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晚报:离退休干部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来源:春城晚报   2022-09-28 11:36:00   【字体:

原标题:离退休干部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9月27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老干部工作专场发布会在昆明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我省有离退休干部54万人。十年来,我省建立完善省本级离休干部持社保卡就医实时结算、省内异地持卡就医费用结算等系列制度,在全省各地普遍建立离休干部就医“绿色通道”,离休干部体检、巡诊和住院等更加便捷,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幸福指数得到持续提升。

亮点

●逐步调整提高我省部分建初干部待遇标准,规范省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公用经费标准和医疗补助标准,退休人员住院费个人自付比例由10%调整为5%,提升退休干部的生活保障水平。

●2012年以来,向部分省直单位及16个州(市)累计拨付特困费4020万元,为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60余万人次离退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费93.62亿元;省级财政为困难企事业单位10466人次离休干部累计减免医疗统筹费4.78亿元。

●组建“云岭银发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学校、边境线、少数民族村寨,用“大白话”“民族话”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专题调研、参观考察等形式,引导广大老同志实地感受云岭大地深刻变化,描绘锦绣山川,点赞发展成就,颂扬丰功伟业,累计有20余万离退休干部参与。

●组织实施“云岭银发人才二次开发工程”,接续开展云岭银发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在熟悉的领域、精通的行业积极发挥作用,全省累计有2.5万余人次老同志参与精准扶贫,结对资助贫困学子1.2万人次,6.8万余人次参与建言献策,助力脱贫攻坚经验被中组部向全国推广。

●充分发挥“五老”报告团、宣讲团作用,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扎实开展铸魂育人活动、关爱工程、青年人才培养等系列活动,累计受教育青少年达1100万人次,帮助青少年177万人次;做好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工作,参与5.4万人次涉罪未成年人的讯问、帮教。

●在先进典型的感召下,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通过政策宣讲、纠纷调处等形式,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到去年底,全省有银发志愿者4.3万余人,累计组织离退休干部参与政策宣讲7.8万余人次、社会治理10.2万余人次。

●2012年以来,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系统挂牌的老年大学及教学点由149个增加到1941个,建筑面积总量由13万平方米增加到50万平方米,可接纳人数由8万人增加到26万人,老干部党校由65个增加到135个,县(市、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室、站)由1335个增加到1788个,室外活动场地面积由2016年的49万平方米,增加到61万平方米,实现县级学习活动阵地全覆盖,并且已经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

●以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持续提升阵地服务保障能力,让更多的老同志动起来、乐起来、学起来。截至目前,全省各级老年大学共开设5000多个教学班,教师3800余名,在读学员由2012年的10万人增加到16万人,累计毕业学员162万人次;全省各级活动中心每年提供活动项目增加到1600多项,日均参加活动人数增加到9万人次以上。

问答

问:现在部分离退休干部,特别是离休干部普遍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化,请问,省委老干部局为应对这一情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陈云平:这十年以来,省委老干部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深入贯彻“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要求,以精准化服务促进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进一步提升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水平、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是精准落实生活待遇。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离休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大幅提升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1200元、600元和300元,分别提高到3600元、2900元和2200元;在昆中央和省属单位离休干部医疗费奖励标准从每人每年1.5万元提高到2.5万元;将省本级、州(市)离休干部纳入省干部保健对象管理,更好地保障离休干部医疗和生活需求。印发关于省级干部和厅级干部逝世后丧事办理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丧事办理工作。分类细化离退休干部关爱举措,规范离退休干部重大节日集中走访慰问、生病住院看望慰问、健康体检、服务用车等服务保障工作。每年春节期间,对近54万名离退休干部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走访慰问,分期分批对易地安置(异地居住)在全国17个省(区、市)、38个城市的省直单位离休干部进行全覆盖走访慰问,让离退休干部深切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二是精准服务离休干部。针对我省离休干部平均年龄94岁的实际,我们建立健全单位、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统筹政府公共服务、购买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市场化服务,为离休干部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服务项目,“打通”精准化服务离休干部末梢。省委老干部局在直属工人新村干休所设立“云岭智慧服务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省直单位住昆离休干部提供涵盖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法律协助、适老化改造、定点巡诊(试点)等8大类、158项点单式“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为省直单位住昆离休干部服务3万余人次,完成服务金额752.91万元。全省各地通过制发就诊卡进行“一对一”导医服务,为离休干部配备“助老员”开展“送学习、送服务、送慰藉、送活动、送医疗”的“五送”服务,组建五类爱老志愿服务队开展“助医助老”活动,开办家门口“爱心食堂”,为离休干部提供周到、贴心、优质的服务。

三是精准帮扶特困离退休干部。建立健全困难帮扶机制,各地各部门重点关心关爱高龄、独居、鳏寡孤独、多病、家庭负担重的老干部,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的生活难题得到相应纾解,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省本级每年安排400万元特困帮扶资金,各地各部门也因地制宜建立特困帮扶资金,同时,通过党内关怀、推进志愿者服务、纳入社会救助、拓宽帮扶资金渠道等各种办法,扎实做好特困老干部帮扶工作。调整提高已故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配偶生活补助标准,十年来,累计为6302人次已故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的配偶发放生活补助费6645万元。调整提高了部分建初干部生活、医疗及特殊困难补助标准,将符合规定的退休干部生活补助标准,分别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400元、370元提高到1618元、1576元;特殊困难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补助80元,调整为800元;医疗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调整到4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用心用情用力、精细精准服务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心下一代工作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请介绍一下云南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哪些新成就?

省委老干部局一级巡视员,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李建林:自1991年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了中国关工委的关心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紧紧围绕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新突破、得到新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是织密组织体系,让“老有所为”有了新载体。始终把筑牢组织基础作为关键抓手,健全关工组织,建强工作队伍,工作阵地持续巩固加强。截至去年底,全省有关工组织30503个、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9098个、“五老”宣讲团4790个、“五老”关爱工作团3972个、“五老”人员10余万人,选配“五老”校外辅导员8297名、法治副校长1837名。

二是聚焦铸魂育人,让“红色基因”扎根新一代。始终坚持把培育树立青少年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作为政治责任,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老少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激励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十年来,“五老”宣讲团宣讲党史国史1.1万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310多万人次。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购买读本309万多册,参与读书活动的青少年达400多万人次。

三是大力培养农村新型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兴旺关键在人才,全省各级关工委以培养有理想、有技术、有干劲的青年人才为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仅去年,就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举办青年农民技术培训班666场次,参训人员达10750人。

四是坚持以文育人,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始终坚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为目标。持续举办云南省乡村体育教师培训班、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培训班、乡村学生体育夏令营、“墨啟心智、爱我中华”云南省滇池杯书画大赛、“春节送春联下乡现场书写公益活动”等文体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哺育好下一代。

五是实施关爱工程,以扶危济困展现新作为。始终坚持以发挥“五老”特殊优势为努力方向,想青少年所想,急青少年所急,为青少年办实事好事。十年来,各级关工组织募集资金4.1亿余元,助学75万余人、助困97万余人、助医5万余人;组织500多所山村学校的540余名教师到北京参观学习;建立780多个留守儿童之家,保障了4.8万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六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以护航成长彰显新担当。始终坚持对广大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2019年以来,持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全省有15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和13000多个中小学校开展普法活动,中小学覆盖率达100%,有400多万青少年受到教育。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工作,参与办案机关对涉罪未成年人的首次和后续讯问43778人次,为3263名涉罪未成年人提出分流建议,7192名涉罪未成年人经过帮教走上人生正道。

本报记者 张勇 杨茜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