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人物

杨爱国:振兴传统产业 带富一方百姓

来源:云南日报          2019-10-10 08:29:40 【字体:

实业兴邦

扶危济困

杨爱国今年55岁,与现在的创业者相比,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经历。

1979年初中毕业后,他开始学习修理钟表。后来,又做过五交化、卖过服装、贩过木材、搞过建筑。1988年,24岁的他到昆明做建筑,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积蓄,他返回家乡陆良创业。后来收购陆良滇东水泥厂,年收入3.8亿元左右,事业之路如日中天。如今,他的公司旗下有9个核心企业,2018年总资产11.02亿元,累计产值11.27亿元,解决了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他以“公平正义,和谐奋进”作为企业发展理念,精心管理,开源节流,打造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了公司决策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我们厂成本低,产量高,质量稳定,2014年,在全省100多家水泥企业产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除了销往贵州、四川邻省外,今年还出口到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公司副总经理赵华先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因为管理有方,企业发展稳健,建设队伍代代接力,新生力量不断成长。

今年43岁的姜世文,是水泥厂里的“老人”,去年,他儿子大专毕业后也到厂里就业,成为销售队伍一员。他说:“我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小处来说,我们在这里工作,一家人团圆稳定,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从大处来说,公司不断提供新的平台,给人更多的成长机会。在这里工作,有干劲、有盼头。”

工厂生产管理很严格,但却非常人性化。夫妻分居的,优先提供岗位解决,职工孩子需要就业的,优先安排。集团职工的父母年满70岁以上的,每月发100元爱心补助,90岁以上的每月发200元。企业职工和县里的贫困户子女考上大学的,每人奖励3000元……作为一个本土企业家,他把企业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奉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009年到2011年,云南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给陆良山区缺水的学校和群众解困,他租了两辆水罐车免费给群众送水,每天送两次,三年如一日。并立下誓言:只要不下雨就一直送下去。

“我们给10所小学送水,一车15立方米。按董事长要求,因为山区路远难行,一个来回将近80公里,我们每天晚上把水装好,第二天一大早就送出去。”集团副总张长华说。

2017年,他积极响应全国、省、市工商联号召,主动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为尹旗村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捐赠水泥600吨,为村民小组硬化道路7.2公里。

去年底,陆良大莫古麦田村两个村民小组失火,22间民房被烧毁。他得知消息后,给受灾群众捐助了8万元;今年春,杨爱国为活水乡捐款50万元,修建饮水工程;今年,他给马街镇马街居委会捐资300万元,用于敬老院建设……从2000年至今,杨爱国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2380余万元。

情系乡梓

重振桑蚕产业

陆良有云南最大的高原坝子,农业经济非常发达,催生出了蚕桑、造纸、皮革三大轻工业。进入2000年后,造纸、皮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留下蚕桑一枝独秀。可是,到了2009年春,陆良县丝绸公司也被迫破产拍卖。当时的家当是3个缫丝厂、17个茧站、职工4500人,年产值1.5亿元。

拍卖时,来自国内的多个买家都在观望,只有杨爱国毫不犹豫地参与竞标,以5417万元购得。仅高出拍卖价17万元。

当新成立的云南新千佛茧丝绸有限公司运行时,公司业务经理对他说:“千万不要加工蚕茧,加工了更吃亏,收来把茧转卖了就行了。”

“因为群众看不到希望,毁桑现象严重。收购陆良县丝绸公司后有人跟我说,你这个企业,3年后就要完蛋。”回忆往事,杨爱国说,“为了上千工人的生计,我决不赚黑心钱,亏就亏了。我收购这个公司本就是要让这个传统产业延续下去。当时的蚕茧18元一公斤,为了挽救这个产业,我出25元一公斤。我即使亏200万元,也要撑住这个企业。”

为了盘活企业振兴产业,杨爱国精减人员、细化管理。仅第二年,产值就达到1.8亿元,比上年增20%。

经过多年发展,陆良蚕桑产业链日趋完善,桑园面积、鲜蚕产量、蚕茧质量、综合产值等多项指标均名列全省前列,已成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陆良蚕茧一只可抽丝1200米长,光泽度、均匀度均最佳,都是5A的等级。”新千佛厂长张长华说,“公司现有职工600多人,每年缫丝700多吨,生丝价格也从当年的25万元一吨提高到现在42万元一吨,2017年最高时达到55万元一吨。主导产品‘千佛’‘云新’牌生丝是云南省名牌产品,主要销往江浙等地区,年销售收入3.6亿元。”

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极大地促进了陆良县桑蚕业的发展。2018年末,全县5个乡镇(街道)、61个村委会、5万农户16万人从事蚕桑农业生产;桑园面积16万亩,年养蚕32万张,年产鲜茧1.2万吨,蚕农收入户均14200元,已成为陆良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2016年,陆良被评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2010年,全县种桑12万亩,现在16万亩,面积逐年增加。”县蚕桑服务中心主任李成忠说,“桑条每年10万吨,以前用来造纸,现在用来养牛、种菌、制炭。桑叶、桑条、蚕茧等加起来,亩产值在万元以上,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秋茧的价格又有了大幅回升,达到54元一公斤。新千佛公司实行合同订单收购,牢牢稳住了市场,保住了茧农利益。去年,公司收茧、缫丝就亏损1800万元,而群众的收入却增加了10%至20%。

目前,陆良已经形成了制种、栽桑、养蚕、收购、缫丝、制绸、服装、丝棉被加工等一条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县28万人就业。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