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9-07 10:00:00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十八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相关的领导同志,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推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发布,并就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先生;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建宏先生;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夏峰先生;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李鹏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发布新闻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 曹永恒: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对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倡导“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地区”及“印度—缅甸”三大区域的核心和交汇区域,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始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成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在全国较早制定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先后颁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系列规划计划。成立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多次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今年7月29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高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二、建立完善制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完善法规政策。继颁布《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后,修编《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印发《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制定贯彻落实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意见和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颁布《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生物多样性保护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强化执法监管。开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定期开展全流域专项执法检查,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健全生态环境、林草、农业农村、公安、检察、海关等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公开审理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案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

三、健全保护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一是科学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自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积极创建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等国家公园,建设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生物种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加强珍稀濒危特有物种保护。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巧家五针松、华盖木、云南梧桐、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大理弓鱼等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重新获得新生。曾经在滇池野外灭绝的滇池金线鲃,人工繁育成功,重新引入滇池,种群数量不断扩大,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范例。三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90%,其中,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占红线面积的55.2%,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均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云南“三屏两带多点”的生物生态安全格局,系统保护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稳固。

四、科学合理利用,绿色发展成为靓丽底色。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我省生物资源禀赋,推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把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作为云南加快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森林、湿地、草地和生物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着力培育云花、云药、云茶、云果、云菌等生物优势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云南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和乡村振兴,努力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成为绿美云南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

五、弘扬民族文化,文化多样性得到传承。协同推进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把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范畴,载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充分发掘、传承和弘扬民族生态文化。建立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掘哈尼族梯田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藏族圣境文化等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和相关传统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开启了“民族文化促进自然保护”“自然保护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展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试点,为国家建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提供借鉴。

六、创新保护思路,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编纂完成《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编》,系统构建了云南生态知识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全面系统阐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在全国各省(区、市)率先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生物物种红色名录、生态系统名录、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1992—2020年),全面系统摸清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的家底和受威胁状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并在2016年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13)期间作了云南经验介绍,赢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与会各国嘉宾的高度认可。

七、强化监督整改,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开展高黎贡山(云南段)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核查,督促整改351个问题点位,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综合管护能力得到提升;采取雷霆措施,全面彻底抓好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拆除滇池沿岸219个点(片)110.69万平方米,恢复湖滨带14公里,滇池沿岸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贴线开发现象得到全面整治。坚决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实现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核查全覆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八、加强宣传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共识共为。充分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宣传周宣传月、举办摄影比赛和大型图片展、举办知识竞赛、制作系列宣传片、建设云南生物多样性网上博物馆等多元化宣传,不断提高公众意识,呵护、保护生物多样性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共为。特别是在筹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期间,通过对亚洲象“北上南归”的跟踪报道,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度,云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九、强化交流合作,伙伴认同关系持续增强。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国际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持续推动与东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区域,欧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国家公园建设、外来入侵物种联防联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交流,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环境发展与扶贫、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红河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与社区发展等一大批示范项目。积极参与打击跨境生物资源贸易犯罪国际联合执法行动。积极推动知识、信息和成果共享,推广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伙伴认同关系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办好COP15,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举全省之力配合做好筹备工作,COP15第一阶段会议精彩、圆满、成功。习近平主席视频出席大会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讲话,宣布率先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大会通过标志性成果《昆明宣言》,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持,也为云南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强大动力。云南将以此为契机,拓展COP15后续效应,积极争取在昆明设立“生物多样性中国昆明国际论坛”,深化区域国际合作,不断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

我们深知,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脆弱,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夯实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的基础,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绿美云南。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曹永恒先生。

“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是大自然赐予云南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下面,进入第二项议程,有请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建宏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建宏发布新闻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田建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受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勇同志委托,我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要向各位长期以来,对云南林草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同时,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林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这是大自然赐予的最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省份,云南健康的森林、湿地、草原、荒漠生态系统承载着和维护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林草部门主动担当,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持续开展森林草原资源的科学培育、保护和利用,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这十年,我们强机制、抓管理,实现林草生态持续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保护好林草资源,林草行业出台了森林经营规划、森林抚育实施细则,巩固完善了林草资源监测体系,开展了森林湿地资源精准监管,林草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建立健全了覆盖全省、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压实生态资源保护责任,全面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森林资源监管实现了主动发现、常态执法。2021年以来,全面推行林长制,省级成立了以王宁书记、王予波省长任双组长的林长制领导小组,建成从省到村五级林长体系,设立各级林长36999人。建立了总林长令发布、“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巡林任务清单和重点工作问题清单等工作机制,森林草原资源得到更加系统、更加有力地保护。在省级林长的示范带动下,各级党委、政府爱林护林积极性不断激发。十年来,云南森林面积从2.84亿亩增长到3.03亿亩;森林蓄积量由16.93亿立方米增长到20.96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9.1%;湿地保护率57.77%,林草生态持续向好。

二、这十年,我们谋创新、抓保护,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种群。云南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42种、陆生野生动物386种,分别占全国的48.1%、56.27%。其中,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的保护植物有212种,保护动物有65种。

十年来,云南林草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多项保护管理措施创新。

一是构建珍稀濒危物种调查监测体系。目前,已掌握580余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底数,建立了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旗舰物种的常态化监测体系,实现了亚洲象种群的动态实时定位监测和预警。

二是着力填补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空缺。探索开展了自然保护地外的野生植物保护小区、野生动物社区公益保护地等多种模式,率先提出将极小种群物种集中分布区纳入“生态红线”划定范围,并成功推动纳入国家方案。

三是大力开展极度珍稀物种栖息地修复。修复改造亚洲象食源地9000多亩、整合划定绿孔雀栖息地保护范围13.8万亩、引入社会公益资金修复滇金丝猴栖息地8400多亩。

四是系统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体系。完成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第一个十年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就地、近地、迁地、种质资源保存、人工繁育与回归等多元化保护体系,67种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十四五”期间启动了第二个十年规划,确定实施10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行动。

五是成功探索建立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制度。2010年在全国首家引入商业保险,开展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通过政府投保,赔付野生动物对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截至2021年,全省累计投保5.31亿元,兑付保险金4.85亿元,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

六是全力破解人象冲突难题。十年来,通过持续保护,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分布范围逐步扩大,林草部门积极探索亚洲象保护与安全防范有效途径,先后建立了亚洲象监测、预警和防控一体化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组建了专业“护象队”,建设社区隔离防护工程,实施了食源地建设工程。针对群众关心的亚洲象肇事问题,及时调整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竭尽全力维护人象和谐。2021年,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温暖了全世界。

十年来,全省重点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分别达到83%和77%。亚洲象增长到300多头,滇金丝猴增长到3300只左右,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等旗舰动物数量稳定增长。华盖木、毛果木莲、漾濞槭、滇桐、巧家五针松、云南蓝果树等30种极小种群植物种群,通过就地、迁地和繁育回归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这十年,我们深谋划、优布局,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努力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兼具云南特色、符合云南实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省林草局研究确定了《关于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目标和思路》,明确了建设目标、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11种类型自然保护地362处,面积549.5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32%,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具规模。自然保护地持续发挥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供给优良生态产品和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国家公园创建作为云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标志性工程抓紧抓实。省林草局扎实组织全省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生态保护空缺分析、重要生态系统调查、国家公园创建范围、优化调整,全力推进国家公园创建。最近,亚洲象和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范围和功能分区已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的专家论证。

四、这十年,我们强优势、增活力,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充分发挥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林草产业发展,推动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惠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十年来,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基地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初步形成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木竹加工、林下经济、观赏苗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林草产业体系。2021年,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3.4倍。核桃和澳洲坚果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林下中药材面积、产值均居全国第一,野生菌种类、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涌现出昭通花椒、漾濞核桃、怒江草果、临沧澳洲坚果、南华野生菌、普洱速生丰产林等一批优质生态产品,有效破解了云南广袤山区有“生态”无“生计”难题,让人民群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安全感。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林草系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写好“绿色答卷”,夯实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底。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将在北京隆重召开,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云南林草系统将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林草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建立林草现代化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擦亮“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靓丽名片,全力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建设。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田建宏先生。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云南生机勃勃,也让云南更绿色、更美丽。

下面,进入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都知道,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十年来,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走在了全国前列,请问,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先生作回复。

曹永恒:

谢谢你的提问。我在刚才的发布里介绍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情况。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有一些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始终牢记殷殷嘱托,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这是大自然赐予云南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是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法规体系,制定系列规划计划。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成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科学决策;成立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强化科技支撑;设立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拓宽融资渠道。多次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务,有力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三是始终坚持先行先试,不断开拓创新。在全国率先颁布第一部地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文件——《关于持续深化环境资源审判改革创新 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十六条措施》。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物种概念并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性保护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并实现省域全覆盖。

四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全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政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企业努力营造绿色生产方式,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志愿者服务等领域,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自觉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来,努力营造绿色生活方式。

五是持续坚持强化监督,推动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落实机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党委、政府督查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等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谢谢大家!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就有目共睹。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请问,今后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云南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夏峰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夏峰答记者问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 夏峰:

谢谢你的提问。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于2021年10月11日-15日在昆明顺利举办,大会精彩、圆满、成功。习近平主席在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昆明宣言》、“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奠定了政治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持,也为云南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拓展COP15后续效应,不断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

一是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争当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了9个方面的主要工作、23条工作措施和92项具体任务。省生态环境厅作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将充分发挥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按照“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的要求,会同省级各有关部门切实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二是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推进生物安全、野生动植物保护、渔业资源、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地、森林、外来物种管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生态廊道建设管理等领域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

三是制定新时期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完善生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信息云平台,完善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生物环境安全管理与监测网络构建,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加强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引导和规范企业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

四是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落实机制,将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抓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健全生态环境、林草、农业农村、公安、检察、海关等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参与。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典型案例、重大成果等宣传普及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全民教育,引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自觉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宣传,鼓励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完善违法违规举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强化信息公开。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社会共识共为。

总之,我们将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绿美云南的重要任务,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不断推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影响力。

谢谢大家!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云南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省份,野生动植物保护一直备受关注,刚才,发布人介绍了林草部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请再详细介绍一下,哪些举措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今后一段时间,全省林草系统还将采取哪些举措推进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走向深入?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李鹏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李鹏答记者问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 李鹏:

感谢记者的提问。云南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省林草局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主责部门,保护压力很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林草局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措施方面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多项创新举措引领全国,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云南智慧”,提供了“云南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保护制度方面。在全国率先建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和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制度,首要目的是解决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但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扭转了群众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据调查评估,有71%的群众对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的实施表示满意,82%的受访者表示伤害野生动物的情况明显减少或消失,46%的人认为保险实施后,人们对待野生动物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近年来,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分布范围扩大,与野生动物损害赔偿制度产生作用关系密切。

二是在保护措施方面。率先在全国启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2010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提出了“基于种群管理的物种保护理念”,围绕112个保护对象,建立了包括种群调查、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种群恢复与重建等的保护体系,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与方法》。2012年,原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标志着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成为国家工程得到有效推进。2015年,环保部印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其中包括极小种群物种。2018年,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被纳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实施保护。

三是在保护模式方面。省林草局于2019年联合13个机构成立“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这是国内首个野生动物保护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政府部门、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社区、公众和企业等联合保护野生动物新模式。3年来,通过网络筹集社会资金4000万余元,实施了滇金丝猴种群监测、巡护、栖息地廊道修复、社区保护、自然教育全方位保护,为中国旗舰物种的保护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在今后一段时间,省林草部门将积极融入国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战略,结合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重点开展亚洲象、绿孔雀、长臂猿、野牛等极度濒危物种及其重要栖息地保护恢复,探索大尺度推进物种栖息地修复和种群交流廊道建设,着力破解栖息地破碎化难题,拓展野生动物栖息空间,促进种群交流和数量增长。二是深入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全面推进101个物种的拯救保护。同时,积极加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推进创建西双版纳国家热带植物园,完善野生植物迁地保护体系。三是完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体系,组织开展绿孔雀等极度濒危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四是探索开展野生动物致害防范,进一步优化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制度,维护人与动物和谐。

谢谢!

宗霞:

谢谢李鹏先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刚才发布中提到,云南积极创建亚洲象、香格里拉等国家公园。请问,目前在创建工作上有哪些举措?有何进展?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建宏先生作回复。

田建宏:

谢谢记者的提问。

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是省林草局的一项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早在2020年,省林草局就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启动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沙漠公园、风景名胜区等7类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工作,制定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目前相关工作稳步推进。后续我们将通过新建、扩建、晋升、转化、合并、拆分、撤销等方式持续开展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在确保“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和“应保尽保”的前提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计划到2025年,创建高黎贡山、亚洲象、香格里拉3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55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5%;到2035年,云南省国家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20%以上,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保护地架构。

谢谢!

宗霞:

谢谢田建宏先生。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也感谢四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

从“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到生物多样性宝库,COP15到野生亚洲象的“北上南归”,云南处处彰显了生态良好、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倍感珍惜,我们也必将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写好绿色答卷,推动好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惠民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全力助推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云南建设。同时,希望在座的记者朋友持续关注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意义,深入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鼓励和号召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营造“全民重视、个个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生态文明风尚,为云南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贡献媒体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