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ESG)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8-18 15:00:00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喜迎党的二十大、国企有担当”——云南省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ESG)工作新闻发布会。为进一步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成效,用十年的改革发展成果和责任担当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组织举办三场省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ESG)工作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三场。我们邀请到云锡集团、农垦集团、航产投集团、省交投集团、戎合控股5家省属国有企业,依次发布本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从明先生;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程睿涵先生;

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陈云忠先生;

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赵家云女士;

云南戎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润轩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六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从明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从明发布新闻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从明: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打开中国地图看云南,云南地处祖国大西南,是国家综合交通的末梢、毛细血管;打开世界地图看云南,云南“面向三亚”“肩挑两洋”,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环印度洋开放的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交投人聚焦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我省交通发展战略,勇担交通建设“主力军”职责,全力以赴推进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建设速度”。

如今的云岭大地上,可谓是彩练当空舞,高路入云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速公路内通外联,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全省进入小时经济圈,云南交通从“瓶颈制约”转化为“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这十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相关部门大力帮助指导下,省交投集团党委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勠力同心、乘势而为,绘就了云南交通发展新画卷,把交通事业融进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推动了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省交投集团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知责担责,主动服务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

这十年,省交投集团全力以赴,全面履行综合交通建设职责使命,在全省综合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战、五年大会战、“能通全通”“互联互通”等重大工程项目中担当攻坚主力,兜底补短板,累计完成投资6280.94亿元,新建成高速公路3752公里、运营里程达5700公里、双双占全省的50%以上,有力支撑了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目标,助力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从西部第5位跃居全国第2位。

十年来,我们建成了新楚大高速、墨临高速、龙江特大桥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我们建成了保泸高速公路、怒江美丽公路等一批脱贫攻坚标志性工程;我们开工建设了部、省重点水运通航工程——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这十年,我们贯通了云南南北高速公路大通道,实现了昆曼国际大通道国内段全程高速,助力16个州(市)全部实现“能通全通”目标,运营的高速公路覆盖全省主骨架路网,在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交投贡献。

二、改革创效,当好经济发展“先行”

这十年,我们在发展中创新、在变革中前行,先后整合接收了全省交通行业45户企业,推进投融资模式改革、推动路域经济开发、有序进入水运和航空领域发展,成为公路水路航空一体联动、“投融建管营”全产业链发展的综合交通新旗舰。

十年来,省交投集团在全省经济破浪前行、跨越式发展的大潮中,发挥了国企“顶梁柱”作用,展现了交投担当。到今年六月底,省交投集团资产总额达到6735亿元,在2012年155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了4倍多,居省属企业第2位、全国交通行业企业第6位,企业主体信用等级长期保持AAA级。净资产达到2003亿元,在2012年375亿元的基础上增长5.3倍,资产负债结构合理,风险保持稳定可控。营业收入和利润连续10年实现大幅增长,2021年,省交投集团营业收入达到835亿元,是2012年61亿元的13.7倍;利润总额达35亿元,是2012年9000万元的38.9倍。十年来,累计上缴税金175.99亿元、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33.28亿元,国有资产平均保值增值率102%。2021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第207位。

三、科技赋能,筑牢经济责任基石

这十年,我们全面加快推进“数字交投”建设,以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发展数字经济,助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走上快车道,构建集团公司新发展格局。我们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高速公路数据服务中心,实现了2万多路监控视频全省联网、智能感知、智慧交通,数字交通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我们聚焦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建成1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及创新团队、8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工作室,共承担、参与省级、国家级科技项目177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项8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0项,主编或参编各类标准规范、工法49项、软件著作权280项、各类专利319项,2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内外推广应用,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四、守土尽责,聚焦绿色可持续发展

这十年,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项目设计、建设、运营各环节、全过程,建成了小磨、武易等一批全国绿色公路建设示范工程。用实际行动落实我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按每50公里一处的密度加快实施高速公路沿线充电站、充电桩建设,177座新能源充电站在线运营,极大地缓解了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充电难、排队长的局面。我们建成了全国首个路域生物多样性科普示范园,主动担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实践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普及者,路域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交通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传播者,用心用情用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巩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供鲜活的交投实践。

五、服务至上,开创美好生活新通道

这十年,我们坚持以“开创美好生活新通道”为企业使命,持续努力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提供更加高效、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这十年,我们花大力气抓实优质文明服务、道路养护、应急处突等工作,累计投入道路养护资金125.25亿元,扎实做好桥隧专项整治和路面维修维护,管养路段优良路率达100%。投入资金48.57亿元对190个服务区进行改扩建与提升改造,不断丰富服务区经营业态,提升服务功能。累计开通ETC车道2536条,开设ETC服务网点207个。不断夯实应急保障基础,强化应急体系及处突能力建设,年均处置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9251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落实“一断三不断”“三不一优先”要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高速公路保通保畅工作,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通畅。我们始终秉持“让爱随高速公路延伸”的文化理念,着力打造“党旗在站所飘扬·青春在岗亭闪光”等系列党建品牌,积极开展“情满旅途”等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交通出行。

六、民生为本,用情造福和谐社会

这十年,我们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西双版纳、曲靖、怒江、保山、昭通等州(市)的脱贫攻坚、兴边富民、乡村振兴。建成通达怒江州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保泸高速公路,在进场道路建设时配套建设了勐古大桥、康浪大桥、勐赖大桥,修建了100多公里的进场道路,彻底结束了怒江两岸群众生产生活、交通出行都依赖渡船的历史。投入65亿元建成288公里怒江美丽公路、投入19.9亿元建成197公里怒江美丽公路绿道,极大地提升了怒江州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怒江美丽公路已成为怒江的产业路、景观路、致富路、边疆党建示范路,被省领导赞誉为怒江州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直接投入帮扶资金4058.12万元,多措并举助力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昭通市镇雄县,怒江州泸水市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帮扶红河州红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招录管理人员1829人,年均带动农民工就业10万余人,累计减免中小企业房租6000多万元、惠企180户。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绿通”、节假日、货车通行费优惠等减免政策,积极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累计减免车辆通行费279.31亿元,进一步推动全省物流业降本增效。

这十年,是云南交通发展变化最大、最快、最显著的十年,也是省交投集团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未来,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具体部署,对标世界一流,打造优秀品牌,积累更多独特优势,建设更多重大工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交通发展成果,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和环印度洋大通道建设。

我就汇报这么多,谢谢!

宗霞:

谢谢张从明先生。

“天堑变通途”应该是这十年来每一个云南人最深切的感受。我们为交投人点赞,也为云南交通事业的发展点赞。

接下来,有请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程睿涵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程睿涵发布新闻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程睿涵: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云南省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ESG)工作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云锡集团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有色金属和云锡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云锡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情况。

百年云锡是云南现代工业文明的摇篮,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抗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滇锡贷款”换取外汇的重要战略物资以及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就曾为国家及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锡作为国家稀有金属战略资源,在半导体芯片、5G通讯、光伏电池、军工国防等多个产业门类中广泛应用、不可或缺。云锡集团作为全球锡、铟“双龙头”企业,是全球唯一的锡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企业,锡、铟资源储量全球第一,锡产品市场占有率自2005年以来16年稳居全球第一,创造了“世界锡业看中国、中国锡业看云锡”的发展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锡集团赓续勇担“国之大者”“忠党报国、产业报国”的红色基因,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要求,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服务云南省“三个定位”,主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较好履行了省属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全力保障锡、铟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

深刻把握云锡集团在国家稀有战略金属布局中的定位和责任担当,以保障国家战略材料需求安全为核心目标,立足云南、谋划国内、辐射海外,全面推进以锡为主多金属资源拓展,目前,保有锡资源储量占全球10%,铟资源储量占全球30%,位居全球第一,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着力畅通锡产品国际国内“双循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全球供应链平台,在美、德、港、澳等境外地区设有辐射全球的资源采购、产品销售及贸易机构。十年来,国内市场占有率从39.4%提高至49.3%、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8.4%提高至23.9%,进出口业务在疫情冲击下,实现逆势上扬,进出口额位列云南省前茅,增长幅度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紧跟国家外贸政策,积极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控股的锡业股份成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后云南省首家、全国第十三家经核准出口商。坚决扛起国有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在突发事件面前的保链稳链责任担当,克服疫情突发初期物流运输等极大困难,竭尽全力保供中国宝武、首钢股份等下游重点企业,确保不因疫情断供断货停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二、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攻克锡、铟领域“卡脖子”技术

主动融入国家以半导体、航天航空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稀贵金属材料国产化替代大潮,将保障国防、经济及下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当好云南有色金属高端原材料和精深加工新材料产业“引领者”。十年来,投入研发经费32亿元,年均增长率21%,建成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及创新主体62个,下属5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团队认定、1家企业入选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00余项,获授权专利320件,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励45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3项。聚焦国家电子新兴产业急需的“卡脖子”技术开展攻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研发平台,芯片封装用焊锡球等一批国产替代新产品加快研发转化。引进具有独特技术专利的科研团队、行业领军人才,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云南省首个应用基础研究政企联合专项等重点科研项目加快实施,加速突破锡、铟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经过6年的创新攻关,突破了国外长期对赤铁矿脱铁处理高铁闪锌矿工艺的技术垄断,获“中国铅锌行业创新发展杰出贡献奖”。

三、聚焦做强做优做大主业,全力当好稳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紧扣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产业链重塑云南有色金属产业新优势的战略布局,围绕“精深加工延链、绿色智能补链、改革创新强链”的思路,全面打造“跨周期可持续、逆周期可调节”的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始终坚守制造业久久为功、精益求精的本质,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整体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十年来,资产规模从495亿元增长至604亿元、营业收入从263亿元增长至662亿元、利润总额从1.61亿元增长至25.11亿元、利税总额从16.43亿元增长至47.8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4.45万元/人提高至41.43万元/人,累计上缴税费148.09亿元,带动就业10.56万人,2021年,多项主要经营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质增效稳增长的能力不断增强。快速切入新能源、半导体等高度强相关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在稀有金属探采选冶方面独特的专利技术能力,加强市场头部企业的开放合作,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高效采矿、智能选矿、智慧冶炼和深加工工厂等一大批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加快应用推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速。

四、深入践行安全绿色发展理念,当好安全环保标兵

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摆在首位,十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上投入资金超过53亿元,建设“安全云锡”“美丽云锡”。注重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大力推广预选抛废、二次资源利用、低品位资源利用等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率领先行业。建设绿色矿山,下属4家主力矿山全部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行列,井下矿山基本达到废石废渣不出坑,近年来,矿山生态面积修复达3.56万亩,复绿复垦成活率超95%。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号召,推动冶炼节能降耗、清洁生产,锡冶炼工厂作为云南省首个“退城入园”标杆项目,创造了全球锡冶炼“产能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强、节能环保最优、数字化程度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五个世界之最”行业新标杆,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气“超净排放”、废渣完全利用、噪声全面管控,促进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以商招商”引进光伏头部企业,建设云南首个“光伏+生态修复”大型新能源项目—中澜·云锡尾矿库光伏电站群项目,同时实现绿电供应、矿山尾矿库生态修复和资源增值。

五、坚持共享、共建,构建和谐共赢的“生态圈”

云锡集团作为一个产业分布广、产业链条长的大型国企,“生态圈”涵盖了政府、股东、投资者、金融机构、客户、供应商、员工、当地社区和村寨等众多相关方。云锡集团坚持对政府有税收、对投资者有回报、对社会有回馈、对周边有反哺、对职工有提升,努力构建新时期社会、民众与企业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着力加强与行业协会、行业机构、主要友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产业链上各合作方创造价值,构建健康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为员工搭建良好的职业通道和发展平台,全面推行差异化激励约束机制,让奋斗者的荣誉亮起来、腰包鼓起来、腰杆硬起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省委、省政府政策支持下,完成3万多职工住房的“三供一业”改造,解决了6000余户职工的保障性住房问题,实现居有其所、安居乐业。全力支援盈江、鲁甸地震灾区和个旧干旱灾区,十年来,投入资金3425万元,助力定点帮扶的马宗村、新寨村、者台村实现脱贫摘帽。在疫情防控中,贡献了保产抗疫“双胜利”的云锡经验,被省国资委转发省属国有企业交流学习。控股的锡业股份多次荣获“年度社会责任奖公司”“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称号,ESG指数位列深交所有色行业111家上市公司第6位、深交所上市的云南有色公司首位。

云锡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各界各方的支持,履行社会责任是国企应尽之责。当前云锡集团正全面焕发新面貌,在“十四五”及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成效。我们愿与社会各界一道,携手共进、互促共赢,为实现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云锡集团更大的贡献。谢谢!

宗霞:

感谢程睿涵先生的发布。

下面,请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陈云忠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陈云忠发布新闻

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陈云忠: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农垦集团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帮助农垦集团发展的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垦集团立足云南、服务云南,坚持党建引领、战略引领、创新引领,聚焦“绿色食品、农林资源、农业服务”三大主业,深化国企改革,抢抓发展机遇,根植绿色、厚植产业,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提质、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2014年政企分开到2021年,农垦集团营业收入从29亿元增长至37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64%;利润从0.32亿元增长至1.03亿元;资产总额从37亿元增长至216亿元。在100家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中排名第24位,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垦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行业领域内影响力和竞争力逐年攀升,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介绍:

这十年,我们守土有责,坚决扛牢扛稳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大旗。

十年来,农垦集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致力于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聚焦粮食安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队”的指示要求,管好省级政府储备粮,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做强粮食全产业,大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大理洱海流域开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探索保护洱海、高原湖泊治理与保障粮食安全“双丰收”新模式。二是聚焦天然橡胶产业,布局国内国际市场,畅通期货、现货通道,稳定橡胶种植面积、提高管养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浓缩乳胶产品,强化天然橡胶产业的战略地位,保障橡胶国家战略物资安全。2021年,农垦集团销售天然橡胶1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销售规模全国排名前三;加工天然橡胶24.8万吨,加工产量全国第一。三是聚焦蔗糖产业,在保山、临沧、德宏等地加大蔗糖产业布局,并购康丰糖业集团,托管永德糖业公司,组建农垦糖业集团,加快拓展国家糖料核心基地,打造出“云垦红”“龙珠”品牌,增强竞争优势。目前,农垦集团已完成甘蔗种植面积20.28万亩,2020年至2021年榨季共入榨甘蔗96.39万吨,生产白砂糖12.49万吨,白砂糖产销规模全省第一。

这十年,我们守土负责,着力助推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新活力。

十年来,农垦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提出的“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完善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产业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一是聚焦产业项目化,加强与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保山、临沧、昭通等州(市)农业产业合作,聚焦茶叶、咖啡、核桃、花卉、苹果、马铃薯等绿色食品产业,谋划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高原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带动引领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投资规模化,树立大食物观,成立省绿色食品投资集团,打造绿色食品产业投资服务专业平台,将粮、胶、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复制到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当中,从传统农作物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三是聚焦产品品牌化,围绕“与自然共创造”的理念,加快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绿色云品”矩阵。以全产业链锻造优质产品,打造“云南农垦”企业品牌,全新赋能“天然源、自然味”的云南绿色食品。目前,农垦集团已打造出“云粮”“云胶”“云啡”“云垦红”“八角亭”“天使”等17个有特色、有口碑、高品质的“云南名品”。其中:“八角亭”品牌茶叶2020年入选第六批“云南老字号”,系列普洱茶连续三年获得云南省“10大名茶”称号,“云啡”品牌咖啡已连续三年荣获昆明市“十大名品”称号,“天使”品牌土豆片入选“昆明老字号”,8个绿色食品品牌入选《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同时搭建“云垦优选”电商平台,建强营销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十年,我们守土尽责,认真履行全省高原特色农业领军企业主体责任。

十年来,农垦集团秉承“绿色兴农、报国惠民”使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一是聚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总结“期货+保险”“订单农业”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示范种植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有力保障胶农、糖农和粮农的利益。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6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4个,支付土地租金1.48亿元,为农户申报“期货+保险”、场外期权收益金1700余万元;推进怒江蜂蜜、江城橡胶、昭通苹果等产业扶贫,带动就业18.56万人,扶贫成效惠及农户近60万人,农垦集团连续6年获省级单位定点帮扶考核“好”的评价。二是聚焦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组织实施农产品驰援湖北、上海抗疫工作,完成7500多吨云南特色农产品运送,为湖北、上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化云南省与两地合作作出农垦贡献。三是聚焦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发展,农垦集团积极发挥省属大型农业国有企业优势,既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所属云胶集团西盟公司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江城公司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云胶集团孟连公司、康丰糖业集团勐糯分公司获得“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贡献农垦力量。

这十年,我们守土明责,当好云南省农业走出去“排头兵”。

十年来,农垦集团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云南“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国际业务延伸到老挝、缅甸、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加快产业布局,抢占国际贸易高端市场,加快推进云南农业“走出去”步伐。一是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见签的《关于共同建设老中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谅解备忘录》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首个规划项目——老挝橡胶产业研究院。为老挝首创橡胶产业扶贫减贫示范点,持续推进橡胶、粮食、水果等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有效促进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二是在老挝的替代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以点带面”建成天然橡胶示范基地21个,种植面积13万亩,制胶厂3座,辐射带动发展天然橡胶种植50余万亩,吸引原来依赖罂粟种植谋生的“烟农”参与到替代种植上来,从根本上消灭根深蒂固的罂粟种植问题。三是搭建国际业务平台,加快布局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和粮食安全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农垦集团8个项目纳入省级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中老铁路开通以来,自老挝向国内运送699柜标准通用集装箱天然橡胶,货值1.9亿元。截至2021年底,农垦集团在境外累计投资10.12亿元,辐射带动相关国家就业近5万人,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减贫脱贫探索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站在新的起点上,农垦集团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绿色发展,紧扣绿色高效,做优一产、紧扣加工增值,做强二产、紧扣融合发展,做大三产,努力建设成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军企业和云南农业“走出去”的“排头兵”,助力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谢谢!

宗霞:

感谢陈云忠先生的发布。

下面,请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赵家云女士发布新闻。

 

 

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赵家云发布新闻

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 赵家云: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很高兴向大家介绍云南民航的情况。首先,我代表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机场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对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云南民航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航产投集团(机场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遵循,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各项工作部署,扛起扛牢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等重大责任,破解了一批体制机制桎梏,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在各种风险挑战中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国企的责任担当。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坚持慎终如始,守牢航空关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严防输出”的工作要求,不断规范处置流程、升级技术手段、严密管控措施,强化同地方、航司等相关单位的协同联动,全力确保地方政府、民航局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得到精准落实。我们充分汲取国内机场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聚焦国际航班这个防控的重点、难点,持续优化完善国际客、货运航班防控措施和保障流程,将国际航班保障时间从最初6-8小时压缩至3小时左右,在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旅客服务质量,实现了“航空输入零传播”,牢牢守住了航空入滇门户。昆明机场党委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完善管控体系,严守安全底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民航局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两个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建立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安全体系运行全覆盖的机场集团。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三个敬畏”主题教育,狠抓“三基”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从业人员“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我们紧盯风险管控,着力打造“安全隐患零容忍”的风险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源头治理”。我们积极对接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多方争取资金和政策,年均落实安全经费投入近9亿元,省内机场运行保障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八大以来,航产投集团安全态势平稳向好,安全裕度持续提升,为全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践行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我们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机场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生命周期,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治理,昆明机场成为全国首个获得绿色三星设计、绿色三星运行“双认证”的机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民航局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机场油改电、地面电源替代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充电桩建设等项目,建成省内机场能源一体化管理平台,不断提升能耗精细化管控水平;昆明机场大型双跑道地面运行管理效率指标研究及试点应用项目,在提高机场运行效率的同时,有效节约了航空燃油、减少碳排放,被评选为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优秀项目。

做强航空主业,建设辐射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推进民航强省建设,建成投运沧源、泸沽湖、澜沧3个支线机场和兰坪、弥勒、陇川3个通用机场,实施了12个机场的改扩建项目,集团资产总额从310.94亿元增长到582.5亿元,增幅达87.3%,省内航空市场的发展根基更加牢固。2012年至疫情前的2019年,开通了6条洲际航线,通航点从118个增加至189个。其中,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45个,位居全国第一;航线数量从319条增长到636条,增长近1倍;省内开通环飞航线从9条增加至高峰时期的40余条;航空运输业务三大指标:运输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97.5%、120.9%、63.7%,民航的先导作用更加突出,更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改革创新赋能,助推企业发展。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两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更加符合集团发展定位、更加有利于航空产业全面发展的组织机构体系变革,航产投集团总部机构和人员大幅精简,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员工进出机制更加健全规范,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航产投集团科技创新投入维持在主营业务收入的2%以上,机场智慧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航产投集团被评为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原机场强对流天气预报系统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内交通行业创新奖,“保腾芒”机场群一体化协同服务获得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优秀项目、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等奖项,并作为样本列入中国民航“十四五”规划,在全国推广。

聚焦旅客服务,提升出行体验。我们认真贯彻“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真情服务”,着力提升运行品质,不断改善旅客出行体验。我们在行业内部率先启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细化完善服务标准,从制度层面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保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我们聚焦旅客服务的痛点和难点,稳步推动全省机场商业变革,昆明机场航站楼5000多款商品对标市区商圈实现“同城同质同价”;强化航班保障全流程管控,机场放行正常率稳步提升,2021年,全省机场平均放行正常率达92.44%,昆明机场放行正常率排名全国十大机场首位。我们聚焦季节性天气对航班的影响,探索出了“保腾芒”机场群协同运行模式,将三个机场视为一个机场的三条跑道,通过地面交通实现旅客在三地机场间的高效转运,降低因天气问题造成的航班取消和延误,最大限度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为中国民航中小机场群协同一体化运行提供了“云南方案”。

发挥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我们立足百姓需要,在广南修建坝塘水利设施,解决当地百姓用水问题;通过开展农技培训、产业定向扶持等举措,想方设法提升当地群众的技能水平,提高收入;积极在帮扶地区开展用工招聘、劳务输出,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设立助学金,减轻帮扶点因学致贫的压力。我们聚焦产业特点,通过免除机场货邮操作费等一系列举措,推动部分航线货邮运价下降50%,实现共14.6万吨绿色食品、农副产品飞出云南;开通全货机“松茸”航线,助推当地松茸产值大幅增加,助力打造西南松茸集散中心。整合机场优质商业和媒体资源,全方位展现云南优质农产品和旅游资源魅力,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航产投集团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累计投入资源价值5000多万元,积极主动彰显国企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成效。

踏上新征程,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向习近平总书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崇高境界看齐,只争朝夕、勇毅前行,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简要发布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宗霞:

感谢赵家云女士的发布。

下面,请云南戎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润轩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戎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润轩发布新闻

云南戎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润轩: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有机会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戎合控股这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我代表戎合控股全体职工,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云南省戎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戎合控股”),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平台,是省属一级管理的国有企业,于2019年4月挂牌成立,由多家地方军工企业整合、重组而来,其中,建厂历史最早的是1950年成立的安宁化工厂。70多年来,在共和国壮阔的工业发展浪潮中,我们经历了“国家三线建设”“军转民”“军民融合”等重要阶段,可以这样说,戎合控股是一个与共和国同发展、共奋进的老企业。

时间年轮刻录历史荣光,时代方位标注崭新未来。顺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新成立的戎合控股以产业投资控股为主,投融资和产业发展兼顾,通过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本运作,推动产业深度发展,以民用爆破物品及服务、防务装备、电力设备制造为公司主营业务,通过整合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多种投资组合进行资本经营运作,做优存量,做大增量。2021年,戎合控股合并营业收入40.3亿元,合并实现利润总额2.72亿元,年末资产总额98.13亿元,净资产56.18亿元,资产负债率42.75%。十年来,累计上缴税收总额41亿元,累计实现利润37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戎合控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国资委的精心指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就,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新跨越,呈现出企业健康发展、职工安居乐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接下来,我用四个“老”四个“新”,展现戎合控股这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老”企业“新”面貌

戎合控股的所属企业大多是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地方军工企业,这些企业曾是云南地方工业的骄傲,但因缺乏现代企业制度、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整、协同创新能力低等原因,发展严重滞后。在这个背景下,戎合控股于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20年11月,整体划转移交至省国资委。

戎合控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公司的“根”和“魂”,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在公司顶层设计中把党的领导体现出来,所属全资控股企业81户全部完成“党建入章”,把党的领导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化;全级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理论素养,涵养“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25户企业制定并实施“党委前置研究清单”,真正把党的领导落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处;加强党支部建设,114个党支部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消除党员“空白”班组,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公司所属一户企业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多户企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戎合控股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使所属企业更加符合市场竞争的要求,40户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全部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完善经理层授权清单,140名经理层人员实现契约化管理;“两非两资”和“僵尸企业”清理退出7户;全面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住户31607户;医疗、教育机构移交14户;8984名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所属企业实现轻装上阵。

“老”产业“新”气象

由于民爆物品的生产历来是一个高危行业,产品及原料易燃易爆,且生产环境恶劣,“不愿在生产一线工作”成为一种必然。十年来,我们始终紧扣民爆主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主线,大力推进工业炸药生产工艺装备升级改造,以崭新技术、安全产品更好服务民生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职工的安全作为公司的第一责任,先后投入约11亿元开展生产设备本质安全提升改造,相继完成12条工业炸药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技术革新,其中一条生产线产能2.7万吨,为国内民爆行业唯一试验示范线。改造后的生产线从原需要近400人压减为仅需要5人,连续9年未发生爆炸亡人事故,大幅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拥有7730万发电子雷管产能及先进生产装备,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的雷管产能。公司自主研发的刚性引火药头生产技术累计转让21条,转让19户企业,转让收入2.1亿元,全国一半以上的雷管生产企业购买了该技术。

如今,戎合控股拥有工业炸药产能40.85万吨,其中,云南省内产能25.15万吨、省外9.7万吨、国外6万吨;云南省内包装炸药产能16.9万吨、现场混装炸药产能8.25万吨。我们的产品已大量服务于白鹤滩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昆明长水机场、沧源机场等机场建设;滇中引水工程、昆明地铁隧道工程、全省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等众多重点工程基础建设中,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技术革新过程中,戎合控股把技术创新与“为民除患”“为民解忧”相结合、相融合,实现了“小设备”造福“大民生”,服务“大产业”的愿景。

戎合控股所属的云南开关厂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生产步兵武器为主的军工企业,经历过艰辛的“军转民”,在市场找到了开关电气这个主业。十年来,不断完善高低压组合电器、隔离开关、断路器、中低压成套四类主导产品结构,通过自主研发和联合研发,完成了高海拔条件下智能化高压产品、智能开关设备本体、传感器、各智能组件等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克,高原系列产品遍布云南各地,为千家万户安全用电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企业在赢得市场的同时,也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先后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南老字号”“云南名牌产品”“电力装备业务全国50强”等荣誉称号。

戎合控股所属模三公司“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主导研发安全型青饲料切碎机,从根本上解决了旧式青饲料切碎机切手致残的问题,仅在曲靖地区就销售了1万多台,极大减少了广大农村群众因残致贫的隐患。

戎合控股所属锐达公司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家生产增雨防雹火箭的公司,其研制生产的增雨防雹火箭广泛应用于省内外减旱防雹及特殊气象作业场景。十年来,公司累计生产32万枚增雨防雹火箭,协助服务全省农作物保护达21500万亩,防冰雹保护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累计服务全国农作物保护达38000万亩,增雨防雹作业影响面积达131万平方公里,有力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老”工厂“新”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在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戎合控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戎合控股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2月,组织党员群众捐款36.65万元,向省指挥部物资保障组捐赠口罩3万只。组织动员职工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接种率达100%。戎合控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截至目前,所属各企业未发生一例感染。

十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农业农村政策,在昆明、曲靖、楚雄、红河、怒江等地开展帮扶工作。特别是地处山区的企业,在压缩现有人员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用工的特点,广泛动员当地农村的村民进公司工作,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愿望。2012年至今,仅在曲靖市陆良县芳华镇就解决农民工就业10308人,发放各类报酬13824万元,有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戎合控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响应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南亚、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十年来,公司向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转让炸药、工业雷管、起爆具、导爆索等生产技术;与老挝方合资成立的老挝寮云有限公司已成为老挝民爆行业龙头企业。2018年,与哈萨克斯坦公司合作推进民爆物品生产项目,该项目被列入中哈两国元首见证的51个重点项目之一,2022年12月将建成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单个民爆物品生产工厂。

心有明月昭昭,千里赴迢遥。戎合控股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全面推动戎合控股健康发展,用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戎合控股。我诚挚邀请大家到戎合控股和所属各企业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戎合控股的变化、共谋戎合控股的发展。谢谢大家!

宗霞:

感谢刘润轩先生的发布。

下面,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

农垦集团是云南省内的农业龙头企业。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垦集团在做特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陈云忠先生作回复。

陈云忠:

首先,感谢新华网记者的提问!

十年来,农垦集团聚焦产业项目化,投资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思路,先后组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云南省粮食产业集团、云南农垦糖业集团等企业,在切实保障云南粮食安全、天然橡胶国家战略物资安全、糖料有效供给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保护洱海生态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的“双丰收”模式,推动云南咖啡豆种植以及创新咖啡加工工艺,持续培育“云啡”品牌和“普洱有机茶”公共品牌,打造花卉、苹果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同时,我们积极搭建“云垦优选”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放心、贴心、养心”的“三心”绿色食品。十年来,我们把战略物资保障和打造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下一步,农垦集团将继续践行“绿色兴农、报国惠民”的企业使命,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上,以做特“绿色食品牌”为抓手,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带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做实做大云南现代设施农业集团,强化农业装备和技术支撑,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二是做强做优云南省粮食产业集团,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聚焦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突出抓好耕地质量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筑牢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种业根基。

三是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建一批农业创新示范基地,以“科技+、互联网+、标准化+”,全产业链融合打造花卉、蔬菜、茶叶、咖啡、特色果品等一批优势主导产业,把农业科技创新落到产业上。

四是加快“数字农垦”建设,以目前农垦集团正在推进的“业财一体化”为切入点,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回答完毕,谢谢!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刚刚张总经理在发布中提到,怒江美丽公路是省交投集团建设的一项脱贫攻坚标志性工程。据了解,这项工程2019年已经建成,目前还在推进绿道工程,请详细介绍一下取得的实际成效?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张从明先生作回复。

张从明:

感谢云南网记者对省交投集团的关注。

怒江美丽公路就是丙中洛至六库的公路,为了支持怒江州脱贫攻坚,打造怒江大峡谷旅游品牌,省委、省政府决定修建这条公路,并命名为怒江美丽公路,要求省交投集团提升建设品质和标准,把这条怒江大峡谷中唯一的公路建设成为一条美丽公路。怒江美丽公路是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国省干道改造的重点项目,也是云南省交通扶贫“双百”工程。项目全长288公里,是连接怒江州贡山、福贡、泸水三县(市)唯一交通要道,受益人口涉及三个县(市)、18个乡(镇)、77个村委会、30多万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群众。

怒江美丽公路是公益性项目,总投资68.8亿元,由交通运输部补助55.8亿元,其余建设资金由交投集团自筹。2019年建成通车后,六库至丙中洛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至少一天缩短为5至6个小时,怒江州内联外通的通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怒江美丽公路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网红公路,也为怒江州脱贫致富和把怒江建设成为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怒江美丽公路配套建设的绿道工程,集产业扶贫道、安全人行道、体育健身道等多道于一身,充分融入怒江自然和人文环境,沿线设有服务区7个、停车区5个、服务站1个,可为游客提供驾乘、骑行徒步、旅游接待、文化展示和餐饮宿营等多功能服务,与美丽公路实现了“快行”与“慢游”系统的互补融入。目前,196公里绿道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零星收尾工程。美丽公路绿道已成为市民日常跑步、骑行、健身以及外来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张从明先生。

我们相信,美丽公路也是致富的公路。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昆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昆明日报记者:

《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中明确提出,要着重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努力将昆明市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提升云南装备制造业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戎合控股主营业务以电力装备为主,请问,在云南省产业强省计划中,戎合控股如何实施装备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在昆明如何布局落地?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刘润轩先生作回复。

刘润轩:

感谢昆明日报对戎合控股的关心、关注。多年来,戎合控股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强化经营管理,稳固电力设备市场。7月初,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依托全省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原型变压器、节能电机、智能开关成套设备、风电装备等研发生产,做大电力装备产业。”戎合控股将继续深耕传统市场,加大开拓细分市场,谋求稳健发展,主要着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智能制造增效益。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智能制造手段来提高开关产品,尤其是成套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建设智能制造车间,推进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物流系统在主要和关键生产环节的应用,实现生产线和生产设备的数据连通和与应用系统集成,降低生产成本和消耗,实现智能制造增效益。

二是强化科技强支撑。找准定位,以自主创新为主,坚持市场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集成创新相结合,联合生产与国产化相结合,形成一批技术国内领先,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品。

三是按照“优化、提高、发展”的思路,逐步优化产品结构,淘汰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引进、合作和自主研发,开发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电气元件和成套产品,使中档开关成套产品在性能、质量、效益方面有一个较大提高;牢固树立企业品牌和质量意识,将履约精神贯穿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严格生产计划时间管理和合同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提高销售履约保障能力。

四是深耕市场谋发展。深入分析研究电网市场和重点工业企业等传统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深入目标客户群,全面把控和应对市场调整,以更高标准巩固传统市场地位。

谢谢!

 

云南广播电视台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关注到,2021年,昆明机场在全国旅客吞吐量千万级以上机场中,机场放行正常率排名第2位,请介绍一下我们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下一步会如何继续保持和提高?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赵家云女士作回复。

赵家云:

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在确保航班正点方面,昆明机场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结合运行实际,加强对临近起飞时间航班的管控,联合空管等保障单位,制定航班优先保障方案,紧盯航班服务保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此类航班优先放行。

二是强化提前研判,综合天气、航班运行情况,及时协调空管等保障单位,做好特殊天气下航班时刻的优化调整,并提前告知旅客,避免旅客长时间在机场长时间等待。

三是深化航空器同向停放绿色运行,航空器按“东进东出东停,西进西出西停”的模式优化同向区域停放和运行,有效减少航空器地面滑行距离、时间及穿越滑行道次数,提高航空器运行效率。

四是加强新技术应用,持续优化完善机场协同决策(A-CDM)、应急管理、雷电预警等系统建设,加强航班全流程及重点环节监控。

五是加强复盘总结,分析查找航班延误的真实原因,有针对性整改强化,持续提升机场运行保障能力。

六是持续推进“保腾芒”机场群一体化协同运行,有效缓解了因州(市)天气问题导致昆明机场航班联动延误的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机场运管委实体化,进一步强化各成员单位面对面会商沟通机制,切实发挥好运管委会商决策的重要作用,提高航班运行决策效率。二是联合航空公司、机务保障等单位,优化航班保障流程,提高航班地面服务保障效率。三是持续推进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建设,努力实现全流程数据共享,全面扩展业务功能,提高各单位、各环节的运行保障效率,全力确保航班正常。谢谢!

宗霞:

谢谢赵家云女士。

由于时间关系,现在请记者朋友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了解到,云锡集团作为一家有着139年历史的“百年国企”,在保障国家战略金属资源安全、维护锡、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问,云锡集团在深化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推动百年国企“老树发新芽”、焕发新面貌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程睿涵先生作回复。

程睿涵:

感谢中国新闻社记者的提问。百年云锡主动融入国家和云南省战略布局,深入践行“三个工作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2021年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防风化债成效明显、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作风面貌、发展思路、管理理念、改革创新等方面发生的深层次积极变化。

一是在作风面貌上呈现出新气象。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各级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通过“月月比”“月月考”“红黑榜”等方式,树立起“以业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以奋斗者为本、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鲜明导向,形成“精严实快”的新作风,干部职工求变、求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争当先进、争做奋斗者和价值创造者的动力越来越足。

二是在战略和理念上明确了新思路、新举措。提出了打造“全球锡铟行业全产业链‘独角兽’”的愿景和“勇担‘国之大者’,再创云锡辉煌”的使命,明确了“精深加工延链、绿色智能补链、改革创新强链”的发展思路。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绿色先进制造理念、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理念,以及深化改革、瘦身健体、苦练内功、挖潜增效等理念,全面落地,多点开花。

三是在机制创新、经营成效上不断突破。实施母子公司管控模式优化,从组织管理模式上保障既能支撑战略落地,又能敏捷应对市场客户变化。下属77家二三级子企业184名经理层成员实现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覆盖面达到100%。克服“两大变量”超预期因素影响,今年1-7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33%、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7.82%、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6%,经营业绩保持稳中向好。同时,高位推动、提级管理,办成了一些多年来久拖不决、“打死循环”的大事难事。

回答完毕,谢谢!

宗霞:

谢谢程睿涵先生。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更感谢我们五位企业家精彩的发布。

“喜迎党的二十大、国企有担当”。这几天来,我们召开了三场云南省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ESG)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了15家国有企业,向我们展示了各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这其中饱含着汗水和心血,也充满了温暖和热爱。同时,我们听到了国企人的庄严承诺,看到了国企人的担当、作为、付出和奉献,也看到了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我们为他们喝彩,更为他们加油。各位记者朋友,请拿起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此刻。让我们与国企、国企人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