了第一桶金。5年后,他创办的云南省玉溪市甜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真空薄膜连续熬糖浇注生产线,在全省糖果行业首家实现了生产自动化。1999年,总是在寻找创新突破点的宋子波借昆明世博会之机,带领创新团队将“云南十八怪”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产品品牌建设,并利用云南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系列产品。后来因为“云南十八怪”无法注册商标,宋子波不得不再次寻求新的创新突破点。

一次,宋子波带领团队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考察时,不经意间听到了“猫哆哩”、“俏哆哩”这一傣族对少男少女的称呼,他决定将新产品冠以“猫哆哩”之名,让最具云南特色的酸角精深加工产品和最具云南民族特色的傣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全新的旅游休闲产品。

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宋子波坚持不加色素、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不加人工合成香味剂的“四不加”原则,开发最具云南特色的绿色生态食品。2003年,甜馨食品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猫哆哩酸角糕投放市场,并很快成为云南民族特色食品的一张名片。宋子波带领创新团队完成了“西番莲果派”产品研发,并相继获得了鲜果切块软化系统和西番莲果派及加工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并成为酸角糕地方标准的制定者。

从单纯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到打造现代化生产基地、高质量原料基地,提升科技研发体系、创新市场经营体系,宋子波带领猫哆哩创新团队在创新之路上实现了一个个突破,成就了“猫哆哩”这一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出了一张云南绿色休闲食品名片。宋子波也因此成为云南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并被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如今,猫哆哩成为年生产规模达2万吨的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打造了“甜馨”、“猫哆哩”、“花齿轮”三大品牌,其中“猫哆哩”品牌现已发展成为国内休闲食品知名品牌,并于2014年1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延伸

培育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激荡城市发展最大的活力源泉。

玉溪市委、市政府把支持服务企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大力营造关心厚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茁壮成长,在“抓大”、“扶小”、“稳链”、“育新”上下功夫,全市企业规模总量持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社会贡献日益凸显。

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全市民营企业建成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拥有96个企业技术中心,136户企业入列高新技术企业、715户企业入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排全省第二位。

市场主体总量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2.76万户,其中实有企业3.5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15.73%,个体工商户19.11万户。红塔区、通海县、新平县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前列。

民营企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全省非公企业100强玉溪11户企业上榜,玉昆钢铁集团、仙福钢铁集团分列第二位、第三位。有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69户、民营小巨人企业1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民营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市有工业规上民营企业411户,占全市工业规上企业的比重的91.7%。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239户,玉昆钢铁集团、仙福钢铁集团主营业收入均突破100亿元大关。一批专注主业、业绩优良、管理规范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下一步,玉溪市将坚持一二三次产业一起上、大中小微企业一起抓,在鼓励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同时,适当扶持一批市场容量大、就业容量大、创业门槛低的产业,快速膨胀市场主体总量和经济总量,促进优势产业聚集。同时,坚持扶大育小、梯次培育,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企上市、企上云”。主动融入“双循环”,抓实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常态化组织市场主体进行对接,积极组织行业协会、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会、购物周、狂欢节等各类促销活动,实现内外销供求良性循环,提高市场主体活力。

斯贝佳 600.jpg

一个关于甜蜜的故事

芙蓉片入口,轻轻一咬,脆酥适中、甜而不腻,唇齿间传来土鸡蛋的香味,不禁赞叹:没错,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走进斯贝佳,总能感受到从遥远祖先的嘴唇上荡漾而来的甜蜜。

这份甜蜜,来自万顷麦芽、花果的香味。这份甜蜜,来自传统、手工的工艺,历经漫长时间的传承而更加亲切。

这份甜蜜,来自普绩的传承和坚守,她是于2001年创立的云南通海斯贝佳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7岁时,还够不着案板的普绩开始跟着外婆学做豆末糖。自此,她便迷上了做豆末糖。经历外婆与29位师傅的授艺之后,普绩以现代食品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优选出最佳配方、最新工艺,做出超过29层的豆末糖,破解了传统豆末糖口感不好、保质期短的难题,并获国家专利,她把上市的多层豆末糖定为29层,以谢师恩。

20年来,斯贝佳食品致力于甜蜜事业追求,传承云南风味的食品艺术,演绎一丝甜蜜的传奇故事,传递一生感动的生活味道,先后推出具有700年历史传承的豆末世家品牌;最具云南特色的斯贝佳品牌;以700年马背民族的传奇鲜花食品花点世家品牌,传承经典的美丽滋味;以传承400年宫廷膳宴及失传半个世纪工艺的饼艺世家品牌,为人们奉献甜蜜的中秋美好滋味。

相对于工业生产线上的产品,传统手工工艺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成本,就拿沙琪玛来说,如果上设备,一天可以生产出几吨;如果用手工,通过洗面、揉面、和面等工序,一天也就能做出10多公斤,但斯贝佳生产坚持不上设备。“手工一定要坚持,传统的口感、口味、感觉不能丢。”普绩说,随着时代进步、市场变化,斯贝佳也在不断创新,坚持用高端的原料来做传统的滇式糖、糕、饼、酥,走高端化、品质化路线,虽然效益没有达到预期,但传承和发扬了滇式传统工艺。

斯贝佳公司秉承传统的食品艺术理念,深度挖掘、开发地方传统食品和特色食品,系列产品先后获得“全国特色糕点”、“云南省著名商标”、“豆末世家”、“中国名饼”,及海内外最受欢迎的豆末糖品牌等多种荣誉,以及巧克力豆末糖国家发明专利等20余项国家食品工艺专利,普绩先后获“云南首席技师”、“中国月饼大师”等称号,被命名为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豆末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斯贝佳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巧克力豆末糖生产企业,是集云南特色食品、休闲健康食品、巧克力、滇饼为一体的多元化特色食品的代表性生产企业。

延伸

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坚守的力量,一部分来自于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普绩说,非遗传承、发明专利、著名商标等认定,斯贝佳每年都能获得各项奖励,有几百万元,为斯贝佳的坚守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通海,像斯贝佳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玉溪市加大培育现代产业力度,培育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引导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力促云龙纸制品、斯贝佳、天方食品、红达食品等停产、负增长企业复产达效。做强钢铁、金属制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推动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发展。“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继续显现。去年1月至12月,全县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三大产业规上企业共计64户,占规上企业比重达87.7%;实现工业总产值143.3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96.8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9.5%。

近年来,工业企业活力得到全面增强,玉溪高新区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玉溪高新区作为玉溪市创新高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始终立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综合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玉溪高新区排名第59位,由2015年的77位相比上升了18个位次,进入前60强。被评为“国家级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园区”、“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火炬统计连续4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表彰,2019年位居全国第20位,在云南省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一。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