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7-13 10:00:00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赖勇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赖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该系列第十七场:保山专场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保山的工作要求,坚持闯字当头、干字为要、实字托底,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拼搏奋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历史性巨变,谱写了保山新时代赶超跨越的新篇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保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就保山市十年来发展进步各方面情况,作新闻发布,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保山市委书记杨军先生;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长洪维智先生;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赵碧原先生;

中共保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杨绍虎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级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一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保山市委书记杨军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保山市委书记杨军发布新闻

中共保山市委书记 杨军: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省委隆重举办“云南这十年”系列发布会。今天是新闻发布会的保山专场,由我们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的工作情况。首先,我代表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和全市243万各族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保山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保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素有“滇西文献名邦”美誉,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永昌文化,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传唱千古,一部《大众哲学》唤醒亿万民众,一场滇西抗战彪炳史册,一座和顺图书馆传承百年,一副永子围棋堪称国宝。近代以来,先后涌现出了李根源、李鑫、艾思奇、梁金山、杨善洲等杰出英才。保山生态优良、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7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是最适宜居住的地方。高黎贡山是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保山资源富集、物华天宝,素有“滇西粮仓”之称,是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甜柿之乡、云药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南菜北运”基地。保山小粒咖啡曾荣获首届中国农博会最高奖、世界尤里卡金奖等殊荣,施甸县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词为“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昌宁县是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南红玛瑙、腾冲翡翠、龙陵黄龙玉扬名海内外,温泉遍布全市,为全国第二大热气田富集地。保山区位独特、开放包容,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中缅油气管道穿境而过,位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连接南亚这两大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境线长170公里,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省级通道4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26公里,有保山和腾冲两个旅客吞吐量达百万级的民用机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往密切,有华侨、侨眷、归侨50余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永昌儿女传承红色基因、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进取,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推动保山从一穷二白迈向百业俱兴,从贫穷落后迈向全面小康,保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为云南发展指路引航。特别是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亲临保山腾冲,使保山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干劲。十年来,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推动保山发展之变,这十年成为全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大、转型发展进步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在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十年,保山改革开放涌动新潮。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持续开展市情大调研、发展大讨论、作风大整顿,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市级审批事项精简超过7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超过98.6%,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入围“2017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创新“园中园”和“1+5”共建共享模式,打造“科技入滇进保山”服务平台,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三区”人才、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投入实现连续增长,全省排名跃升至第6位,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持续扩大开放,探索“一线两园”(“一线”是指保山到缅甸曼德勒的大通道,“两园”是指对内把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合区“园中园”作为境内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外把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密支那经济开发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发展模式,成为全省首个建设境外园区的州市,5个县(市、区)均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以来,电商年交易额年均增长40%以上,突破百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4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7.43亿美元。持续壮大市场主体,坚持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全市招商引资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共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138.03亿元,同比增长13.01%;全市民营经济户数2.56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的160.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45.7亿元,年均增长10.4%。

这十年,保山经济实力倍增突破。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上,围绕补齐发展短板、延伸产业链条,谋划实施了一系列有市场前景、有规模体量、有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促进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力争在产业强省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65.5亿元,是2012年的2.9倍,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经济运行难中取得突破、总体趋稳向好。以绿色工业助推转型跨越,搭建工业“园中园”平台,建构绿色能源、绿色轻纺、绿色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实现工贸园区从无到有、工业布局从散到聚、工业规模从小到大,保山工贸园区被列为首批“云南省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引进了西安隆基、四川通威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落地生产。2021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54.2亿元,是2012年的3倍。以特色农业释放增收后劲,突出保山小粒咖啡、施甸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腾冲中药材、龙陵石斛、昌宁红茶等特色优势,启用“一座保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施甸县被列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昌宁红茶、龙陵紫皮石斛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一批产品被评为云南省“10大名品”。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1.6亿元、是2012年的2.5倍,人均粮食产量从2005年起一直居于全省前三位,咖啡、甘蔗、油料面积、产量和猪牛羊肉类产量均居全省前列。以全域旅游发动增长引擎,建成高黎贡山茶博园等30多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和30多个高中档温泉项目,腾冲市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保山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市A级旅游景区从2013年的13个增加至99个,居全省第一。其中,4A级景区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腾冲和顺古镇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从2012年的805.39万人次增长至2021年的3041.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51.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38.5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8倍和6.6倍。以美丽城乡催生发展之变,大力实施美丽保山建设,大抓“厕所革命”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后实施东山森林公园、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三校一院”迁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和爱国卫生行动,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全覆盖,保山市被列为“城市双修”国家试点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保山魅力不断绽放。

这十年,保山山乡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决战脱贫,出台一系列惠民举措,4个贫困县、413个贫困村历史性摘掉了贫困帽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司莫拉佤族村看望慰问脱贫群众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稳政策、强投入,完善发展产业、稳岗就业、综合保障兜底等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保山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29元,分别增长9.9%和9%,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以来,经过滚动排查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持续实施一批补短板提质效项目,脱贫群众收入得到巩固提升。我们用心用情用力抓民生、强保障,让发展成果更加惠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围绕“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目标,大抓教育、狠抓教育、长抓教育,新建学校89所,完成保一中、施甸一中等迁址新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今年高考,保山600分以上比上年增加337人,一本上线率19.64%、二本上线率62.68%,分别比上年提高3.21、12.4个百分点。其中,保山一中一本上线率比2021年提高11.71个百分点,开创了建校110周年以来的最好成绩。加快建设健康保山,市一院迁址新建投用,县级中心医院全部提质达标,首批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殊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建成10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新增“永子”“腾冲玉雕”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全国拥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较多的地级市之一,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全国道德模范”杨善洲、“云岭楷模”郭彩廷等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在人民心中树起丰碑,保山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保山五个县(市、区)全部创成省级文明城市。

这十年,保山生态画卷添彩增色。我们坚持把“绿水青山”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色,坚决守护好保山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转型,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力打好三大流域水系保护修复等8个标志性战役,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居全省前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全省3.56个百分点,保山市、腾冲市、昌宁县分别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善洲林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们按照“保护、持续、发展”三大功能定位,探索组建综合执法队伍、统筹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建立动植物科学监测体系等措施,打出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构筑“生态盾牌”“生态底色”“生态品牌”,高黎贡山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这十年,保山各族人民同心向党。我们坚持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不断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各族群众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让国旗、党旗飘红在边境一线,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探索构建“四边一化”的边境党建新格局,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打造了司莫拉佤族村、黑泥塘傈僳族村等一批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全域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突出边境特色、宜居环境、民族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等特色优势,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扶持发展、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等工作,全市26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腾冲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市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汇聚起团结奋进强大力量。深入实施强边固防铸魂行动,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被评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州市,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三年蝉联全省第一,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维护了边疆稳定安宁。

这十年,保山政治生态持续修复净化。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推动党的建设质量整体提升。树立大抓基层导向,构建目标管理、过程监控、绩效评定、结果运用的“四位一体”基层党建责任综合体系,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投入资金夯实基层基础,实现全市村组活动场所和党员教育全覆盖,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腾冲市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城市”,隆阳区被确定为“省级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大力选拔任用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以及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采取上下交流、选派挂职等方式,让干部到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一线历练本领;持续分类分级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建立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负面清单”机制、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和激励关爱制度等,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担当干事氛围更加浓厚。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在全省首家与高校合作举办印地语、缅语实用人才培训班,与大连理工大学合办在职干部研究生班,引进水利、教育等专家团队进驻保山等,破解人才瓶颈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建设,持续开展“赌酒赌博”和“干部走读”等专项整治,“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流毒影响,深入开展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工作,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坚决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成功破获盘踞保山多年的“3·29”乔氏家族涉黑组织案等一批重大案件,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内政治生态逐步实现由“浊”转“清”。

征途未尽,奋斗者成。十年来,一组组数字、一个个变化,见证了保山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感恩奋进,实干苦干,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不断开创保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保山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诚邀大家常到保山来,品小粒咖啡、尝石斛盛宴、浴温泉神汤、购美玉珍宝、赏高黎贡山、学善洲精神、听永昌故事、谋发展良策,帮助我们把各项工作干得更好!

谢谢大家!

赖勇:

感谢杨军书记的发布。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现场提问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在党的建设中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请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有请杨绍虎部长回答。

中共保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杨绍虎答记者问

中共保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杨绍虎:

非常感谢云岭先锋杂志社的记者,以及杂志社一直以来对保山的关注,特别是对保山基层党建工作的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委始终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推动基层党建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着力开展这些工作:

第一,坚持不懈炼党性、铸忠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成为保山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十年来,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一是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抓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以“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为载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组织全体党员进党校开展集中轮训26.08万人次,让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保山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三是以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为动能,发挥好杨善洲干部学院主阵地作用,在五县(市、区)高标准建设杨善洲精神教学点,开展“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为榜样苦干实干,推动保山高质量发展。

第二、坚持不懈强基础、固基本,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提升

十年来,我们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在农村,我们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基层治理、促强边固防、促生态环境保护等,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在城市,我们围绕“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实施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工程,腾冲市和隆阳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城市”和“省级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在机关,我们聚焦“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目标,持续推进“对标达标创标”行动,以作风革命、效能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努力创建一流机关。在国有企业,我们聚焦“党建强·企业兴”主题,“一企一策”推动“一企一品牌”创建,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发展。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我们持续推进“红色引领两新组织行动”,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从2012年的几百个增长到1846个,实现了“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目前全市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建呈现出百舸争流、齐头并进、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

第三、坚持不懈扬优势、创特色,保山基层党建在全省基层党建版图中辨识度不断提高

十年来,我们坚持力量向一线布局、资源向一线配置、项目向一线倾斜,党员在一线锻造、成效在一线体现,基层党建质量不断提升。一是提出“一地两带五区”基层党建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着力创建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党建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标杆区、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两新党建样板区,形成了涵盖各业,引领全域的“一地两带五区”党建新格局。二是不断擦亮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品牌。我们聚焦脱贫攻坚这一历史性任务,建强组织、建优队伍、夯实阵地、驻村帮扶,每年选派1500名左右工作队员“出战”脱贫攻坚;累计投入5.5亿元,修缮村级活动场所,建成3724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解决了“活动无阵地”的问题;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78个,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全面消除“空壳村”,85.9%的村(社区)收入达10万元以上;以“万名干部规划家乡”“万名干部结对帮扶”为载体,推动4.8万名在职党员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推动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们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区域化布局、一体化聚力、项目化推进、机制化保障为抓手,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蓝图变版图,推出了腾冲司莫拉、潞江勐赫小镇等一批对外有影响力、对内有引领力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三是不断擦亮“请党放心、强边有我”边疆党建品牌。我们认真贯彻省委关于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部署要求,在边境村全覆盖实施“四位一体”项目,开展“请党放心、强边有我”主题实践,设置“五级段长”,选派348名“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奔赴边境一线,努力将我市边境地区建设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抓党建促强边固防、抓党建促民族团结、“云岭红旗党支部”5个示范于一体的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四是不断擦亮党建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品牌。针对保山作为旅游城市的实际,我们全覆盖建立旅游行业“大党委”,一体化建设景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旅游服务先锋”创建,在A级景区设立“党员驿站”“党员先锋岗”,为2400余辆旅游车粘贴“红色领航·平安出行”标识,通过抓党建、抓服务,有力促进全市旅游有序复苏,基层党建服务中心、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彰显。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党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持之以恒抓基层、强基础、提质效,以基层党建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请问,近十年来保山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有请杨军书记解答。

杨军: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保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关心和关注和支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保山最大的优势禀赋,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革命性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1年,保山中心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9.7%,PM2.5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在云南省16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考核中排名第3位;9个地表水位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0%;主要污染物减排、地表水达标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完成省下达考核任务。

二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督查、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一系列重大考验,先后整改问题近280个。特别是东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已完成42项整改措施中的29项,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明显遏制,2021年省控考核叠水河桥断面、石龙坪桥断面实现脱劣,今年以来,71个加密监测断面中26个断面达到Ⅳ类水功能区划要求。

三是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从2012年的11万吨/日提升至2021年底的16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6.5%。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收运系统不断完善,相继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5座、日处理能力达600吨,除城市外的65个乡镇镇区都建立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四是生物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6.87%,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61.88%增加到2021年的70%,以高黎贡山为代表的重要生物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均达90%以上,湿地面积43.07万亩,湿地保护率达59.93%。

五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成果显著。保山市、昌宁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腾冲市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善洲林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此外,腾冲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项目中国唯一案例。可以说,保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2020年的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保山腾冲艾思奇纪念馆考察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请问,保山市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有请赵碧原副书记回答。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赵碧原答记者问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赵碧原:

非常感谢人民日报这位记者朋友对保山理论武装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保山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守正创新,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了《中共保山市委关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实施意见》,从宣讲人才队伍建设、话语体系创新、宣讲方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宣传阵地建设5个方面对全市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所属各县(市、区)均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腾冲市还制定了《腾冲市“个十百千万”学习宣讲制度》《腾冲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十进”实施方案》。全市通过着力培养宣传宣讲人才,全面加强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创新,不断提高宣传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第一,聚焦“谁来讲”,建强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举办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骨干培训、重大主题宣讲动员培训、组织理论宣讲大赛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宣讲人才,全市先后有12名宣讲员在云南省“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中获奖,15名宣讲员为云岭百姓宣讲团成员,有7名宣讲员为云岭青年宣讲团成员。在此基础上,打造了“1+10+5+N”的宣讲团队,即市委宣讲团+10支行业宣讲团(保山市理论专家宣讲团、保山市巾帼宣讲团、保山市夕阳红宣讲团、保山市园丁宣讲团、保山市驻村工作队宣讲团、保山市企业政工干部宣讲团、保山市青年宣讲团、保山学院大学生宣讲团、保山中医专大学生宣讲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大学生宣讲团)+五县(市、区)特色宣讲团(隆阳区永昌理论宣讲团、施甸县杨善洲精神宣讲团、腾冲市艾思奇百姓宣讲团、龙陵县郑垧靖基层宣讲团、昌宁县“一根丝”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队、各乡镇(街道)百姓宣讲小分队、红色文艺轻骑兵等。目前,全市共组建宣讲团191个,宣讲队伍达4000余人。其中,艾思奇百姓宣讲团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第二,聚焦“怎么讲”,创新载体。通过区分受众群体、转变话语体系、力求生动鲜活,大力推广“五小课堂”宣讲模式,广泛组织开展“巡回式宣讲”“菜单式宣讲”“常态化宣讲”等“走基层”宣讲活动。一是“书记课堂”。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深入机关、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开展宣讲。二是“指尖课堂”。整合媒体资源,发挥市级新媒体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网络宣讲。三是“广播课堂”。在全市954个村(社区)开展大喇叭宣讲,让党的声音融入基层群众日常生活。四是“文艺课堂”。组建市、县、乡三级文艺小分队,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把党的创新理论嵌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推出了《春到司莫拉》《十唱共产党》《答应》等一批文艺宣讲精品,深入基层进行巡回演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群众的欢歌笑语中入脑入心。五是“火塘课堂”。针对白天群众农忙不在家的实际,以边烤火边聊家常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

第三,聚焦“在哪讲”,拓展渠道。一是巩固线下理论宣传阵地。持续巩固好红色教育基地、农村小广场大喇叭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线下宣传宣讲阵地。二是打造全媒体理论宣传矩阵。通过创新开办报纸理论宣传专栏《理响保山》、电视理论节目《就是这个“理”》、网站理论专栏《理论探索》,办好“学习强国”保山学习平台等方式打造全媒体理论宣传矩阵。三是组织系列理论宣讲赛事活动。通过承办云南省首届“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决赛活动,接续举办三届保山市“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活动,拓展线上线下同步宣讲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发展,奋力推动保山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从刚刚杨军书记发布的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十年,保山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请介绍一下保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生了哪些具体的变化?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有请洪维智市长继续解答。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长洪维智答记者问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长洪维智: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保山基础设施建设的关心关注。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扛牢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接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责任,抓发展、补短板、强弱项,集中力量推进“五网”建设,全市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发展潜力持续有效释放。

一是交通网建设实现跨越。全市通车总里程达21292公里,较2012年增加7172公里。市域连外、出境的高速公路干线基本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增高速公路526公里,是2012年的2.9倍;乡乡通三级以上公路,腾冲、昌宁被列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已建成并即将通车,保山一步跨入动车时代。保山机场、腾冲机场开通航线65条,旅客吞吐量均突破百万人次。

二是物流网建设加快布局。发挥沿边优势,以建设中缅国际大通道为“一线”,以保山工贸园区、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配套物流项目为“多核”,以县城物流中心、乡镇快递覆盖“结网”,以“公铁空”多式联运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形成,大瑞铁路板桥小永、蒲缥公铁物流园和猴桥国际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冷链物流、智慧物流、跨境物流快速发展,“海外仓”布点持续推进。全市有2A级以上物流企业4户。电商交易额增速连续五年达37%以上。2021年,全社会货运量达到6362万吨,比2012年增长2.2倍。

三是水利网建设提升质效。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保山坝大型灌区、保山坝水生态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水库总库容达14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4.7亿立方米;农业农村饮用水条件全面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达97.8%、自来水普及率达94.9%;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8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245万亩。

四是能源网建设凸显绿色。不断完善电网架构、优化能源结构,全市一批500千伏、220千伏骨干输变电项目相继建成;电力装机总量达239.2万千瓦,新增87.6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57.8%,绿色发电占比98.7%。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90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119%。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保山绿色硅材、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资源达793万千瓦,清洁能源开发全面提速。市域内中缅油气管道支线建设和天然气推广利用持续扩面,县城通气率达80%。

五是信息网建设赋能发展。全面推进“数字保山”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5G移动用户突破100万户。保山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建成4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华为保山大数据中心正式商启。“云上政府”、工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边境智慧防控等应用项目相继落地。保山被列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成功入列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与此同时,这十年来,全市财政预算民生资金占比多年保持在70%左右,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三个定位”,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推发展、惠民生,着力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有效内需、转变为更优质的公共产品、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努力实现保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谢谢各位!

中国建设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建设报记者:

近年来,保山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住房保障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一环,请介绍一下保山这十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有请洪维智市长继续解答。

洪维智: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保山城市建设的关心关注。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一直以来,保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问题,尤其是以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为契机,通过大规模实施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建设,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有效解决了一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以及棚户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年来,全市共建盖公共租赁住房4.45万套,有效解决了12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在分配管理过程中,我们将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更多困难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同步建立公共租赁住房日常服务机构,全面简化审核、配租程序,做到公平化、规范化、常态化。我们还注重完善保障房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断推动社会保障织密扩面,实现了群众租赁住房“分得到、搬得进、住得好”。

十年来,全市共实施棚户区改造6.62万套,完成投资380亿元,受益群众10.8万人。在推进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规划引领、系统布局、科学安置,在实现居民“出棚进楼”的同时,还实施了一批市政设施、公共空间、生态修复等相关配套项目建设,城市人居环境、居住条件、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十年来,保山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65.8平方公里提高到94.55平方公里,增加28.7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增加1890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9%、绿地率提高到38.2%,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美丽、生机盎然、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保山跃然眼前。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力谱写好新时代保山建设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在过去的十年中,保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有请杨军书记回答。

杨军:

谢谢新华社的这位记者朋友。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GDP和投资超千亿。其中:GDP由2012年的414.6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9.8%,特别是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增速排名全省第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074元,为2012年的2.9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012年的222.63亿元增加到千亿元规模,年均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5.26亿元增加到502.34亿元,年均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5.55亿元增加到64.87亿元,年均增长6.9%。

二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了多个规模农业示范区和生猪肉牛产业基地,中药材、咖啡、茶叶等“一县一业”示范特色产业巩固提升。绿色硅、食药、轻纺、绿色建材、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等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全市工业增加值由99.6亿元增加到254.2亿元,年均增长11.9%。以腾冲为代表的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建成A级景区99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1∶32.1∶36.9调整为2021年的24.2∶37.1∶38.7。

三是民生福祉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全市4个贫困县(区)413个贫困村39.2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出列,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31元增至147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907元增至39729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8.6%。保山教育当下可喜、未来可期,各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今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达938人,较上年增加337人,一本上线率19.64%,本科上线率62.68%。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和城市医联体试点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保障水平逐年提升。

刚才,我和几位同事一同回答了几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之前也在发布中介绍了保山的情况。成绩已属于过去,展望未来,需要我们保山把握现在,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决心把目标刻在心坎上,把落实作为工作常态,把担当视为品德品行,拿出永争一流的自信、毅力,不松劲、不歇气,憋足一口气狠抓发展,不懈拼搏,以点滴之功长期坚持,干出一片新的天地,不负党、不负人民。

新闻界的朋友们,保山是一座充满亲情,富有温情,极具热情的城市;是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理想之地;是一个活力四射、投资兴业、追梦圆梦的好地方。希望广大新闻媒体朋友多帮助我们,向更多的人宣传保山、推荐保山,不断提高保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谢谢大家!

赖勇: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这十年来,保山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边疆和谐稳定安宁、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一幅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希望在座的记者朋友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好、报道好保山,一如既往地关心保山、宣传保山、帮助保山,为保山各项事业发展助威、呐喊、加油,把保山建设得更富裕、更团结、更美丽、更开放、更幸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