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应急体系建设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9-20 10:00:00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十六场:应急体系建设专场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加快推动全省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和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用实际行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环境。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应急厅、省地震局和省消防救援总队的领导同志,为大家介绍云南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十年来取得的经验成效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李国材先生;

云南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彬先生;

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王星先生。

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李国材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李国材发布新闻

 

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 李国材: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应急管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应急管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2018年,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党中央着眼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的实际,整合11个部门的13项职能,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国家应急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2018年10月,云南省应急管理厅挂牌成立,推动我省应急管理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十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起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责任,整合优化职能体系,厘清理顺职能职责,建立完善协调运转机制,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大战大考奋勇担当,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下降,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回顾这十年,主要有五个方面成效尤为突出: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是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应急工作的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力量资源的优化管理,加快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专业优势,加强统分结合、防救协同、上下联动,建立风险联合会商研判、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扁平化应急指挥机制等,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提升应急管理效能。及时调整优化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协调议事机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体制、职能职责、运行机制,强化应急部门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等综合职能,逐步理顺“统”和“分”的职责关系、“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统筹推进、齐抓共管、高效配合的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三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与水利、林草、自然资源、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的密切协作,加强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配合协调,建立军地协调联动预案对接、灾情通报、力量联建共用、兵力需求提报、军地抢险救灾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联络等6项机制,有效处理好应对处置灾害事故时的统一指挥和分级负责关系。健全完善自然灾害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行应急、林草、公安、森林消防部门在防火期联合办公、联合值班值守制度,建立防汛“1262”气象预报、洪水防御预报和直达基层的预警“叫应”机制,全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二、安全生产本质水平迈上新台阶。我们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基本盘、基本面,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红线底线,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持续保持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有效降低事故总量,确保全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是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出台《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党委、政府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完善和细化各级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每年与各州(市)人民政府和省安委会重点成员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安全生产督办、约谈、通报、问责等制度,不断倒逼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二是严格精准监管执法。加快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监管执法专业力量和执法装备。持续加强和规范安全监管执法,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失职问责线索移交等制度,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采取“双随机”“四不两直”“暗查暗访”等方式开展监督执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深化推进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工程三年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细化量化为69个项目,深化国务院安委会考核巡查和督查检查发现问题隐患整改,深入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扎实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五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非煤矿山改造升级,做好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深入推进危化品、城镇燃气、自建房安全“三个集中整治”,强化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民航、铁路、民爆、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大幅提升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2021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1478起,1563人)与2012年(5531起、2249人)相比分别下降73.3%和30.5%,事故总量连续10年实现持续下降。

三、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迈出新步伐。我们着眼全灾种、大应急要求,按照《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基层综合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加强基层社区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开展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做到灾害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持续推进防灾应急“三小工程”,累计为全省1300余万户家庭发放防灾应急小册子,为860余万户家庭发放小应急包,支持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防灾应急小演练。

二是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统筹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山洪灾害防治、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平安公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地震易发区房屋加固等一批重点工程,城乡灾害设防水平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救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推进“数字应急”建设,横向打通公安、自然资源等12个部门网络链路,扩容省、州、县三级指挥信息网络带宽,部署应急管理部VSAT卫星二级网管系统,为16个州(市)配备VSAT卫星移动平台,为60个高风险县配备高通量卫星通信移动平台,为全省1225个乡镇配备天通卫星电话,搭配建设3套移动基站,协调布设19架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开辟空中救援通道。

四、应急救援救灾能力展现新面貌。我们始终把“应急准备好了没有”作为履职尽责的检验标尺,在平时下足功夫、在关键时刻赢得主动。

一是队伍建设稳步发展。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骨干力量,驻滇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为突击力量,抗震救灾、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社会应急力量等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省共建成2600余支共11万余人专兼结合救援队伍。

二是灾害应对准备充分。组织防汛抢险、森林草原防灭火、地震灾害等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紧急运输保障,推进应急救灾物流枢纽和配送系统建设,统筹铁路、公路、水运等基础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多方协同的物流网络,提升应急运输能力。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物资调运、调拨、发放机制,优化物资储备库布局。完善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需求对接、行动协同,形成应急救援合力。

三是避险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至2022年,全省创建24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28所国家级和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共建成5054个应急避难场所。投入17.94亿元实施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十项重点工程;投入135亿元救灾资金,救助7千万余受灾群众;采购4.91亿元省级救灾储备物资,建成救灾物资储备库138个,储备救灾物资36个品类将近129.64万件,可基本满足转移安置100万人次应急需求。2018-2021年因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均值,较2013-2017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74.64%、87.89%、35.86%、62.25%。

五、应对处置事故灾害取得新进步。我们把“时刻准备着”作为应急人的自觉追求,始终奋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防疫情、战洪水、扑大火、抗地震、化危机,危急时刻逆向而行、勇往直前,成功应对了一系列事故灾害,经受住了一系列严峻考验。

一是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第一时间核报信息、调集队伍、跟踪进展、赶赴现场、指导救援。2012-2022年,先后启动45次救灾应急四级响应,26次救灾应急三级响应,7次救灾应急二级响应,3次救灾应急一级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指导做好人员搜救、群众转移安置、救灾物资调运发放等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高效处置事故灾害。全省应急管理队伍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坚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一旦发生灾害事故,闻令而动、科学处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现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守夜人”的政治担当。2012年至2022年,有效应对处置了昭通鲁甸“8·03”6.5级地震,普洱景谷“10·07”6.6级地震、昆明“7·19”城市内涝、德宏梁河“7·25”光坪锡矿塌方事故、“11·0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溃堰过境洪水、临沧凤庆“11·26”隧道突泥涌水、大理漾濞“5·21”6.4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森林火灾起数逐年下降,特别是上轮防火期处置森林火灾仅13起,发生起数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低,有力保护了全省森林草原资源安全,维护了云南的绿水青山。

三是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物资快速调拨机制,做好疫情防控检查点、隔离点、安置点救灾物资保障工作,累计动用帐篷、棉被、折叠床、彩条布等20类31.7万件,价值7134万省级救灾储备物资,督导景洪市、勐腊县、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等边境县(市)做好外防输入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安全,创新制定八项措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还存在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特殊的地质构造使云南成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各种风险交织叠加,应急管理事业任重道远。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推进改革发展,全力防控重大风险,不断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维护云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李国材先生。

刚才在发布中有这样一句话,“应急准备好了没有”,这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一句特别平凡的话语,承载着责任和担当。风险灾害面前,全省应急管理队伍冲锋在前、奋勇担当,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省应急管理队伍也用汗水,甚至用生命响亮地回答了“应急我们准备好了”。

接下来,有请云南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彬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彬发布新闻

 

云南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彬: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云南省地震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云南防震减灾事业的新闻媒体、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全面践行“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新理念,立足“防大震、抢大险、救大灾”,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以高水平地震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云南是我国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具有频度高、震级大、分布广、灾害重的特点。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2012年,省政府实施“继续推进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点工程”,为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5次省委常委会、专题会,14次省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汇报,研究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责任狠抓工作落实,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震灾风险防治和灾害应对处置能力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省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取得开创性、示范性的成就。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大地震灾害处置有力有效。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包括地震安全在内的美好生活向往更加强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力有效应对处置了鲁甸、景谷、墨江、漾濞等29次5级以上地震灾害。2014年鲁甸6.5级、2014年景谷6.6级、2021年漾濞6.4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做好人员紧急搜救、受灾群众安置、灾情核查、震情监测预警等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调度,省政府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2015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鲁甸地震灾区,看望干部群众,检查指导恢复重建工作。鲁甸地震抗震救灾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经验多次在全国推广。漾濞地震是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后我省应对处置的第一次6级以上强震,综合应急协调、救灾力量调度、救灾物资调配等高效有序,漾濞地震成功应对被应急管理部评为2021年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体制。2019年,成立省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完成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划转。在“大应急”体制下,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更加注重灾前预防,更加注重综合减灾,更加注重灾害风险管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统与分更加协同,防与救更加高效。省地震局深化改革,整合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成立8个地震监测中心站,全面推进业务转型升级,县(市)地震工作队伍稳中有进,能力不断提升,构建起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格局。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优先发展主责主业,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动争取将云南地震预警工程纳入全国“先行先试”,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预警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高位推动。提早出台《云南省地震预警管理规定》。建成由1660个台站、1个预警中心、16个信息发布平台、746套预警终端组成的预警系统,具备向1000万电视预警用户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的能力,2021年6月,率先在全国投入试运行。漾濞6.4级地震后在全国首次实现地震预警终端报警和大规模电视预警,取得了减灾实效。2021年,云南预警项目攻关团队被评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团队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建成测震、电磁、重力、形变、流体500多个定点台站1100多个观测项目的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8级。创新建立“三级组织”“四道防线”的震情跟踪工作责任体系,健全覆盖到乡镇的“三网一员”队伍和群测群防工作模式,不断实践探索丰富了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模式的内涵,较好地把握了云南地震趋势。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高考等重大活动和特殊时段地震安全保障。全省地震监测预报质量连年保持全国前三名。省地震局连续4年被中国地震局考核为优秀。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落实落细2018年全省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整改方案66条措施和2022年全国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检查对接反馈整改工作方案44条措施,救灾物资储备更加充足,应急响应更加迅速,指挥协调更加高效,保通保障更加有力。修订地震应急预案、重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等,在“云震应急·2022”演习中得到了有效检验。全面加强10年尺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每年开展重点危险区灾害风险预评估。举办80期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组建10支培训教官团队,不断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组织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编制58个县1∶5万活动断层图和全省1∶25万地震构造图,完成602个钻孔数据整理、30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抽样详查、76个历史地震灾情调查、56万余条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基本摸清了全省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全面施行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加强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实现超限高层、重要公共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全覆盖。应用减隔震技术建筑工程达5000余栋,约占全国总量的70%,2019年以来,新建的医院、学校、幼儿园等重要建筑全部采用减隔震技术。大理、玉溪农村地震保险试点工作成效明显,云龙、通海、漾濞等6次破坏性地震赔付1.2亿元,惠及58485户农户。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公众的理念,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拓展。

全力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云南项目建设,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配套项目经费1亿元,支持建设2个基地、6个中心站业务基础设施和868个野外观测站点。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协议,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增强地震监测和科技创新能力。承办的“发展中国家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培训班”被商务部列为经典援外培训,与东南亚国家的地震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推进省、市、县三级地震部门政务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互联网+监管”、权责事项等4个清单的编制工作,制定印发公共服务事项和产品清单,防震减灾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决策服务、专项服务等能力显著提升。

联合印发《云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规划》,召开全省防震减灾科普大会。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六进”活动3000多场次,定期举办全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等活动,持续开展防震减灾教育进校园“五个一”活动。地震、教育、民委、科协联合开展“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覆盖全省6300所中小学校。突出云南多民族特色,创作防震减灾科普民歌6首,影视歌曲、视频动漫等50余部(册),发放图书、音视频、挂图等215万余份(册),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稳步提升。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构筑更加坚实可靠的地震安全防线,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王彬先生。

从刚才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云南是我国地震波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这决定了我省地震防灾减灾工作的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十年来,我们仍然用开创性、示范性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答卷兑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诺言。

接下来,请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王星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王星发布新闻

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 王星: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很高兴向大家介绍云南消防救援工作的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省消防救援总队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上当先锋、打头阵,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十年,全省共发生火灾7.4万起,导致死亡868人、受伤365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3.71亿元。其中,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火灾,由上个十年的23起减至15起,下降了34%;未发生亡10人以上的火灾,在我省经济总量增长近2.5倍、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三成的情况下,消防安全形势保持稳中向好。主要成效是:

一是消防法治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面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战略部署,省人大常委会2次修订《云南省消防条例》并开展执法检查,省政府出台《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专职消防队伍管理办法》等5部地方政府规章,先后制定《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12份规范性文件和13个地方行业标准,省政府常务会审议发布了云南省“十三五”“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为消防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消防工作纳入全省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逐年与州(市)政府和39家省直行业部门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制定完善消防安全委员会议事规则,推动落实部门联席会议、行业信息互通、突出问题通报等工作制度,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议事协调作用发挥明显,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体系运行更加顺畅。

二是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有效化解。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接续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文物古建、电动自行车、“城中村”、出租房等不托底场所(领域)整治工作,全面实施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管理人素质提升和特殊群体精准帮扶计划,聘请第三方机构对852家行业示范单位和全省所有“四名一文一传”场所进行联合会诊,主动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火灾隐患整改,省、州(市)、县三级先后挂牌督办2404处重大和区域性火灾隐患并全部整改销案,火灾隐患去存量、控增量的工作成效不断显现。持续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创新构建消防安全信用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工作,全省消防安全环境得到有效净化。这十年,全省各级消防救援机构累计检查社会单位293万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157.6万余处,实现全省连续8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

三是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新建高层、地下、道路交通、水域、山岳、石油化工等典型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队35支,依托消防救援队伍在省、州(市)、县三级建成地震灾害消防救援专业力量,专门组建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救援力量体系日趋完善。配齐配强各类救援装备器材,建成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和智能化接处警系统,全省消防车从1041辆增加到2146辆,各类灭火救援装备从22.4万件套增加到37.5万件套,打赢制胜能力进一步增强。常态化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业务大培训,定期组织地震、化工等大规模跨区域实战演练,救援攻坚本领更加过硬。特别是改革转制后,面对“全灾种、大应急”新要求,探索建成全国首个智能化急流模拟水域救援训练基地,大力建设国家地震救援云南搜救犬培训基地,科学布局、扎实推进山岳救援“一中心六基地”建设(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和昆明、昭通、大理、丽江、迪庆、怒江6个省级山岳救援分级实训基地),先后为全国、全省输送超过2000名专业救援人才。这十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成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23.5万起,疏散营救被困人员31.9万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61.89亿元,圆满完成了文山麻栗坡“9·02”特大山洪泥石流救援、临沧“11·26”隧道突泥涌水处置、大理漾濞“5·21”地震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四是社会消防安全基础有效夯实。全省消防救援站从167个增加到295个,市政消火栓从2.2万个增加到5.4万个,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基层消防安全纳入网格化管理,新建重点单位、社区(村)微型消防站2.6万个,社会消防服务蓬勃发展,消防宣传广泛深入,公众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升。全省已有注册消防工程师632人,消防设施操作员近4万人。特别是针对改革转制后基层消防安全治理的薄弱环节,在完成796支乡镇专职消防队事业编制法人登记的基础上,今年8月8日,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2年内在全省城市消防救援站保护范围之外的1134个乡镇(街道)全面建成“一队一站”,新增消防事业编制人员725名,新增合同制消防员2575名,并赋予乡镇消防工作站部分行政执法权,以消防力量建设为牵引推动基层消防安全治理迈出新步伐。今年内,将召开全省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现场会,推动《方案》落实落地。届时,还请各位记者朋友持续关注报道。

五是消防队伍改革发展卓有成效。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以最坚决的态度完成改革转制、授衔换装、落编定岗,有序完成消防审验职能移交,稳步推进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告知承诺制等12大项40小项改革任务,在全国率先出台并落实队伍职业保障政策,国家层面部署的改革措施在云南全部落实落地。改革转制后的消防救援队伍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消防安全服务保障水平等系列工作措施,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建立大型活动和警卫勤务安保协作、强化火灾事故调查和追责协作、消防车通道治理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消防守护”计划,主动跟进涉疫场所和复工复产企业消防服务,以涉疫场所“零火灾”、灭火救援“零失误”的工作业绩树立了“火焰蓝”良好的为民形象。

回顾十年历程,云南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我们深切感受到,云南消防发展取得的一切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授旗训词精神为指引,深度融入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局,求真务实、精益求精、雷厉风行,努力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消防力量!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王星先生。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蓝朋友”都是非常安全温暖的词汇,从解锁开门的小事,到奔赴火场的最美逆行,从美丽的“烟熏妆”到年轻生命的付出,我们的“蓝朋友”用生命捍卫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为他们点赞,更向他们致敬。

接下来,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刚在发布中,介绍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地震预报”一个是“地震预警”,请介绍一下它们的不同是什么?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王彬先生作回复。

王彬:

谢谢你的提问。

“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通过研究分析,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预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科学家们仍在探索之中。“地震预警”是指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的速度差,抢在地震波到达前,向可能受到地震影响或破坏的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告知人们采取应急避险措施,以减小地震灾害损失的技术手段。简单来说,“地震预报”是震前的科学预测,“地震预警”是震后的超快速报。

回答完毕,谢谢。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

2018年,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从现役武装警察部队改为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原来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和调整?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王星先生作回复。

王星:

感谢新华网记者的关注。2018年以来,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作出“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这一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并致训词,标志着全新的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云南总队于2018年10月9日与全国消防同步完成集体退出现役、整建制转隶应急管理部等改革任务;2018年12月28日,总队专门提请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授旗授衔和换装仪式;2019年4月18日,根据消防监督执法改革要求,全省消防救援机构向各级住建部门平稳移交消防审查验收职责;2019年12月30日,正式举行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挂牌仪式;2020年1月,有序完成全省消防救援指战员落编定岗。先后完成队伍各级党组织关系整体划归省直机关工委管理、发文立户单列和党委、政府信息直报等工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全局,实现了全省消防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使命重塑,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比改制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和调整:一是在领导体制上,从部队转地方、从公安转应急,实行应急管理部为主、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双重管理双重领导体制,全面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二是在人员身份上,从部队现役军人转变为地方公职人员,按照纪律部队建设标准运行,实行24小时驻勤备战模式,专门建立了与消防职业特点相适应的综合保障体系。三是在职能任务上,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两大职责”,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从传统的防灭火和抢险救援,扩大到包括地震、水灾、旱灾、危化品、核事故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救援。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2020年,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请问,云南是如何贯彻落实的?有哪些做法和特点?成效怎么样?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李国材先生作回复。

李国材:

感谢中国新闻社记者对安全生产的关注。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2020年4月1日,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省安委会在巩固“1+7”专项整治行动经验成果和推进我省安全工程三年行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我省“1+2+10”方案(即1个总方案和2个专题、10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2个专题分别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10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实施方案分别覆盖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消防、道路运输、民航铁路、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危险废物、粉尘涉爆等行业领域)。应该说,从2020年5月实施三年行动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年实现“双下降”。从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全省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高位统筹推动。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成立由省长担任组长、各位副省长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省委书记、省长亲自部署、亲自检查,多频次部署落实措施。省安委会及时印发《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推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制定《云南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省、州(市)、县、乡、村五级全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印发《云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清单》,明确43个省级部门208项安全监管监察及支持保障职责,强力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三是完善制度机制。完善煤矿、非煤矿山、危化、道路交通、电梯等制度规范,出台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四区分离”技术指导意见和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制度、尾矿库闭库销号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是解决突出问题。搬迁改造40户人员密集场所危化品企业,关闭小化工企业91户,淘汰落后装置26套。煤矿数量从2019年末的433处减少到222处,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全部淘汰,62座尾矿库“头顶库”完成隐患治理“回头看”工作。累计实施安全防护工程4.74万公里。全省现有的7户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涉药危险工序均已实现机械化生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五是防范化解风险。全省推动整改重大隐患1000余项,停产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企业3440家、关闭取缔1000家、暂扣吊销证照1700家。同时,开展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风险整治、大型商业综合体达标建设、“四名一文一传”整治改造等37个消防安全高风险场所领域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查经营性自建房675471栋,排查城镇燃气安全隐患23546个,整治消除城市易涝点位546处,实施危桥改造990座,全面整治突出风险。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没有发生重大以上事故,而且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都在持续下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谢谢!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现场提问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我想问一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报名加入咱们消防救援队伍都需要什么条件,怎么报名?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王星先生来回答。

王星:

感谢记者朋友对消防救援队伍的关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由干部和消防员两类人员组成。其中,消防员招录主要面向社会青年、退伍军人和地方大学生开展,每年向社会公开招录两次,按照体格检查、政治考核、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心理测试和面试等环节层层选拔、择优录取。干部招录主要有3种渠道:一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经过1年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录用为消防指挥员;二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进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经过4年本科学习培训,毕业后分配到各级消防救援队伍;三是在职消防员经过竞争选拔和统一培训,实现考学提干,成为消防指挥员。

谢谢!

 

春城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春城晚报记者:

请问,目前在云南,公众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王彬先生作回复。

王彬:

谢谢你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关心。目前在云南,公众可以通过预警终端和电视两个渠道获得地震预警信息。全省目前已开通了746套预警终端,主要覆盖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管理部门、部分生命线工程和科普示范学校。到年底,还将再开通约973套预警终端。地震来临时,预警终端会发出语音播报,显示地震波到达时间,以帮助我们紧急避险。

2021年5月,省地震局联合云南移动、电信和广电三家运营商上线“云南地震预警”应用,为社会公众免费开通了电视地震预警功能,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目前,我省已具备向全省1000多万电视用户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的能力,实有开通用户250万。此外,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还将拓展,例如通过应急广播系统、手机以及业务应用成熟的第三方平台。目前,我们正在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技术研发和测试。

回答完毕,谢谢。

宗霞:

谢谢王彬先生。

由于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能否介绍一下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推进情况?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李国材先生作回复。

李国材:

感谢记者朋友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关注和关心。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的全国性、综合性自然灾害摸底调查,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20年6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普查办和省级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以“1+8”模式(即:1个省级总方案加8个省级牵头部门分方案)制定印发省级实施方案,16个州(市)按照“1+8”模式编写实施细则,明确了各地、各行业部门的具体任务。目前,全省已高质量完成调查阶段任务,为全省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高位部署推进普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风险普查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对普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王宁书记、王予波省长、刘非常务副省长对防灾减灾和普查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常委会将普查工作列入2022年工作要点,省委督查室也将此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作为督查重点。

二是全面完成调查任务。各地各部门克服疫情、气候等不利影响,发动6000余名技术人员和30余万名基层镇村干部参与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全省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和草原火灾等5大类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载体信息;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能力)、重点隐患信息等调查任务,共采集各类调查数据2900余万条,基本摸清我省灾害风险底数。

三是健全普查工作机制。省普查办、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省林草局、省地震局等牵头部门多次召开系统视频会议高位推动,建立健全普查人员管理、技术管理、评估与区划团队和调研指导和督查督办、数据汇交、普查工作安全等系列工作机制,采取“一天一对接、每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等工作措施,有效推动风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开展评估区划工作。完成“一省一县”“一省一市”评估区划试点工作。会同相关成员单位编印《云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工作方案》及工作指南,指导做好省、市、县评估区划工作。整合省级技术力量,成立了云南师范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省内高校专家组成的省级评估区划技术团队,各州(市)已组成800余人的本土专家团队,为做好评估区划工作夯实技术基础。

五是探索普查成果应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基本原则,将普查成果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真正实现普查成果共建共享;着力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探索将普查成果应用于安全城市、韧性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为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提供支撑。

2022年是普查工作的收官之年,调查数据质检汇交、评估与区划、普查成果应用工作是重中之重,是普查整体工作最重要的一环。省普查办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上下协同,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全力以赴做好普查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底数清、情况明、效果好的普查实绩。

谢谢。

宗霞:

谢谢李国材先生。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三位发布人权威的发布和解答。

应急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灾害无情人有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些都是需要用责任和担当捍卫,用汗水和生命来兑现的承诺。面对这些承诺,全省的应急队伍用行动带给全省人民最安全、最安心、最平安的生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请记者朋友和我们一起在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上出实招、见实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提供坚实保障,也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