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3-03-23 10:00:00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家好!

欢迎参加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为云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委改革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一年来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各项成效,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云波先生;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浦丽合先生;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訚楠先生;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饶祥碧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五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云波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云波发布新闻

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陈云波:

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云南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

2022年以来,云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战,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和潜能,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稳统筹推进改革的“方向盘”。

坚持党对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把牢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在云南落地见效。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改革抓落实的指示要求,召开省委深改委会议4次,审议重要改革方案、文件和报告42个,充分发挥“一把手”推动改革的关键作用,各专项小组、省级部门及州(市)党政“关键少数”扛牢扛实主体责任,亲自抓、带头干,各级各部门共推出改革方案300多个,各项改革任务稳步协同有序推进。

坚持围绕中心谋准改革。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制定改革工作要点、台账任务、督查评估计划。

坚持重点突破推深改革。建立健全重大改革定期调度推进机制、试点推广机制、督查考评机制、宣传机制等,实施重大改革任务领衔责任制,推动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种业振兴行动等重大改革事项和重大专项改革走深走实。

坚持问题导向督实改革。对16个州(市)和70多个省直单位开展考评,对28个已出台改革方案落实情况和55个改革试点开展情况进行督察评估。

坚持营造氛围宣传改革。组织召开云南省喜迎党的二十大全面深化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新闻发布会,梳理第一批改革创新典型清单45项,不断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年来,我们围绕“六个大抓”点燃改革“强引擎”。

紧扣大抓产业发展深化改革,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创新提出市场化电力用户绿色用电溯源机制,制定加快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建5G基站2.58万个。

紧扣大抓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举措,构建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体系,实现“一张清单管审批”。制定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网上办”“集成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7.52%,全程网办率76.06%。

紧扣大抓市场主体深化改革,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计划,出台帮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政策措施,全面推行“一照多址”和“集群注册”改革,个体工商户智能化登记实现无人工干预“秒批秒办”。全省中小企业达到94.67万户、净增15.54万户,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918户、净增412户,新建投产纳规企业户数为近年最高。深化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改革,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省减税退税降费超1000亿元。

紧扣大抓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159项国家和省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为100%,共形成314项制度创新成果,66项属全国首创。创新实施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市场采购贸易成为外贸发展新力量,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75.52%。南博会和旅交会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南博会发来贺信。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一年来辐射效应显著,跨境货物品类达1200多种,跨境运输货值超130亿元。

紧扣大抓创新发展深化改革,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为西南地区地(市)级中第一家批复建设,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保护中心。全省商标有效注册量62.77万件,专利电子申请率位居全国第一。制定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增云南实验室2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2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450户。

紧扣大抓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制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改革方案,完成九湖“两线”划定,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新增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亚洲象、哀牢山、香格里拉、高黎贡山纳入国家公园创建布局。

一年来,我们不断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结出“新硕果”。

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以“六个一批”为抓手,制定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对70万户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脱贫户实施“一对一”帮扶,累计消除监测对象风险16.3万户61.6万人,实现了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和监测户动态清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启动农村转移就业“收入增百计划”,建立健全助农增收利益联结、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推动2.8万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有产业发展条件及意愿的163万户脱贫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落实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推动全省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10.28%。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强劲,建设高标准农田480万亩,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个,高质量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20个、特色县30个、净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83户。建立“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低碳产品、有机产品、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居全国第一。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共登记赋码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92907个,实现有经营性资产的村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

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新创建示范乡镇16个、精品村203个、美丽村庄1638个,新改建农村厕所47.3万座,农房抗震改造10.62万户。

一年来,我们不断推动民主法制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

修订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抓实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稳步推进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工作,建立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议事机制,打造“协商在基层”云南政协特色品牌。制定加强新时代云南统一战线工作、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新时代云南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3个、示范区县11个、示范单位6个。

一年来,我们不断推动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织密民生“保障网”。

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制定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意见,实施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省一张网、五级一朵云”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初步形成,话剧《桂梅老师》等一批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推动文旅业恢复发展,出台文旅纾困帮扶13条、旅游业恢复发展20条等纾困帮扶政策,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3%。

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新建、改扩建200所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义务教育“双减”“双升”改革落地见效,采取“省管校用”等创新机制探索破解“县中困境”,实现县中托管帮扶全覆盖。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西南联合研究生院成立招生,打造“留学中国·学在云南”品牌。

医药卫生健康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持续推动“三医”联动改革,101家县级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118个县(市、区)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全国率先启动省会城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构建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双通道”保障机制,节约医保资金超过60亿元。“智慧医保”信息平台上线,疫苗签批发能力实现“从无到有”重大突破,42种门诊特慢病待遇认定实现“省内通办”和“一站式”办理。印发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开启“一老一小”事业新篇章。

一年来,我们不断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发挥“稳定器”作用。

抓好强边固防,在全国率先完善五级边防委及办公室组织架构。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圆满完成,走在全国前列。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推出全国首家公安大数据人工智能原创应用——“滇仁杰”人工智能警务专家,深化公安“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实战化、云南公安智慧法治等平台的建设运用,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超过96%,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率先实施知识产权跨行政区划“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司法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审级职能定位、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等政法领域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若干措施,率先建立英雄烈士保护部门联动协调制度和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评审制度,连续第28年在全国率先完成转业军官安置任务,烈士褒扬、退役安置等退役军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年来,我们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扎紧制度的“铁笼子”。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保障有力,制定深化新时代党建带群建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等政策文件,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制度上下贯通、有机衔接。出台党建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19条具体措施、抓党建促省属国企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组织工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10条措施等,推进党建工作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10条措施、云南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加快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等政策文件,同步推动党建制度改革与人才事业发展。出台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若干措施,建立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探索组建村集体经济公司,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制定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常态化工作指引、督促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指南,定期开展警示教育,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落实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完善行贿行为惩戒、查办案件“模块化”工作机制,提升腐败治理效能。制定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开展政治监督“回头看”工作指引,加强“四项监督”资源力量统筹。探索建立纪委监委负责人与留置对象首场谈话制度,充分发挥政治关爱、政策引导、教育挽救、安全保障等作用,提高查办案件质效。制定完善检举举报平台处置子平台管理办法、信访举报办理情况检查工作指引,为平台应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体推进“三不腐”清廉云南建设。

各位朋友,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推进改革,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改革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对标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安排部署,聚焦“3815”目标任务,把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改革举措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有计划有步骤推动顶层设计在云南全面承接、落地落实,推动改革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为云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条件。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陈云波先生。

围绕中心谋准改革,重点突破催生改革,问题导向督实改革,我们将在持续的工作中以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各项改革走深走实。

接下来,进行第二项议程,有请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浦丽合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浦丽合发布新闻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浦丽合:

非常感谢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面,我就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情况向大家做介绍。

在省委深改委的领导下,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持续全面深化改革,紧盯重点改革任务,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按照“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战略,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工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了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第一,全力以赴稳工业经济增长。

我们建立经济运行研判、预警、响应、推动、问效“五个主题”的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分层级、分行业、分片区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厅内相关处室对口服务16个州(市)并每月下沉蹲点服务。

我们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将任务及时分解到州(市),按月通报,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

我们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出台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向工信部报送“白名单”企业,协调解决企业物资运输进出省问题,为企业降低铁路物流运输费用9.2亿元。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居全国第5位,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9%。

第二,狠抓项目服务促工业投资。

我们健全抓项目机制,成立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协调服务工作专班,建立调度标准,压实省级、州(市)级园区企业的责任,强化立项、土地、林地、环评等要素的服务,采取线上、专题、现场会等方式强化调度。

我们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级重大项目列入调度,全年调度项目45个,其中“重中之重”项目2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711亿元。全省施工面积超1平方公里的重大项目共18个,总投资达294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工业产值约1万亿元。一批重点州(市)目前出现吊塔林立、机器轰鸣、人头攒动、振奋人心的项目建设火热景象。

我们强化精准化服务,曲靖德方纳米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从启动建设到建成投产历时270天,云天化、多氟多氟磷项目,从项目签约到第一条生产线投入生产缩短至200天,云南裕能磷酸铁和磷酸铁锂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投产历时仅115天,不断刷新“云南速度”。2022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8.8%,增速排全国第2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1.2%,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8%。助推一批企业在云南取得长足发展,隆基绿能上榜“零碳中国”十大创新技术成为光伏产业的领跑者;山东魏桥不仅优化了产业布局,还借助云南绿色能源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碳足迹优势;德方纳米市场占有率跃升到行业第二;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十。

第三,强力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我们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出台了制造业、新能源电池、疫苗等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

我们完善产业推进机制,组建高规格的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谋划一批重点产业链,按照“一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小组、一个行动方案、一个配套政策”的“五个一”机制推进。

我们突出重点产业。新能源电池重大项目目前达108个,其中,在建项目规划总投资超1000亿元。我们出台绿色铝、光伏、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及配套政策,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首个多晶硅项目通威一期、首个电池片项目晶科一期、首个光伏组件项目正信光电投产,标志着我省硅光伏全产业链全面打通。2022年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三个产业分别增长36.6%、130.9%、406.5%,新能源电池实现“0-1”的跨越,正向“1-100”努力。

第四,打出民营企业发展“组合拳”。

我们在全国领先出台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工作方案等“1+15”行动方案,创新推出“十大专项行动”和“五个加力政策举措”组合拳,成立纾困发展工作专班,开展“三进”市场主体活动,建立“助企服务员”和“政银企保”对接机制,建成惠企政策申报系统,下达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纾困解难。

我们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建立市场主体倍增培育工作专班,分类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培育。

我们开展融通发展专项行动,争取中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为130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荐结对银行,在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专精特新培育板”,目前已有59户企业挂牌展示。

我们深入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全面完成国家清欠专项行动化解率达到100%、50万元以下欠款清偿率达到100%“两个100%”目标要求。

第五,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我们优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着力规划构建与全省区域经济相协调的“一核、一带、多点”园区发展空间布局。

我们实施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绿美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全年创建绿色低碳产业园区9个,建成绿美园区10个。

我们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2年,全省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近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营业收入突破三千亿元,曲靖经开区突破一千亿元,楚雄高新区突破五百亿元,全省千亿级园区目前达到6个,五百亿级园区达到10个。

第六,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我们持续夯实数字底座,实施5G应用“扬帆”云南行动计划,有效覆盖全部乡级行政区和84.6%的行政村。创新打造大数据中心产业链,6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产业试点示范项目,位列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批建设。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我们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30项,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工业互联网特色示范平台,166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数量突破9万户。

我们大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电子行业成为工业第四大行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100亿元,增长近53%。

过去的一年,在改革的推动下,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成绩。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继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以改革思维谋划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持续推进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云南篇章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浦丽合先生。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我们将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进行第三项议程,有请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訚楠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訚楠发布新闻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 訚楠:

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媒体朋友见面,与大家一起交流持续深化水利改革推动云南水利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衷心感谢大家多年来对云南水利改革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云南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水利改革。2022年,10项水利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有力推动了全省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化高原立体水网保发展安全。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完成投资、建设进度超70%,德厚、阿岗、车马碧3件大型水库工程完工并发挥效益,新开工滇中引水二期配套等207件重点水网工程,2022年,全省水利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7%。云南水利投融资改革得到水利部通报表扬。

二是实施供水两个“三年行动”保民生福祉。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已改变了26.33万依靠水窖供水人口和26.96万水窖辅助供水人口的供水方式,解决了73.70万因旱拉水送水人口供水保障问题;全面完成374个沿边行政村供水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沿边行政村及周边村寨13.5万户56.95万人高质量供水保障水平;启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稳步提升1784万城乡供水人口高质量供水保障水平。

三是灌区建设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灌溉面积73万亩的柴石滩、麻栗坝大型灌区建设基本完工,新开工了灌溉面积265万亩的腾冲等5件大型灌区,加快3个大型和12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184万亩。

四是水旱灾害防御有力增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出台防汛减灾25条硬措施,全省水库、重要江河堤防安全运行,防汛抗洪减少受灾人口19.68万人,减淹面积14.22万亩,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近13.4亿元,全省年末库塘蓄水90.75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五是建设绿美河湖、健康河湖、幸福河湖造福人民。2022年,全省河湖水质实现“两个历史之最”,全省优良水体比例达历史最高,为91.6%,劣Ⅴ类断面数量为历史最少。

这些水利发展成效,主要得益于连续多年水利改革不断发力见效,主要举措有如下五方面:

一、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释放水利市场化空间

坚持落实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不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兴水润滇工程建设的决定》等政策文件,明确通过财政注入资本金,市场化筹集水利项目资金。“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资金放大比例达3倍。

二是深化政银合作机制用好用足金融政策。成立16家单位组成的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沟通协调小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推介水利项目788件、总投资2332亿元,夯实融资基础。

三是积极推荐水利项目招商引资增强市场活力。组织召开全省水利项目招商引资合作对接会,53家企业参加,推荐项目189件、总投资1512亿元,全力推广“全域全要素资源整合”招商理念。

二、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激发社会资本积极性

水价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破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省政府相继出台《加快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关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持续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694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0万亩以上,累计推进859个农田水利改革项目实施,总投资190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入106亿元,占比达56%。有效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三、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让百姓喝上“幸福水”

2022年8月,省政府印发《云南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方案》,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五化”发展思路,计划总投资573亿元,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407件,覆盖16个州(市)116个县(市、区),服务人口1784万人,项目将增加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883万人,年供水量21.5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全省城乡供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城乡供水规模、供水质量、供水服务大幅提升,城乡供水将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五同”供水格局,城乡居民用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四、深入实施“湖泊革命”攻坚战,守护“高原明珠”

2022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湖泊革命”攻坚战。

一是科学划定九大高原湖泊“两线”。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九大高原湖泊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两线”划定成果,九湖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165.8平方公里,是之前一级保护区(不含水面)面积的2.8倍,生态保护缓冲区面积共680.5平方公里。

二是严格流域空间管控。省政府印发《关于九大高原湖泊“三区”管控的指导意见》,从严制定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三区”30条管控措施。

三是健全河湖长制体制机制。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九大高原湖泊监督检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工作的通知》,构建监督体系,规范履职行为,提升履职效能。

四是强化规划引领。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规划》,规划总投资630亿元。编制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均已报省级湖长签发实施。

五是加快构建“9+1”法律体系。积极组织修订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加快推进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护条例立法。

六是加强入湖河道管控。印发《关于加强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管控的通知》,明确了入湖河道管控名录、范围等。

五、以革命性举措抓好河流保护治理,构建安澜之河

一是加强河流保护管理。印发《关于加强云南省河流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河流保护”50条措施,系统推进六大水系、牛栏江及赤水河流域从“一河之治”向“流域之治”“全域联治”转变。

二是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所发现的河湖“四乱”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三是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全省共出动3.45万人次,累计巡查河道达1.87万千米,查处非法采砂行为423起。

四是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完成3185条河流、44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累计划定长度15.56万千米。

五是全面推进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印发《云南省河湖库渠健康评价指南(试行)》,完成《六大水系、牛栏江及赤水河健康评价报告》《九大高原湖泊健康评价报告》,全面推进州(市)级及以上河湖库渠健康评价,并将成果应用于“一河一策”方案中。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訚楠先生。

2022年,我省10项水利任务圆满完成,有力推动了全省水利取得显著成效。水利润泽,我们的发展生机蓬勃。

接下来,进行第四项议程,让我们一起了解文旅领域的改革发展情况,有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饶祥碧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饶祥碧发布新闻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饶祥碧: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衷心感谢各媒体、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旅游文化业是云南省5个万亿级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我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用深化改革统揽文化旅游发展全局,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积极打造“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持续推动旅游业强劲复苏。2022年,全省接待游客8.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21.2%,恢复到2019年的104.2%、85.6%。2023年1-2月,全省接待游客1.9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41.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4%、71.7%,恢复到2019年的141.3%、132.1%,春节期间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实现“开门红”“开门好”。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领改革实践

针对影响文化和旅游长远发展的改革前瞻性、政策效能、规划相互衔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坚持围绕中心、着眼全局、立足长远谋改革,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制定出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安排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实施文旅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坚持规划引领,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与各个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围绕2035年基本建成文化和旅游“双强省”的总目标,制定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及新业态、文博事业、非遗保护传承、艺术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一段时期改革方向、发展目标、政策举措、重点项目和实践路径等。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针对文艺精品不多、人才缺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够强等问题,深入实施“文化润滇”行动,在文化领域出台了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文物活起来等多项改革举措,同时,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博物馆改革,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文化改革发展结出丰硕成果。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设立云南艺术基金、省级重大重点题材创作扶持资金,我省原创的话剧《桂梅老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群舞《摆出一个春天》获第十九届中国群众文化政府奖“群星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6个茶技、茶俗国家级非遗项目参与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申遗成功作出云南贡献。“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列入省政府2022年10件惠民实事,送戏下乡10110场,观众767万余人次。

三、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针对投资不足、旅游业态和产品老化、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文旅品牌较少等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固定资产投资考核,用考核奖补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周月季”旅游业发展常态化调度机制和省、州(市)、县三级旅游重点项目库,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2022年,新谋划重大文旅项目603个,集中开工重大文旅项目402个,总投资1922亿元。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053.2亿元,同比增长52.9%、增速居全国第1位,旅游业首次成为云南省5大投资支柱行业之一。

二是培育旅游新业态。制定《云南旅游新业态示范基地评选办法(试行)》及一批新业态标准,深化“旅游+”“+旅游”,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新业态。制定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大理苍山洱海、腾冲和顺古镇等建设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地,推动昆明石林、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等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大理苍山洱海、昆明环滇池旅游圈等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三是打造文旅品牌。加速推动旅游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推动“一流资源”转化为“一流产品”“一流品牌”。2022年,澜沧县老达保村等3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5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4个、全域旅游示范区6个、旅游度假区6个,新增29家4A级旅游景区。

四、推出创新政策举措,惠企纾困稳市场主体

针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导致的旅游市场需求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市场主体不强、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等问题,坚持把提振旅游市场信心、保住市场主体作为重中之重,科学把握政策出台的时度效,精准落实各项措施。在全国率先出台“纾困帮扶13条”“旅游业恢复发展20条”“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7条”等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政策的及时性、系统性、创新性、针对性均走在全国前列,助企纾困的做法,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督查组的高度评价。2022年,累计为涉旅行业减税降费44亿元,100%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2.44亿元,发放文旅消费券和加油券2.76亿元,带动消费18.23亿元,奖补100家旅行社、20家旅游演艺企业纾困稳岗资金5550万元,71家A级景区减免门票奖补资金1.41亿元,对新创建评定的29家4A旅游景区奖补29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12.44亿元,这些真金白银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对稳住旅游经济基本盘、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稳定管理、稳定人心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疫情防控方面,创新保障措施,在全国首创疫情熔断退团险、隔离险,两个险种共销售71万余份,为游客出行提供保障,提振了行业信心,促进了旅游市场恢复发展。认真执行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和“乙类乙管”方案,有效落实疫情防控行业责任,截至2022年11月底,守住了全省350余万文旅从业人员、20余万一线职业暴露人员、7.7亿人次游客无感染的底线。制定实施文旅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促进文旅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2022年,全省新增文旅市场主体1100多家。

五、创新治理模式,优化云南营商环境

针对服务质量和水平不够高、涉旅投诉较多、旅游购物方面等问题,坚持依法治旅,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持续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全面推行旅游市场“1+3+N+1”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1+16+129+X”涉旅投诉处置体系,不断提升投诉处置水平和市场监管质效。2022年,受理投诉2.02万件,游客满意度达96.33%。加强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旅行社、旅游汽车公司、租赁车公司、住宿经营户、餐饮经营户、旅游景区和涉旅商品经营户七大业态“应评尽评”全覆盖,截至2023年2月,全省完成涉旅企业诚信评价17.55万家。推行“30天无理由退货”,设立“云南省游客退货中心服务点”现场130个,设立游客退货监理中心123个,累计退货3.5万起、退货金额2.49亿元,游客满意度达99.62%。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已成为诚信云南新标志和云南旅游新品牌。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行业文明建设“彩云行动”和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加强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加快旅游标准体系建设,营造安全游、放心食、安心住、顺心行、称心购、开心娱的良好旅游环境,推动全行业形成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文明旅游的行为规范,提升行业文明程度,切实守护好云南旅游金字招牌。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饶祥碧先生。

各位记者朋友,正如发布人刚才介绍的,文旅业是云南省五个万亿级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最近,王宁书记向广大网友发出了欢迎大家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邀请,再次引发了热议。我们也衷心期待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朋友来云南这个有风、有诗和远方的地方,体验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寻找心灵栖息之地。

接下来,进行第五项议程,进入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据了解,2022年云南水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请问,云南水利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考虑?谢谢。

訚楠:

十分感谢云南网的这位媒体朋友。2023年,云南水利将进一步深化重点改革,扎实推动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在这块工作上,我们今年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第一,推动水权水价及投融资改革,保市场主体。一是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400万亩以上改革任务。二是扎实开展水权改革。出台《云南省水权改革实施意见》,实施2个以上水权改革试点项目。三是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和物业化管理改革。启动19个县管理改革试点。四是全面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努力建立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

第二,构建现代化高原立体水网,保发展安全。要编制完成《云南省现代化水网建设规划》。一是全力加快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建设进度,构建水网之“纲”,加快形成云南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二是重点实施“扩、连、调、供”四大工程,织密水网之“目”。三是大力实施一批重点水网项目,打牢水网之“结”。四是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

第三,打造新时代元阳梯田,保粮食安全。坚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理念,加快灌区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具有云南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车能运”的新时代“元阳梯田”,引水入田、以水保粮、守住粮仓。

第四,实施好两个“三年行动”,保民生福祉。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两个三年专项行动,解决2041万人口高品质供水问题。力争今年建成1100件农村供水保障项目,改变15万水窖供水和17.5万水窖辅助供水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开工建设50个县以上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

第五,坚决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保河湖安澜。这项工作我们根据“一二三四五”即“一个思想、两条控制线、三个革命、四项工程、五字方针”来进行,具体是:遵循一个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守九湖两条控制线(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开展三个革命(在治湖理念上来一场革命,在治湖措施上来一场革命,在治湖体制机制上来一场革命)、实施四大工程(“污水”工程、“活水”工程、“净水”工程、“源水”工程)、执行五字方针(退、减、调、治、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国家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高度重视。请问,我省在培育“专精特新”优质企业有哪些扶持措施呢?谢谢。

浦丽合:

感谢云南日报记者朋友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关注。我省在培育“专精特新”优质企业方面的政策设计和工作推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体系。出台《云南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围绕优质中小企业评价认定、管理、扶持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出台政策。

二是健全帮扶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省、州(市)、县乡三级“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范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三是设立一个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2022年,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项目72个、安排资金达1.9亿元。

四是建立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政银企保”衔接工作机制,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逐一匹配结对银行,建立常态化金融服务对接机制。

五是开展上市培育。刚才我已经介绍了,我们在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和“专精特新培育板”,对一些“专精特新”的企业进行上市的辅导和培育。

六是推动一套精准服务。我们组织动员省内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向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派“助企服务员”,一对一开展有效服务。

七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形成“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耕耘。

总体来看,我省的“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形成了一个“金字塔”体系。构建了以100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座、309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67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塔尖的中小企业“金字塔”体系。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的暂行办法的实施,坚持“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专精特新”优质企业的培育,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谢谢。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网记者:

刚才,饶副厅长提到了2023年云南旅游迎来了复苏。请问,在进一步擦亮云南旅游金字招牌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举措?谢谢。

饶祥碧:

谢谢人民网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在座媒体朋友对文化旅游给予的高度关注,并对旅游发展的宣传推广再次表示感谢。

2023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3815”战略目标,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深化改革,抓好省委深改委赋予我厅牵头完成的5项改革任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云南省旅游业快速恢复发展。

一是锚定年度任务目标不放松。落实好2023年经济稳进提质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关于实施云南旅游金牌工程加快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争取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支持云南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方案,实施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划启动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培育建设,加快推动省级重大项目、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推出一批以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为主的新业态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旅游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我们既要推进建设一些具有引领、引导性的、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如培育打造高A级景区、高品质度假区。又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3月19日,省政府在曲靖罗平县召开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对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

三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加大内培外引、招大引强,坚持面向行业领军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优质市场主体,2023年完成培育文旅市场主体240家以上。

四是提升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若干工作措施,加强旅游业各领域各环节监管,持续开展旅游市场整治“铁拳行动”、文旅行业文明建设“彩云行动”,加大市场乱象整治力度,狠抓投诉受理处置,组建省、州、县三级旅游行业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谢谢!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云南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抓了许多实事,有很多特色和亮点,请重点介绍一下云南省在改革创新方面有哪些典型案例,谢谢。

陈云波:

谢谢新华社的记者朋友。省委深改委深入贯彻党中央改革部署,紧密结合云南实际破难点、梳堵点、抓重点,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促进大发展,做改革实事、干改革好事,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有力的发展新动能。一年来,我们总结提炼了50个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清单化向大家发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领域:

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在产业方面,我们建立产业强省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和重大项目定期调度机制,推动曲靖市聚焦产业链延伸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在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建设项目用水用气报装“一件事一次办”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土地要素保障“百日攻坚”行动、构建智慧税务服务新体系;在创新驱动方面,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制”;在财政金融方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动“险资入滇”、创新林业碳汇金融产品、上线运行云南省征信融资服务平台,抓改革促高质量发展作用日益显现。

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领域,我们创新实施昆明托管磨憨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推动昆明海关签发原产地证书、运行中老铁路首个“数字贸易班列”、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加速形成。

农业农村改革领域,各地方基层抓改革促农业农村发展势头强劲,昭通市探索“红黄绿”治理模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怒江州坚持破立并举推动草果产业提质增效、德宏州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玉溪市实施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改革、凤庆县推进核桃滇红全产业链发展、宣威市以“产业联合”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绥江县推行农村公路智慧“路长制”、腾冲市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民主法制改革领域,我们深化“数字政协”建设、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迪庆州创新“民族团结好风景成为乡村振兴好前景”改革模式获全国推广,良法善治基石更加牢固。

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领域,我们推进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推动昆明市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立教师“省管校用”帮扶机制、开启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社会体制改革领域,我们深化公安机关“一门通办”改革,构建全省144个“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热线高效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审计过程管理机制,推动丽江市古城区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改革,楚雄州构建州、县、乡“三位一体”检验检测机构体制改革和文山州创新婚姻家庭多元解纷模式,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我们推动普洱市创新实施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和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南涧县推进绿美城乡建设探索生态宜居模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

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领域,我们推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经验、创新方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警示教育走深走实、开展澄清正名专项行动、推动临翔区检察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西双版纳州“机关军警企村”党建联建、丘北县创新“联盟制”群团一体化改革、蒙自市开展“OKR”考核、牟定县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基层减负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陈云波先生。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感谢四位发布人全面的介绍和发布。

改革给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全领域注入了强大活力和动力。刚才,各位发布人从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层面和工业信息、水利建设、文旅发展三个领域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享,也进行了全面生动的阐释。改革催生大发展。希望记者朋友们推广、宣传、分享发布会中介绍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深入挖掘我省改革的特色、亮点,讲好云南改革故事,为全省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