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跨越千米海拔的易地扶贫搬迁 让大关贫困群众找回梦想

来源:云南网          2020-02-21 15:34:18 【字体:

大关县地处滇东北部乌蒙山区,隶属昭通市,古为滇川交通要道,因山峦高险,易守难攻,关寨重垒,故名大关。

全县有73座主要山峰,5条主要河流,县域内99%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从高空俯瞰大关,被山峦重重包围,又被江河切割,没有大于2平方公里的平地,几乎所有房舍都是依山而建。

大关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势险要,也是大关人说不出的无奈。

图片1.png

大关县翠华镇依山而建

“我们以前就住上面有雾的地方。”悦乐镇新寨村堡山一期安置点内,66岁的胡朝位指着远处一座高山,那是他生活了63年的地方——新寨村堡山自然村,海拔2200多米。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过去几辈人的生活,那就是贫穷。

大关县是云南深度贫困县之一,当地70%以上的贫困户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

“那时候想看看山下是什么样,得跑到山梁上才行。”胡朝位说,住到山下曾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2016年,大关县开启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被列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头号工程”。共实施安置点51个,搬迁人口37681人,其中县内安置点50个,搬迁人口15124人,由于县内各种资源条件及地形地貌原因,无法进行大型安置,为此,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下,跨县区搬迁靖安新区22557人,搬迁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3%。胡朝位是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批住到山下的贫困户,新的环境是他找到梦想的地方。

搬下山,是唯一的脱贫出路

11月中旬,大关县已入冬。

记者走进新寨村堡山一期安置点内,只见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楼房高低错落、栉比相邻,在两侧青山的衬托下,格外静谧。

胡朝位家门口停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是他下山后添置的交通工具,他双手麻利地编织着篾条,“在山上用不上车,路不行,到处都是泥,一年四季都是穿水鞋,很少穿胶鞋。”

在胡朝位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冬季是做不了事的季节,乡亲们一年四季都挣扎在温饱线上,种的粮食只能勉强糊口。

图片2.png

胡朝位坐在家门口编织篾条

新寨村堡山自然村地势陡峭,上下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村庄”。

因交通不便,除非生病、读书或是到山下买卖,村民们不会轻易下山。人背马驮,用脚步丈量大山是他们的出行方式。

2015年,新寨村村委会决定筹措资金修路,“28公里的路,结果预算的成本要970多万。”悦乐镇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田胜琪告诉记者,山上地质脆弱,地形崎岖,不仅修路成本高,而且工程难度极大,安全性也不高,村里最终放弃了修筑这条路。

“只要在山上,我们永远没法脱贫,只有搬到山下,才有希望。”田胜琪说,修路计划破产后,村民们都很失望。尽管山上山下垂直距离只有1100米,然而,这却是村民们无法跨越的天堑。

图片3.png

新寨村堡山一期安置点全景

2016年,大关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当年10月,新寨村各自然村的部分村民,成了第一批搬迁者,在祖辈们不敢奢望的地方定居了。

住好房,生活才有了安全感

距新寨村堡山一期安置点10公里外的寿山镇颐寿园安置点,20岁的杨忠林满足地坐在5楼的新家中。

颐寿园安置点就在寿山镇中心,米黄色的楼群。

今年6月,她第一次跟随母亲看到了新家,“我问我妈,是不是走错了,这个怎么可能是我们家,我妈妈说这就是我们家。”这是杨忠林理想中的家,不在云雾弥漫的山端,而在热闹的集镇上,房子不再漏雨、漏风,而是牢固结实的楼房,屋子里不再黑漆漆,宽敞明亮的四室两厅两卫让她有了属于自己的卧室,窗外是新簇簇的楼房和热闹的街景……尽管家具不多,但躺在粉色的新床上,杨忠林还是欢喜得一夜难眠。

杨忠林家是从高山上的小河村蛟龙社搬下来的。在过去的19年岁月里,家并没有给她避风港的安全感。

“我很小的时候,山上发洪水,我们家的房子就被冲掉了,猪也冲没了。”那头猪,是她家当年全部的财产,一家人在亲朋好友家借住了整整一年,才重新盖了新居。

2008年冬,山上的大雪将自家房屋压垮了一半,躺在另外半边床上的杨忠林目睹了垮塌的可怕瞬间,彼时9岁的她吓得大哭了起来。

但凡气候稍微异常一些,杨忠林就忍不住提心吊胆。

事实上,这是当地山区大多数群众都有过的经历。大关县发展改革局局长罗大欣说,由于边远山区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加之交通不便,无法运输材料上山,当地不少山区群众的住房还以原始的杈杈房为主,即竹木结构的草顶房,既不保暖也不安全。

罗大欣告诉记者,目前大关县已在各乡镇共建成50个集中安置点,3507户15124名群众已彻底告别了杈杈房和土坯房,搬进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居。

图片4.png

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新区安置点

受限于特殊县情,无地安置更多需搬迁群众,大关积极抢抓新增易地扶贫搬迁的机会,实施跨县搬迁政策,2020年春节前将22557大关人搬进在昭阳区新设立的靖安新区安置点。

探出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对很多搬迁村民来说,搬到山下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堡山村25岁的小伙子陈玉斌有时忍不住会想:如果当初带女朋友回家时,他就住在山下会怎样?

陡峭的大山,不仅在地理上将村子与外界隔绝,更是压在男人们心上沉重的包袱,“大家都在担心找不到媳妇。”村子里未婚的适龄青年较多,这个村也被当地人戏称为“光棍村”。

4年前,陈玉斌决定把女朋友带回家见父母,还没上山,女孩就选择了离开。“我给她指了我们村,刚开始她还以为我在开玩笑,她不信有人能住在这么高的地方。”陈玉斌的哥哥同样也是在山脚下与女友分手的。

“现在心里的石头落地了。”陈玉斌说,如今他在昆明打工,浑身充满了干劲,“现在不怕女朋友没到家门口就跑了,我再多赚点钱,把日子过好。”

而杨忠林决定安心地留在家乡,她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岗了。“原来在广州打工,每个月4000元,现在比广州虽然少了1000元,但是离家近,可以照顾生病的妈妈。”

图片5.png

寿山镇颐寿园安置点内扶贫车间

杨忠林家楼下的扶贫车间是一家电子配件生产加工就业车间,有员工90余人,其中贫困户30人。未来公司将再增加5条生产线,可解决300余人就业。

扶贫车间正是当地努力发展的方向,以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罗大欣介绍,大关县人口密度较大,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当地政府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结合当地“山区、民族、多灾、贫困”四位一体的基础县情,加紧建设扶贫车间,积极引进外地企业来大关发展。

任军号副省长挂联大关县以来,与大关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谋划,坚持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健全完善精准对接平台机制,扎实推动全县贫困劳动力有序、稳定、体面就业。2019年,大关县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1.92万人,其中: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5.48万人、易迁劳动力1.96万人。同时,结合群众需求,扎实开展种养殖、电工、电焊工、挖掘机等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劳动力6563人,建成扶贫车间15个,带动1358人就业;开发公益、公服岗位7801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7384人。

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大关县对集中安置点进行了多方考察,坚持近城镇、近村委会、近乡村公路干线、近学校、近卫生室的原则。

杨忠林一直有个遗憾。

11岁时,她因一场大病而错失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如果医院离得近,也许我的病就治好了,如果学校离得近,那么我还能坚持上学。”当年读书,需步行3小时才能到校,母亲背她下山看病就已经耗去了所有力气,她无法再对母亲提出更多要求。

见识过广州的发展后,杨忠林更在意的是弟弟的教育。

“在山上,弟弟会跟我说不想念书了,因为走3个小时去上学对孩子来说真的很累,上课的时候就会很困,读不进去。”杨忠林说,搬下山后,弟弟每天都是高高兴兴地去读书,再也没有说过不念书的话。

这个年轻的姑娘相信,只有读书,命运才会改变,未来才会更精彩。

胡朝位也有自己的盘算,翻过年该养猪了,两个儿子可以考虑学驾照,儿子们的下一代能多读几年书,到时候一定很热闹……(记者连惠玲 李芹/文  段芃 陈永春/图)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