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动态

通海县修复水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杞麓湖以鱼护水以水养鱼

来源:云南日报          2020-01-02 20:20:29 【字体:

通海1.jpg

捞鱼.jpg

12月13日,天空刚露出鱼肚白,来自重庆奉节的鱼老板刘涛就守候在杞麓湖码头。

“今天肯定能买到一车生态鱼,回去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刘涛兴奋地说,“因为杞麓湖里的鱼生态好吃,有小时候吃野生鱼的味道,每次把鱼运回去,零售商们都要托关系来批发,我媳妇每次都会留几条,送给父母。”

“给我来两条”“给我来三条”……渔船刚停靠码头,顿时人声鼎沸,湖边的群众和外地客商抢着选购刚从杞麓湖里打捞上来的鱼。谁都想不到,几年前,因为杞麓湖水质严重污染而无人问津的鱼,如今不仅成为了市民餐桌上的美食,而且为净化水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杞麓湖36.86平方公里的水域内,通海县探索出一条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修复水生生态环境,以鱼护水、以水养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生动案例。

跳舞的鱼儿,是护水功臣

12月13日上午9时,记者和工作人员一起乘坐冲锋舟驶向湖心。碧水蓝天下,海鸥静谧地逗留于湖面上,如同点点繁星。阳光肆意流淌在洁净的湖面上,微风拂过,略带雾气的湖面折射出了五颜六色的彩虹。

布在湖中央的渔网错综复杂却又有章可循。湖里的鲢鱼和鳙鱼会从不同的口进入,小鱼会经过大网眼自由穿行,大鱼却会被引导着“请君入瓮”。捕捞人员打开活鱼运输船的第一道闸门,鱼儿们雀跃着游入运输船内。据介绍,能装4万斤的活鱼运输船采用潜水艇技术,并已申请了专利。记者观察到,在船里跳舞的鳙鱼和鲢鱼,虽经历了长时间逗留,表面毫无损伤。

“这都得益于我们特殊材质的网,你可以摸摸,是不是很柔软。我们的鱼都是按量上岸,尽可能多留在湖里,多留一天就会多护一天水。”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哲参说。

记者摸了摸渔网,确实没有一般渔网的生硬,掬一把湖水,也没有嗅出什么异味。

鱼能护水?针对记者的疑问黄哲参解释说,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人放天养,以鱼养水”的项目宗旨,已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该项目。主要是采取往杞麓湖放流大量滤食藻类的鲢鱼和鳙鱼,通过鲢鱼和鳙鱼进食,让水体中的藻类转变为鱼蛋白,从而抑制蓝藻暴发、改善杞麓湖水质。鱼在与杞麓湖水体分离时,同步将湖水里的氮和磷带离上岸,这是“以渔净水”生物治理项目实施的关键。公司已在杞麓湖累计投放食性鲢鳙鱼1000余万尾,其中2011年至2016年投入花鲢鱼、白鲢鱼苗近500万尾;2017年投入花鲢鱼、白鲢鱼近300万尾,2018年共投放220万尾。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我们发现杞麓湖的污染主要是氮的污染,其次才是磷的污染,我们之所以要养这种掠食性的花白鲢,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花白鲢进入杞麓湖去摄食浮游动植物,把水体里面多余的氮磷先附积到鱼的体内,然后通过鱼体实现氮磷的‘上岸’,最终减少湖体里面蓝绿藻的暴发。”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源伟说。

据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褚荣波介绍,每生长一公斤鱼肉要消耗藻类40公斤,去年从杞麓湖内共捕捞鲢鱼和鳙鱼1400余吨,相当于从水体里面带走氮约50吨、磷约11吨。

2011年,通海县湖管局与亚美公司签订《以渔净水项目合作协议》,由亚美公司负责实施“杞麓湖生态渔业生物治污”项目。2018年11月25日,为切实履行好《以渔净水项目合作协议》,县湖管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亚美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联合组建杞麓湖生态修复研究中心。该中心聚焦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为制定杞麓湖保护治理规划、标准、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杞麓湖目前的生态基础上,通过投放杂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摄食各种浮游动植物藻类吸收营养盐类,取代饵料喂养,与中上层的滤食性鲢鳙鱼形成一套立体的净水“碳汇”渔业,将有利于恢复杞麓湖水生生物种群结构,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该中心还开展土著鱼类种群恢复的研究,进一步保护杞麓湖珍贵的种群资源,推动土著生物群落的恢复,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2017年,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交出了一份可喜的答卷,杞麓湖水质首次实现脱劣,2018年杞麓湖全湖水质平均达到V类,2019年1至8月全湖水质稳定保持V类。成绩的背后,“以渔净水”生物治理项目功不可没。

白玉缀蓝池,海菜花是试金石

“海菜花,开白花,爱洗澡的小娃娃;清清的水,不带泥也不带沙;莲池到处都是海菜的家。”云南的一首童谣,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美丽的沉水植物——海菜花。海菜花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只有在温暖清澈的河湖里才会出现,被称为“清流精灵”“水质的试金石”。而现在的杞麓湖,海菜花开始在这里安家。白花黄蕊的花朵漂浮在清澈湛蓝的湖面,清丽脱俗、美不胜收。

“听我奶奶讲,杞麓湖的海菜花在她们小时候很常见,可是到了我的父母辈就已经绝迹。湖水污染严重,湖边村子里的人都不愿意吃湖里的鱼。”通海县万家社区村民周学俊说,刚开始,村里的人非常抵触亚美公司来管理湖,可是看到水质越来越好,逐渐转变观念,开始支持亚美公司护湖管湖。

“对于通海人来讲,杞麓湖就是母亲湖,以前我们伤害了她,现在政府帮我们修复,大家打心眼里高兴。现在老百姓都有很强的护湖意识,看到湖里有垃圾会主动打捞,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农药瓶子化肥袋随手丢进湖里。”看着杞麓湖一天天变美,周学俊感慨地说。

2019年10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玉溪师范学院以及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联合引进的2000株海菜花种苗,在杞麓湖划区域进行试验种植。此次海菜花重新回植杞麓湖是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海菜花在杞麓湖逐渐消失后的首次“回家”。水生高等植物和浮游藻类是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对水体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发现海菜花在生长过程中能抑制蓝藻的生长。逐渐恢复杞麓湖的水生植物,对水质起到很好的净化自用,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对构建杞麓湖良性的水生态系统将起到尤为积极的作用。

据今年11月最新监测的生长情况显示,海菜花在所选择的种植区域已经成活,并且已经开花,这对恢复杞麓湖原有的水生植物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科研参考。

一路疾驰的快艇突然减慢了速度,行至湖中鸟类栖息生态岛群中。

“嘘,不要说话啦,一会没准会有福气见到紫水鸡。它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哦。”黄哲参神秘地说。大家屏住呼吸,期待地四处张望。“那个是不是?”“是的。”记者非常幸运地遇上紫水鸡,可是还来不及细细打量,紫水鸡就害羞地躲进了水草丛中。

“紫水鸡很内向。2018年第一次看见它的时候,就感觉这种水鸟非常漂亮。”黄哲参说,紫水鸡为秧鸡科属水鸟,被誉为“世界最美水鸟”,是反映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相对完善的标志性物种之一,目前仅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少量分布。

近年来,通海县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快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湖泊生态系统逐步得到保护和完善。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措施,杞麓湖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逐步恢复,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杞麓湖共有63种鸟类栖息。

“有了良好生态,才会有发展,通过保护与治理,进一步挖掘整合通海的‘山、城、田、湖’等旅游文化资源,绿色食品、五金产品等特色资源,把生态转化为带动我们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使我们通海的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许振武说。

如今的杞麓湖,水更清、景更美,紫水鸡住下了、海菜花种下了。在保护治理杞麓湖的征程上,通海人民的信心和脚步也更加坚定。

     |      分享到: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