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局、强信心、 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3-09-07 10:00:00   【字体: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是本系列发布会的第22场:丽江专场发布会。

党的二十大以来,丽江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团结一心、全力以赴,“争一流、促跨越”,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创丽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丽江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向大家介绍丽江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工作情况,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刚先生;

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冯玉祥先生;

中共丽江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健先生;

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周邦国先生;

丽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和晓英女士;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国坤先生;

丽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木仕斌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刚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刚发布新闻

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刚: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时节,云岭大地丹桂飘香、硕果累累,正是一年好景时。非常高兴能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丽江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情况。在此,受丽江市委书记浦虹的委托,我谨代表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丽江发展的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丽江,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辖5个县区,常住人口123.8万人。丽江,区位独特、历史厚重、资源丰富、文化多样、风光绮丽、开放包容,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文化、自然、记忆3项世界遗产的城市,是无数人向往的诗和远方。长期以来,广大媒体高度关注丽江、支持丽江、宣传丽江,用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文字和声音,记录了丽江拼搏奋斗的发展足迹,见证了丽江不断开拓进取的发展历程,极大提振了丽江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极大提升了丽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丽江”带给世人无限的遐想、展示独特的魅力。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认真谋划实施系列三年行动,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新进展,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开创丽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下面,我从8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丽江的发展变化。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实现了争先进位的发展目标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一天也不能耽误”的紧迫感抓经济工作,认真落实稳增长各项政策和接续措施,高位统筹、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干中求成,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经济平稳增长。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排名全省第4位,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1、1.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排名全省第5位,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3、0.7个百分点。

二是发展势头良好。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名全省前5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较2021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二、产业培育卓有成效,形成了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

我们围绕资源优势大抓产业发展,按照高原特色农产品创品牌、绿色工业扩增量、文化旅游提质效的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一县一业”特色凸显。加快金沙江绿色经济带建设,持续发展壮大古城花卉、玉龙道地中药材、永胜食用菌、华坪芒果、宁蒗马铃薯优质种薯“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进“丽系”农产品品牌打造,全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加快丽江鲜花港、金沙江百里芒果长廊、东方希望生猪养殖、稼沃蓝莓二期等农产业聚集项目建设。实施林下可燃物综合利用,推动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发展。上半年,粮食种植面积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蔬菜及食用菌、水果、中药材、鲜切花等特色经济作物产量产销两旺,一产增加值增长4.7%、排名全省第2位。

二是绿色工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单晶硅棒年产能达35GW,总装机65.9万千瓦的9座光伏电站并网投产,梨园—阿海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丽江成为全省“水电硅材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风光水储”多能互补绿色能源基地。积极推进“新能源+绿氢”产业发展,建成全省第一座加氢站,全省第一个绿氢零碳智慧工厂试生产,氢能自行车、氢燃料电池客车、氢能智慧小镇、天然气掺氢等氢能应用示范取得新进展,打造了“绿氢丽江”城市新名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动产业聚集。1月至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排名全省第2位,华坪产业园区、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7.9亿元、增长30.7%,单晶硅行业增加值增长72.3%。

三是文化旅游强劲复苏。出台《丽江市旅游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高标准编制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规划,持续开展“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秩序整治,全面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力打造全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A级景区增加到37个,市旅游集散中心即将建成投运,泸沽湖摩梭小镇、地中海国际度假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不断拓展。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休闲度假、研学旅游、生态旅居、森林康养、户外健身运动、会议会展等产品供给,延伸文旅产业链条。举办“世界旅游联盟·丽江会员日”“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等一系列文旅活动。丽江市被国务院列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10个地市之一,古城景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旅游业强劲复苏带动消费加速回暖,1至7月,接待游客44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0亿元,分别增长45.8%、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排名全省第4位。

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条件

我们坚持“基础先行”,打通“发展动脉”,持续推进综合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有效投资持续增长。今年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排名全省第5位。集中开工重点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134.5亿元,产业投资增长29%,占投资比重达38.2%。工业投资增长38.3%,能源投资增长25.2%,交通投资增长21%,文旅投资增长72.6%。

二是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宁永高速、大具金沙江大桥建成通车,古宁高速、玉维高速、稻丽高速拉伯至大东段、都香高速宁蒗至香格里拉段建设加快推进,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52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2公里。丽香铁路主体工程完工,大丽攀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丽江观光火车一期工程建成。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有力推进,复航丽江—曼谷航线、新开丽江—河内航线,单日航班保障架次、旅客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成为西南第五大、云南第二大航空港,通航城市达95个,综合交通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区域枢纽”的新跨越。滇中引水丽江段、龙蟠提水等水利项目有力推进,城乡电网结构明显改善,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展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面貌

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一是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省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和东西部协作考核取得“双好”等次。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排名全省第2位,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9.7%。

二是示范创建稳步推进。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实施,推进试点乡镇、村社农文旅融合发展,玉湖村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经验成为全国典型,乡村振兴示范区“2+6”试点建设初见成效。大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73%、高于全省6.64个百分点,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80.7%、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镇区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91.23%、高于全省3.33个百分点,自然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86.56%、高于全省平均14.02个百分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城市品质加快提升。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加强中心城区建筑风貌管控,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经验成效不断巩固拓展。统筹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健康县城创建,推动绿美城市、花园城市建设,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幸福宜居家园。

五、绿美建设不断加强,筑牢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一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抓好各级各类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保持100%,泸沽湖、程海、金沙江丽江段水质稳中向好,拉市海水质从Ⅲ类提升到Ⅱ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成立高原湖泊研究中心,积极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创建。完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中心城区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城乡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态福祉不断提升,丽江市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是大力推进绿美丽江建设。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14%。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八大绿美工程,上半年完成绿化面积187.7万平方米、植树46.6万株,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0个、省级森林乡村84个,创建省级绿美乡镇5个、绿美村庄10个。泸沽湖被评为省级绿美河湖标杆典型,古城区被评为省级绿美城市,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为丽江的普遍形态,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六、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提升了推动发展的活力效能

我们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更加注重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以改革破难题。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华坪增量配电网投入运营,在全省率先推开“县管校聘”改革,财税金融、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大力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排查清理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清除隐性壁垒专项整治,实施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95%,全程网办及零跑动事项比例达97.3%。

二是以开放促发展。自觉服务和融入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大局,坚持大抓招商引资、大抓市场主体,上半年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85亿元,增长41%、排名全省第4位。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经营主体增长14.19%,规上工业企业增长17.86%。

三是以创新添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丽江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华为丽江数字化建设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建设省级星创天地4个,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石墨新材料研发、油橄榄新种质选育栽培加工等项目获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上半年全市信息产业规模达98.3亿元,增长36.6%。

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答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多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96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68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8.19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4.0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0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02%。丽江职教园区建成投用,丽江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招生,丽江师专升本通过省级评议审核,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建成开馆,华坪女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建成投用,积极探索中医药服务旅游产业,推动医体旅融合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市妇幼保健院获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县区妇幼、中医等专科服务短板持续补齐。

三是平安建设深入推进。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亡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信访总量持续下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圆满完成国家“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各项任务。强化措施防风险化债务,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风险受控。

八、作风效能不断提升,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我们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聚焦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推动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力。

一是持续改进作风。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践行“三法三化”和“三个马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制定实施《丽江市“争一流、促跨越”行动方案》,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季初分析研究经济工作、季中经济工作专题会调度推进、季末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现场观摩会比学赶超,推动各项工作持续争先进位。

二是倡导担当实干。制定实施《丽江市“发展有我·实干当先”3532举措》,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倡导树立“十种鲜明导向”,把群众想干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把我们在干的事,成为群众期盼、支持、参与的事;使我们干成的事,都成为惠及群众的事,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各位媒体朋友,当前,丽江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系列三年行动,坚持“十个全力干好、十个坚决不干”,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全力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经济增长坚持稳中求进,产业发展突出绿色生态,文旅产业加快迭代升级,招商引资力求精准高效,乡村振兴聚焦群众增收,城乡建设体现绿美特色,防风化债树牢底线思维,安全生产抓实源头风险防控,全力将丽江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丽江的关心厚爱,真诚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支持丽江发展,继续为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宣传意识和服务意识,主动做好协调服务,为各级媒体记者到丽江采访报道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李刚先生。

我们看到了不断发展的新丽江,可以说,丽江全市上下保持定力,锐意拼搏,经济增长稳中求进,产业发展绿色生态,文旅产业迭代升级,招商引资精准高效。乡村振兴成绩斐然,城乡建设绿化美化。我们以更高水平的大开放推动了丽江的大发展,美丽的丽江也不断呈现着发展的勃勃新姿。

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请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在推动丽江旅游转型升级、打造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方面的情况。

中共丽江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健答记者问

中共丽江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肖健:

感谢媒体朋友对丽江旅游的关心与关注。近年来,丽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文旅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2023年1-7月共接待游客4445万人次,与2022年同比增长45.82%,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38%;旅游总收入660亿元,与2022年同比增长75%,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08%。

抓政策引领。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领,高位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了《丽江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台了《丽江市贯彻落实<加快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守护好云南旅游金字招牌的意见>实施方案》及十大激励措施,提出打造旅游业态创新工程,每年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制定了《丽江市推进旅游营地建设实施方案》,努力培育一批精品旅游营地。

抓文旅融合。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了音乐集市、民谣现场、剧本游戏等体验参与类文旅演艺产品,推出了雪山艺术小镇、沄汐精品剧本主题客栈、红谷坡地艺术区等文化新地标;涌现出物与岚、墅家玉庐等文化体验式住宿酒店;打造了丽江古城28个文化院落,并对外免费开放;培育出“软籽石榴文化节”“荷花节”“中国芒香•绿色华坪”等民族民俗节庆文化旅游产品。

抓业态创新。我们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实施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品。发挥避寒避暑双宜地的优势,打造了一批康养度假产品;发挥最适宜高原运动的海拔优势,探索“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新路子,举办格兰芬多自行车节等节庆赛事活动;依托独一无二的乡村风貌,推出了以白沙玉湖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了永胜三川田园综合体;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育了一批以星托邦为代表的精品旅游营地。

抓科技赋能。我们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全面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建成了智慧旅游项目大数据集成中心、文旅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行了“大一卡通”监管结算服务模式,将结算范围扩大到民居客栈、旅游车公司等,实现全过程信息化、可溯源管理;推出了狮子山夜游灯光秀项目,建成了玉龙雪山智慧化景区指挥中心,完成了玉龙雪山冰川博物馆智慧化改造,加快推进丽江古城遗产数字化监测项目、白沙壁画数字化展示项目建设;“丽江古城智慧小镇”案例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文化和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旅游的新需求、新变化,以“不要第一,就要唯一”的态度,持续推出新业态、新产品,形成“新供给催生新需求、新需求激发新供给”的良性循环,推动丽江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宗霞:

谢谢肖健先生。

“舍不得的丽江”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丽江也期待着所有的朋友再次、多次不断地光临。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政协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政协报记者:

近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大抓绿色工业发展。请介绍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丽江市绿色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丽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木仕斌答记者问

丽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木仕斌:

感谢记者朋友对丽江绿色工业发展的关注。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资源经济,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2023年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2位。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丽江绿色工业发展。

一是以“园区”为抓手,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园区提质增效为抓手,不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隆基单晶硅、泽维制药、三峡新能源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落户园区;不断加快市级产业聚集区申报,玉龙县、永胜县市级产业集聚区第一批通过省级审核,园区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园区经济取得新的进展。2022年,我市华坪、金山两个省级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82.3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华坪产业园区完成173.11亿元,全省排名第25位;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6%,园区经济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2023年度园区经济发展指标考评中期分析评估丽江市排全省第5位。

二是以“项目”为抓手,抓住工业发展“牛鼻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践行“三法三化”工作法,建立了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现场推进、市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工业项目跟踪服务等制度,聚焦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动项目建设,隆基三期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2023年6月投产;五星石墨二期、集瑞年产9万吨木塑复合材料、泽维甾体激素改扩建二期等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2022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86.76亿元,增长63.4%,高于全省14.6个百分点。2023年1—7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6.97亿元,同比增长38.3%,高于全省6.7个百分点。

三是以“产业”为抓手,打好资源经济“优势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定位,依托丽江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以绿色制造业为主的绿色工业发展。一是水电硅材产业高速发展。聚焦硅光伏产业链,加大全产业链招商和项目推进,引进了隆基3期单晶硅棒项目为代表的一批水电硅材项目,2022年实现产值148.44亿元,增长52.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单晶硅产业产值超过水电行业,成为丽江工业第一大产业;今年隆基三期满产后,单晶硅产能将达到35GW,水电硅材产值将有望突破200亿元。二是氢能源电子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光伏新能源+氢能+氢能源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引进了上海重塑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江苏投特膜电极催化剂产业化基地项目、永安行氢能自行车项目。丽江已建成全省第一座加氢站;金山工业园区零碳智慧绿氢工厂已实现试生产。丽江氢能产业正稳步发展,呈欣欣向荣发展趋势。三是生物医药加工业取得新突破。2020年引进上海创诺医药集团,着力打造以生物发酵为基础,以植物甾醇等基础产品为原料,制备高端原料药产品的高端生物医药企业。云南泽维制药2022年8月投产,当年实现产值1.53亿元;2023年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扣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全力抓实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丽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

宗霞:

谢谢木仕斌先生。

丽江市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丽江交出了实干的答卷。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中国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商报记者:

刚才李刚市长介绍,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今年1月-7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请问丽江市在稳增长、抓项目、育产业等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周邦国答记者问

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周邦国:

感谢中国商报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李刚市长在主发布中介绍了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们的体会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际化,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推动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主要有4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全力稳增长提信心。制定出台经济稳进提质23条措施,预算安排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等共计2.7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按季度制定稳增长方案,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二是全力抓项目促投资。始终坚持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推动资源优势“产业化”,产业发展“项目化”。建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季度现场观摩推进机制,在全市营造了互相借鉴、比学赶超、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1-7月产业投资增长29%,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达38.2%,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建立厅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机制,组建工作专班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35个列入省级重大项目入库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85.7%、42.8%;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入库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46%、39.7%;上半年集中开工的25个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达66.5%。建立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协调调度机制,系统闭环责任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跟踪督办、结果应用等要素保障工作。争取到位2023年预算内资金3.55亿元,争取专项债额度55.2亿元、增长72.5%;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率达74.6%,位列全省第3。坚持项目投资“一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三是全力抓产业调结构。围绕全省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的战略部署,立足丽江生态资源、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制定《丽江市产业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重点培育发展“文化旅游、绿色工业和现代建筑业”两个千亿级产业、“金沙江绿色农业、数字经济、大健康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四个百亿级产业。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位主抓领导、一个发展规划、一套配套政策”的工作思路,成立六大产业工作推进组,书记、市长分别担任文化旅游和绿色工业产业推进组组长,高位推进产业强市建设。1-7月,全市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96.1亿元、增长49.6%;文化旅游投资增长72.6%;单晶硅行业增加值增长72.3%,新能源并网投产32.5万千瓦;2个省级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30.8%,均实现了较高增速。

四是全力优环境育主体。大力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排查清理专项整治,实施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落实落细助企纾困政策,新增减税降费4.27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88亿元,降低企业失业保险费5577.1万元。设立4000万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9500万元信贷引导资金。在全省首创成立金融服务中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搭建全省首个线上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引入34家金融机构,对接成功授信42亿元,金融助企纾困模式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截至7月末,全市经营主体数同比增长11.4%。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奋力强担当、聚力抓发展,努力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任务,推动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谢谢。

宗霞:

谢谢周邦国先生。

经济是发展的动力,丽江以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持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的速度和活力,持续快速不断发展。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丽江市推进“绿色金沙江党建长廊”的相关做法。谢谢。

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冯玉祥答记者问

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 冯玉祥:

感谢中国日报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二十大以来,丽江市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扣丽江市“一城、一区、一屏障”目标定位,努力打造“丽江市绿色金沙江党建长廊”,推动丽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下面我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建强队伍做先锋。强化理论武装,聚焦文化旅游强市、绿色能源强市、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分领域、分层次、全覆盖组织干部队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45期1.2万人次,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树牢先进典型,把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列入市委党建工作重点项目和教育培训重要内容,打造张桂梅师德教育馆,研究制定“发展有我·实干当先”3532举措,组织开展“五比五看”活动,提振干事创业信心,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今年以来共有4000余名党员干部到华坪女高开展党性教育,把张桂梅精神转化为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强大动力,形成了“争一流、促跨越”的良好氛围。

二是聚焦“五个标准化”,强基固本筑堡垒。坚持增强组织力,深入推进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完成全市4807个党支部分类定级,推动211对示范党支部与后进党支部结对共建;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每年评选命名50个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坚持增强服务力,紧紧围绕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用“五个联动”实现党建一体谋划、文化一体传承、遗产一体保护、旅游一体管理、服务一体提升、成效一体共享,深入推进28个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书记领办”项目,持续巩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品牌。坚持增强引领力,深化新时代党建带群建工作,评选10家市级示范单位,打造100个“丽江先锋”基层党建示范点,培育“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华坪女高党支部”等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先进典型。

三是聚焦“党建+”,助推乡村振兴。坚持党建引领,做好“党建+”文章,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做实“党建+产业”,积极推行“党支部+”经营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全市党组织书记领办合作社共317家,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全部超过10万,推出一批芒果党支部、苹果党支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做强“党建+旅游”,深化拓展文旅新业态,推动景区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红色文化元素有机植入,打造12个“红色驿站”,探索推进党建+民宿等新模式,白沙镇玉湖村农旅融合奏响田园牧歌得到全国推广,走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做细“党建+治理”,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启动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完善“多网合一”的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创新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局面,选派106名政法干部充实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499件,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焕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活力。

谢谢。

宗霞:

谢谢冯玉祥先生。

盎然春色透绿意。丽江市“绿色金沙江党建长廊”的成功做法必将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宝贵的丽江经验。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2021年省委、省政府在丽江召开现场办公会时,对丽江提出“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要求,时过两年,丽江市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国坤答记者问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国坤:

感谢您的提问!长江的上游金沙江自北而来,流经丽江615公里,占流经云南总长近一半,在丽江转向东北,由此大江东去形成万里长江,“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为此,2021年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提出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两年来,丽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定位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丽江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丽江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生态。丽江地处横断山区,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涵盖雪山、峡谷、湖泊、河流等多种地质形态,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生态本底好,持续保优提升的责任重、难度大,稍有松懈就会不进反退。丽江市切实加大污染治理的决心和力度,系统化治理成效显著。

天更蓝,“优气”更优:2021年以来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100%,其中:2022年达优率为83.8%,较2020年的78%上升5.8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位列全国、全省前列。

水更清,“好水”更好: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为全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水质最好的湖泊,入选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今年7月,被树立为2022年年度省级绿美河湖标杆典型。2022年拉市海水质从Ⅲ类提升到Ⅱ类;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金沙江干流丽江段水质保持Ⅱ类,实现一江清水出丽江。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森林丽江”建设,2021年以来共完成营造林102.5616万亩,义务植树489.62万株,实施草原生态修复4.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14%。巩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丽江市共记录有植物7084种、兽类112种、鸟类446种,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增强“示范引领”,华坪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现了由“黑”到“绿”再到“金”的华丽转身。2023年2月丽江市被命名为2022年度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丽江市地更绿、生态更优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风光水储一体化”建设规模不断壮大,6个梯级电站相继建成投产,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1463万千瓦,建成了一批风电、光伏电站,绿色装机初具规模,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开发领跑全省。清洁载能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成功引进西安隆基单晶硅棒、江苏华尔坩埚、河南宝丰高纯石墨等项目;氢能产业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建成全省首座加氢站,引进全省首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全省首个绿氢零碳智慧工厂即将建成;建设氢能小镇和金山零碳智慧工厂示范项目,实施氢燃料电池系统等装备制造,丽江已逐步成为全省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绿色发展“高品质”的价值转换。

在2023年7月17日-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生态美,是丽江最美的底色;生态优,是丽江最大的发展优势。当前,丽江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上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丽江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为引领,持续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治自信,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治自觉,扛牢扛稳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感谢新闻媒体朋友们对丽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谢谢!

宗霞:

谢谢吴国坤先生。

丽江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丽江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生态、美在满目苍翠、春意盎然的绿色生态屏障。

现在提今天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有请记者朋友。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请问丽江市是如何开展防返贫、守底线工作的?

丽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和晓英答记者问

丽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和晓英:

感谢您的提问,感谢各位来宾、新闻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丽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美丽的贫穷”曾是丽江的写照,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丽江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了小康社会,全市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通过推进“543”工作举措,坚持精准方略、聚焦增收核心、抓实监测帮扶、狠抓产业就业,推动3个脱贫县加快发展,促进39个易地搬迁安置区2.5万搬迁脱贫群众稳得住、能致富,4.89万户19.66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一是坚持“5个全覆盖”落实常态化监测帮扶。做到走访排查全覆盖,精准纳入监测对象260户985人;做到信息筛查全覆盖,精准预警信息6.27万条;做到结对帮扶全覆盖,2.35万名干部与4.89万户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结对帮扶;做到业务培训全覆盖,对乡村干部、信息员和新选派868名驻村工作队员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做到督查考核全覆盖,市级对所有县(区)、乡镇、行业部门、定点帮扶单位进行全覆盖督查考核,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实施“4个专项行动”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实施稳岗就业专项行动,推进就业“六个增收一批”措施,全市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8.2万人,省外转移就业1.85万人,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万人,分别完成计划任务的105.67%、116.35%、146.03%。实施产业帮扶专项行动,推进产业“八个增收一批”措施,中央、省级衔接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分别达到66.95%、56.08%、63.31%。实施资金项目资产“三提升”专项行动,推动382件价值4.69亿元的经营性资产持续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实施社会保障提标增效专项行动,开展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2023年第一、二季度人均纯收入为9182.08元、同比增长19.7%、年度目标完成率52.5%。三是借助“3支力量”巩固成果促振兴。中央、省、市、县555家定点帮扶单位实施313个帮扶项目,财政部帮扶永胜县建设国家级三川田园综合体、保利集团帮扶宁蒗县推进现代教育经验做法得到广泛推广;上海市杨浦区与3个脱贫县共建4个产业园区,推动汇集农特产品体验销售、劳务服务、招商引资、旅游推介等功能的“丽江馆”在上海开馆运营。中国福利基金会等3个东部社会组织,2家国家级、3家省级工商联常委(执委、商会)单位结对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市103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兴村”项目160个,帮扶力量不断壮大。

在省、市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全市有信心在年底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收入85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脱贫家庭动态清零目标,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和晓英女士。

美丽贫穷曾是丽江的写照,但是今天的丽江以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呈现了发展、活力、幸福的新丽江,我们对丽江也充满期待。

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全部结束了,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特别感谢李刚市长带领着他的团队为大家分享了让我们魂牵梦绕、舍不得的新丽江。

大家都知道,丽江区位独特、历史厚重、资源丰富、文化多样、风光绮丽、开放包容,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文化、自然、记忆3项世界遗产的城市,也是无数人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丽江充分对标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力将丽江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今天的丽江发展定力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发展基础持续夯实、发展成色持续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丽江以熠熠生辉的形象持续绽放着世界丽江的耀眼光芒,希望记者朋友充分宣传好、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相关内容,以及丽江市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亮点,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丽江,为丽江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媒体丽江,让“舍不得的丽江”享誉世界,成为所有人心中的永远的诗和远方。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