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临沧凤庆团山村:俐侎山寨的美丽蝶变

来源:云南网          2020-03-06 17:34:36 【字体:

 1.png

斜靠在墙角用弦子弹奏《俐侎十谢共产党》的李小德,他笑了;即将接通光纤准备上网课的罗文菊,她笑了;在田间采摘甜脆豌豆的李双德,他笑了。这是定格在3月3日,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的一组镜头。

他们的笑容背后,便是脱贫攻坚的春风拂过这个彝族俐侎人山寨,由此带来的一份份沉甸甸的收获:2019年末,全村551户农户均住上安全稳固的砖混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847元;就读大学的孩子从无到已有12人;贫困发生率从30.01%降至零......

“和其他地方相比,团山村仍有差距;但和过去相比,这里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挂钩团山村的郭大寨乡宣传委员李文斌如是说。

2.png

政策撬动,生活家园大变样

地处冷凉山区的团山村,有着农户551户2306人,其中彝族支系俐侎人占80%。十年前,村民们居住的几乎是土木房,别说宜居美观,连遮风避雨都成了村民们的渴望。

2011年起,临沧市制定出台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的专项规划,随即以特色安居房建设为重点的扶持工程在团山村拉开序幕。“有建房意愿的农户,每户给予补助3万元。”团山村党总支书记潘云虎介绍,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团山村掀起了大干新家园建设的热潮,村民们互帮互助,共建了砖混房446户。

潘云虎说,建房虽然同时可以享受贷款优惠政策,但由于村民们存有不敢轻易举债的思想,很多农户建房时未能一次性装修入住,则是等有钱装修了才陆续装修,直到2016年,仍有不少房子未装修入住。

“除了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扶贫政策,省高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补短,累计投入360万元资金,保证了所有农户都能住上安全稳固住房。”由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派驻的团山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邓一然说。

此前因没钱装修一直未能入住新房的村民李珍乜含着泪眼说:“政府帮我家铺水泥地坪,粉墙,装门窗,现在全家终于住进了新房子。”

与邻居李珍乜相比,53岁的李小德更是有着念不完的党恩。早年举家外出打工,打工期间妻子病故,2017年他携孩子回到故里,却已没有能够落脚的住所。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怀,他和孩子住进了建盖在村集体土地上的兜底房。

为了表达感恩之情,能弹会唱的李小德与县文化和旅游局的老师一道创作出了歌曲《俐侎十谢共产党》。一有空闲时间,他便满怀激情弹唱起这首歌。

春天到来,一幢幢矗立在俐侎山寨中的漂亮民居,在一簇簇桃花的装扮下显得更加靓丽。

3.png

特色种养,产业致富有奔头

往日的团山村,村民们只能靠“种一山坡收一土锅”的方式维持着基本生活。近年来,该村经过大胆尝试,逐步探索出了符合当地自然条件、长短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展致富路子。

“2014年引进甜脆豌豆种植,试种成功后,2016年起种植规模保持在3000亩左右,亩产值高的可达到4000元左右。”潘云虎介绍,团山村有着13000多亩的泡核桃,这几年来,随着核桃树茂盛起来,大春作物基本上不能种了,便试种豌豆、魔芋等林下作物,最终种植甜脆豌豆成了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春节前后,村民李双德就开始忙着采摘自家种植的5亩甜脆豌豆。“豌豆收入近1万元、核桃收入6000多元、茶叶收入7000多元、牲畜收入7000多元,加上儿子、儿媳的务工收入,一年总的收入超过10万元。”李双德乐呵呵地说,他家早已经稳定脱贫。

花椒产业同样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村民赵老四家种植的12亩花椒,去年采摘鲜花椒2000多公斤,收入4万多元。“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将花椒确定为团山村的‘一村一品’产业,今年计划建设1000亩的优质花椒基地。”潘云虎说。

村民赵文红则依托漫山遍野的山花资源,搞起蜜蜂生态养殖,已从最初的四五箱发展到了200多箱,每年创收3万多元,而且市场前景越来越好。

好产品如何有个好销路?“省高院专门为郭大寨乡农特产销售搭建线上线下的服务平台,并通过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帮助促销。”邓一然说,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帮助郭大寨乡农产品龙头企业免费提供了两个进驻昆明的销售点,两个月的时间,销售收入就有50多万元。

4.png

多方联动,治愚扶智谱新篇

治穷的根本之策就在于治愚,李文斌自2016年挂钩团山村以来,对此感受颇深。“只要有孩子上学的农户,我们不论做哪个方面的工作,都更能够得到支持和配合。”他欣慰地说,“以前,团山村的孩子大多数念不完初中就辍学了,现在已经有12个孩子上了大学。”

“为了抓好控辍保学,我们压实各级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教师挂包学生制度,适时开展家访;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对无法进校的残疾儿童每月进行一次送教上门服务;对特殊家庭子女除享受国家政策外免除其他一切费用;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尽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团山中心校副校长李永胜说,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团山村无辍学儿童,而且教育教学质量在逐年提升。

当前就读三年级的赵文祝,之前因母亲、姐姐远在新疆打工,致使患有疾病、出入不便的父亲无人照顾,他便辍学回家当起父亲的生活小助手。得知情况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连忙上门做工作,一方面联系赵文祝的母亲,明确要求她履行法定监护人应尽的义务,说啥也不能让孩子辍学;另一方面,按照相关规定让赵文祝的父亲享受低保政策。最终,赵文祝得以重返校园,父亲则有姐姐回家照料。

3月3日这天,就读于大理大学、受疫情影响暂返不了校的罗文菊兴奋不已。为了方便她上网课,家里人给她接通了移动光纤。她家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校每学期给予她1500元的助学金,同时她享受到每年8000元的助学贷款。“国家的政策很好,我们也要争气,再困难也要供孩子读书,要不然,一代代就这么穷下去。”她的父亲罗金甲说。

示范引领,乡风文明成风尚

走进团山自然村王艳家中,客厅干干净净、家具整整齐齐,院子一角摆放着一盆盆漂亮的兰花、茶花等花卉。这是团山村实施“小手牵大手”活动绿化美化家园带来的成效。

为了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团山村注重示范引领,便在团山自然村率先开展针对垃圾、厕所、污水、不良风气、绿化的“五整治”行动,不仅加大硬件上的投入,还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行动见实效。

潘云虎说,在“挂包帮”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改造户厕98个,建成公厕5个,垃圾焚烧池4座,太阳能路灯100多盏。同时,该村制定自然村“五整治”公约,采取“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要求每户至少栽种10盆花,规定每个月至少打扫两次公共卫生,并开展家庭卫生评比表彰活动。

此外,团山村还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建设等,切实抓好法治宣传教育、感恩教育,村民们的法律意识、感恩意识和自强自立意识得到了增强。

置身团山村,一股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核心价值观”宣传让人赏心悦目,颂党恩赞家乡的山歌嘹亮动听,忙碌的身影、甜美的笑容随处可见......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