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会工作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9-27 10:00:00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十一场:工会工作专场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在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召开“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会工作专场发布会,邀请省总工会的领导同志为大家介绍云南工会这十年来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就,并就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建明先生;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驰女士;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琦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有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建明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建明发布新闻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尚建明: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树芬同志委托,代表省总工会,向新闻界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工会工作的关心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关心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十年来,省总工会在省委和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奋力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我们始终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职工、凝聚职工。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举办云南省职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诵读、“百万职工心向党”云南省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诵读等一系列活动,发动各级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企业、车间、班组,大力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关心关怀关爱,引导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十年来,各级工会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万多场,覆盖职工1000多万人次,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职工中落地生根,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拥戴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职工、团结职工。在职工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推荐选树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最美职工”“云岭楷模”等先进典型38个,引领各行业职工学习先进、对标先进、赶超先进。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职工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微影视大赛、戏剧展演等活动上万场次,引导广大职工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展现工人阶级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累计参与职工达2000多万人次。连续八年组织“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在职工中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禁毒防艾、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三)坚持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舞职工、激励职工。推荐全国劳模126名,选树省劳模894名、“云岭工匠”109名,集中表彰省五一劳动奖状411个、五一劳动奖章1084个、省工人先锋号937个,在职工中树立了榜样。深化“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劳动者风采”系列宣传报道,拍摄播出五季《云岭工匠》、“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等专题片,集中报道1000多名劳动者事迹,其中《云岭工匠(第五季)》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节目。组织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和进校园活动2000多场,40万人次听讲,激励带动广大职工以卓越的劳动创造争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奋斗者。

二、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新时代,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更加彰显

(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2017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后,省总工会认真履行省产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与14家省级部门一道,建立工作机制11项,制定配套制度措施109项,在全省形成以1个全国试点为标杆、28个省级试点为带动、各级535个试点为支撑的产改示范体系,不断推动产改走深走实。着力打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4.5万名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发展贯通。组织职工技能提升培训350.8万人次,实现等级提升76.3万人次,我省技能人才总量历史性地达到42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5.7万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62家,在企业在岗职工中培育新型学徒8.4万名,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转、调、稳、培、创”5项工作,着力将农民培养为产业工人,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我省产改工作在全国作了经验交流,全国产改协调小组专报3次对我省做法进行推广。

(二)劳动和技能竞赛蓬勃开展。着力打造省、州(市)、县(市、区)、企业四级联动的竞赛体系,在滇中引水、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全省铁路、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和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中深入开展竞赛,组织职工比质量、比工期、比技能、比创新,累计1340万人次职工参赛,8项竞赛被列为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通过竞赛,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奋斗伟力和创造活力,彰显了工人阶级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助推乌东德、白鹤滩、中老铁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在发展大局中作出积极贡献。举办了10届省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共涉及工种(项目)399个,产生省级技术状元391人、技术能手3143人。在全国职工技能大赛中,我省荣获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团体第一名,累计17人获全国技术能手,带动全省各类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深入开展。

(三)职工创新创造成果充分涌流。在全省建设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800多个,组织职工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职工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13.6万项,技术革新项目5.9万项,发明创造项目2.2万项,获国家专利2.4万项,推广先进操作法2.1万项,有力提高了企业科研成果转换率,改造了落后的技术设备。为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潜能,我们举办了两届职工创新成果展,展出创新成果4000多项,展演184项一线职工技术绝招绝技绝活,600多万人次线上线下观展,进一步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我们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广大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一)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效显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深入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与相关部门共同建立“1+10”帮扶体系,发动上万名工会干部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累计核查住房、车辆等信息23.2万人次,筹集资金9亿多元,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41.6万户次生活、助学、医疗、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扶,帮助落实就业、社保等政策7.3万人次,推动全省7.1万户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如期实现解困脱困,创造的“祥云样本”“红河经验”等在全国推广,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二)职工劳动经济等权益更好维护。大力推动企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4.7万个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实行厂务公开,5.8万户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各级工会累计培训职工代表50多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职工代表通过协商民主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能力。在全省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创建活动,培育国家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4个,省级152个,较好地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向职工发放法治宣传资料95万册,引导职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对于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00多件,涉及职工2.5万人次,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组织参加安全生产检查21.37万次,查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86.8万件,参加处理工伤事故2.19万件,发动5.37万家企业、56.54万个班组、763.38万人次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筑牢了安全生产群众防线。

(三)职工普惠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着力为职工提供惠就业、惠知识、惠技能、惠健康、惠文体、惠生活等方面的普惠服务。为106.94万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在各地建设全国和省级职工书屋1300多个,为职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阅读阵地。从2021年开始,对取得高级技师、技师资格,以及提升学历的职工给予最高2000元的补助。连续十年组织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参加活动职工从275万人增长到359万人,受补助的患病职工累计超过446万人次,支付补助金31.25亿元。组织重大工程项目一线职工、各类劳动模范、优秀技能人才等28万人次参加疗休养,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健康权益。加强对女职工的关心关爱,3200多个基层工会建立女职工休息哺乳室,覆盖女职工23.4万人,为1.37万名女职工免费开展“两癌”筛查。举办省运会职工组比赛、职工气排球周末联赛、民族健身操比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直接参与职工超过100万人次,带动职工文体活动火热开展。新建职工驿站2131个,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休息、饮水、手机充电等服务。筹集资金17.5亿元开展帮扶和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一线职工、困难职工等317.8万人次,同步为职工提供心理疏导、送文化、医疗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134万人次,较好地温暖了人心、激发了动力。

四、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融入、主动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在大战大考中有力彰显了工会组织的担当

(一)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实施工会助力脱贫攻坚“七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052万元,慰问在驻村工作期间身故和遭受意外伤害的工作队员743人次。组织5900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疗休养。推荐表彰脱贫攻坚领域的全国劳模11人、省劳模40人,追授22名在脱贫攻坚一线殉职的职工省五一劳动奖章。积极参与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云南娘家人”服务站13个,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投入资金1.1亿元,培训农民工13.9万人次,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36.37万人次,介绍农村劳动者就业30.83万人次。组织3200多名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和疗休养,帮助他们提高服务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能力水平。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时期,我们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专项劳动竞赛,动员47家参建单位的3.8万名职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保障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随即又开展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职工群众行动,通过组织入会、促进就业等8项措施,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二)在助力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总工会迅速行动,在全国工会系统率先推出关爱慰问抗疫一线职工六项举措和“强信心、战疫情、维权益、保稳定、促发展”七项行动,各级工会筹集资金2.2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对援助湖北、上海医疗队员进行了全覆盖慰问,走访慰问各类站所、卡点、核酸检测点等1.7万个次,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一线职工62.3万人次。通过组织志愿者进行爱心结对帮助、入户走访、生活服务等,积极关爱抗疫一线职工家属。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职工生活,为7.57万人次困难职工发放帮扶慰问金6363万元。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与职工共渡难关、共促发展,2.06万户企业、84.5万名职工响应。在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保供企业和复工复产企业广泛开展“勇挑重担、共克时艰、决胜疫情”竞赛,动员广大职工保工期、保生产,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五、我们始终坚持“增三性、去四化”,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工会组织活力进一步激发

(一)系统谋划不断加强。我们坚持系统性思维、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坚持制度先行、标准先行,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进工作,出台《云南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劳动和技能竞赛、服务阵地建设、普惠性服务、疗休养、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制定了3-5年的工作规划,每年根据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度计划又分解为若干具体项目,实行制表上墙、挂图作战、定期通报,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了工作做一件成一件。深入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修订、制定制度措施130项,有力提高了工会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二)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持续加大对基层的经费投入,把基层工会经费留成比例从50%提高到60%,省总工会本级留成经费中用于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支出逐年增长,现已超过85%。针对基层人少事多的实际,在全省建立起1500多人的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部投入基层一线工作,形成对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的有力补充。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省总工会本级累计轮训工会干部2.35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工会干部的专业化水平。着力加强基层职工服务阵地建设,2018年以来,省总工会共投入资金2.48亿元,补助基层建设项目178个,新增服务阵地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深化建会入会工作,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专项行动,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9万多人。

(三)效能建设不断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部署,在全省工会开展“强作风、提效能、促发展、惠职工”专项行动。深化党建带工建工作,推进工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工运事业的发展优势。建立各级工会干部直接联系和结对服务职工群众制度,发动各级工会干部走出机关,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2021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逐步建立健全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的长效机制,累计派出各级工会机关干部1400多名,组成380多个蹲点工作组,下沉到职工集中、劳动关系情况复杂的街道、园区,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蹲点工作,帮助解决问题2000多个。深入开展会员评家工作,大力推行开门办会,基层工会活动开展、评先推优等会务定期向会员或会员代表公开,进一步密切了与职工的血肉联系。

(四)对外交往不断深化。先后与越南老街省劳动联团、老挝琅勃拉邦省工会、韩国劳总全国出租车产业釜山分会、新西兰第一工会、印度工人工会等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接待新加坡、意大利等工会来访36批718人次,组织26批179人次到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工会进行访问,积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工会、中国工人阶级故事,在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工会作用。

十年来,工会工作取得的成就,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大力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新闻界朋友们关心、关注的结果。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更好地把广大职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工运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就是今天发布的内容,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尚建明先生的介绍。

记者朋友们深入接触工会应该是在去年11月召开的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展新闻发布会中,在这场发布会上我们见到了为云南建设作出了贡献的“劳动模范”“云岭工匠”,让我们看到了工会的力量,也看到了工人的力量。通过刚才的发布,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省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始终动员凝聚和团结全省广大的干部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建功新时代,为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接下来,请记者朋友们就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网记者:

在刚才的发布中,介绍了工会在云南省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能否详细介绍相关的经验和做法?谢谢。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驰答记者问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张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你对工会工作特别是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关心,在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党的领导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及时做好因各种原因返贫致困职工的帮扶救助,为广大职工提供具有工会特点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要求“要加大城市困难职工的帮扶和保障力度,做到一般困难机制帮、突发困难及时帮、突出困难重点帮”;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具体帮扶政策,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省会议进行部署推动,这些都为我们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

第二,制度保障是核心。省总工会先后下发了解困脱困工作规划,出台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考核评价、进入退出机制等方面的相关文件11个。2019年,又结合我省工作实际,会同省级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相关政策的通知和10个制度文件,对困难职工精准帮扶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制度规范,让不同层级困难职工的帮扶慰问有了更具体的措施办法,构建了我省独具特色的“1+10”梯度帮扶制度体系。正是得益于如此强大的制度和政策支撑,各级工会才能累计筹集9亿余元资金,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了41.6万户次生活、助学、医疗、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扶,帮助落实就业、社保等方面政策7.3万人次。根据第三方评估显示,99.9%的困难职工家庭得到了就业、就医、就学等不同类型的帮扶,98.4%的困难职工认为自家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99%的困难职工对工会帮扶工作表示满意。

第三,聚焦精准是基础。各级工会始终将“精准”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在做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的基础上,一是开展专项行动加大“精准”力度。全面开展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行动,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7.1万户。二是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回头看”行动,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核查比对机制,累计核查住房、车辆等信息23.2万人次,全面精准掌握了困难职工的情况。三是率先在全国开展困难职工动态管理第三方核查评估,进一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实情,推动了问题整改。四是扎实开展“户户清”专项攻坚行动,查找出困难需求5000余个,推动各相关部门协力解决困难4800余个。通过第三方评估显示,我省错评率仅为0.05%、结对帮扶覆盖率达99.9%、帮扶方式精准率达99.8%、综合精准帮扶率达99.6%,均达到全总规定的参考值。

第四,创新驱动是关键。我们鼓励各级工会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开展解困脱困工作。大理州祥云县统筹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和脱贫攻坚工作,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将全县各部门社会救助、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有效对接,形成了“祥云样本”,对全国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红河州发动对困难职工进行“部门一帮多、领导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全州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361个部门与困难职工进行了结对,形成了“红河经验”。普洱市总工会的经验做法被写入了全总调研报告转发全国,文山州总工会的经验做法被《云南改革快报》转刊,全省共8篇经验做法被列入全总典型经验。省总工会率先在全国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第三方核查评估,制定困难职工长效梯度帮扶机制的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这些不断涌现出来的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解困脱困云南经验,得到了全国总工会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总职工帮扶服务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获奖的省级单位部室,在全国总结表彰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于工会来说,完成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任务也不是终点,而是更好服务广大职工的新起点。迈步新的征程,我们将把巩固拓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摆在工会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积极作为,努力让广大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工人日报记者:

在刚才的发布中提到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项重要任务,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云南省在这项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谢谢。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琦答记者问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李琦:

感谢工人日报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在座的各位新闻界朋友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特别关注。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自2017年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加快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一是改革以来,制度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将产改列入《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地方性法规,出台“十四五”产改专项规划,确保改革行稳致远。实施“技能云南”行动、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等,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力度空前,着力补齐产业工人质量数量短板。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用制度保障产业工人经济权益,积极回应产业工人关切。出台的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工作等一批制度,走出了立足实际、体现特色的制度创新之路。

二是改革以来,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坚持把政治引领作为产改首要任务,持续推进新时代党建带群建工作,选派2.2万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加强产业工人的党群组织建设,在优秀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2.5万名。开展产业工人思想状况调查,实施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主人翁精神培育等五项行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企业、车间。培育153名产业工人全国劳模、省劳模,同期占比达43.5%,2人被评为全国“最美职工”,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制作播出的全国劳模口述史微视频的点击收看量达1500余万人次,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三是改革以来,产业工人作用愈发凸显。积极为产业工人搭建起建功立业、展示技艺的平台,组织600万人次职工投身金沙江水电建设等重大工程、绿色铝硅等重点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快以建设世赛、国赛为引领,省赛为主体,各级竞赛为基础的技能竞赛体系,产生省级技术状元251人、技术能手2053人,实现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奖牌零突破。着力构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1个、省级39个,向企业发放培育新型学徒补贴3.8亿元,支持校企联合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我省高技能人才总量比2016年增长50.8万人。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建成35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以及省级以上劳模工匠工作室为引领的创新平台434个,发动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36万条、获得专利1.8万项,职工的创新才智充分激发。

四是改革以来,产业工人地位显著提升。产业工人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有29人、省人大代表有15人、省政协委员有6人,各级工会领导机关配备一线职工、劳模兼挂职副主席231名,全省企业职工董事2151人、职工监事2168人,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彰显。逐步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125家企业承接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覆盖职业工种561个,让18.3万名职工取得等级证书。全省签订集体合同1.6万份、覆盖企业职工163万人,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组织7.5万人次技术工人疗休养,各级投入资金12.5亿元建设服务职工阵地,全面实施普惠性服务,让产业工人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

五是改革以来,队伍力量日趋壮大充实。持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发挥“娘家人服务站”、人社工作站作用,使产业工人主体力量得到增强。加大产业工人“后备军”培育,全省财政累计投入职业教育经费429.4亿元;继续推进已组建的42个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职业院校现达446家,2021年,在校生规模125万人、增长31.6万人,中高职毕业生累计达136.8万人。同时,高度重视发展产业工人的新兴力量,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党工组织吸纳,组织新业态企业行业签订集体合同1407份、惠及职工10.4万人,免费健康体检3万人,组织技能提升培训0.6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总结5年来的改革经验,大力推进产改“十四五”规划实施,统筹抓好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大任务落地落实,团结激励广大产业工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贡献云南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

宗霞:

谢谢李琦先生。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三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都说工会是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实工会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个家里享受着温暖、周到和幸福;这个家像纽带一样,把大家团结凝聚在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建家园。希望记者朋友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来讲述家里温暖的故事,充分宣传家里的劳动模范和广大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和全省职工一起共同建设幸福美丽的家园和美好的未来。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