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8-17 10:00:00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十三场: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的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方面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取得成绩进行发布,并就媒体记者的提问作回答。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先生;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谭鸿明先生;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杨晓明先生;

云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殷永林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五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建新: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向大家介绍我省这十年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云南产业发展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云南考察,都对云南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十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云南优势,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加快培育,大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光伏、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烟草、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出口导向型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强省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全省经济发展在总量和速度上实现了跃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万亿元、2万亿元新台阶,正在迈向3万亿元大关,在全国的排位前进了6位,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国前列,年均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发展方式从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从总量扩大向量质齐升转变。

云南这十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46.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70.17亿元,是2012年的2.33倍;第二产业增加值9589.37亿元,是2012年的2.1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13687.22亿元,是2012年的3.23倍,三次产业占比由2012年的16.0∶42.9∶41.1调整到2021年的14.3∶35.3∶50.4。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以改革方向找准问题、以改革思维理清思路,以改革办法破解难题,深度谋划产业发展蓝图,加强规划和政策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行业、分领域制定配套政策,系统部署重点举措,加快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动能培育,全省产业发展水平取得积极成效。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孕育新发展,烟草、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信创、石化等产业从无到有,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柔性显示器、机器人等产品实现“云南造”,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4.9%、32.7%,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6.1和23.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服务业撑起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数字医疗服务、商业健康保险等新业态新模式迸发涌现。

云南这十年,绿色发展底色鲜明。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省产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绿色生态转型加快,2021年,全省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1528个,有机产品有效证书数1781张,居全国第二,有机产品获证组织1269个,居全国第一,云品已成为绿色、生态、健康的代名词。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全省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45个百分点,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近9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0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电力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2.5%。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批绿色铝、光伏头部企业项目先后落地云南,建成和在建、拟建绿色铝产能达826万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为全国减少碳排放近1亿吨,单晶硅棒、片建成产能均达约100GW,约占全国产能的1/5,产业链不断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初步建成。十年来,全省节能降碳成效显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不断下降,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7.6%,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云南以年均2.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8.5%的GDP经济增长。

云南这十年,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抓改革、促服务、破障碍、出新招,组织实施“揭榜制”“军令状制”科技项目,开展科技经费“包干制”试点,综合运用风险补偿、创业投资引导、创新券等方式助力创新创业,优化创新生态,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大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团队入滇落地,全省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支撑。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在全国排名上升5位,研发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0.67%提升到2020年的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551家发展到2021年的2055家,年均增长15.8%,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年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6%。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重点实验室115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3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4个。十年间,全省累计突破重大关键技术10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1000余个,创新成果日益丰硕,国产首个、全球第2个十三价肺炎疫苗和二价脊灰减毒疫苗等获批上市,疫苗企业批签发量居全国第1位;三七、灯盏花种子种苗标准和中药材标准通过国际认证;世界首创水力式升船机建成使用;烟草柔性制丝设备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全国最大铂族金属再生利用基地。

云南这十年,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应用导向,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39.68亿元,增速22.8%。农业数字化取得积极进展,建成云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114个县列入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建成20个数字化绿色农产品物联网示范基地和省农业基地信息服务系统,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化,企业产品标准化,产地环境标识化,全程管理数字化”。2021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58.24亿元,同比增长26.24%,全国排名第9位。工业数字化成效显现,建成云南省工业互联网公共基础平台和钢铁、烟草2个重点行业应用平台,组织实施28个省级工业互联网“三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2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49户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10户企业通过评定获得证书,全国排名19位。云南神火铝业打造5G智慧工厂,荣获国家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等奖,云天化智能配肥工厂获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称号。全省制造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0.8%。服务业数字化广泛开展,智慧旅游加快发展,线上线下文化和旅游市场加速融合,数字商贸不断深化,2021年,全省网络零售销售额1323亿元,同比增长19.4%,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智慧物流持续推进、数字金融成效初显,数字化智能化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

云南这十年,产业开放发展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加快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加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滇中新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省级产业园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联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重点产业招商为主线、以重大项目引进为突破,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承接产业转移,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产业开放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全省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6.3%,累计突破7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24.8亿美元,入滇世界500强累计达134家,引资规模快速增长、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引资质量显著提升,外来投资领域日益拓宽,招商项目逐步从传统领域向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健康服务业、生物医药及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2021年全省引进外来投资总量较2012年增长4倍,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云南大通道大物流建设步伐加快,云南与周边国家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出口导向型产业不断发展,云南对外贸易朋友圈不断发展壮大,贸易对象拓展至约200个国家与地区,全省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210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486.6亿美元,年均增长9.8%。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每一点变化、每一步跨越,都是坚持党中央坚强领导正确指引的结果。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统筹和系统谋划下,云南将深入把握基本省情,找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坐标和方位,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努力在产业强省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王建新先生。

大抓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强省建设,我们终将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下面,请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杨晓明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杨晓明发布新闻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 杨晓明: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云南工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十年来我省工业领域重点新兴产业的简要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重点新兴产业为导向,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规模总量持续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557.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555.8亿元,全国排名从第22位上升至第19位,占GDP比重提升到24.1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由不到10%提高到15%,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石油化工产业取得突破,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填补省内成品油生产空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大幅增长,航天科工、浪潮等国产计算机相继在云南下线,国产计算机总产能突破百万台。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其中,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产值预计在2024年将超过1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增长,疫苗批签量达到全国的15%,位居全国第一,现代中药及化学药领域涌现出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位的产品。绿色铝硅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逐步成为云南制造新优势。我省“一烟二电三有色”的产业格局正被重塑优化。

三是“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全省参与“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的企业数量排名从全国第31位跃至第16位,制造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0.8%,实现网络化协同制造的企业比例达到7.7%,智能制造就绪率达到4.9%,73个项目取得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认定,云内动力柴油机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昆药集团天然植物药提取智能制造等项目取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认定,企业智能融合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四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效显著。累计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14家(其中国家级67家)、绿色工业园区11个(其中国家级8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6家),组织申报并被国家认定绿色设计产品81种,5家企业取得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支持,10家企业入选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昆明经开区列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安宁、东川、兰坪、个旧列入国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绿色集约的成效进一步凸显。

宗霞:

谢谢杨晓明先生。

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重点新兴产业为导向,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下面,请云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殷永林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殷永林发布新闻

云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殷永林: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现代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支撑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位推动下,全省现代物流业取得长足发展,对促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物流大通道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为畅通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铁路“八出省”通道建成6条,高速公路“七出省”通道除滇藏通道外均已建成,水路“两出省”通道航运条件显著改善,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国内主要经济区域的复合通道实现贯通。经渝昆、成昆、贵昆、南昆综合交通通道,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覆盖航空网加快构建,与南亚东南亚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第1位。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中越国际铁路联运通道运行良好,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并与泰国米轨铁路实现联通,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通道实现集装箱运输零突破,中缅新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正在形成。

第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持续进行“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昆明、大理、红河(河口)、德宏(瑞丽)、西双版纳(磨憨)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7个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启动建设。河口北山国际物流园滇越货场、磨憨跨境综合现代物流产业园、腾俊国际陆港等物流项目竣工投产,昆明空港物流园区、滇西(祥云)国际物流港、瑞丽芒令国际物流园区等物流项目启动实施。全省县级物流网络覆盖123个县,乡镇快递网点达3578个,覆盖率99.9%。全省12241个行政村,快递服务进村数量达9942个,覆盖率81.2%,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不断完善。

第三,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围绕破解我省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优、实力不强等瓶颈制约,我们全力引导和支持省内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拓展业务范围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全省工商登记注册物流企业20781家。其中,国家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111户,较“十二五”时期翻了一番。我省国家5A级物流企业数量在西南5省区市中排名第2位。我们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着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先后引进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平安不动产、顺丰速运、京东物流、普洛斯、新加坡丰树集团等多个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第四,跨境物流发展优势加速形成。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开通运营8个多月以来,全国累计开行中老国际货运列车近1600列,货运量突破100万吨,货运总值90多亿元。其中,云南省累计发运国际货运列车1200多列,约占全国80%,货运量近90万吨,占全国86%。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成功实现13批次试运。开通昆明至卡拉奇、达卡、孟买、曼谷、吉隆坡等国际货运航线11条,中越、中老、中缅等国际道路运输线路29条。我们持续支持企业“走出去”到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物流公司20家,建成海外仓8个,衔接内外的跨区域物流网基本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支撑体系正加快形成。

第五,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加快补齐。围绕服务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云品出滇”,我省先后出台《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冷链物流奖补项目申报指南》《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政策措施》等多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支持政策。推动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宝象万吨冷链港(一期)等大型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产。昆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入选全国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云南营家优鲜供应链有限公司、云南众而沃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国家4星级综合型及仓储型冷链物流企业。目前,全省已建冷库6440余座,库容约570余万立方米,各类型冷链运输车辆2000辆,冷链物流设施不断完善。

第六,物流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建成云南国际“现代物流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云南省道路运输信息平台、云南省邮政业大数据中心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天地汇云南物流大数据中心、“云上营家”智慧供应链平台等一批社会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推广运营,促进了物流供需匹配和降本增效。比如,“云上营家”智慧供应链平台帮助上下游企业有效降低运输成本20%以上,提升效率60%以上。京东集团昆明“亚洲一号”现代综合物流产业园、中通快递西南(昆明)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苏宁云南电商智慧产业园等物流新基建项目先后落地实施。昆船智能全国首个5G全场景智慧物流新装备孵化基地投入运营。

第七,现代供应链建设取得新进展。昆明市入选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和全国流通领域供应链体系建设“双试点”城市。云南建投物流国际智慧供应链示范中心项目启动实施。全省8家企业获准开展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争取3家供应链试点企业入选全国首批供应链示范创建单位,推动4家企业获评国家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遴选30家企业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省级试点。云天化联合商务有限公司“积极布局全球供应链”经验做法被列为国家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典型经验之一在全国复制推广。

第八,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我省将现代物流业列为重点产业加以推进以来,先后编制和发布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就跨境物流、冷链物流、现代供应链等系统研究出台多个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现代物流业政策环境不断强化。研究建立云南首个现代物流产业统计监测制度,为产业运行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建立现代物流业领导推进机制,基本形成高位推动、部门协作、上下联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产业推进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殷殷嘱托,我们坚持把现代物流业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认真履行现代物流业主抓部门职责,与省级各有关部门、各州(市)携手奋进,全力推动现代物流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新的征程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的决策部署,锚定万亿级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不断开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殷永林先生。

“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我们将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接下来进入今天发布会的第四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今后一段时间,云南省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有哪些?将如何推进发展?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王建新先生回复。

王建新:

谢谢经济日报这位记者的提问。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省产业体系发生深刻变化,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为我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低碳化、集群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加快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光伏、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烟草、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出口导向型12个重点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强化协调联动。建立由省人民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各相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应成立由牵头厅局负责的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高位统筹,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协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大抓产业发展。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培育。强化政府部门服务效能,为企业入滇投资兴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分类指导和梯次推进,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

三是聚焦产业链发展,大抓招商引资。围绕各重点产业不同的发展目标任务,把招商作为第一要事来抓,强化健全招商引资机制,大力推进“一把手”招商。聚焦产业链条建设、补齐产业短板和缺失环节,着力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以全方位提升园区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能力,引进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增强发展动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联动发展,聚焦人才队伍培引、研发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产品开发,着力构建创新生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融通发展。

五是加强评估考核,强化跟踪问效。各重点产业牵头部门将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基础,瞄准产业发展目标,健全政策措施,通过评估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和跟踪、监测、分析等方式,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为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请问“十四五”期间,在工业领域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重点新兴产业发展,以充分发挥工业在全省经济中“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杨晓明先生作回复。

杨晓明:

谢谢云南日报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关注。“十四五”期间,全省工信系统将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抓工业、大兴实体的鲜明导向,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强省建设。

一是超前谋划推进产业链发展。按照有绿色能源优势、有发展基础、处于较好赛道、有区位优势等原则选择重点产业链,研究编制三年行动方案,发挥绿色能源绝对优势做大做强绿色铝、硅及大数据中心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优做强有色金属新材料、稀贵金属产业,优选处于较好赛道行业突破发展新能源电池、生物制品、中药和大健康产品产业。

二是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省级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省级制造业集群竞赛,对竞赛优胜集群分梯次分别给予三年的专项资金支持,着力打造新材料、绿色铝、绿色硅、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培育一批优质的工业企业。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招引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成长”企业。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制造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大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整合和创新能力共享,加快形成大中小制造业企业梯度成长和融通发展的格局。

四是加快推动制造模式转型升级。每年在重点行业打造10个数字化标杆和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支持5G全连接工厂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三次产业融合“智慧+”示范项目,支持制造业向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生产服务拓展延伸,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编制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建立制造业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优化能耗“双控”工作措施,加快推进绿色制造。

五是强化重点产业要素保障。推行开发区区域评估报审制度,开展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试点,依法依规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工业项目审批机制。成立云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培养、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设立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完善资金项目竞争性遴选机制。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建立制造业产融合作企业“白名单”,研究设立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汇集。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省农业农村厅,云南这十年实施了哪些重要的举措来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谭鸿明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谭鸿明答记者问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谭鸿明: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十年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优势,强化措施着力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对绿色食品重点产业进行全链条扶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花卉、蔬菜、肉牛、咖啡先后列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茶叶全产业链重点链纳入全国名单,蒙自市水果、文山市三七分别进入全国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单,思茅区、芒市、开远市、寻甸县、元谋县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全国产业强镇云南有43个。美国卓莓、广东温氏、陕西海升、百果园、神威药业等一批大企业纷纷落户云南。十年来,农业产业化市场主体成倍增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26户增加至58户,省级龙头企业从380户增加至1021户,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115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700亿元,增加了2倍以上;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从14家增加到243家。

二是着力推进农业绿色生态转型。我们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实施农药化肥“双减”行动、种养循环农业和耕地轮作制度,出台农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指导九湖流域分湖施策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蔬菜、花卉退出种植,持续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全省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超过88%、80%和76%;全省绿色食品有效获证产品数由2017年全国第11位升至第7位,有机农产品有效认证数由全国第8位升至第2位,获证市场主体数由全国第8位跃升为第1位。2021年,全省绿色有机茶叶认证面积居全国第1位。

三是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我们努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工作。全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创建了一批农业数字基地,赋能数字农业发展。“云岭牛”是我国首个自主培育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2016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养殖肉牛的主推品种,“云上黑山羊”是我省自主培育的中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

四是着力打造品牌增强云品市场竞争力。我们把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品牌建设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漾濞核桃、文山三七、华坪芒果、腾冲槟榔江水牛、宾川柑橘等11个产品产区先后列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云南有11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持续组织云南省“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表彰。充分借助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各省农业展会等平台开展云品宣传推介活动,云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斗南花卉”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鲜切花风向标,近七成云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普洱茶品牌价值10年增长40亿元,连续十年稳居全国前列。“无云药、难成方”成为业界共识,“赏云花、饮云茶、喝云咖”成为新生代人群“消费清单”。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宗霞:

谢谢谭鸿明先生。

“赏云花、饮云茶、喝云咖”成为新生代人群“消费清单”,这也是云南人的惬意生活。

请记者朋友提最后一个问题。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云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发布,请问今后的工作重点,特别是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殷永林先生作回复。

殷永林: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我在发布中已经提到,总的来说,一个是“大物流”,一个是“万亿级”。

关于“大物流”,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的决策部署,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以畅通通道、完善节点、健全网络、优化布局、项目支撑为抓手,加快推动境内与境外运输通道贯通衔接,构建以云南为战略支点,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衔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支撑形成大通道大物流大贸易大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不断开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局面。

关于“万亿级”,就是通过“十四五”时期不懈努力,全力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迈上万亿级产业新台阶。具体来讲,一是要实现“两个倍增”,即:物流总体规模、重点企业数量在“十三五”基础上实现倍增。到2025年,全省物流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国家A级以上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以上。二是要实现“两个形成”,即:以航空为先导、铁路为基础、公路为支撑、水路为辅助,多种联运方式并行发展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基本形成,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战略对接和良性互动;“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形成,创建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成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县、乡、村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三是要实现“两个提升”,即: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领域和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比如,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实现班列化规模化运营,全省航线数量达到750条,在运输、仓储、配送等领域建成10个智慧物流试点项目等;物流运行效率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联动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及集约化配送模式有效推广。四是要实现“一个降低”,即:到202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GDP的比率下降至15%左右,接近西部平均水平,并维持在合理区间范围。

谢谢!

宗霞:

谢谢殷永林先生。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

通过发布,我们看到了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在发展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希望记者朋友们持续关心、关注我省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深入持久宣传、全方位展示好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共同推动云南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