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倾情帮扶 合力攻坚
——财政部定点帮扶永胜县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云南日报          2019-11-03 07:25:13 【字体:

暮秋时节,永胜仍是一片丰收景象。涛源镇保和村大黑箐小组,成片的红高粱沉甸甸的穗粒迎风摇摆;东山乡东江养牛场内,西门达尔肉牛悠闲地吃着青贮玉米;松坪乡上喇嘛村委会,一串串饱满的小米蕉挂满了枝头……扶贫产业的发展,让贫困户收入不断看涨。

书声琅琅,永胜民族中学内,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认真学习;暖阳和煦,永胜县进城安置点梨园小区里,贫困户们正在学习家政实操……学习环境、条件的改善,让贫困学子和贫困农户通过学习,掌握了自我发展的能力,摆脱了穷日子。

永胜县贫困乡村扶贫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的背后,有着财政部的一份暖流和力量。“17年来沧阳大地处处留下了财政部帮扶的痕迹,财政部也与永胜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永胜县委书记杨晓敏感激地说,在财政部的定点帮扶下,永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础教育、公共民生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在财政部全力支持下,永胜将顺利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2002年以来,财政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定点帮扶永胜县。17年来,财政部持续倾斜支持永胜“三农”、水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建设,去年投入帮扶资金3.09亿元,引进帮扶资金1.14亿元,今年继续倾斜支持资金2.96亿元,引入社会帮扶资金530余万元。

在财政部的大力帮扶下,截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退出贫困人口11769户47002人、贫困村37个,贫困发生率从18.02%下降到了4.25%。

聚焦产业扶贫

创新企业带贫机制

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根本之策在于产业。在实践中,定点扶贫永胜的财政部工作队员深切体会到,只有通过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打通产业到户的精准扶贫路。

“我们按照发展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带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创新企业带贫机制,按户施策扶持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就地脱贫。”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办公室主任、财政部挂职永胜县委副书记魏高明说。

在驻永胜帮扶工作队员的努力下,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社会保障司、农业农村司、人事教育司、清洁基金党支部在结对帮扶村里建立了产业扶贫示范点,采取“3个党组织+2个代表”组织机制、“党支部+合作社+带头人+贫困户+企业”经营模式,在5个结对扶贫村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发展小芭蕉、魔芋、羊肚菌、食用玫瑰等种植产业和黑山羊、土鸡、肉牛养殖产业。

在5个带贫发展产业点的示范带动下,永胜县积极探索建立“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发展以云岭牛、魔芋、中药材为主的优势产业;鼓励中源公司、三川集团等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培育壮大食用菌、生猪等特色支柱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的产业项目。

目前,在全县范围内,以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组织122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5488户,推动肉牛、羊肚菌和金沙江沿线红高粱三个新兴带贫产业。一年多来,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02亿元,放贷金融扶贫贷款3.64亿元,基本实现产业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

在涛源镇,北大荒商贸集团与永胜县在金沙江沿岸坡地规划种植了4万亩红高粱,采取“群众生产、政府奖补、企业收购”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带动当地产业基础好、发展能力强的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目前,已带动26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1.36万亩红高粱。

在鲁地拉镇,中源公司与130户发展条件差、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户,以“政府补助、企业代管、群众参与、共同受益”的挂靠帮带方式,发展羊肚菌产业130亩,实现户均增收1.1万元。

在光华乡,永胜县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流转土地、提供原料、劳务合作”的生产合作方式,向当地有劳动能力、无产业发展条件的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流转了200余亩土地,以“托管代养,受益分红”的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毛驴66头,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聚焦定点扶贫

精准发力做好协调服务

在涛源镇保和村大黑箐小组,贫困户罗进兰在给刚刚收割的红高粱脱壳。“家里种的30亩红高粱已经有了买主,最少也能卖个4万元,孩子读书的钱不用愁了,这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罗进兰一脸兴奋地说。

3年前,在政府号召下,罗进兰家开始试种红高粱,由于担心销路和种植风险,一直以来只种植两三亩。去年,在财政部的帮助下,她家的红高粱上了保险不说,还和北大荒商贸集团签订了销售合同,吃下“定心丸”的她,今年便把红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可喜的是扩种第一年就丰产丰收了。

近年来,财政部在调研永胜产业扶贫时,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自身抗风险能力差,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收益,财政部定点帮扶工作队员对永胜县农副产品面积、产量、价格、特点进行全面摸底,并制作宣传推广材料;同时,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和平台,帮助永胜农特产品进驻大润发、兴业园、百果园等进行售卖,并联动阿里巴巴淘乡甜、淘抢购、淘宝直播、首届农民丰收节线上购物节、聚划算等线上活动,推动“永胜山货上电商”;协调永胜特产大礼包进驻财政部“关爱通”平台,积极与部内各单位对接销售永胜农产品。去年,牵头解决了永胜5000吨大蒜滞销的问题;与北大荒合作打造10万亩金沙江红高粱种植基地;借助阿里巴巴“兴农扶贫”东风,在现有的直播、新闻公众号等渠道之外,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知名新媒体平台优势,不断扩大当地农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建立起品牌效益。一年多来,累计帮助永胜销售农产品金额超过1.2亿元。

同时,协调保险机构建立特色农业保险机制,向保险机构争取最低保额、最高赔付的保险优惠政策,实施自然灾害险和价格指数险,为产业发展提供兜底保障,目前,已开发68种保险产品,实现了肉牛、毛驴、高粱、魔芋等地方特色产业产业保险全覆盖,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时的后顾之忧。

聚焦脱贫成果

为脱贫攻坚提供持续动力

一个月前,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友福还在东山乡东江村委会熊家坪村小组的大山里种地。现在,他家不仅从山里搬到了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梨园小区,还在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家政服务培训。他告诉记者,弟弟经过培训已经在丽江找到工作,他也要好好学习家政技能,早点找到工作。

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创业一人、带动一片”目标,扶贫工作队协助永胜县通过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劳务输出、短期务工、技能培训等方式,注重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打出一套就业扶贫组合拳。与8家服务机构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合作,建立“劳务中介机构+劳务工作站+劳务经纪人”机制,组建109个劳务工作站,聘用422名劳务经纪人,充分发挥劳务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在宣传动员、岗位发布、转移输出、跟踪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累计培训3.8万人,转移就业1.2万人;通过打造扶贫车间吸纳就业,积极引进陕西金鹿服装公司,为贫困群众提供免费培训,可容纳300人到500人就业,同时对接本地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开发就业岗位2512个,在中源公司、永胜瓷业有限公司等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员358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护路员、护林员、保洁员、护河员”,协调开发就业岗位6895个,全部用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38005人,实现了户均有一人有一项以上增收技能,累计转移就业20289人,实现户均1.3人外出务工就业。

为了彻底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相传,坚持扶贫与扶智并举,扶贫工作队为新建的永胜民族中学协调5000万元建设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建设智慧校园。同时,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牵头永胜县与云南民大附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协调140余名高中教师分两批到云南民族大学培训学习,实现永胜高中教师培训全覆盖;着力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379名在校学生实行困难补助,将7个山区少数民族乡镇学前教育营养餐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到永胜的2年间,从协调财政资金、项目引进、引入社会力量帮扶到抓党建、组织实用技术培训、产业发展,挥洒的汗水终于有了收获。”望着刚刚修建好的永胜民族中学,魏高明感慨道。

17年来,财政部累计选派19名干部到永胜挂职开展扶贫工作。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一任任扶贫干部主动担当,真抓实干,用真情、用真心、真用力,扶实贫、出实招、见实效,坚持发挥行业优势与永胜贫困实际相结合,智力支持、人力支持、物力支持三到位,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力推动了永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促进了永胜县脱贫攻坚。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