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3-06-26 10:00:00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的第四场——省财政厅专场发布会。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省财政厅领导同志,向大家介绍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生的新变革、取得的新进展、规划的新蓝图,并就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回答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先生;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先生;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邹宁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发布新闻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椿元: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与我的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我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有关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借此机会,我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向各位记者朋友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力提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管理使用效益,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落实落地,全力服务保障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财政贡献。我用四句话来概括上半年的财政工作情况。

第一句话,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与此同时,经济的持续恢复向好,也为财政收入企稳回升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我们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积极培育财源、涵养税源,努力构建“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同时,执行好税收增收留用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今年1至5月,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9.7亿元,同比增长48.4%,剔除去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这一不可比因素后,增长5.4%。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增值税(地方级收入)快速增长,表明我省的工业生产恢复向好,消费需求扩大向好。

(二)积极争取中央更大力度支持。我们抢抓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重大机遇,立足云南边疆、民族、开放、安全、生态等各方面特殊因素,安排项目前期经费支持加快储备优质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在重点项目建设、转移支付、一般债券、专项债券额度和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我省更大支持。今年以来,中央已下达我省转移支付3886.5亿元;下达新增政府专项债务额度97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4.3%;完成今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增长20%的任务;下达农业农村发展相关资金342.3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8.27亿元,极大增强了我省财政保障能力。我们一定会把中央下达的各项资金管好用好。

(三)财政支出平稳有序。一方面,我们加快“拨”的速度,各项资金分配下达使用往前赶、往实抓,今年省本级预算经省人代会批准后,仅用3天就完成省级160家部门预算批复工作,较法定时限提前17天,批复速度为近年来最快,绝大多数资金都在年初就下达,实现各项财政资金加速“跑步到位”。着力提升专项资金专户管理效能,在全国率先实现粮食风险基金专户资金收支电子化,减少资金拨付环节,补贴资金最快可在10分钟内拨付至企业。另一方面,我们强化“督”的力度,加力推进预算执行,加大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力度。1至5月,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32.5亿元,我省3月31日发行的472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财政部门已全部拨付,项目单位已支出167.17亿元,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

第二句话,重点保障精准有力

我们财政部门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努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集中财力稳投资、促发展、保民生。

(一)支持经济稳进提质。这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财源建设的基础,一定要保持经济的稳进提质。

一是支持产业发展旺起来。年初预算安排302.7亿元,支持实施产业强省战略,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硅、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走好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转型之路。特别是安排38.1亿元科技资金,出台《云南省财政支持“十四五”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科技揭榜制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支持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强起来。安排综合交通领域财政资金570.85亿元,其中具备下达条件的544.49亿元已全部下达,推动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重大项目建设。下达中央和省级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资金122.74亿元,保障滇中引水工程、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园区基础设施、智慧口岸等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三是支持内需消费活起来。消费能力来自于就业、来自于收入。我们千方百计支持扩大就业,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让老百姓有稳定收入能消费。同时,推动促消费稳增长、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相关政策落地见效,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旅游文化等消费,特别是在去年支持发放彩云消费券、文旅消费券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支持如火如荼的“彩云购物节”。

四是支持“三个定位”快起来。中央和省级投入资金超423亿元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投入113.8亿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投入1454亿元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五是支持农业农村兴起来。全省年初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915亿元,继续实施脱贫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政策,制度性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促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和集聚发展。

(二)积极助企纾困发展。一是优化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落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减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按50%征收等税收优惠政策,5月1日起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至2024年底。

二是推动财政金融协同发力。统筹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实施优质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并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9条措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专精特新领域。扩大面向“三农”主体和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覆盖面,截至5月底,26家机构新增担保户数3.3万户,新增担保金额123.4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预算单位在政府采购预算中单独列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采购份额,将货物服务项目对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幅度从6%-10%提高到10%-20%,壮大经济活动“细胞单元”。

(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今年全国两会,李强总理讲到,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GDP,大家更在乎具体事。所以,我们从老百姓在乎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想办法、找对策,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就业方面,安排资金30亿元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技能培训促就业。

教育方面,今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预计达到1198亿元,连续10年居财政支出首位,同时,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教育投入奖补机制,支持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方面,今年全省预算安排社会保障相关资金1068.79亿元、卫生健康资金747.62亿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好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强化社保基金管理,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

住房保障方面,今年已下达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8.6亿元,支持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8.18万户;下达补助资金9亿元,支持实施4.3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

另外,针对我省今年旱情,下达2.67亿元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抗旱救灾。

第三句话,财政风险总体可控

社会各界比较关注财政领域的风险问题,大家关心关注的地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我们把县级财政运行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尽最大努力稳固基层。我们持续推进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已下达各地转移支付2766.6亿元,为基层“三保”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强对基层财政运行的监测调度,压实基层“三保”主体责任。总体看,县级财政运行平稳。

(二)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方面,我们开好“前门”,及时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今年已发行第一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72亿元。第二批506亿元正在走程序尽快发行。另一方面,严堵“后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我们严肃督促各地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并将政府债务风险与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分配挂钩,严控高风险地区新增政府债务规模。合理申请发行再融资债券缓解集中还款压力,督促按时足额偿还政府债券本息,坚决维护我省政府信用。同时,对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按程序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处理,公开曝光,绝不姑息。

总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空间防范化解财政领域各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第四句话,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财政部门的职能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管好蛋糕”,“管好钱”与“筹好钱”同等重要。

(一)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高度对财会监督工作作出新的战略安排。省委也将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列入“清廉云南”建设十大行动,把财政资金监管上升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依法理财,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对财经领域公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严厉打击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让财经纪律“长牙带电”。今年,根据审计移送、投诉举报、会计和评估监督检查情况,已对63家法人和相关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还将组织各地财政部门开展一定覆盖面的检查。

(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我们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对拨出去的钱,跟踪到底、问效到底,推动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今年,编制预算前,我们开展了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兴水润滇”等重大项目“一线问效”,推动项目建设提速、项目储备提质、预算管理提效,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完成609.04亿元资金重点绩效评估评价,提出完善建议112条。安排预算时,核减绩效目标不合理的预算资金85.84亿元。预算执行中,实地监控边境立体化防控技防项目、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等92.91亿元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收回“打瞌睡”低效财政资金。

(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不是短期应对措施,而是长期坚持的政策。我们努力构建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把牢预算支出关口,从严控制部门预算追加调剂事项,除应急救灾等特殊事项外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及时清理收回结余资金,不让资金趴在账上“睡觉”;建立全省统一的资产调剂使用平台,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利用。今年,省级部门公用经费年初预算继续按10%的比例进行压减,省级“三公”经费预算较上年预算下降10.29%,腾出更多财政资源,支持保基本民生、保经营主体,以政府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

下一步,我们将咬紧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将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做好财政工作的强大动力,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交出开局之年的优异答卷。

一是全面提升财政综合实力。巩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势头,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持续盘活用好资源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更大支持,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就业、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鼓励、带动和撬动放大作用。加快预算执行,发挥资金效益。

二是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建立健全产业强省财税政策,支持重点产业增强韧性和竞争力,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落实省、州(市)财政科技联动投入机制,打造一批科技引领产业示范县。

三是着力支持扩大有效需求。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丰富完善财政贴息、再贷款、信贷等政策工具,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四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润滇”和“兴滇英才”计划,全面推进健康云南建设。大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农村居民和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支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五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加强财政运行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兜住基层“三保”底线,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扎实开展财会监督工作,严厉整饬财经秩序。

六是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财政法治建设,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财政领域营商环境。

我就先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王椿元先生。

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重点保障精准有力、财政风险总体可控、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简洁的四句话铿锵有力,但是却凝聚着财政人的心血汗水和努力付出,为他们加油,等为他们点赞。

接下来,有请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现在正是新的毕业季,有关就业的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请问,财政部门在支持就业方面的举措?谢谢。

宗霞:

就业方面的问题有请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邹宁女士作回复。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邹宁发布新闻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邹宁: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我们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要求,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目前,省财政已筹措安排就业补助资金达30亿元,加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奖补等,支持就业创业的资金已达52亿元,全力支持做好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达5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1500万人以上,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任务。

第一,稳市场主体吸纳就业。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险费率政策至2024年底,减轻企业社保负担、增强活力促进就业。在国家授权范围内,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人员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实行最大幅度税收优惠。调剂下达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2.28亿元,支持全省各地足额、及时落实失业保险金等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按不超过30%的比例返还。安排就业见习补贴专项资金1.89亿元,调动企业设立并不断扩大见习岗位的积极性,争取在2023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不低于2万个,组织就业见习不低于1.5万人。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给予1000元-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第二,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双创”扶持力度,促进市场主体倍增,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筹措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16.71亿元,支持全省向重点群体和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60亿元,带动就业超4万人;专项安排0.52亿元资金,支持省级创业园示范基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返乡创业园建设,支持优秀大学生和退役军人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和吸纳就业。

第三,提升技能促进就业。筹措安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3.78亿元,支持全省开展2023年职业技能培训达60万人次,支持云南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和创建,提升劳务竞争力,推动“滇字号”劳务品牌成为重要的“就业名片”和“质量认证”,助力打造技能人才高地,提升技能和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让更多人在“好就业”的基础上“就好业”。

第四,兜牢底线帮扶就业。持续做好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持续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坚持就业援助和生活保障相衔接,着力兜牢就业困难人员的民生底线。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商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请问财政部门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宗霞:

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有请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发布新闻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

谢谢中国商报记者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方针政策,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

一是突出一个重点,精准有效投入。去年,我们通过加大向上争取和引导省级各领域资金倾斜支持,直接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达48亿元,比2021年增加了14%,新增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以奖代补、旅游纾困发展贴息奖补、创业担保贷款扩面等政策。今年,我们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更加注重精准性和有效性。比如说,我们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和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其中,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金占竞争性分配资金的一半以上。

二是注重两个协同,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进一步增强财政、货币、金融与产业政策协同效应,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为中小微企业增信分险作用。近期,我们研究出台了优质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2023-2024年获得的银行贷款,予以2%一年期贴息支持,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户贴息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可拉动放贷5亿元),其他企业单户贴息金额不超过600万元(可拉动放贷3亿元)。研究制定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统筹再贷款再贴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叠加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财政撬动措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专精特新支持领域。

三是减轻三个负担,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减税费负担。落实落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减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按50%征收等税收优惠政策,5月1日起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至2024年底。二是减采购成本。省级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仅采购文件费一项每年可为供应商减支约6600万元,参与采购的差旅费、人工成本等也将大幅降低。支持供应商在平台向保险机构购买保证保险缴纳政府采购投标、履约保证金,所需投入仅为保证金总额的1%—2%,显著减少资金占用。今年以来,全省政府采购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138.84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77.56%。三是减办理流程。支持市场主体财政资金实行网上公开办理,搭建“中小微企业财会服务平台”,切实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中国改革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改革报记者:

去年,我们实施了大规模的留抵退税支持稳住经济大盘。今年,企业都很关注,已经出台了哪些税费优惠政策,以及未来还有哪些措施值得期待?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邹宁副厅长作回复。

邹宁: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连续性,对一些政策作了延续;二是突出精准性,对一些政策作了优化;三是突出制度性,对一些政策作为制度性长期实施。其中,就几项政策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是在延续方面,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将降低失业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将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延续实施至2027年年底;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政策,延续实施至2027年年底。

二是在优化方面,2023年,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允许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分别加计5%、10%抵减应纳税额。2023年底前,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是在制度长期实施方面,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同时,对部分临时性安排、已经达到预期效果的政策到期之后有序退出,既促进税费政策体系的规范,又强化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税制基础。

接下来,省财政厅将继续积极发挥省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会同各成员单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减税降费与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推动创新创业等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宣传辅导,深入调查研究,加强跟踪问效,严格监督检查,增强政策落实的精准性针对性,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高质高效落实到位,让市场主体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请问,财政部门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苏建宏副厅长来作回复。

苏建宏:

感谢新华网记者对农业农村问题的关心和重视。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决扛牢扛实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结合财政的职能,我们在支持措施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各方面的资金,解决有钱发展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安排的资金发挥使用效益。

在筹集资金方面,我们财政部门每年在预算安排中都将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今年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915亿元,较上年执行数增加26.65亿元,增长3%。目前已累计投入相关专项资金691.9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78.27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一;安排省级衔接资金80亿元,较去年增长3.9%;已下达脱贫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85.85亿元(含衔接资金),提供了坚实的“粮草军需”保障。此外,2022年推动全省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48.38亿元,占比达10.4%,较目标任务高3.4个百分点;2023年截至目前支出22.5亿元,占比达14.5%。

管钱方面,我们构建了“制度+机制+技术”的资金监管体系。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相继出台了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实施意见、加快支出“十项”举措等制度措施,构建了支农资金管理使用制度框架。在健全机制方面,通过日常调度、督导,以及专项检查、重点监督、绩效评价等措施,加强资金使用全过程管理,强化责任落实、跟踪问效,建立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绩效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强化技术支撑方面,利用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和全国防返贫监督系统,对项目推进、资金支出等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管理使用中的问题。2023年,我省获得中央绩效评价资金奖励1.2亿元。

您关心的取得了哪些成效,我从资金投向的四个重点领域来介绍。

第一,全力支持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一是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今年,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1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农资补贴3.2亿元,引导农民保护耕地、提升地力,调动种粮积极性。二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安排38.63亿元实施新建215万亩、改造提升1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安排8.14亿元支持种业振兴。三是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支持力度。安排3.72亿元,支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和动物防疫。针对今年旱情,下达2.67亿元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下达农业保险保费相关资金9.63亿元,为全省提供高达1817.37亿元的农产品风险保障。

第二,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一是聚焦重点人群。重点支持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增收,坚决守住返贫底线。二是聚焦重点地区。今年,57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衔接资金县均支持规模3.09亿元,是其他脱贫县的3.1倍。安排资金136.99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发展、就业培训、物管费水电费减免补贴等,保障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三是聚焦重点环节。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各地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产业占比达60%以上,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据统计,一季度,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4632元,同比增长13.5%。

第三,积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安排资金6.7亿元,出台投资奖补政策、新增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农业有效投资,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二是促进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安排资金9.54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三是着力缓解融资难题。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费让利,推动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1至5月,新增担保18725户、新增担保金额57.75亿元,办理降费奖补担保业务984笔、实现融资10.99亿元,免除担保费1800.71万元。

第四,统筹抓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筹措12.97亿元,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位一体”、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宗霞:

谢谢苏建宏先生。

下面,提今天发布会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云南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请问,财政部门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壮大“三大经济”?谢谢。

宗霞:

支持壮大“三大经济”的经济,我们有请王椿元厅长来作回复。

王椿元: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去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这既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部署,也是充分发挥云南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和具体路径。云南财政部门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今年以来,省级财政共统筹安排资金710.4亿元、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35亿元,支持“三大经济”发展。

在发展资源经济方面。一是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295.78亿元,支持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作物重大品种推广、种质资源和耕地地力保护,大力提升蔬菜、水果、咖啡、核桃等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发挥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打造绿色农业强省。

二是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围绕绿色铝硅、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我省具备资源优势的重点产业,统筹安排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和中小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

三是支持文旅融合发展。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19.39亿元,支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支持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深入推进“旅游+”和“+旅游”,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

四是支持矿产资源发展。筹措下达1.04亿元,支持我省新一轮战略性及矿产资源找矿行动,实施地质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地质科研等四大类47个项目,建设多品种有色金属储备基地。

在发展口岸经济方面。一是支持中老铁路建设发展。2022—2024年,每年统筹安排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物流补助资金5亿元,支持中老铁路国际货运补贴及沿线州(市)开放发展。今年,筹措下达省预算内基建投资2.19亿元,支持中老铁路勐满国际橡胶产业园(一期)、中老铁路沿线墨江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建设项目等一批中老铁路沿线重点物流产业项目建设。

二是支持磨憨国际口岸和边境地区口岸城市建设。研究出台昆明市托管磨憨镇财政体制意见,指导推动昆明市财政建立与磨憨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2023—2025年,每年安排18亿元支持磨憨国际口岸建设,每年安排4亿元综合财力补助瑞丽、河口两个重点沿边地区建设,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三是积极发挥税收政策扶持引导作用。加强口岸免税店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州(市)申报设立口岸出境免税店。针对瑞丽、畹町、天保、河口等四个口岸出境免税店受疫情影响未能完成经营主体招标问题,及时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将免税店经营主体招标延期至2023年6月30日。边民按规定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天价值在8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免征相关进口税收,持续释放税收优惠政策红利促进口岸经济发展。

在发展园区经济方面。一是施行体制让利政策。除继续将增值税全部下放州(市)以外,园区内省级分享税收收入增量部分(以2020年为基数),2021-2025年全额返还园区所在地政府,由各地统筹用于加大园区建设。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省预算内资金安排10亿元以及统筹工信、科技、商务等领域资金,加大对园区发展和入园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作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在风险防范和债务可控的前提下优先支持,今年我们已发行专项债券112.38亿元支持产业园区建设。

三是聚焦产业集群发展。对遴选出的9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绿色低碳集群予以优势型每年5000万元、成长型每年2000万元连续三年支持。四是强化财金协同保障。2019年以来,累计下达专项资金3.03亿元,从担保费补助和风险补偿两个方面支持融资担保机构持续拓展园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信业务。目前,我们正在联合金融机构,研究制定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政策措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专精特新支持领域。这个问题我就回答道这里。

刚才各位记者关心关注的财政支持稳就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减税降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壮大“三大经济”等问题,也是市场主体和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重点,体现了记者朋友良好的专业素养。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作为连接财政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解读,可以把财政部门所做的具体工作让市场主体和老百姓知道;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和老百姓的心声也可以通过记者朋友这条途径反映给我们,有利于我们更好改进工作,这是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要求,也是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加强调查研究采取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之一。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王椿元厅长给我们作的专业解答,也谢谢他和记者朋友们进行的充分交流和沟通。

今天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王椿元厅长与三位发布人给大家所作的专业、全面的解答和发布。

通过发布,我们也充分看到,云南财政系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加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大改革落实落地,全力服务保障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强信心、促发展,今天发布会,数据翔实、内容丰富、信息量特别大,希望大家深入解读报道好、持久宣传好、全面展示好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为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福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