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专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3-07-03 15:40:07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伴随着悠扬的“哈尼生产四季调”,今天,我们来到2013年被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召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专场新闻发布会。

我们心中的红河是什么?是此时此刻“踏遍梯田人不老”的千年哈尼情,是300年前“朝游碧海暮苍梧”的霞客慢生活,还是“无声胜有声”的田园美景,来到红河,我们就走进了“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千年哈尼梯田”,我们也走进了“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的“三千四百年”红河之美。红河以它丰富多彩、绚丽斑斓的美,感染和折服着每一个人。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触摸它、感受它。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的七位分享嘉宾,他们分别是: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吕进先生;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伟先生;

全国政协委员、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女士;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会长陈庆江先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斑锡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赖庆国先生;

上海阿兰里文旅集团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郑光强先生;

石屏县博物馆展陈部主任蔡力盛先生;

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光临!

下面,进入今天的分享环节,有请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吕进先生作分享。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吕进发布新闻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吕进: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吕进,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哈尼梯田,共话“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红河州委、州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红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国家级哈尼哈吧非遗传承人马建昌现场演唱《哈尼生产四季调》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文旅工作,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发展。今年两会期间,省委王宁书记通过人民网精彩诠释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广大网友、游客中引起热烈反响,全网阅读量近20亿。作为一名红河人,我申请再加上半句,连起来就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个最云南的地方——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红河州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全州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70万,2022年经济总量2863亿元,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云南省第三。这里少数民族聚居,多民族和谐共融;这里历史文化悠久,边疆风情浓郁;这里工业基础雄厚,农业产业发达;这里生态环境优异,健康绿色宜居。世人心中彩云之南几乎所有的元素,都能在红河找到。很多人说,红河就是云南的缩影,我十分赞同。

来到红河,到底怎么个玩儿法?请听听我慢慢道来。

来到红河,您一定要领略“梯田壮美”。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惊艳了全球。1300多年来,世世代代哈尼族人在大山上辛勤雕琢,创造了这一人类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哈尼梯田,多次指示要做好梯田保护工作。世界各地梯田不少,但规模如此之大、历史如此之久、景色如此之美者,惟哈尼梯田也。放眼远眺,数千层梯田鳞次栉比、一望无边、极为壮观。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各不相同。现在是郁郁葱葱的“翡翠梯田”;秋天是漫山遍野的“黄金梯田”;到了冬天,颗粒归仓,放满水的梯田宛如一面面镜子,映照出色彩斑斓的天空。天晴时,蓝色梯田令人陶醉;天黑后,璀璨星光闪耀田间。日出日落,最梦幻的红色梯田呈现眼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有的等上几天几夜,就为了捕捉那绝美的瞬间。遇上新年,您还机会品尝哈尼族特有的“长街宴”,家家户户把好酒好菜搬上街头,长桌方桌一字排开,绵延数百米甚至几公里。尝上一口稻田鱼,喝上一杯红米酒,唱上一曲四季调,跳上一段乐作舞,岂不美哉?今年6月,恰逢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十周年,我们将举行一系列活动,诚邀各方朋友热情参与,一起见证梯田保护成果,共同探讨未来发展路径。

来到红河,您一定要品味“古城古韵”。建水和石屏古城是滇南儒学教育的兴起之地,古街、古村、古桥、古井、古塔、古寺随处可见,“文献名邦”是它们共同的美称。建水古称“临安”,与南宋都城同名,古城东门城楼叫朝阳楼。乍一看,跟天安门一模一样。仔细端详,比天安门高了一层。大家可能要问:这不会是山寨版的天安门吧?据考证,朝阳楼始建于1389年,比天安门早28年。也有人说,设计朝阳楼的是师傅,设计天安门的是徒弟。来看看高阶版本的天安门,那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建水古城里有座文庙,也称孔庙,其规模全国第二,曲阜孔庙全国第一。

全国第二大的祭孔设施之所以出现在云南边陲小城建水,一来建水是当时临安府署所在地,其管辖范围很大,包括今天的红河大部,玉溪、文山一部,以及越北部分地区;二来相传建水汉族多数从南京柳树湾迁徙而来,中原和儒家文化情结浓厚,用规模宏大的庙宇寄托无尽乡愁、表达对孔圣人敬意;三来建水地处偏远,文庙逃过了历次战乱和政治运动的破坏,才得以保存至今。

看完朝阳楼、文庙、临安府署、朱家花园、十七孔桥、团山古村等一众景点,淘一把与宜兴紫砂壶同列中国四大名陶的建水紫陶壶,一路向西来到石屏古城,听一听“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的市井民谣,探一探中国第一个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的故居,尝一尝神奇井水点就、嘌呤检测含量为零的石屏豆腐,唱一唱花腰姑娘响彻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海菜腔。来到异龙湖,可在最美高原湖泊赛道上跑一趟马拉松,或是同徐霞客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屏水相逢”,感受“烟海茫茫水接天,小舟飞渡夕阳前”的最美乡愁。

来到红河,您一定要体验“异域风情”。作为云南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异域风早早便吹进了红河。这里诞生了云南第一条铁路、第一个邮局、第一个海关、第一家外国银行。云南十八怪中“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说的就是法国人投资修建并于1910年通车的滇越铁路。今天,州府蒙自仍能看到当年法国人工作生活留下的印记。在滇越铁路云南段最大的车站碧色寨,黄墙红瓦的法式建筑随处可见,您能找到法国工程师做的世界第一个北回归线标记,到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上挥上几拍,您还可以去安南咖啡馆尝尝时间的味道,看看南来北往的米轨火车,回望《芳华》的动人故事。在南湖边,当年的法国领馆旧址曾作为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办学场所,法国商人建造的哥胪士洋行曾用作师生宿舍,留下了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大师的足迹。享誉全国的蒙自过桥米线,当年就是西南联大师生的最爱。南湖公园里的先锋书店,其建筑风格别具匠心,收藏了大师们大量著作和传记,成为蒙自最新网红打卡点。顺着滇越铁路南下,跨过雄伟奇峻的人字桥,来到铁路云南段的最后一站——河口,去越南风情街体验“两国一城”的独特风貌,买上几样越南特色商品。一路向南从南溪河口岸出关,参加咱们的“两国六目的地”跨境旅游,可以到达越南沙巴、河内、海防、广宁下龙湾,尽享离得最近的异域风情。

来到红河,您一定要寻找“小镇故事”。红河州拥有8个省政府命名的特色小镇,其中4个在弥勒。作为全国唯一与佛同名的城市,弥勒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先生的故乡,“庆来故里 福地弥勒”因此而得名,这里既是红河的“北大门”,也是昆明的“后花园”。弥勒平均海拔1450米,是医学界公认的黄金海拔,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选择到弥勒旅居、休闲、养老,尽情享受小城生活的悠然与惬意。你可以在太平湖小镇邂逅动人的太平公主,去“东风韵”小镇感受万花筒的艺术气息,去可邑小镇来一段欢乐的“阿细跳月”,在红河水乡领略市井凡尘的人间烟火,到湖泉半山温泉洗去一身疲惫,听着松涛打盹、拥着湖风入眠。去屏边滴水苗城看斗牛、踩花山,再也不用像电影《非诚勿扰》男主秦奋相亲时听到的那样:“先坐飞机到昆明,再坐一天的长途车到蒙自,再换车到屏边,再坐一天拖拉机,一天牛车”实在是太夸张了!过去十年,云南的交通基础设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昆明到蒙自高铁最快只要69分钟,蒙自到屏边高速车程只要40分钟。我们诚挚邀请葛优老师到屏边,替秦奋先生完成当年未能完成的实地探访。

来到红河,您一定要享受“生态氧吧”。红河山水相拥、生态宜人,是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云南唯一的“长寿之乡”就在红河金平。全州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5%。走进负氧离子爆表的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步一行都是心灵治愈,一呼一吸都是肺的净化。每年春天,上百万只白腰雨燕不远万里,从马来西亚飞回老家建水,在燕子洞筑巢而居。在那儿,您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亿万年作用下的鬼斧神工,聆听燕鸣与水声在洞内回响,感受天然空调带来的凉爽。每到立夏时节,金平马鞍底蝴蝶谷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蝴蝶大爆发,300多种、上亿只蝴蝶一起破茧羽化,飞舞在山间密林、溪流竹海,形成世界罕见的生态奇观,那成双成对的蝴蝶仿佛在演绎“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的梁祝爱情故事。2021年,倍受世界瞩目的亚洲象“北上南归”,在红河州留下了难忘的足迹。15头亚洲象两次来到红河州石屏县,品尝了火龙果、玉米、甘蔗,有一头顽皮象还因“贪杯喝醉”差一点把自己丢了。石屏之旅让大象们深切感受了红河人的热情好客,凸显了红河州优异的生态环境。大象“北上南归”也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听完这些,您不觉得红河是最云南的地方吗?如果行程紧,请到红河来,高浓度、高效率体验云南之美。如果时间多,那就更得来,慢慢享受最云南的生活。

云上梯田,梦想红河。踏着云的脚步,追逐梦的方向,我们在红河等着您!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吕进先生充满感情和爱的分享。听了他的分享大家仿佛经历了一场流连忘返的红河之旅。

踏着云的脚步,追着梦的方向,来云南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下面,有请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伟先生跟大家分享。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伟发布新闻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赵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在吕副州长全面介绍的基础上,我重点推介几种主题之旅。

第一种叫田园生活之旅(哈尼语)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观赏神奇的大地雕塑、捕捉梯田波光粼粼与浩渺云海相遇的精彩瞬间,感受“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哈尼精神。来亲自体验百亩田、万卷书、琴三弄、酒一壶、朝出耕、夕入读,半是农家半是儒,也非仙兮也非佛的田园生活。

第二种是古城古韵的慢生活之旅

在红河旅游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旅游,你可以漫步在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燕归古镇、斯文人家的建水古城里,听一听朝阳楼的风铃声和文庙学海里的读书声,看一看大户人家的朱家花园和百姓人家的古井酒肆。感受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的交融,你还可以去紫陶街淘一把建水紫陶壶,寻一座小院、约三五好友、沏一壶大板井水的热茶,享受恬静诗意的生活。

第三种就是做一次当代升级版的霞客行之旅

你可以乘上法式小火车,御风而行,去探索双龙古桥、团山民居、石屏古城的千年岁月。听着轰鸣的汽笛声、翻山越岭、踏歌而行,目睹世界三大建筑奇迹之一的人字桥,感受碧色寨百年芳华的悠悠岁月,致敬百年前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开放胸襟,感受八千里路云和越的异国之旅。

第四种就是童话般的艺术之旅

来到红河,可以去福地弥勒,打个飞的俯瞰东风韵的艺术城堡,瞬间你可能就想起了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去太平湖上空,亲眼目睹太平公主楚楚动人的眼神,再到金平蝴蝶谷,与亿万蝴蝶一起翩翩起舞,在极度的视觉盛宴中,体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真谛。

州级哈尼族多声部民歌非遗传承人罗们妹、李波牛现场演唱《哈尼生产四季调》

第五种就是美食之旅

来红河一定不会负的就是你的舌尖,一碗热气腾腾的蒙自过桥米线。先放:一蛋富贵(一蛋圆满富贵有)、二如来运(二烫鲜肉运长久)、三清述道(三放熟肉论常道)、四季花开(四放菊花祈吉寿)······一数到十。温暖的是胃,品味的是记忆和乡愁。还有久负盛名的国宴汽锅鸡,肉质鲜嫩,汤味香醇,加上香飘万里的烧豆腐,口齿留香,回味无穷,让你不负人生不负胃,在烟火之间,器皿之间,以美食慰风尘,以臻味抚平生。

亲爱的朋友们,山水有相聚,总会到红河,我在红河等着你!

宗霞:

谢谢赵伟先生的分享。

不负人生不负胃。此时此刻我们坐在夏日的梯田边,清风拂面,白云游走,万物呈现着勃勃的生机。红河的美,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完,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红河的美,接下来,有请红河哈尼族青年歌手李维真给大家带来他心中的歌。

红河哈尼族青年歌手 李维真:

今天的发布会主题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接下来,我带来的两首歌曲都是我的原创歌曲,第一首歌是《云南》,我把云南所有的美都写进歌里,这首歌里引用了我的前辈和老师传承给花腰彝啊哩调,我把这些都融入了编曲和制作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红河、喜欢云南,一首《云南》送给所有的朋友们。谢谢!

李维真现场演唱《云南》

当我站在这里歌唱的时候,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当时成为参加《中国好声音》的第一个云南人,站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歌唱的时候和我站在从小生活成长的红河哈尼梯田的心情是一样的,就是我对音乐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舞台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云南人。当我每次听到哥哥、姐姐们和老一辈的老师们传承给我的,从家乡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声音时,我想到的就是家乡红河。

当一代又一代人把哈尼文化、彝族文化、民族文化传承的时候,这也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我是哈尼族,接下来,我要演唱的是我创作的哈尼族“史记舞剧”的爱情主題曲《白头》,这首歌歌唱了高原女人尤其是哈尼族女人的坚韧就像哈尼族的女神,哈尼族的女人担起哈尼人的一片天,体现了哈尼族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接下来,我把在哈尼梯田边从小长大的孩子对家乡这份热爱,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分享给所有的朋友们。

《白头》送给大家!

李维真现场演唱《白头》

宗霞:

感谢李维真先生。李维真先生的故乡是红河州金平县,金平是我国第82个、云南省唯一一个“长寿之乡”。

每年夏天,红河金平蝴蝶谷都会迎来壮观的蝴蝶大爆发,上亿只蝴蝶在金平马鞍底羽化成蝶,11科300多种蝴蝶飞舞在山间密林、溪流竹海,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生态奇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此时此刻,元阳哈尼梯田白云升腾,蝴蝶谷蝴蝶漫天飞舞,这就是心之向往的红河,一起来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下面,有请全国政协委员、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女士进行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发布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田静: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红河人,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建水,成长在建水,创业在建水,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将用一生珍惜和热爱。

时光除了有长短,还有厚度。见证着祖祖辈辈悲欢离合的老屋,不仅仅是亲情的延续,更是乡愁的寄托。建水近500幢保存完好的老屋、古建筑,白墙灰瓦的房子,方正古朴的院子,还有宁静弯曲的青石板路,我就是在这样的老屋里长大,时至今日,这依然是我记忆深处最温暖的部分。当我离家很远时,我想念最多的,依然是老屋里的亲人,无数次梦见的,也是老屋里的时光。

年少时,是如此想要去做一名制作建水紫陶的手艺人,师从碗窑老艺人潘炳良学习,又得到数位老艺人指点,日积月累,熟练掌握了制泥、成型、装饰、填刻、衔接、烧制等一整套传统手工技艺;后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专业学习。此后将古老的建水紫陶制作技艺精华集于一把壶,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带徒传承体系。努力把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和我理解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紫陶作品中。

儿时成长的经历,青年从艺的时光,对于我在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一种扎根、垂度的执着,在日复一日中产生了独特的制陶壶技法,根据紫陶的泥性,用转盘、拍子拍塑出紫陶壶造型的身筒、嘴式、把式……很多人会说,到滇南临安老城淘一把建水紫陶壶。妙在一个“淘”字。何以为淘,说文解字【淘】本义为用水冲洗,去除杂质。这考的是使用者与制作者对等的能量,日常用器,怎么样才会觉得美?陶本身是一抔泥土,因为加入了制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化的解读、以及精湛的记忆,合于水,成于火,才会幻化出一把壶、一只盏、一方器。可以说,每一个紫陶作品的背后,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人生百味,尽在其中。

一件衣服可以穿很久,一件器皿当然也可以用上很久,可以说是一种相伴、一种相知、一种相守,和自己度过的时间与器皿交叠在一起,成了满足而又充实的生活方式。小时候,过年的时节,奶奶将家里只有在过年时候才会抬出来使用的汽锅,煮沸一锅滚水,放入姜片、盐巴,将汽锅垛在土锅上,煮水祛除锅的陈味,待冷却后小心擦拭,细心检查之后,才会去烹蒸一锅鸡肉,这在我童年时期是最美好的回忆,而记忆当中从汽锅里迷漫出的鸡肉香,味觉在这个时候有了记忆,以至于我到如今吃鸡肉都是特别挑剔的。

建水,有着守望初心的田园之美。今天,我依然生活在古城里,在我工作的小院里泡一壶茶,读一本书,或者思考一件事情,更多的时间,我会和学员们在一起创作紫陶。我始终相信,只有幸福的人才会造出美好的器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建水将不负你所有的期待。

可以说,了解了紫陶你就能理解建水人的生活智慧,有了人的传承,手艺才得以生生不息,链接着城与陶的,是一代一代热爱着生活的人的守护。建水是我的诗意生活,也是所有人的。

在这里,诚挚邀请亲爱的朋友们,到建水感受建水一日回味一生的乡愁岁月。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田静女士的分享。

在田静女士的分享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建水古城。沿着长长的青石板路,去淘一把紫陶壶、品一盏茶、听一曲建水小调,在静谧的四合院中,细数春秋。

下面,有请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会长陈庆江先生进行分享。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会长陈庆江发布新闻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会长 陈庆江:

谢谢各位朋友、各位嘉宾!

我来红河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来都有不同和感受,我爱上了这个地方。今天听了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分享,我更加的激动。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就是徐霞客在红河。我们今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徐霞客文化在红河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让徐霞客元素助力红河州的旅游事业做得更好。

徐霞客在晚年时来到了红河州。大明王朝灭亡前夕的崇祯十一年(1638),大约在农历七月初,旅行家徐霞客踏进了今红河州这方热土。在这片山水间,他投身今石屏县、建水县、开远市、弥勒市、泸西县,开展了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旅游考察。

但是,关于徐霞客在今红河州境的旅游考察,我们今天只能知道一些大略情形。这是因为,他撰写的关于这段游程的游记,大部分已经不存。

徐霞客在野外考察时,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否则长期坚持每天写游记。非常遗憾的是,从他五月间踏上云南第一天到在今泸西县城活动的八月初六日,一共80多天,其间所撰写的游记,经家塾季会明等人整理后,装订为《滇游日记》第一册,但不久就遭火灾而化为灰烬,永远地消失了。因此之故,他在今红河州若干县市境域旅游考察的整体、详细情形,如今已不得而知。幸好他除了按行程、日期撰写游记外,还撰写了几个单篇,包括《盘江考》《游颜洞记》《随笔二则》。通过这几个单篇,加上他后来游记中的有关回忆性、联系性记录,我们可以了解他在红河州旅游考察的一些概略情形。八月初七至十六日大半天,他在今泸西,至今保存的游记记录了这些天的活动。

徐霞客进入云南后,在最初的四个多月时间中,他用脚步丈量山河大地所走出的路线,居然构成了一个千里大迂回的椭圆形:从今天滇东北的富源县、沾益区、麒麟区、陆良县,进入滇池地区,然后一路向南,经江川区、通海县,到了红河州,此后旅经师宗、罗平、贵州兴义,重新回到滇东北的富源、沾益等区县。

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认真研读他留给我们的文字,就会发现这一圈兜兜转转,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的目的:考察南盘江。

关于南盘江和北盘江,徐霞客还在广西时,就对它的源流作了一些考察,经过贵州时也颇为关注。因为它的发源在云南,因此踏进云南后,“辙穷之”,花了很大气力进行考察。

我们来看一下今天还能读到的他在红河州境考察南盘江的一些文字《盘江考》中说:“余已躬睹南盘源,闻有西源更远,直西南至石屏州,随流考之。”经踏勘,弄清“其水源发自石屏西四十里之关口,流为宝秀山巨塘,又东南下石屏,汇为异龙湖。”再往下,“水又东经临安郡南,为泸江,穿颜洞出,又东至阿弥州,东北入盘江。”在广西府城(今泸西县城)时,他“征诸广西土人,竟不知江所向。”

《游颜洞记》:建水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他为了沿途考察泸江,于是在建水城东接待寺聘请了一位导游,然而“导者从寺前隔江东北小路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汇合处。”到城东北15里处“渡赛公桥”,有河流“自西北来,东南入泸”。“又五里,上山,为金鸡哨。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他登上金鸡哨东面山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处“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颜洞实际上是若干洞的总称,细分有万象、南明、云津三洞。霞客游览三洞的景观,特别注意考察洞中水流。云津洞又称水洞,他在洞内“暗中傍水行”,弄清“洞底水从西南穴中来,盘门内而东,复入东南穴去。”并“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南明洞“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为对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他几经折腾,“暝色已合”而离万象洞尚有一段距离,只得放弃,但询问当地人后得知其“底与水洞通”。

今本《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的第一天,为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初七。这天,“入堂(指署府何别驾处理公务的场所)阅其四境图,见盘江自其南界西半入境,东北从东界之北而去,不标地名,无从知其何界也。”十二日游记中写道:“余初以为广西郡人必悉盘江所出,遍征之,终无谙者。其不知者,反谓西转弥勒,既属颠倒。其知者,第谓东北注罗平,经黄草坝下,即莫解所从矣。间有谓东南下广南,出田州,亦似揣摩之言,靡有确据也。”

徐霞客到一个地方,通常有旅游考察的主要目标。但他又往往不是只奔着那个目标而不及其余,一般都是既重主要目标又兼顾其他方面。他在今红河州境,除盘江外,对岩溶地貌、城市村庄、社会状况等等,也进行了很多考察。例如,他考察了今泸西县城周边的山脉,以及当时府城与它们的位置关系:“广西府西界大山,高列如屏,直亘南去,曰草子山。西界即大麻子岭,从大龟来者。东界峻逼,而西界曾叠,北有一石山,森罗于中,连络两界,曰发果山。东支南下者结为郡治;西支横属西界者,有水从穴涌出,甚巨,是为泸源,经西门大桥而为矣邦池之源矣。”“发果山圆若贯珠,横列郡后。东下一支曰奇鹤峰,则学宫所托;西下一支曰铁龙峰,则万寿寺所倚;而郡城当其中环处。”又如,他多处多次考察了明末滇南土司普名胜叛乱给社会带来的灾祸,在《随笔二则》《滇游日记二》中费了颇多笔墨记述、评说。

徐霞客的科学考察和景观审美,常常是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高度统一,而非剥离开分别进行。例如,在异龙湖、颜洞、阿庐古洞等等地方,他都是二者兼顾兼得,融贯为一。例如,他考察、游览异龙湖,写道:“湖有九曲三岛,周一百五十里。岛之最西北近城者,曰大水城,顶有海潮寺;稍东岛曰小水城。舟经大水城南隅,有芰荷百亩,巨朵锦边,湖中植莲,此为最盛。”他考察、游览泸源洞(今阿庐古洞),写道:“泸源洞在城西北四里。新寺后山西尽,环坞而北,其中乱峰杂沓,缀以小石岫,皆削瓣骈枝,标青点翠。北环西转,而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辟于层崖,有三洞焉。上洞东南向,前有亭;下洞南向,在上洞西五十步,皆在前山之南崖。后洞在后山之北冈,其上如眢井。……其中所入皆甚深,秉炬穿隘,屡起屡伏,乳柱纷错,不可穷诘焉。”

徐霞客在今红河州,度过了一段特别而出彩的岁月,开展了具有突出价值的科学考察,游览了许多美丽的风光。他的这一段旅游考察,是三百多年来逐渐积淀的徐霞客文化的一个多彩篇章。现今推进红河州旅游事业,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用好用足徐霞客这张享誉国际国内的大品牌。

一是建一个徐霞客文化公园。围绕徐霞客元素,以徐霞客科考为主题,重点凸显在红河州的科考。选址可考虑阿庐古洞风景区,或异龙湖风景区。

二是建几条霞客步道。例如,在关口一带、建水城至颜洞、泸西县城所倚傍山岭、泸西至师宗间适当地段等地,如果建几条霞客步道,应该是好事。所建步道尽量保留原有自然、人文风貌,挖掘利用历史文化,突出徐霞客元素并做必要的一些标识。

三是现有景区景点突出徐霞客元素,利用徐霞客元素提升景区景点内质,打造新特色、新亮点。异龙湖、宝秀湖、颜洞、阿庐古洞等等,都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我就分享这些,谢谢!

宗霞:

谢谢陈庆江先生的分享。

三百多年前红河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徐霞客,三百多年后这些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仍然可以循着徐霞客当年的足迹共同去体验现在的红河。

省委宣传部组织了“霞客行之江山多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联动采访活动,将带着大家沉浸式沿着徐霞客的足迹去分享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接下来,有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斑锡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赖庆国先生进行分享。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斑锡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赖庆国发布新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斑锡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赖庆国: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峰峦绵长,满眼苍翠,空气清新,干净整洁,春日怒放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座农家小院,保存完好的土坯民居为梨树增添一抹神韵,静谧、古朴的村落一下激起心底无限美好的情愫。这就是我两年前,初次走进个旧市锡城哨冲的感觉。

森林密布、色彩斑斓、水流潺潺、鸟语花香,生态环境美如一幅画的小村,如果赋予它人文的内涵,这里的生活是不是可以成为心中的水云间、梦里的桃花源?

于是,我对这个距离个旧市区5公里的山村展开了田野调查,得知这个村子是因清光绪年间曾在此山冲设哨卡而得名。国土面积3.29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有农户97户363人,95%的村民为彝族,民风淳朴。哨冲周边种有大片樱桃、梨、桃子等经济果林,个旧的重要饮用水源白云大沟穿境而过,拥有山谷、溪流、野花相伴的最美徒步线路,昔日马帮曾经经过此处驮运锡矿,锡马古道、古桥依稀保留。过去因交通不便,这个村子藏在深山鲜为人知,城乡互动能力差,往来人群稀少,种植的果蔬大多烂在地里无人问津,当地群众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通往市区的道路修通以后,哨冲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激发了改变现状的内生动力。锡城街道依托“干部规划家乡”对戈贾社区编制专业发展规划,哨冲盘活资源,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多渠道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村民自愿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我就决定来哨冲建一个公益性乡村美术馆,以此搭建一个文化平台,以文旅融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延续这个彝族村落的风土人情,留住最美乡愁,助力哨冲走上“村庄美、商客富、百姓乐”的乡村振兴之路,助力这里的群众过上一种农耕与诗意相融合的新生活,助力哨冲成为城市人享受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自从我落户哨冲以来,就把哨冲当作自己的家,把哨冲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哨冲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为哨冲的规划、建设、管理出谋划策,为呈现哨冲之美亲历亲为,策划设计、组织协调。为避免当前乡村发展的同质化,在村容村貌方面,我提出在哨冲的优质区域,用诗词、楹联和书法的形式呈现,而不是用墙画,因为哨冲在四季变换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已经是一幅画,只需稍加一些有设计感的小品,表现这个村子蕴含在自然和人文中的诗意。进驻哨冲的其他几家企业也从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人文情怀的角度对各自经营的会客厅、特色小院、民宿进行富含文化韵味的设计。个旧市政协、文联组织了特聘艺术家、作家多次到哨冲采风,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我们选择了部分优秀诗词,请书法家书写后,制作了书法长卷墙和不同造型、材质的书法作品上墙、哨冲授予我为“荣誉村长”。

洼居美术馆于2022年3月建成,开馆以来,先后举办过“家乡美”系列诗书画、摄影等多场艺术作品展,举办过美学讲座、传统中医药文化讲座、哨冲诗词赏析会、诗歌朗诵会、花间茶会、听蝉侍茶雅集、端午茶会、音乐会、文创市集等文化活动10余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其中,观赏诗书画的人最多,每个月有1万人左右,常见游客在书法墙前仔细端详阅读、认真欣赏村内的墙壁上的摄影作品,接受文化的熏陶。古朴生态的村庄与文化艺术的碰撞,让哨冲成为诗意与人文并蓄、烟火与梦想并存的心灵憩息地,当地村民感受到了现代文明、时尚流行,城市游客感受到乡村的疗愈生机、安逸自在。

因为文化的植入,现在的哨冲已经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旅居优选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接待了17万人次。“春赏梨花、夏享绿荫、秋尝鲜果、冬看红叶”。晴时和风晒暖阳,阴天雨雾入水墨,四季流转,哨冲都散发着不一样的魅力。乡村旅游带动哨冲新产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外出打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创业,乡村旅游成为生活的新方向,每到周末、节假日,哨冲的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阳春三月,哨冲更是人流如织。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让美丽乡村哨冲满足了游客的体验感,我们相信,未来的哨冲会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赖庆国先生的分享。

他用大半生的时间传承着云锡精神,正是这些世世代代的云锡人用他们的平凡和伟大铸就现在伟大的云锡精神,向他们致敬,也表示感谢。

接下来,有请上海阿兰里文旅集团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郑光强先生跟大家一起分享。

 

 

上海阿兰里文旅集团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郑光强发布新闻

上海阿兰里文旅集团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 郑光强:

大家好!

特别荣幸,也特别高兴今天能坐在梯田之上和大家作分享。我是郑光强,我也是云南人,从小在大山深处长大,从18岁开始到上海求学,在外面漂泊了很长时间。

我是设计和文旅行业从业者,在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景区运营有阿者科、慕拉雅民宿酒店等项目,很高兴参加本次活动。接下来,我想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一下我对红河的印象与感知。

我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接触红河是在2000年前后从同济大学毕业回到省规划院工作期间,那时候红河州哈尼梯田等壮美山水,建水古城、滇越铁路等文化遗迹,“矻扎扎节”“火把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海菜腔、四季生产调等民俗表演,汽锅鸡、石屏豆腐等地方美食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现在再看,这些都构成了云南发展的红河底色。

后来回到上海工作、生活,再一次走进红河已是2015年。那时哈尼梯田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不久,为了保护传统村落、激活乡村产业,参与了2015年朱良文教授和朱胜萱老师发起的“红米计划”公益活动,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建一个乡村书屋、增添公共卫生设施、拍摄一部宣传片、出一本书等“为阿者科做的十五件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本土乡民,他们的质朴、真诚让我动容。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也推动我想为他们再做些什么。所以在2016年我们发起了“在万亩梯田上种一间小屋”众筹,有了后续的阿者科和慕拉雅两家民宿酒店。近两年的项目建设颇为不易,可喜的是自18年民宿建成投入运营以来,通过民宿酒店和传统村落的推广、运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走进了元阳,关注并投入到了保护世界遗产、传统村落和帮助本土乡民的行动中;从最开始的公益活动,到后来的产业植入,本地哈尼族村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什么是“最云南”,极致的山水环境、瑰丽的文化传承、隽永的风土人情、合宜的生活节奏是国内外游客流连云南的原因,而这些在红河都能找到极具本土特色的样板要素。

沈从文先生说过“看过云南的云,便觉天下无云”,而红河,正是诠释云南的“云”的最极致代表之地。你能想象到的全世界最瑰丽的云,就在我们眼前的这一片仙境之所。

我在这里才真正地体会到什么叫“行云流水”,什么叫“云蒸霞蔚”,什么叫“云卷云舒”,又或者说“青云直上”,又或者说“云淡风轻”。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这讲的是我们的阿者科;“稻苗初穗出纷纷,半是青山半白云”,这讲的是我们的万亩梯田。

在红河体验“最云南”的生活,对我来说,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有青山戏酒,有白云伴睡,有明月催诗”。可能是在阿者科村口看梯田间的一千个月亮;可能是在建水古城观摩中国第二大孔庙、感受千年耕读传承;可能是在异龙湖水岸聆听海菜腔的荡气回肠;可能是在弥勒东风韵景区猎奇本土文化的现代化艺术表达;也可能是在滇越铁路的观光火车上一览滇南的近代百年风华……

红河的壮丽瑰美为“最云南”的生活提供了极多可能,伴随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发布和推广,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红河这片热土。回顾自己与红河州二十余年的羁绊,从城乡发展的规划师到下乡帮扶的志愿者,再到返乡创业的陪伴者,身份的转变让我与红河州、与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与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链接。

是难以抑制的故乡情愫让我回到云南、走进红河,是世界级的高品质山水人文资源让我有机会用民宿酒店的方式进驻元阳,是质朴奋进的哈尼人让我更加坚定陪伴乡野、共赴未来的信念。今天我们专场活动的主题是“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我相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方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红河州的未来发展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富足。

谢谢!

宗霞:

谢谢郑光强先生的分享。

我们都深深爱着阿者科。从我们身后看出去,大家看到的就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保存完整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村落漂浮着的白云,承载着每一个人对云南、对红河、对哈尼梯田、对阿者科的爱。

接下来,有请石屏县博物馆展陈部主任蔡力盛先生给大家作分享。

 

 

石屏县博物馆展陈部主任蔡力盛发布新闻

石屏县博物馆展陈部主任 蔡力盛:

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媒体朋友,还有远道而来的嘉宾、领导,

大家好!

从1903年开始修筑到1910年全线通车运营的滇越铁路,是中国最早期修筑和通车运营的铁路之一。从中国铁路诞生的历史渊源和交通运输的角度看,滇越铁路的通车,以当时新型快捷的运输方式从根本上取代了云南古老传统的马帮运输,其本质是一种技术进步,对云南铁路自身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客观的启蒙和先驱意义。它在所经历的一百年社会变革中,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自身艰难的创建起步到快速的建设发展,体现了铁路不同时期的科技进步和运营成长,成了反映中国铁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活化石”。

滇越铁路的通车,是云南二十世纪上半叶较大的社会事件,自此影响了云南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就连首次乘坐滇越铁路火车的经济特科状元石屏人袁嘉谷也赋诗道:“山川依旧物已非,云岭横贯大动脉。二月行程一旬度,万里雄关亟相随”。正如袁嘉谷对两位下属所说:“我不能说云南的振兴由此路始,但今后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却与滇越铁路通车密切相关。”

在滇越铁路沿线众多工程景观中,位于云南省屏边县湾塘乡伍家寨的“人字桥”是典型的滇越铁路工程奇观。“人字桥”横跨于四岔河深谷,全钢结构拱桥,桥面距谷底有100余米,两岸为陡峭的绝壁。全桥采用2万多件短而轻的钢铁杆件,当年由中国劳工徒步28千米一件件搬运到施工地点进行铆接组装而成。此桥形似一个张开双手和双脚站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巨人,支撑桥梁的两组拱架就像中国汉字的“人”字,因而,人们把它叫做“人字桥”。人字桥桥长67.15米,桥重179.5吨,由法国工程师保尔·波登设计,由法国巴底纽勒建筑公司建造,于1907年3月10日开工,1908年12月6日竣工。由于它与法国埃菲尔铁塔为一个时代的技术产物,也被称为“滇越铁路上的埃菲尔铁塔”。“人字桥”运营百年,至今仍完好如初,风姿依旧。2006年,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滇越铁路通车两年后,德国“西门子”生产的两台240千瓦发电机由欧洲漂洋过海而来,在越南海防登陆后“乘坐”滇越铁路的米轨火车一路攀上云贵高原,成就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使昆明成为中国少数几个能够点上电灯的城市。同样漂洋过海而来的还有滇池里的“飞龙号”火轮船及开远的工业设备。

滇越铁路是云南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大西南的第一条铁路,更重要的是它结束了云南千百年艰难的人背马驮的落后交通运输现状。

铁路所带来的先进文明成果及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刺激着滇南爱国商人的神经,火车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文明开化的时尚象征。在这种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之下,以陈均(陈鹤亭)为首的一众滇南爱国商人,振臂高呼,自筹资金,为了滇南的经济发展,百姓的幸福生活开始筹建滇越铁路最主要的支线铁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临屏铁路”。个碧临屏铁路始于蒙自碧色寨,经个旧、临安(建水)到达终点站石屏。总旅程177公里,采用寸轨铺设,轨距60厘米。从1915年开工至1936年火车开进石屏古城,历时21年时间。铁路,终于串联起了红河州的两座千年古城——建水和石屏。此后近百年中,这条铁路见证了两座古城无数家族的兴衰成败,无数家庭的离愁别绪。当然也见证了两座古城的沧桑巨变。

百年滇越铁路承载着滇南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牵动着滇南红河人民浓浓的乡愁。时至今日滇越铁路对于沿线的红河人来说它不再是一条单纯的“路”。它俨然已经幻化成了“家的方向”!无数“走西头”经营普洱茶的石屏商号把茶叶运到故乡石屏,又乘坐滇越铁路的火车一路南下。把普洱茶行销到世界各地。无数到石屏、建水的年轻人乘坐个碧临屏铁路的火车到达个旧,为“世界锡都”的建设奉献几代人的青春!这些千年古城的游子,滇越铁路对他们来说,就是家的方向!

我出生在石屏,滇越铁路同样也改变了我家族的命运,1937年,大字不识的祖父乘坐滇越铁路的列车北上,投入抗日的最前线,跟随滇军横跨大半个中国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66年父亲在外出见过“市面”的祖父的鼓励下,成为小山村唯一的大学生,穿着草鞋乘坐滇越铁路的火车北上昆明求学。1998年我再一次乘坐滇越铁路的火车北上求学恍若隔世……百年滇越铁路送走了无数滇南的游子,这些游子无论在世界各地或回乡建设家乡。心中总有一条“线”牵着故乡!这就是百年滇越铁路——一条慈母手中的乡愁之线!

今天,这条铁路正在开行三条旅游观光线路,分别是开远—大塔;建水—团山;石屏—建水。这条铁路正敞开它百年的宽厚臂膀,欢迎全世界的游客,沿着这条“慈母手中的乡愁之线”体验滇南最美乡愁之旅!

宗霞:

特别感谢蔡力盛先生的分享。

他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了红河的厚重,也感受到百年滇越铁路的铮铮铁骨。这种沉重和灵动会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前进。时光荏苒,红河在等你。

现在,我们把时间留给现场的记者朋友们。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今年是哈尼梯田申遗成功10周年,请问红河州在遗产保护方面有哪些措施?以及在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有没有什么系列活动?谢谢。

宗霞:

今天发布会现场还有很多其他的嘉宾,这个问题有请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吴跃福先生给大家进行分享和回复。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吴跃福答记者问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党组书记 吴跃福:

各位记者、各位来宾,我是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的党组书记,我叫吴跃福。

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非常光荣地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今年是申遗成功10周年的重要时刻。申遗成功10年来红河州用“三四七”的总体思路来保护红河哈尼梯田。

“三”是落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哈尼梯田保护总体规划》这三部法规。

“四”是聚焦遗产要素修复、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区群众增收,还有生产方式提升这四个重点。

“七”是组织实施旱化梯田修复、灌溉沟渠修缮、生产道路修建、传统民居保护、梯田产业发展等七类项目。

通过“三四七”系统的保护,这10年来我们守住了千年梯田的良田沃土,守住了千年梯田的绿水青山,守住了千年梯田的农耕文化,守住了千年梯田的哈尼家园。

在申遗成功10周年来临之际,州委、州政府非常关心哈尼梯田的工作,我们主要在北京举办五场活动,在红河州内也要举办五场活动。

在北京举办的五场活动分别为一是举办哈尼梯田成果展;二是举办哈尼梯田产品集市;三是举办哈尼梯田保护座谈会;四是举办哈尼梯田文旅宣介会;五是举办哈尼梯田歌舞演出。

在州内举办的五场活动分为:一是今天举行的“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专场新闻发布会;二是国际国内“网红大V”红河行活动;三是外国驻华使节和驻华媒体红河行采访活动;四是国际青年红河行活动;五是哈尼梯田申遗成功10周年国际传播活动。

回答完毕,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大家说去红河做生活家,我想红河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就是过桥米线了。请问过桥米线对于在红河的生活家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谢谢。

宗霞:

最好的生活分享还是美食,这个问题有请蒙自市过桥米线协会会长刘雯琦女士来和大家作分享。

 

 

蒙自市过桥米线协会会长刘雯琦答记者问

蒙自市过桥米线协会会长 刘雯琦: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常说蒙自有两条线:一条是北回归线;另外一条就是蒙自过桥米线。这碗过桥米线在蒙自人民的生活当中重要,它是我们的生命,它是我们的幸福,它更是我们的爱情和友情,它也是我们连接世界的一座桥。

今天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来说一说蒙自过桥米线。蒙自过桥米线2003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2014年成为国际过桥米线话题中的一个符号,2013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蒙自过桥米线获得了国际过桥米线美食名称。这碗米线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人民最喜爱的、最尊重的美食。它为国际餐饮市场提供了很美的效应,蒙自过桥米线是餐饮也是生命,蒙自人民把它视为珍宝,是上天馈赠给我们的美食。去年,我们打造了“五个一”:一本书《金汤银线》、一首歌《甩米线》、一台戏《乡愁桥之情》、一画册《天下一碗》、一片子《一碗米线过桥来》。

如果你到蒙自,你可以是诗人、可以是歌唱家、可以是舞蹈家、可以是美食家、更是生活家。“天上蟠桃会,人间彩凤飞”。蒙自人民真诚地欢迎您到蒙自过一种生活,那就是“吃了一碗过桥米线就像谈了一场恋爱一样”,有滋有味,只要你吃了一碗蒙自过桥米线,你会成为一个行业里面的状元。

我想在今天请你们到蒙自来甩一碗过桥米线,品一个人的盛宴,我提议大家和我一起说一句方言“甩米线喽!”,蒙自人民爱你们,谢谢大家!

宗霞:

非常感谢刘雯琦女士精彩的分享,我想大家现在肯定有一个最深切的感受,那就是我们都饿了。

我们抓紧时间继续提问。

 

 

中国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商报记者:

请问李学东老师,您作为哈尼文化的专家,对哈尼古歌“哈尼四季生产调”乐作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谢谢。

哈尼文化专家 李学东: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首先,感谢组委会邀请我参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专场新闻发布会。

我是土生土长的元阳哈尼人,我特别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聆听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故事,讲一讲他们和云南的故事,讲一讲他们和红河的故事,讲一讲他们和哈尼梯田的故事。应该说今天我来到了一个课堂,来和大家学习,特别感谢诸位。

发布会开始之前,我们听到了哈尼古歌“哈尼四季生产调”,也听到了童谣和哈尼情歌,这些都来自民间,我要告诉大家,这些也是我们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我们在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边感受了来自悠远千年的民族声音和民族灵魂。千古的民族声音和民族的灵魂一定是需要被保护的,你提的这个问题让我非常开心,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希望这些非遗项目、非遗作品能够走进社区、走进校园。现在走进村寨和社区,会看到一些积极向上快乐幸福的妈妈团,她们每天都表现着自己生活得多么幸福。如果我们把这些非遗作品嫁接到这些妈妈团身上,让她们进行传播、传承和弘扬,我相信这也是一种力量。当我们把非遗的作品通过艺术工作者带进校园,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听到来自民间的、来自灵魂的声音和文化精品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文化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坚定的文化自信也在于此,我们应该把学校这个培育基地,作为我们文化根脉的摇篮。

二是希望非遗作品能够在网络上“网开一面”,也就是说希望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把这些非遗作品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传播,通过网络直播、现场直播、图文精播、视听重播多种方式,不断地把这些文化精品进行释放、传承和弘扬。

三是希望政府能够给非遗传承人出台更多的政策,比如给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学习和提升技能的机会,举办各类赛事,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还希望能够出台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比如鼓励文化企业,来挖掘创意制作作品,把它变成一种商品,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活力挖掘民间的精品,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的可能。

最后,我想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种生活在元阳。今天我们头顶祥云、脚踩良田、背靠大山、这就是元阳。当头顶祥云时候我们会想到心中的美好和向往;当脚踩良田时会想到有了耕地的保护,我们的饭碗就牢牢端在了我们的手上;当背靠大山时千年的文明一直在传承,所以我们精神不慌、内心实在。希望在座的各位嘉宾,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们,您一定要来元阳,一定要来红河。如果说我们之间有一种距离的话,我想说是无距离。为什么?天与地相隔甚远,但是雨丝把它们连在一起,山与山相远相隔甚远,但是云海把它们连成一片,我和你相距甚远,一想你就在眼前。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李学东老师,你和我相距不远,因为你就在我的眼前。

现在提今天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刚才,从各位分享嘉宾的分享里了解到红河州拥有非常丰富、非常优质的旅游和文化资源,请问,今天到场的专家学者,对于红河州下一步文旅融合有什么建议?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同济大学博士后、上海同济规划院城开研究院所长温晓诣博士来进行分享。

 

 

同济大学博士后、上海同济规划院城开研究院所长温晓诣答记者问

同济大学博士后、上海同济规划院城开研究院所长 温晓诣: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自同济大学规划院。2011年我第一次到红河州就是到了梯田,当时不是去元阳,是去“绿色春天”绿春县。12年来,我把红河州的13个县市走遍了。我们是规划院,在云南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和旅游、和文化相关的。我们很多的规划设计工作有一大半都是和文旅融合、文旅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刚才,记者问下一步文旅融合有什么建议?就我的体会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比较重要:第一,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之前各分享嘉宾激情洋溢的表达让大家看到红河还有很多是之前大家都不知道的,我觉得文旅融合的第一件事情首先是要保护文化、挖掘文化。在这里和大家讲讲挖掘文化。大家不知道的文化还有很多,比如,徐霞客关于盘江的考察是和红河相关的,还有滇军、滇越铁路,对外开放的引领性,普洱茶和石屏人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同济大学在抗战期间校本部是被日军第一个破坏的学校,当时中国的军工场技术人员1/3以上都是同济人,同济是德国学校,第一次被炸后辗转浙赣线,从广西出海,从河内坐滇越铁路北上,我的学长和前辈们领略了红河的风光,到过人字桥、碧色寨,这个过程和红河州非常有缘。我今天感到非常荣幸,我看到云上梯田有了不一样的情感。

法国人在这里做工业生产,也留下了法国人田园风光的生活状态。刚才吕副州长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最云南的生活在红河。在这里我再加一句,红河不仅最云南、也最国际。能体现国际对田园风光、对诗意生活、对生态生活、对自然风光的闲适状态,在红河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第二,要有新业态、新场景。在故事之上的深挖,我们现在看到的自然风光,3400年的名片是非常亮眼的,接下来我们的旅游不仅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化,还需要在已经挖掘出来的文化基础上找到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体验、新场景,让更多的人来体验最云南的生活、最国际的生活。

还有什么呢?就是新技术、新场景。白天的梯田非常美丽,那晚上天黑下来后,能不能采用数字文旅、智慧文旅、虚拟场景,或是把元宇宙的技术应用到梯田领域,应用到小火车滇越风光沿途的展示里来,让更多新时代的青年人,新时代的旅游人能够感受到红河的数字之美、虚拟之美,线上线下虚实相生。

第三,今天可能是阿者科村年轻人最多的一次。要在文化生发的基础上,在新的旅游场景体验基础上吸引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来红河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体验最云南、最国际的生活。还要把文创产业做好,把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能够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未来的“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会更精彩,也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红河的幸福无法复制,只能亲自来品。

谢谢。

宗霞:

今天七位嘉宾和其他分享嘉宾带给大家的都是对红河的诗和远方的憧憬和向往,我们爱红河。

此时此刻,阳光灿烂体现着红河独有的热情。红河南湖边上的西南联大见证着“山河沦落处,群星璀璨时”的铮铮铁骨。刚才,蔡老师介绍的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是百年沧桑中华民族的脊梁。现在我们所处的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谱写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红河让我们有太多的眷恋不舍和感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邀请大家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沿着红河的美不胜收,去体验和分享“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继续去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最后,我们请所有的嘉宾在烟盒舞和海菜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怀秀女士和李怀福先生的歌声里结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李怀秀、李怀福现场演唱海菜腔

李怀秀、李怀福现场演唱《今天日子好》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