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3-08-28 22:00:00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本系列发布会的第18场:红河专场新闻发布会。

党的二十大以来,红河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扩开放、惠民生、优生态、促团结、保安全、强党建,把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在红河大地上。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红河州委、州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向大家介绍红河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关工作情况,并就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红河州人民政府州长罗萍女士;

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州委宣传部部长应亥宗先生;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吕进先生;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许高红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红河州人民政府州长罗萍女士发布新闻。

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红河州人民政府州长罗萍发布新闻

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红河州人民政府州长 罗萍: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向各位介绍红河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工作情况。首先,我代表红河州委、州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红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以来,红河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作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等重要指示,对标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我们提出“337”工作思路(第一个3是“3个阶段奋斗目标”:即三年新突破、八年再翻番、十五年大跨越;第二个3是建成“3个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7是建设“7个红河”:实力红河、创新红河、活力红河、幸福红河、绿美红河、和谐红河、平安红河),坚决扛起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红河新实践,全力建设“七个红河”,奋力开创红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产业发展,推动实力红河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们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着力推动绿色铝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12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全力以赴拼经济、出真招、抓落实,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今年上半年,全州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105个、总投资323.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1367.6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连续4个季度持续回升。

一是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力建设特色农业强州。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79.7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7.78万亩,水果、禽蛋产业规模居全省第1位,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主产区和西南片区最大的良种禽繁育生产基地。卓莓集团、联想佳沃等一批国内外头部企业落户红河,农业投资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1。今年上半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36.31亿元,同比增长4.4%。

二是推动现代工业企稳回升。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新兴产业集链成群,全州工业经济走出了止跌、企稳、回升“三部曲”。绿色铝、光伏等产业三年行动加速实施,圣比和10万吨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宏合年产193万吨低碳铝等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4.7%,占全省比重达14.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对全州GDP增长贡献率达20.4%。民营经济同比增长5.3%,占GDP比重达58.7%。

三是推动旅游产业焕发活力。实施“旅游+”“+旅游”,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优,加快推进全州旅游业转型升级。通过举办中越跨国春晚暨边民大联欢、“国际青年中国行·红河”参访等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美丽红河。恢复中越“两国六目的地”跨境旅游,推动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红河 一个最云南的地方”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认可。今年上半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同比增长44.7%、62.7%。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13%、居全省第2。

二、全力抓创新发展,推动创新红河建设迈出新步伐

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扎实推进教育振兴。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个旧市、石屏县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工作扎实推进,开远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省级督导评估,组建滇南卫生健康产教融合共同体,巩固提升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型红河建设。获批设立省级绿色食品中越双边国际联合实验室、智慧物流(中越)国际联合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红河—2025”智能全自动制浆配浆灌浆一体化平台、隧(涵)洞智能检测机器人等设备成功应用于10余个在建水利工程,20项成果获全省科学技术奖。目前,全州建有27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培养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25户。

三是着力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红河奔腾”人才计划,大力推进青年党政干部储备人才、教育人才、医疗人才等“7个专项”,年内计划招引各类人才200余人。完成55名州管专家选拔认定,完成64名专家人才“兴滇惠才”卡发放,组织67名专家人才申报“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积极融入滇中人才协同带,在人才服务一体化方面,实现了人才身份互认、待遇共享。

三、全力抓协调发展,推动幸福红河建设得到新提升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全力夯实发展基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元阳民用机场预可研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弥蒙高铁开通运营,建个元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内联外通”“北融滇中”“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红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第一批17个光伏项目全部开工建设,3个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75.14%,新能源项目并网投产进度居全省第1。弥泸灌区、石屏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24件在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速。新建改造城市排水、供水、燃气管网333.75公里,建设海绵城市4.48平方公里,老旧小区、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率分别达93.18%、93.3%,保障性住房分配入住率达96.26%。

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农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全州投入22.44亿元财政衔接资金抓巩固、促振兴,68.7%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8411.84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36万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全州74%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上半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1万人、已完成省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完成省级的100.15%,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构建。深入开展健康红河16大行动,建成运营心血管、急重症、儿科、妇产4个区域医疗中心,4个县市中医医院晋级为三级中医医院,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个、全省首批示范托育机构4家。

四、全力抓绿色发展,推动绿美红河建设呈现新变化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护好红河的绿水青山、蓝天净土。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坚决打好异龙湖脱劣攻坚战,完工“一湖一策”项目12个,实现补水796.7万立方米,全州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100%。争取国家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奖补资金,完成169个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二是狠抓问题整改。全部完成第一轮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启动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按时序加快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2018年以来红河州涉及国家和云南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130件信访举报件全部办结,26个问题已验收销号。

三是推进绿美红河建设。全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稳步推进974个绿美乡镇、绿美村庄等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绿色设计产品”2个。完成营造林9.04万亩,弥勒市林长制工作再获全国通报激励表彰,“屏邑碳票”成为全国首家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县级林业碳票,红河县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助推乡村振兴”入选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五、全力抓开放发展,推动活力红河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们坚持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

一是夯实开放基础。全面实施营商环境“提质培优年”行动,全力推动经营主体提质扩容,2022年全州营商环境排名位居全省第2,经营主体达43.7万户,同比增长22.3%。全力推行“一箱到底”“一车到底”两种跨境联运模式,实现泰国榴莲、越南辣椒、老挝西番莲等产品首次从河口进口。今年上半年,河口口岸实现出入境人数143.8万人次、进出口货物132万吨,成为今年以来全省首个突破“两个一百万”的陆路口岸。

二是打造开放平台。用足用好州内开放平台,加快构建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河口边合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联动发展新格局。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14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53.61%、185.71%,成功举办第一届夏季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暨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发布会,“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一系列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0.5%、35.9%。

三是建设贸易强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意见、省政府支持河口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意见,成立中越(红河)联合供应链联盟,加快推进河口智慧县城、智慧口岸和沿边产业园区建设。今年上半年,共谋划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项目84个、总投资754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20.9亿元、同比增长61.8%。

六、全力抓共享发展,推动和谐红河建设展现新作为

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深入开展“三话六学”实践活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32.95万场,建成“习语步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深入推进“石榴红”工程,蒙自市、绿春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通过省级初审。积极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红河实践,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持续巩固。

二是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加快实施3个边境县49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已完成499个自然村4352个项目。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47个“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建成了1135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

三是建设法治红河。一体推进法治红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组织省州普法工作队下沉2550人次,举办法治宣讲2766场次,精准普法4500余人次,以专项普法“小切口”带动基层社会“大治理”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

七、全力抓安全发展,推动平安红河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们坚持发展是基础、安全是保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边固防持续推进。平稳实现新冠疫情防控“迎峰转段”,优化边境防控卡点和值守力量,深化“三防”有效融合和管理维护,守好国门、管住边境、服务发展,打造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红河模式”。

二是平安红河建设成效凸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挂联包案,全州矛盾纠纷成功调解率达97.39%。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持续提升。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当前,红河州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践行省委倡导的“十种鲜明导向”,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努力把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变成美好现实,以中国式现代化红河新实践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罗萍女士。

担当实干,求真务实。红河州多方发力,全方位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开启现代化建设的红河篇章。

接下来,有请记者朋友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中国建设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建设报记者:

红河州拥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5个国家级开放发展平台,又面临建设沿边产业园的重大机遇,请问红河州在用好开放优势,促进开放发展,以及推动沿边产业园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谢谢。

宗霞:

沿边开放发展方面的问题,有请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许高红先生来作回复。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许高红答记者问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许高红:

谢谢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红河州与越南接壤,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河口口岸距越南河内260公里,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门户。红河也是云南最早开埠通商的地区,诞生了多个中国第一、云南第一。全州已设立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红河综保区、蒙自经开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多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当前,又面临着建设沿边产业园的重大机遇。红河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口岸经济”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开放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主要措施和成效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千方百计提高通关效率。投资9800多万元实施了河口智慧口岸建设,引进一批现代化设施,河口公路口岸货车通关时间从40分钟压缩到了10分钟以内;同时,大力完善口岸通关基础设施建设,河口口岸南溪河联检大楼、河口红河公路口岸北山联检楼内外修缮项目计划近期竣工。金水河口岸获批成为国际口岸,自今年1月8日全面恢复客运通关以来,河口口岸成为云南省今年首个突破人员与货物“两个百万”指标的口岸。6月13日,金水河口岸开通“中国金平—越南莱州”国际道路客运班线,实现中越跨境客运新突破。与越方沟通建立农产品高峰期通关保障措施,保障农产品优先快速通关。1至6月全州口岸进出口货量132.12万吨、货值95.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69%。

二是千方百计降低物流成本。启动实施了“一箱到底”“一车到底”跨境物流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先后完成了40英尺集装箱由玉溪经河口到海防港直达运输,试点了越南沙巴至昆明跨境货车直达运输、跨境电商“一箱到底”直达海外仓、中泰跨境集装箱运输、45英尺冷柜集装箱经河口铁路口岸出境等,同时,我们积极打通越南经河口直达成都、重庆以及中国西北地区的货运线路,今年8月越南水果首次经河口口岸直接运往新疆,力争常态化开行越南经河口口岸连接滇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西北地区的跨境多式联运线路。

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对外贸易。启动实施进境食用水生动物监管场所建设,扩大海鲜等商品进口种类;做活边民互市贸易,全面推进“边民互助组+国资平台+外贸企业”运作新模式,边民变股东,提高边民组织化程度,同时加快引进一批落地加工企业,今年上半年,边民互市贸易完成11.2亿元,增长46.6%。做大跨境电商,鼓励各县市规划建设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大经营主体引进孵化力度;充分发挥小语种人才和跨境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直播;同时推进边境仓、海外仓建设,引入一批跨境物流龙头企业,力争在红河形成跨境电商集货中心;全面推进出口农产品基地备案联合审查机制,吸引更多出口企业到红河州注册。上半年全州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0.9亿元,增长61.8%,居全省第三位。

四是千方百计扩大对外经贸交流。2022年10月18日、2023年1月18日分别与越南莱州、老街工贸厅签署《经贸领域合作备忘录》。今年以来先后赴越开展经贸交流3次,邀请越方代表团及企业来访考察3次,在经贸合作、通关协作和跨境物流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成果。3月28日在河内举办2023年(河内)中越物流企业推介座谈会,与3家越方企业签署协议,搭建两国四地供应链企业联盟。

沿边产业园方面,红河州当前正在同步推进园区规划编制、产业项目招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一是以口岸腹地一体化思路推进园区建设。按照上报省级的方案,河口沿边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按“一园三片”进行空间布局(河口片区24平方公里,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片区9平方公里、开远片区5平方公里)。园区总体定位为“中越经济走廊承接制造业转移示范区”,重点发展消费电子及其零部件、轻纺加工、东盟特色产品加工3大主导产业,配套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业。目前园区内先行启动区总面积11.91平方公里,可招商土地6.56平方公里,可“拎包入住”的厂房58.96万平方米,园区产业承载力不断提升,积蓄发展动能强劲。

二是借东西部协作之力全力承接产业转移。围绕主导产业定位,研究制定《河口沿边产业园精准招商攻坚行动方案》,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明晰重点承接细分产业,按“一产业一专班”组建招商专班,出台招商奖励办法。州委、州政府及沿边产业园区所在地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40余次。其间,聚焦联动央企,积极与中国电子信息联合会等商会、协会对接,推动建立有序引导产业转移长效机制;同时,发挥好沪滇合作机制作用,主动与上海市徐汇区、长宁区对接商谈建立产业转移机制。今年以来,沿边产业园已签约产业项目14个,协议投资超45亿元。

我就回答以上内容,谢谢!

宗霞:

谢谢许高红先生。

红河州立足区位优势,多管齐下加快建设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全力推进沿边产业园区建设。

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红河州脱贫人口基数大、防返贫任务重,请问在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脱贫人口增收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宗霞:

乡村振兴方面的问题有请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州委宣传部部长应亥宗先生来作回复。

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州委宣传部部长应亥宗答记者问

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州委宣传部部长 应亥宗:

谢谢媒体记者的提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关键的就是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红河州始终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举措。2022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0元,同比增长6.59%;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530元,同比增长16.89%,超过全省267.71元、全国187.63元。工作中我们主要探索实践了“三个一”工作思路。

一是落实了一批助农增收政策。制定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低收入脱贫人口过万两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行动,实化细化措施抓增收。加大产业投入,激发经营性收入增收潜力,2022年来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45亿余元,其中产业帮扶资金占比超过60%,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列入州政府年度10件便民惠民实事来抓,全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投放60.93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如,发展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预计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创造就近就业岗位5万余个。2023年前两季度全州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1878.33元,占比23%,其中石屏县经营性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巩固工资性收入成果,全州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38.48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0.79万人。同时,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盘活农户资源资产、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步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二是引培了一批助农增收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群众增收,成功引进荷兰安祖公司、联想佳沃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全州有农业企业9759户,比2022年净增985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4户。全州带动脱贫户的经营主体共计1732个,共带动脱贫户19.51万户86.52万人,实现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全覆盖。13县市基本形成以茶叶、奶业、水果、中药材、花卉等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如,弥勒市小河边村种植鲜食玫瑰花2000余亩,与龙头公司长期合作开发玫瑰系列产业,并带动旅游业发展,村小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余万元。

三是推广了一批助农增收模式。学习借鉴全省十种助农增收模式,探索实践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加减乘除”法则,结合红河实际,因地制宜总结推广了一批有特色、有成效、可复制的增收模式。比如,建水县全链条式培育乡村工匠,建立了5000余人技术精湛的“金剪刀”疏果队,每年到全国各地疏果,带动群众创收近7亿元。元阳县、红河县分别示范发展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4.5万亩、1.5万亩,实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示范区亩产值由过去的不到3000元提高到8000元。泸西县采取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促增收的做法,把小香葱发展壮大为面积13万亩、年产值35亿元、务工收入15亿元的致富大产业。元阳县阿者科村实行全民参与旅游与梯田遗产保护的内源式发展乡村旅游实践模式,今年首次突破年户均分红万元大关。

今年前两季度,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640元、8411.84元,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就回答以上内容,谢谢!

宗霞:

谢谢应亥宗先生。

红河州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在促进农民和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近年来,红河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宗霞:

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继续有请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州委宣传部部长应亥宗先生来作回复。

应亥宗:

谢谢媒体记者的提问。非常感谢大家对红河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注。近年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始终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快实施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之“优”、经营主体之“强”,促经济发展之“进”。今年上半年全州实有经营主体达44.6万户,同比增长22.3%,总量位列全省第3位;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7.6亿元、增长4.9%,增速连续4个季度持续回升,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一、坚持高位统筹推进

红河州委、州政府把大抓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州委书记、州长为“双组长”的红河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出台《红河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22—2024年)》,提出了“一年攻坚突破、两年提质培优、三年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县市、州级部门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列入州委、州政府重点督查事项推动落实,为全州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保驾护航。

二、营造“活”企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出台《红河州2023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等系列稳增长促发展、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普惠金融等纾困惠企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今年上半年共为企业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5.78亿元,对599户符合奖补条件的经营主体兑现奖补资金4730.1万元,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放款12.16亿元,降低和缓缴失业、养老、工伤等保险费1.01亿元,发放稳岗返还金5310.52万元。着力破除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的隐性门槛和壁垒,上半年为4782家次投标人节约招标文件费等投标成本956.4万元,为4112家投标企业使用投标保函释放资金4.85亿元。建立健全信用修复长效机制,今年成功修复失信企业998家。围绕“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制度,多元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切实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入推进企业开办“一窗通”“证照分离”“一企一证”等商事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6个工作日内。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项目落地,企业投资项目实现全程网上即时办理,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48个工作日内,率先完成全省“标准地”试点项目,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推行“先建后验”改革,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和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专窗,以服务优化促进经营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

四、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认真落实“清廉云南”工作部署,抓实红河州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标“营商环境不优”专项整治4个方面18项措施和政务服务便民领域存在问题专项整治7个方面10项措施,通过重点整治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怨等突出问题,推动营商环境质效全面提升。

红河州在2022年度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考评中取得了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实现了营商环境争先进位,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紧扣“营商环境提质培优年”工作目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力争在2023年省级营商环境评价中继续保持全省一流水平,全面擦亮“梦想红河·投资热土·兴业福地”红河营商新品牌,服务红河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就回答以上内容,谢谢!

宗霞:

谢谢应亥宗先生。

“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梦想红河·投资热土·兴业福地”,期待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发展。

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我们了解到,目前红河州聚焦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等12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请问红河州围绕推行“链长制”,加强产业体系建设,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宗霞:

产业链方面的问题有请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许高红先生来作回复。

许高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红河产业培育的关注和提问。红河州作为云南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逐步培育成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大州,工业门类相对齐全。但近年来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乏力的问题,亟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红河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六个大抓”部署要求,认真分析、反复讨论,作出了大抓“12条产业链”的决定,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完善工作体系。红河州通过对自身产业基础、比较优势、科技变革、市场趋势等综合分析,谋划确定了打造绿色铝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等3条千亿级产业链及新型化工、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文旅、电子信息、绿色建材、新能源储能、通用航空及无人机等9条百亿级产业链,同步研究制定了《红河州推行链长制落实“六个大抓”实施方案》《红河州推进产业链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相关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明确了12条产业链的主攻方向、承载平台、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成立了州委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委员会下设保障办、链长办、项目办“三办”,每条产业链均组建了由“四套班子”厅级领导担任链长、副链长的专班,全面掀起大抓产业、大抓招商的热潮。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合力精准招商。把“大抓招商”作为推动产业链建设的核心抓手,紧紧围绕“招什么”“拿什么招”“怎么招”等问题制定了“1+N”招商引资政策,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一把手”招商,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及链长、产业牵头部门和各县市区“一把手”亲自谋划、亲自带队到省外招商,主动扛起产业链招商责任。大力推进市场化招商和以商招商,研究出台了《红河州市场化招商奖励办法》,州级发展了20余名专业招商代理;全面服务好已落户外来投资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今年8月对一名引荐了重点产业项目落地的引荐人兑现了100万元奖金。强化考核奖惩,提高州级对县市和部门综合考核中招商工作权重,启动招商“比学赶超”活动,州级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各县市实行“季考核”。推行链长制以来,全州各级“一把手”共外出招商253次,接洽客商286次,促成新签约投资1亿元及以上重点项目63个。

三是坚持结果导向,狠抓项目落地。建立了州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按照项目全流程服务的要求,负责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的困难问题,推行链长制以来,共调研指导重点企业193户、产业项目190个,梳理问题490条,提出指导建议并解决387条。州委、州政府定期不定期对12条产业链、县市(园区)进行调度,每季度召开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让大家观摩借鉴、相互启发、对标先进、寻找差距。推行链长制以来,12条产业链投资1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新开工项目共137个,计划总投资1767.57亿元。

四是坚持综合施策,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每周由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主要领导“面对面”问需于企,“心贴心”排忧解难,共谋政企共赢发展之路。各县市设置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流程免费“帮办代办”。2022年,红河州营商环境全省排名跃居第2。推行链长制以来,12条产业链新增企业344户、新增规上限上企业87户。

产业的培育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虽然我州“链长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大项目、好项目少,产业链不完整,要素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州委、州政府将始终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长期目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不断完善“产业链”工作机制,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谋划、招引上下游、左右链项目,加快培育成长性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我就作以上回答,谢谢!

宗霞:

谢谢许高红先生。

“高位统筹、链长负责、专班推进、联动招商、动态管理、合力攻坚”的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切实推动了红河州的产业强州建设。

接下来,提本场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

文旅头条记者现场提问

文旅头条记者:  

  红河拥有“三千四百年”文化旅游名片,2023年是红河哈尼梯田申遗十周年,请问在用好红河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游IP方面,红河做了哪些工作?

宗霞:

好的,看来发展了经济,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仍然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有请红河州副州长吕进先生来作回复。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吕进答记者问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吕进:

党的二十大以来,红河州依托“三千四百年”七张靓丽名片和丰富多元的文旅资源,抓住文旅市场回暖复苏机遇,围绕省委书记王宁提出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和王予波省长要求的“业态新、层次高、活力足、服务优、形象好、底线牢”,明确红河州作为云南旅游新方向的定位,擦亮“云上梯田·梦想红河”金字招牌,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全面梳理,精心打造,重点推出五大旅游品牌。一是梯田韵。1300多年来,世世代代哈尼族人在大山上辛勤雕琢,造就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农耕文明史奇迹。今年是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我们在北京举办了专场宣介活动,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哈尼“丰收节”和“长街宴”深受游客喜爱。二是古城梦。建水古城、石屏古韵源远流长,建水紫陶、石屏豆腐久负盛名,“文献名邦”“临半榜”等美称实至名归。王予波省长明确提出将建水古城作为打造最美乡愁之旅的典范。三是异域风。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门户和我国西南方向最先开放的地区,云南第一条铁路、第一个邮局、第一个海关、第一家外国银行等都诞生于蒙自,沿着滇越铁路一路向南,您可以领略到法国和越南的异域风情。四是佛地行。弥勒是全国唯一与佛同名的城市,我们称之为佛地。省政府命名授牌的27个特色小镇中,红河州独占8席,其中弥勒占4个,东风韵、太平湖、可邑小镇、红河水乡已成为全国乃至越南游客最喜欢的打卡地之一。五是红色情。中共云南省委一大在查尼皮召开、西南联大在此办学,传承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延续着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种。在红河,彩云之南几乎所有元素都能找到,游客既可寻觅“诗与远方”、又能追忆最美乡愁,可谓是一个最云南的地方。

第二,系统谋划,补齐短板,形成一批文旅特色精品。我们创建了一批“国字号”旅游品牌。元阳县阿者科村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备选名单、弥勒市创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紫陶创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临安古城主题特色街区创建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被列入国家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备选名单。我们走热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中越“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受到两国游客热捧,弥勒市小河边村乡村旅游路线入选文旅部“大美春光在路上”主题路线,诗与远方·健康生活游、非遗之魅·文化研学游、“一湖两城”·滇南最美乡愁游、民族风情·节庆狂欢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受到好评。我们建成了一批优质住宿点,弥勒美憬阁酒店、太平湖森林木屋酒店、康藤·红河谷帐篷营地酒店、元阳多依树酒店、建水临安酒店等200余家高品质酒店以及100余家等级民宿客栈建成使用。我们深耕了一批非遗文旅产品。芒鼓舞、哈尼多声部、阿细跳月、都玛简收等119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得到加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增至1996人。建水紫陶走进北京荣宝斋、上海豫园,彝族海菜腔亮相COP15第二阶段会议,响彻蒙特利尔会议中心。《哈尼铓鼓舞》《建水小调》等非遗传承项目参加海外展映。哈尼梯田从全国3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我们创作了一批经典文艺作品。《诺玛阿美》《流芳》等多部优秀歌舞作品问世,州歌舞团参演的大型原创音乐剧《绽放》和民族舞剧《孔雀》在全国巡演。《马缨花》代表云南省广场舞类唯一节目入围全国群众文化“群星奖”决赛。《火塘》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并入围“荷花奖”终评。《我家住在梯田边》《山林小学》分获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金奖和银奖。红河州深度参与,充分体现红河文化元素的优秀少儿合唱舞台剧《山林童话》正在全省巡演。

第三,开拓创新,提升服务,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一是拓展文旅宣介的深度和广度。聚焦省委王宁书记提出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提出并推广“有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文旅新IP;主动赴北京、上海、重庆、成都、贵阳和越南河内开展文旅推介,参加“南博会”“宿博会”等重要论坛及展会,在北京、昆明等地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二是提升民族节庆品牌和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影响力。围绕红河民族多元等优势及良好体育运动条件,积极策划推出一批创意活动。成功举办2023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暨边民大联欢,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及好评;连续开展“一湖两城三千年”文化节、金平蝴蝶谷艺术节、元阳泼水节、弥勒阿细跳月万人狂欢等一系列节庆活动,举办全国男篮全明星赛、石屏环异龙湖马拉松赛、弥勒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极大吸引了各地游客参与。下半年还将陆续推出“有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文化旅游节、来红河甩米线、全国非遗美食荟萃、哈尼长街宴、建水孔子文化节等民族民俗体验强的节庆节日,开展中越“两国一赛道”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让游客到红河州能感受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新意的氛围,结合各大景区景点,适时推出优惠政策。三是持续擦亮红河文旅服务品牌及形象。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行动,用好49支文旅青年志愿者团队,更好满足游客高品质游玩需求,全面展现红河州城市形象和友好度;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聚焦“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消费、甩团、甩客等问题,强化联合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特别是坚持从源头上防范旅游乱象发生,全面取消州内旅游指定购物点,大力发展旅游购物街区,让游客自由行、自由购,实现“低价游、甩团甩客、强迫购物”等乱象零投诉。

下一步,红河州将紧紧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着力增强“最云南”底色,全力建设“跨境旅游先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旅高质量发展试点区”,推动红河成为云南旅游的新方向!千般情千里长歌,我们相约在红河!

谢谢大家!

宗霞:

今天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特别感谢罗萍州长率领她的团队为大家作出“最云南”的红河展示和呈现,让大家对红河州今后的发展充满期待。

党的二十大以来,红河州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工作要求,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也深入地践行省委倡导的“十种鲜明导向”,凝聚共识、担当实干、攻坚突破,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红河奔腾,勇往直前,这是红河的冲劲,更是红河的干劲。希望记者朋友们宣传好报道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以及红河州各项事业取得的发展和成效,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红河州,为红河州的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