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自贸试验区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8-29 15:00:00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十二场:云南自贸试验区专场发布会。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开放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今天,我们邀请到云南省商务厅的领导同志,就云南自贸试验区三年来的开放建设成效作新闻发布,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晨阳先生;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红女士;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黄中华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晨阳先生作开场介绍。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晨阳发布新闻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李晨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很荣幸向大家介绍云南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以来的发展变化。首先,我代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大家一直以来给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关心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批沿边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8月挂牌成立以来,云南自贸试验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沿边开放要求,不断深化投资、贸易、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科技、教育、医疗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具体来说取得的多方面成就,请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红同志作介绍。

宗霞:

谢谢李晨阳先生。三年硕果累累,云南自贸试验区推动形成了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接下来,有请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红女士为大家作发布。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红发布新闻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张红: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三年来取得的建设成效。

三年来,我们推试点、谋创新,切实发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一是印发了支持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推进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自贸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等。通过顶层设计,为改革创新提供政策支持。二是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道路,实现“全国首创”和“沿边跨境”有机集成。三年来,共形成27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上报国家84项、省内复制推广46项,属沿边跨境特色53项、属全国首创46项。“边境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成功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力交易平台”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通报宣介。

三年来,我们强口岸、增保障,通关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以“三智”理念为引领,制定出台智慧口岸建设总体方案,加快口岸功能、口岸城市、口岸经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率先在德宏片区创新实施“一口岸多通道”管理模式,拓展和丰富口岸功能。二是推动在昆明、磨憨口岸新设6条“一带一路”专用通道,新增磨憨铁路、河口公路、河口铁路、天保公路4个口岸为泰国过境第三国进出口水果口岸。近三年,对越南增加山竹、榴莲、凉粉草的进口;对缅甸增加香蕉、玉米、蚕茧、青贮玉米的进口;对老挝增加百香果、柑橘属水果、西瓜、甘薯进口,9种植物源性中药材、13种植物源性食品获得检疫准入。三是开展跨境农畜产业合作新模式,全国首个“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政策落地,老挝、缅甸屠宰用肉牛获准输华。四是创新实施“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上线“边互通”手机App,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线上结算29.83万笔业务,总金额23.23亿元。五是加快口岸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创新“出境低风险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新模式,施行符合条件的农产品、水产品快速检验检疫模式,试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制度,审批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六是针对疫情期间的跨境物流特点,推出分段运输、非接触式货运交接模式等海关监管方式,全力做好“保货畅通”,河口公路口岸2021年进出口货运量实现疫情下同比增长11.2%。七是建立“提前申报”“集中申报”“快速通关”等便利化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以2021年为例,我省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7.93、0.15小时,不到全国平均通关时长的1/4、1/10,分别列各省(区、市)第3位、第2位。

三年来,我们拓班列、优航线,多式联运能力不断提高,物流产业蓬勃发展。

抢抓中老铁路开通新机遇,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开发好建设好中老铁路沿线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引领,全力推动中老国际货运列车稳定向好运行。中老铁路通车运营8个多月来,“黄金线路”作用不断彰显。截至8月27日,累计开行国际货运列车1808列,货运量118.5万吨,货运总值近百亿元。其中,我省累计发运国际货运列车1442列,占全国80%,货运量103.3万吨,占全国87%。中老铁路不仅架起了我国从陆上通往中南半岛国家的便捷桥梁,畅通了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经贸往来和合作,同时,也实现了中老铁路、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为畅通东盟与欧洲、东盟与日韩经贸往来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大通道。

一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磨憨智慧口岸建设,推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项目建设。二是着力提升货物通关效率。磨憨铁路口岸采取一体化通关、运抵直通、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转关等多种货物通关便利化举措,提升货物通关效率,整体通关时间已缩减至目前的4-5小时,中老国际货运列车开行频次实现平均每天6列左右稳定运行。三是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智慧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四是开展中老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和单证物权凭证功能改革试点,实现“一次委托、一次付费、一单到底”的全程管控服务,并以铁路跨境物流融资模式创新,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跨境物流便捷化、集成化、标准化、规模化及服务多元化。五是加强物流网络建设。支持我省物流企业到省外、境外布局物流服务网络,推进省级班列运营平台与成都、广西、重庆以及泰国等境内外运营平台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与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相衔接,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老铁路陆海国际联运品牌。六是深化对外合作项目。推动中老铁路和RCEP政策红利叠加,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建设8个海外仓。加快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66名老挝籍学员成为中老铁路第一代老挝籍火车司机。七是加强市场主体培育。赴沿海地区开展中老铁路沿线物流产业招商活动,在昆明举办中老铁路国际经贸合作招商洽谈会,共签约24个项目,总金额58.83亿元。八是加强与老中公司对接沟通,降低万象南站转关、塔拉棱堆场、集装箱延期使用及仓储等费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九是创新发展昆明至万象全程26小时的“澜湄快线”货运产品,大幅压缩运输时间和成本。目前,已累计开行“澜湄快线”142列。十是大力发展铁路沿线产业。开展“中老铁路+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兴贸易业态运输模式,推动中老铁路沿线发展保税物流产业,与周边国家发展跨境农业、跨境旅游和跨境金融等产业。

中老铁路开通以来,国内承运范围已经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服务国内企业超过1500家,货物品类从开通初期的化肥、橡胶、百货扩展到电子、光伏、通信、鲜花等近2000种商品种类,境外经老挝辐射到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随着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磨憨镇工作不断推进,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经开区、综保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平台依托中老铁路将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我国辐射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最多的机场,2022年成功获批第五航权7条航线,并开展国际航线货邮空空中转、空地中转业务。2021年,昆明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6万吨,同比增长154%;2022年1-7月,国际货邮吞吐量5.7万吨,同比增长125%。

截至2022年2季度,云南省物流产业市场主体2.21万户。2021年,现代物流业总收入实现7083.10亿元,同比增长20.7%,2022年1-7月,全省现代物流业总收入3417.22亿元,同比增长10.3%。

三年来,我们强金融、培业态,区域性跨境贸易中心正在形成。

一是创新构建跨境金融保障新体系。积累经验案例10项,开展外汇管理、投融资便利化新业务9项,形成全省推广的案例、试点工作、业务模式4个,全省沿边州(市)推广案例1个。截至2022年7月,云南自贸试验区四至范围内共有银行保险机构网点367个。二是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权益为抵(质)押获得贷款,涉及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项目11个。三是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截至2022年7月,银行共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791.94亿元,占同期全省结算量的39%。

形成链接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商产业新生态。一是昆明、德宏、红河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二是完成德宏、红河片区边境仓改革任务创新,搭建中缅、中越跨境电商优进优出的载体平台。三是创新跨境电商监管和服务方式,开通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场合一”“同场作业”新模式。2019-2021年,云南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13%、217%、317%,2022年1-7月同比增长238%。

市场采购贸易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持续推进通关一体化模式发展,完善联网信息平台、海关查验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本地农产品出口,推动线上收结汇便捷畅通。2021年,云南省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出口48.5亿元,同比增长583%。2022年1-8月,完成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申报27亿元。

三年来,我们育主体、激活力,区域性跨境产业不断集聚。

昆明片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三年来,实现新设外资企业数、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工业总产值、一般公共预算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其中,官渡区域引进中铁建等21个总部项目,培育华能澜沧江等总部企业37户;经开区域引入上海临港科技城、中通跨境物流项目等项目;签约中粮集团、华为数字创新中心等企业和项目,签约项目内资投资总额156.6亿元人民币。

红河片区3年来共签约合作项目56个,协议总投资411.7亿元,已完成公司注册37个项目,22个项目落地运营。8个平台经济型合作项目引进400余家企业入驻,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自主创新“电商跨境+边民互市”的互市电商跨境出口模式,吸引入驻企业153户,实现网上销售额13.16亿元。

德宏片区创新推进中缅跨境农业合作,建立境外甘蔗、肉牛种养基地面积143万亩,农产品年进口100余万吨。建成跨境电商监管场站,实现交易额26.66亿元。瑞丽市荣获“电商示范百佳县”,排名全国第四、全省第一。梯度推进中缅双边银行的银行间代理行清算模式,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连年突破百亿元。突出专业招商、精准招商,签约项目68个,协议资金54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5.29亿元。

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重要指示精神,制定《云南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实施方案》系列制度,为规范边民互市贸易行为、切实增加边民收入提供制度性保障。

截至目前,云南自贸试验区内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较挂牌成立前增长42.65%,区内实有市场主体数、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占全省比重为7.34%、5.83%,远超国土面积比重。

三年来,我们搭桥梁、系纽带,区域性跨境科教、医药、能源、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跨境产学研合作领域持续深化。一是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外籍及港澳台人才省级管理权限统一下放至3个片区,截至2022年7月,各片区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777件。二是建设澜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引进75名南亚东南亚国家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来滇开展研究和创新创业,选派68名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三是立项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共建19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新建8个海外科技示范园/基地,在生态环保、现代农业和绿色能源等领域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48项。四是立项支持新建5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专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特色平台15个。截至2022年7月,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实现技术转移超过200项,培养国际职业技术转移经理人400余名。

医药产业合作平台不断完善。一是开辟境外人员入境就医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建设区域性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二是建设药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引进高端技术人员团队开展检验检测、制剂生产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提供符合ICH技术标准的研发服务。三是立项建设现代化中药创新研发平台,搭建现代化中药开发研究中心,建立现代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云南道地药材品质评价体系、构建欧盟中药CACP、DAC、CEP认证注册体系和南亚、东南亚中药注册体系。

跨境能源合作发展迅速。一是开具全国首张基于区块链溯源的“绿色用电凭证”,累计溯源绿色电量1028亿千瓦时,绿色电量折合节约标煤约3393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9026万吨。二是签署中老115千伏双向电力贸易协议,实现中老丰枯期电力双向贸易。中缅230千伏电力联网加快推进。三是建立“互联网+”电力交易平台,打造电力零售交易淘电网,大幅降低跨境电力交易成本,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注册的跨境主体超过百家。

三年来,我们破难点、疏堵点,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推动省级管理权限下放。2020年底,第一批73项省级管理权限向各片区管委会下放,第二批省级管理权限近期下放。二是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推进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制定出台的市场准入、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四是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为广大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五是推进云南自贸试验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深化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运用,加大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力度。六是率先开展RCEP协定规则及成员国国别研究,印发《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

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围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着力建设开放通道、完善开放平台、深化改革创新。自2019年8月成立至2022年7月,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6万户,占同期全省新设企业的11.98%;完成外贸进出口2791.36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的32.58%;实际使用外资5.87亿美元,占同期全省使用外资的28.71%。云南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下一步,云南自贸试验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成国内大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国际市场之间战略纽带的先行示范区,努力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国际市场之间沿边开放的重要前沿,推动形成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核心增长极。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张红女士。三年来,我们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我们相信云南自贸试验区未来充满了发展的希望,也充满了发展的动力。

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请问,云南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共形成多少项制度创新成果,主要亮点有哪些?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黄中华先生作答复。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黄中华答记者问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黄中华:

谢谢你的提问。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自贸试验区立足沿边跨境特色,围绕159项改革试点任务,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276项制度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主要集中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坚持发挥“国家苗圃”作用,实现“全国首创”和“沿边跨境”有机集成。形成沿边跨境特色制度创新成果53项,其中,46项属云南首创。如突破性创新高效便捷跨境车险服务模式,实现保费负担最多可降低至常规保单的1/7;探索“分段代驾”跨境运输模式,河口公路口岸2021年进出口货运量实现疫情下同比增长11.2%;构建进口农副产品第三方溯源体系,实现货物来源可追溯和流向可跟踪;“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便利化”共有两家跨国公司完成了备案,累计从境外成员企业以外债形式调入境内母公司1.37亿美元。

二是突出“市场倒逼”,实现解决市场堵点、企业痛点、开放难点成效明显。如全国首创旅客购物无忧退货新模式,实现当天退货受理率、办结率和游客满意度基本达到100%;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线上免担保融资,实现从企业开户到融资落地仅需五个工作日;全省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网上申请件实现“区块链云签名”认证方式;“边民互市结算新模式”解决了交易及申报真实性、审价难的问题,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出口商品种类与贸易额增长;“翡翠交易规范平台”提升了非标高值商品直播交易监管效能,有效监管直播商家1200余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

三是突出“用好规则”,服务辐射中心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主责主线。如,开展贸易调整援助试点助力糖业健康发展,服务16.29万户建档立卡糖农全部脱贫,32个甘蔗种植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全省制糖行业供应链管理有效改善,制糖行业进行点对点运输、“海铁联运”等运输模式的尝试,平均销售费用从上榨季的189.62元/吨降至本榨季的180.67元/吨,降物流成本1941.43万元;推广沿边涉外矛盾多元化处理机制,实现调解涉外矛盾纠纷成功率达85%以上。

四是突出“优势领域”,生物、医药、人才等多领域集成创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实施“共建澜湄农业生物安全联合研究中心”“咖啡优良品种选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建中老特色农林作物种质资源联合实验室”“中缅密支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在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作物育种、现代农业种养殖技术示范、跨境疫病防控等领域开展合作。实施“智汇云南”计划,第一批引进作物种植、育种、疫病防控等领域44名南亚东南亚国家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来滇开展研究和创新创业,组织10个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培养青年技术人才。选派12名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加快农业技术和技术标准“走出去”。

五是突出“区域联动”,优势叠加和引力带动作用不断释放。以云南自贸试验区为引领,联动省内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开放平台,加强“创新协同”“产业协同”“政策协同”。加大赋能放权力度,依法有序推进省级管理权限同步下放,提升联动创新区承接省级管理权限能力。加快推进以“省会+口岸”为核心的昆明—西双版纳州磨憨镇托管共建模式,抢抓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重大历史机遇,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有效载体、有力支撑。学习借鉴海南自贸港以及上海、广东等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推动云南自贸试验区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加强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经贸交流合作,在通道运输多式联运、产业升级等方面探索合作新模式,积极承接沿海自贸试验区优质产业转移,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园区,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之间互动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实现资源整合、要素共享、产业升级。

下一步,云南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谋划推进落实云南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2.0版)。2.0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高标准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聚焦“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立足云南沿边和跨境特色,继承和发展1.0版的改革试点任务,着力衔接云南自贸试验区“十四五”规划和国家最新改革创新政策,对标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在打造云南自贸试验区一流营商环境、要素流动自由便利、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努力将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贸易投资便利、交通物流通达、要素流动自由、金融服务创新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质量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已经有8个多月的时间,黄金线路的联通和带动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请问,下一步云南自贸试验区将如何抢抓中老铁路开通的历史性机遇?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打算和举措?谢谢。

宗霞:

中老铁路的问题请张红女士作回复。

张红:

非常感谢云南日报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时指出,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时指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有效提升了地区硬联通、软联通水平。要以此为契机,推动亚洲形成更加开放的大市场,促进亚洲共赢合作迈出新步伐。下一步,我们将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构建以云南为战略支点,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衔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的战略大通道,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形成要素高效流动、高效聚合的强磁场。具体有以下措施:

第一,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13+1”合作、对接“两廊一圈”,构建“1核、1带、3走廊、4通道”的“1134”发展空间布局,全面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1核”。以昆明为中心,以滇中城市群为支撑的核心圈。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加工贸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布局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光伏、烟草等产业。

“1带”。依托正在建设的沿边高速公路、沿边铁路,打造以沿边州(市)为重点,以口岸城市、物流枢纽及开放平台为支撑的沿边跨境产业合作带。培育边境贸易、加工贸易、边民互市、市场采购等贸易业态,布局跨境农业、跨境能源、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等特色产业。

“3走廊”。一是中老泰马新走廊。用好RCEP协定,沿线布局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跨境旅游等产业,巩固农产品、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化肥等出口优势,扩大橡胶、粮食、水果等进口。二是中越走廊。沿线布局特色农业、绿色铝、电子信息等产业,扩大通讯设备、水果蔬菜、电力、金属矿、五金建材等进出口贸易。三是中缅“X型”走廊。沿线布局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商贸物流等产业,促进发展轻纺、家电、日化等生活用品和金属材料、化肥等生产资料出口,巩固原油天然气、金属矿产品等资源进口。

“4通道”。一是与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实现互联互通。完善智慧口岸支撑体系,与周边国家创新开展“执法互助、监管互认、信息互换”等业务实践,以昆明为集结中心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铁路国际班列品牌;建立陕西、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西部自贸联盟,更好服务西部大通道互联互通、物流贸易产业协作。二是连接京津冀通道。沿线布局高原特色产业、绿色能源和加工业、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三是连接长三角通道。沿线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硅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四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通道。沿线布局绿色农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

第二,构建物流大动脉。一是重点建设5个国家物流枢纽,10个省级物流枢纽,遴选创建10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打造物流枢纽经济门户区。二是支持省内企业到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主要节点城市设立物流公司,完善境外物流服务网络。三是加快冷链物流、智慧物流、航空物流、城乡物流等专业化发展,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

第三,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推动云花、云茶、云菜、云药、云咖、云菌、云果等特色产品“云品出滇”。二是打造消费中心城市和沿边特色商圈,吸引国内外商旅人群消费。三是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合作示范园,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边境贸易。四是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五是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档升级,增强出口导向型产业竞争能力。

第四,构筑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落实东西部合作机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二是建设现代种业基地和国家级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培育大型跨国农业企业,增强云南重要农产品种质资源竞争力。三是推动云南自贸试验区与经开区、综保区、边(跨)合区等开放型平台联动发展,促进要素合理配置,引导绿色能源、绿色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四是用好RCEP协定,推进与境外园区跨境产能合作。

我的回答完毕,再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云南自贸试验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宗霞:

谢谢张红女士。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三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通过介绍,我们看到了引领沿边开放、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全省发展的云南自贸试验区的全景,也看到了云南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进一步凸显。

起步三年,硕果累累;面向未来,征途漫漫。我们将砥砺前行,努力建成国内大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国际市场之间战略纽带的先行示范区,努力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国际市场之间沿边开放的重要前沿,努力推动形成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核心增长极。希望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云南的沿边开放,为进一步推动云南自贸试验区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