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

澜沧县践行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坚决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 聚力攻坚

来源:云南日报          2020-01-09 08:39:31 【字体:

为坚决兑现“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庄严承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向脱贫攻坚聚集,做到扶贫工作优先研究、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切实突出“直过民族”主体,聚焦精准发力,全面抓好责任、政策、工作落实。

澜沧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重点聚焦素质性贫困、精神性贫困、条件性贫困突出问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向脱贫攻坚聚集,采取“七个抓实”,攻克“七大难题”,从根子上精准施策,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澜沧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抓实组织保障

攻克责任落不实难题

建立“4842”机制,建强上下联动的“四级”组织机构,落实合力攻坚的“八类”主体责任,建立建强监督检查“四支”队伍,严格奖惩并重的“双向”考评问责。推动形成责任清晰、时限明确、奖惩严明的攻坚氛围,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运转有序、联动有效、落实到位。共选派20名县处级领导担任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第一指挥长,在村民小组组建2509个脱贫发展委员会,选派695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增派驻组包户工作组人员3445人。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和《澜沧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把脱贫攻坚第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和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

2014年以来,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任用干部196名。坚持以“县级项目库”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八类”主体作用,狠抓“再精准”,工作措施和项目安排实现由基本精准到比较精准转变。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以村级脱贫攻坚作战部为主体,采取“十看”工作法(看人、看衣和粮、看房、看有无读书郎、看有无病人卧、看劳动力强不强、看产业支撑强不强、看家底和家私、看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看社会保障与结对帮扶),全面摸清和纠正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漏评及建档立卡贫困户错评、错退等问题。

2020010910_res03_attpic_brief.jpg

抓实基础设施建设

攻克条件性贫困难题

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安居房建设7.75万户(含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住人无危房、危房不住人”。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5年至2018年,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938件,解决了25.2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均有保障。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4年至2019年共实施通乡油路4条168.7公里,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89条1237.1公里,实施村组道路558条1883.1公里,全部建制村、80%的小组通硬化路;客运网络覆盖全县20乡(镇)、157个建制村,乡(镇)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均达到100%。大力实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程,全县行政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为99%。大力实施网络宽带通达工程,全县157个行政村及行政村所在地学校和卫生室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光纤网络宽带覆盖全县157个行政村,自然村4G信号覆盖率达93%以上。大力实施电力保障工程。全县157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动力电,全县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5%,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4%,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实现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

抓实科技扶贫

攻克素质性贫困难题

针对“民族直过区”干部群众综合素质偏低的实际,为有效破解“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的局面,依托中国工程院智力优势,按照“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科技扶贫思路,创办全日制院士指导班和院士短期农业技术培训班,采取边学习、边生产的方法,用学员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反复讲解和演示,面对面、手把手地在田间地头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科技创新教育和实用科学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各级干部、本土人才、农民群众科学素质。2017年9月至今,共举办3期24班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840名,学员学成返乡后,成为当地科技脱贫的骨干,像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洒遍澜沧大地。抓实教育扶贫,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就学、资助,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为重点,2015年以来教育共投入6.11亿元,依法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均衡达标,确保农村孩子接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实现教育保障。

2020010910_res07_attpic_brief.jpg

抓实特色产业发展

攻克群众持续增收难题

围绕产业及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目标,大力实施“4+5”扶贫产业发展战略,即巩固提升茶叶、蔗糖、畜牧、冬季农业“四大传统产业”让农民实现脱贫,培育做优林业经济、热带水果、香料、乡村休闲、转移就业“五大新兴产业”让脱贫成果得到巩固。茶产业方面,2019年全县可实现总产值29.9亿元,可覆盖农户6.3万户21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6万户9.3万人),实现年人均收入7429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672元)。畜牧业方面,2019年预计实现总产值13.59亿元,覆盖农户10.7万户3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6万户20.5万人),人均收入预计达3883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219元)。蔗糖产业方面,2019年全县原料甘蔗预计实现农业产值5.33亿元,覆盖2.9万户11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万户5.96万人),人均收入预计达4845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518元)。冬早蔬菜产业方面,2019年预计实现总产值3.5亿元,覆盖3.6万户1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0.67万户2.7万人),人均收入预计达2508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502元)。紧抓中国工程院科技和智力优势,结合林下资源禀赋,按照“扶贫先扶智,致富靠产业”的思路,明确林下有机三七为统领的科技扶贫等16个重点扶贫项目。着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大力开发利用独具特色的“拉祜文化”,并以此为核心拓展延伸至生态文化,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文化扶贫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抓实志智双扶

攻克内生动力不足难题

为有效破解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突出等难题,以“爱心超市”为依托,积极探索“民族直过区”以人居环境提升积分管理、乡风文明积分管理、自助式帮扶积分管理、产业扶贫积分管理为主的积分式扶贫激励长效机制,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奖励机制,用积分兑换物品,让积分参与产业扶贫股金分成,在群众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户养成好习惯、树立好风气、争当好村民、过上好日子。目前,全县已建成、在建、计划新建“爱心超市”107家,已经成为“民族直过区”汇聚社会帮扶力量的中转站、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加油站。结合“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火塘夜校”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农民1.64万户6.5万人,大力倡导新生活、培育新农民、实现文明脱贫。

抓实社会帮扶

攻克“直过民族”深度贫困难题

紧紧抓住华能集团帮扶重大机遇,聚焦拉祜族、佤族脱贫攻坚,坚持“扶重点、补短板、促攻坚”的原则,投入集团帮扶资金13.5亿元,聚焦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提升素质能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六大工程集中发力。2016年至2019年,华能帮扶项目已覆盖全县132个“直过民族”聚居区行政村、1613个自然村、12.55万拉祜族佤族贫困人口。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县“直过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年内可实现“直过民族”布朗族整族脱贫、拉祜族和佤族基本脱贫。紧紧抓住上海市黄浦区对口帮扶机遇,强化沟通对接,2018年,上海市累计投入3494.56万元,有效带动4982名贫困人口脱贫(巩固提升贫困人口脱贫3642人),加快了澜沧脱贫攻坚进程。

抓实问题整改

攻克脱贫质量短板难题

近年来,澜沧县针对各类巡视巡察、检查考核,反馈问题深刻反思警醒,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整改台账,实行挂账销号管理。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云南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的32个问题,完成整改25个,完成阶段性整改并需长期整改7个;省委第八巡视组专项反馈脱贫攻坚方面问题37个,完成整改25个,基本完成整改12个;市委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问题42个,完成整改20个,完成阶段性整改并需长期整改22个。

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艰苦奋战,贫困群众产业、利益联结基本实现全覆盖,“吃穿不愁”已基本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省级验收,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均有保障;交通、电力、广播电视覆盖率、网络宽带覆盖率、医疗设施、活动场所均已达标。今年底,全县拟脱贫退出22865户78758人,贫困村出列113个,贫困发生率可控制在3%以内,可实现“直过民族”布朗族脱贫、拉祜族和佤族基本脱贫,基本达到贫困县摘帽的标准。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