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验

江城县发挥支部带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移风易俗等工作——强党建 促脱贫

来源:云南日报          2019-12-12 07:59:57 【字体:

 

2019121211_res03_attpic_brief.jpg

脱贫举措

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如今的六子田村民小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们六子田村民小组是8个边远的村民小组搬迁重组而成的,小组刚成立时贫穷落后,村民各说各话、人心涣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六子田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墨加有说,“我们积极发挥支部带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移风易俗等工作,走出了一条党组织服务能力强、村民自治主动、农村环境优美、村风文明的新农村发展之路。”

在江城,一个又一个像这样的村庄正在发生着“蜕变”,而催生这一“蜕变”的正是江城县抓党建促脱贫实践成果的见证。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江城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契合点,实现了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基层组织显活力

“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做梦也没有想过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子。作为一名瑶族文化传承人,我要传承好瑶族文化,同时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走上新生活。”邓庆文家刚搬迁到康平镇中平村干田团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作为一名党员和瑶族文化传承人,对于近年来生活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感慨万千。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瑶族是“直过民族”,受教育程度低,发展意识弱。江城因村因户施策,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聚焦“直过民族”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直过民族”脱贫攻坚。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在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中,江城认真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推行“能人”治村,在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中,结合村“两委”换届,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农村创业致富能人中择优“推”,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择优“引”等措施,力求实现“选好一个人、富裕一个村、带动一大片”的目标。2019年以来,着眼村“两委”换届,对村级班子建设情况逐村摸排、分析研判,调整不胜任、不合格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对5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县级备案管理;统筹开展村“两委”班子空缺补选,今年5月底全县完成53名空缺村干部补选,5个村党总支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推动村(社区)“两委”换届与乡(镇)换届于2021年同步进行。同时,加大村组后备力量培养,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脱贫一线聚人才

脱贫攻坚,党员干部是关键。

“江城始终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首要民生工程,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脱贫攻坚为主线,着力把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县委书记邱明表示。

坚持尽锐出战,在一线汇集精锐队伍。选派了7名县处级领导分别任7个乡(镇)的脱贫攻坚第一指挥长,43名县处级领导挂乡包村,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6个非贫困村第一书记、第一指挥长选派覆盖率达100%,全县选派1014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驻村、驻组。

强化教育培训,在一线提升实干能力。切实在培训“精、实、强、广、严”上下功夫,提升驻村帮扶干部熟练掌握农村工作方法。2019年以来,举办乡(镇)、行业部门、扶贫系统、帮扶队伍、村干部等培训班27期5000余人次;开展脱贫攻坚“五类干部”教育培训13期23400余人次。

实施温暖举措,在一线关心关爱干部。江城注重关心和爱护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部,最大限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三必到、三必访”基层干部关爱机制,即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到必访,生活困难必到必访,生病住院必到必访,着力解决一线基层干部的生活困难。

加强督查落实,在一线锻造过硬作风。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加大对驻村工作队的督查力度。坚持“六个一、三个好、三个说得清”和10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解决驻村工作队员工作重点不明晰的问题,使广大干部行有规范、学有标杆、赶有目标。

树立鲜明导向,在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制定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选拔管理干部的意见》,建立定期研判制度,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考察识别、提拔使用干部的主战场,激励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担当有为。

党建带着产业走

嘉禾乡洛洒村的周云芳是远近闻名的养殖户和致富“领头雁”,2002年入党,2016年成为嘉禾乡洛洒村党总支书记。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洛洒村养殖业的发展。党员致富能手的“引擎”带动,洛洒村8个村民小组的200多户农户加入“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起了种植养殖产业,全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互促双赢。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带头作用,使党组织在产业链上发力,党员在产业发展上起带头作用。同时,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了农村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让党建带着产业走、组织围绕产业建、干部盯着产业干,在全县48个村1个社区分别成立了基层组织指导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100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全覆盖,产业扶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立足资源优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支撑,坚持巩固提升水稻、玉米、橡胶、茶叶、咖啡、甘蔗、畜牧业7个主导产业项目,发展壮大坚果、水果、生物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坚持产业进村、覆盖到户,持续稳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9700户37876人贫困人口脱贫,3个贫困乡(镇)和4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33.88%预计下降到2019年的0.95%。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