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云南省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3-07-07 15:49:12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赖勇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赖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为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前进方向。我省始终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推进依法行政为主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政府办公厅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云南省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施自应先生;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罗志业先生;

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彭国军先生;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杨永宏先生;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汪巡先生;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平华先生。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施自应先生介绍我省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施自应发布新闻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施自应: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受省政府秘书长孙灿委托,我向大家介绍云南省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

2022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组织领导不断强化。

一是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省委书记王宁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会议等,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纪念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的重要署名文章等,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统筹谋划依法治省年度目标任务、重大举措、重要任务。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等,对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特别是中央市县法治建设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进行具体安排。

二是召开法治政府建设新闻发布会,发布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白皮书,开展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2022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7.77%,再创历史新高。

三是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各地区开展创建工作,制定云南省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省政府两次召开推进会议进行具体部署,红河州开远市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健全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及时调整优化部分政府部门内设机构及职责,完成全省各级开发区管理机构清理规范。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省分两批公布清单总数125项、办件量达182万余件。动态调整38个省级部门权责清单。深化乡镇(街道)赋权扩能改革,明确乡镇(街道)法定职权86项、赋权事项142项。

三是出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行动,持续深化“送法进企业”,全省市场主体达到491.02万户、增长19.5%,增速居全国前列。

四是完成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形成省级统筹、分级负责、规范统一、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

五是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功能,铺设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1.7万台,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全年办理各类公证事项39万余件、司法鉴定委托事项13万余件,指派法律援助案件6.84万件,为群众挽回及避免经济损失2.5亿元。

三、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深入推进。

一是坚持立法决策与云南发展“三大定位”相衔接,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全年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立法数量创历史新高。

二是统筹推进立改废释工作,常态化开展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清理工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废止地方性法规2件、修改2件。及时公布《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废止4件、修改11件省政府规章。

三是持续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落实省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合法性审核制度,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动态管理、聘任、考核、激励等机制,全年组织法律顾问对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文件等出具法律意见614件。

四是做好合法性审核及备案工作,对500余件省委和省政府联发文件、省人民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省政府重要会议纪要进行合法性审核和会签审核,对700余条审核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深化。

一是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规范州(市)、县(市、区)两级8个领域执法队伍设置,不断加强县(市、区)级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和执法端口前移,全覆盖组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

二是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全省8000余个执法主体、20万余名执法人员开展培训,组织1346场次5.92万人参加全省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网上考试。强化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资格管理,组织换发全国统一标准样式行政执法证9.9万套。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执法,严肃开展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检查,持续推进嵩明县嘉丽泽、景洪市西双林语等问题查处整改工作。建立五级河湖警长体系,实现巡河护河常态化。劳动保障监察领域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438件,为4.14万名劳动者追发薪资5.14亿元。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292件、罚款2.91亿元。安全生产领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38万项,连续37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四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建立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3个事项清单和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引导行政相对人主动消除、减轻社会危害后果。

五、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坚决扛牢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在“动态清零”阶段,科学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成功处置多起突发疫情,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国家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措施出台后,坚持“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研判”,坚决落实“保健康、防重症”工作举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二是建立军地协调联动预案对接等6项机制,健全自然灾害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行防火期联合办公、联合值班值守制度,建立防汛“1262”气象预报、洪水防御预报和直达基层的预警“叫应”机制,制定《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挂牌督办内部审核工作制度》等,全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三是组织“云震应急-2022”演习、应对处置重特大地震拉动式桌面演练、森林草原火灾应急演练和全省13.08万个自然村全覆盖转移避险防汛演练等,妥善处理贡山县“4·02”滑坡灾害、丘北县“5·27”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事故,全年森林火灾发生率创云南有森林火灾记录以来的最低。

六、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成效明显。

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省现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77万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440个,共有人民调解员17万余人,共调解矛盾纠纷18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7.95%。

二是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抓实依法逐级走访、诉访分离、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分别达99.84%、99.52%,群众满意率96.82%,全省实现党的二十大期间“零进京访”目标。

三是健全行政复议应诉体制机制,首次在省级层面以白皮书形式发布行政复议工作情况报告,建立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衔接机制,推动诉源治理、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现场旁听庭审,切实提高出庭应诉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全年共收行政复议案件4352件、受理3745件,发生行政应诉案件3606件。全年办理省政府为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案件356件,办理以省政府为被告的行政应诉、抗诉案件44件。

七、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更加有力。

一是自觉接受监督,深入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42件、政协提案689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率持续提升,一大批办理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

二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规范各级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及时、全面、准确发布法定主动公开信息。全省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7162件,保障公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

三是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印发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督促各地区切实整改。省本级预决算实现公开面、及时率、完整性3个100%的工作目标。开展涉粮专项审计,切实维护粮食安全。首次开展政府财报审计,推动真正过“紧日子”。

八、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建成云南省政务服务数据资源中心,累计汇聚政务服务数据7.14亿条,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52%,全程网办率76%。完成“云南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与“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对接,电子印章加盖率达100%,免费为15.78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制发电子印章40余万枚。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政府革命”,“一部手机办事通”涵盖20个主题1461个事项,注册人数突破2700万人,办件量达1.27亿件,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省级政府优秀政务App。探索“互联网+旅游”实践,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游云南”App下载量突破4100万,累计服务游客超4.2亿人次。

三是推进云南省“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建设,完成1500万条数据共享交换,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1827个行政执法机关接入信息平台,完成案件录入6266件。

我就向各位记者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赖勇:

感谢施自应副主任的发布。

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中国建设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建设报记者:

据悉,全省各地在推进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各显神通,亮点纷呈,有力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请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2年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有哪些亮点?2023年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汪巡总经济师来为你解答。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汪巡答记者问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 汪巡: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一直以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非常重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省委、省政府打造“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品牌的要求,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聚集营商环境要素的“引力场”。近期,我厅与140余家以民企为主的企业座谈调研,企业一致认为我省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基本实现了“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的目标。

一是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水平全面提升。进一步减缩政务事项办件环节、优化办理流程,政务事项做到收件即受理。我厅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5个信息化平台,统一了办事入口,与云南政务网互联互通,实现了对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认定等27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16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100%“全程网办”,材料电子化率达92.19%。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提高“全程网办”的数量和质量,据统计办结时限平均压缩了78.68%,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13项行政许可事项结果实行电子证照,实现了“不见面”审批、“零跑腿”办理。同时,聚焦群众异地办事的痛点难点,积极推进了特别是住房公积金业务全程网办、两地联办、代收代办工作。我们在全省设立151个“跨省通办”线下办理窗口,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补缴等14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二是实现“一件事一次办”。遵循“优化时序更科学、集成办理更省心、审批流程更高效、告知承诺更便捷”的理念,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开发完善市政公用报装模块,其中,用水用气用电用网报装与主体工程报批同步推进,外线接入工程开挖审批统一由对应企业代办,同步与自然资源、市政等相关部门进行并联审批。材料一次性上传“0跑腿”办理,办结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打造水气报装“云南速度”。

三是“减证便民”行动深入有效。探索以承诺制为重点的极简审批,着力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完善管理方式,对11项政务服务事项,86个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提高行政效率。尤其是工程建设项目自申请核准(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从改革前的258.5个工作日压减至当前的50个工作日,总压减率达到了81%。其中,社会投资低风险小型仓储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15个工作日完成。

四是科技赋能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开展勘察BIM审图工作,推动施工图审查从“人工审图”迈向“智能审图”,通过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人员与勘查现场高效联动,有效防止了原始数据造假、合同违法分包转包、低价中标等问题,大大促进了全省勘察市场环境优化提升,得到了住建部的充分肯定,部分省份到我省进行了交流学习。

在2023年和下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厅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锚定的时间表、任务图,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在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四级四同”基础上,逐步实现住建系统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全省统一,减少自由裁量权。同时,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省级层面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行电子证照,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我们承诺整体压减80%以上,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能,推动更多适合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我们从刚才的通报中了解到,开远市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请问,省司法厅在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中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一些什么成效,有些什么亮点?下一步工作有什么打算?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司法厅彭国军副厅长来为你解答。

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彭国军答记者问

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 彭国军:

感谢你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关注。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2022年,红河州开远市在中央依法治国办开展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中,获得了全国示范市的称号;2020年,楚雄州牟定县在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中获得了全国示范县的荣誉,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强调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中央和我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省,推动更多地方和部门实现率先突破,对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省司法厅践行典型引路法,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五项措施,推进示范创建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加速提质增效。

第一,细化工作标准。在全国《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基础上,印发《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任务清单》,制定契合我省工作实际的指标体系,细化清单任务230项,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业务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及时总结和推广法治政府建设先进经验。

第二,选树一批标杆。首批确定50个县(市、区)作为省级示范创建候选地区,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将11个不符合创建标准的县(市、区)调整出列,并将推进成效好的11个县(市、区)调整入列。

第三,优化工作流程。制定《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科学设置申报、初审、评估、验收、核查、评定等工作环节,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流程,使创建工作始终沿着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前行。

第四,加大经费投入。坚持强基导向,先后争取并下拨专项经费5150万元支持各地示范创建工作,帮助创建地区尽快补齐短板,改善薄弱环节。对于创建成功的、亮点突出的、进步明显的地区,给予资金倾斜。对工作推进不力、反向指标多、出现否决指标等情形的,不再下达工作经费及扶持政策。

第五,强化督察检查。定期开展专题调研、督察检查,加强对县(市、区)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进一步摸清工作底数,及时发现和解决束缚法治政府建设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根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效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预定计划,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创建第三方评估工作,年内将命名20家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第三批全国示范创建推荐工作,探索推进省级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不断打造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亮点品牌,逐渐形成以点带面、以单项带全局的示范创建格局,通过示范创建全面推进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建设。谢谢!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是重要保障。能否介绍一下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在履行法治政府建设、推动乡村法治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王平华副厅长来为你解答。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平华答记者问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平华: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农业农村法治政府建设的关注。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用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推动全省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展现新气象。

一是全面履行法定职能,“三农”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认真履行法定职能职责,重点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目标任务,全力抓好“三农”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635.8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47元、增长6.7%。

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农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持续深化农业领域“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推进“一网通办”和“一部手机办事通”,优化涉农政务服务事项;严格落实“好差评”、公开公示制度,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2022年,先后取消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核发、进口农作物种子(种苗)审批(初审)等4个审批事项;对农药登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资格认定等31个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了优化,取消了20个事项中的50项申请材料,减轻了办事群众的负担。

三是健全完善决策机制,依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云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法规,不断健全完善重大行政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切实抓好干部述法和法律顾问制度的落实。2022年,重点制定印发了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实施效果评估及行政应诉等9个管理办法,修订了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2个管理办法,有效筑牢了重大行政决策保障机制。

四是主动接受监督约束,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我们不断完善农业法治监督运行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和社会公众等多渠道的监督,推动形成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权力运行机制。2022年,规范公开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公开主办件123件。同时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公开发布各类信息6803条,微信发布793条;公布规范性文件10个,公示审批信息579条,公示率100%。

五是加强涉农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增强农业农村普法宣传成效。我们及时编制印发了法治宣传工作要点,积极制定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落地。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宪法进农村”“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普法宣传活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等新修订法律宣传;联合省司法厅印发了“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实施方案,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11800多个“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信息备案,农民群众学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全力抓好农业领域重点立法和普法、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等工作,努力推动全省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谢谢!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记者:

请问,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举措?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罗志业二级巡视员来为你解答。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罗志业答记者问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罗志业: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注和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责,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紧扣立法、执法、普法等关键环节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助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在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凝聚共识,强化顶层设计。编制“一个规划”即《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即《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了强化资金支持、加大要素保障等5大保障措施;持续健全“一项制度”即《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方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通过系列的制度保障,在全省上下,形成助企、惠企、兴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精准落实,加力纾困解难。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十大专项行动”和“五个加力”政策举措,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日常调度、工作通报机制,建立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交办、承办、督办和销号“三办一销号”制度,2022年推动924件问题解决,全力帮助企业纾困。

三是聚焦难点,保障企业权益。严格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政府落实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拖欠单位主体责任,组建工作专班,实行周调度、月排名、季通报、半年督查、重点投诉件跟踪督办、提醒及约谈工作制度,中小企业账款化解和清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四是创新形式,提升服务效能。建立“助企服务员”工作机制,自2022年开始,组织动员省内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向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派“助企服务员”,围绕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宣贯服务等12项内容,形成“发现问题—协调解决—落实问效”的工作闭环,完成“助企服务员”与123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结对帮扶工作,服务企业3200家次,开展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宣贯服务5190次,解决服务需求2415项,有效保障了中小企业依法合规生产经营。

谢谢!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都说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长了牙”的法律,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处罚历来都是非常严苛的,所谓“利剑高悬”。请问,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如何优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赖勇: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杨永宏督察专员来为你解答。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杨永宏答记者问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 杨永宏: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工作的关注和提问。省生态环境厅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最大职责,支持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是最大任务”双重职能职责定位,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引导企业守法自律,实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从而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转变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结合我省实际,省生态环境厅提出了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六项机制”,即:事前宣传机制、事前提醒机制、事发预警机制、执法督办机制、验收销号机制、回头检查机制。注重预防为主、惩教结合,注重提前介入、关口前移,注重主动服务、工作闭环,并细化为17条具体措施,努力做到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既提升执法人员内在素质,又提升企业守法认识。

二是推行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推动差异化执法监管。制定出台了《云南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正面清单管理,并实施正面清单动态调整。截至2022年底,共有811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全年对正面清单企业开展非现场执法监管2291家(次),帮扶923家(次),减免处罚20家(次)。对不符合条件的36家企业被移除正面清单,对符合条件的56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

通过正面清单管理机制的落实,有效引导形成企业自觉守法与强化执法监管并重的良性互动局面,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让自觉守法企业受益,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执法检查次数,节约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能。

再次感谢记者朋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

赖勇: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踊跃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解答和发布。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五年纲要的关键之年,希望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宣传、报道我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法治政府建设的浓厚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