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

云南澜沧:沪滇帮扶 扶贫又扶智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2-03 15:59:00 【字体:

澜沧1.jpg

竹塘乡云山村村民住进了漂亮的新房。

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脱贫攻坚过程中,有支来自千里之外的帮扶队伍扎根这里,薪火相传20余载。1996年起,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澜沧县成为黄浦区的对口援助县。24年来,上海市及黄浦区以“扶真贫、真扶贫”的实际行动,为推动澜沧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6亿元。上海市针对澜沧贫困问题,组织实施教育、卫生、产业发展、人才培训等帮扶项目,帮助澜沧县脱贫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设标杆村庄

日前,记者来到澜沧县勐朗镇罗八村,只见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各户,村道两旁树立着一盏盏节能路灯,房前屋后瓜果飘香,一个颇具“颜值”的村庄映入眼帘。

两年前,当挂职澜沧县副县长的上海黄浦区干部张辉来到这里时,罗八村不是这样。“遇到下雨天,村里的泥巴路混着猪粪牛粪,没地儿下脚,车也开不进来。”张辉说,长期以来,罗八村村民只靠种甘蔗、玉米满足基本生活,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及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大伙窝在村里很难“走出去”。

2019年3月,上海帮扶云南澜沧工作人员深入罗八村,首先从基础设施改造和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硬化村内道路与串户路。上海投入1100万元建设5个村民小组公厕、3个村民小组生活垃圾收集点、523户农户人畜分离、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及亮化工程……一年多罗八村就变了样。

“全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上海帮扶云南澜沧工作人员还积极保障农户持续增收问题。”张辉说,两年来,罗八村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在巩固提升甘蔗、茶叶、畜禽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青花椒种植等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共种植3500亩青花椒。为帮助罗八村建立完善的花椒精深加工链条,上海又投入33万元实施花椒烘干和种植推广培训。

罗八村村口,一栋150平方米的花椒烘房于今年4月建成,2套烘干设备可以满足全村的花椒烘干需求。罗八村村主任周应华告诉记者:“我们和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鲜花椒每公斤10多元,按照5∶1烘干后,干花椒每公斤可以卖到130元。”

随着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产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罗八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1322元增加到2019年的9491元,306户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罗八村顺利脱贫出列。

澜沧.jpg

“借母还犊”促养殖

“2019年10月我向公司借了一头母牛饲养,产下小牛后公司以4600元一只的价格收购,半年时间,我不但没花成本,还挣了一笔钱。”木戛乡南六村贫困户李扎主乐滋滋地给记者讲述养牛的事。

木戛乡有饲养肉牛的基础,为了推动养殖方式由分散养殖向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木戛乡利用上海帮扶资金308万元,建设集中养殖牛圈5260平方米,青贮池1500立方米。“人畜分离提升环境只是第一步。”张辉提出,“我们希望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优势实现本地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在多方引导下,澜沧昇发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驻木戛乡。企业落地后与当地政府探索出一条“龙头带动、村企支撑、农户参与、合作共赢、集约养殖”的产业发展模式。公司负责人谭心渝介绍,公司配套建设了消毒室、无害化处理池等设施,配备称重、消毒、繁育、饲草加工等设备,为养殖小区农户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为了降低养殖圈舍空置率,公司实行按需分配,引导农户进驻养殖小区。公司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服务,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

“为了快速扩大养殖规模,公司推广‘借母还犊’方式,农户交纳押金后,可以借公司人工实施配种后的母牛饲养,我们做好后续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和牛犊回收工作。平衡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利益,以最短周期实现饲养利润最大化。”谭心渝说。

2019年,木戛乡大牲畜(牛)总头数10705头,出栏1761头,实现产值801万元。“通过品种改良、科学养殖、科学防疫,不仅提高了农户养殖收益,还提高了农户养殖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木戛乡副乡长杨尉蔚说。

扶智从娃娃抓起

8月中旬,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社工及志愿者来到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开展牵手服务。成长课堂上,村里的学龄前儿童跟随社工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游戏、学习新内容。贫困户石明生5岁的女儿石彩虹普通话说得不好,经过一年多学习,她已经可以和志愿者交流了。

云山村是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村,农户均为拉祜族。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水平低下,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程度很深。“我们发现很多拉祜族小朋友上学前从未走出过寨子,日常生活中都是用拉祜语交流,几乎不会说普通话。”张辉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帮助下,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从2018年起加入到澜沧县脱贫工作中。

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根据3岁至6岁儿童身心发展中认知思维、语言交流、社会交际、身体发育等特点,为村寨学龄前儿童开展普通话教学、素质教育及家庭亲子教育。目前已在东回镇阿永村和竹塘乡云山村开办了2个试点,为55名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建立了档案卡。

对学龄前儿童的帮助,需要长期、专业的介入。为了在当地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把目光瞄准在乡镇上学的大孩子,培养他们成为本土志愿者,服务当地学龄前儿童。这些学生志愿者走进小小的课堂,承担起责任,获得了成长。2019年5月,澜沧县竹蜻蜓社区公益事务中心成立。

沪滇牵手,短短两年,偏远的拉祜县的村寨活力初显。云山村学龄前儿童普通话水平、行为规范意识、学校适应能力普遍提高。石明生告诉记者,日子越过越好,他还有新梦想,“以后有机会想出去打工,孩子长大后想让她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