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动态

楚雄市:凝心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来源:云南日报          2020-11-06 07:42:46 【字体:

楚雄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83.5%,辖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5个乡镇、154个村(居)委会、2876个村(居)民小组。

楚雄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凝心聚力,集中优势兵力、汇聚要素资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目前,楚雄市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9317户35799人,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目标如期实现。

压实责任  建强制度体系

思想引领前进方向。楚雄市始终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全面学、系统学、反复学,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建立组织、责任、政策、指挥调度、投入保障、考核奖惩“六大体系”,全面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建立健全由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组织指挥调度体系;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机制;出台《中共楚雄市委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1+N”脱贫攻坚系列文件;认真落实脱贫攻坚研判、预警、应策、推动、问效“五个主题”指挥调度机制;加大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度,广泛开展消费扶贫、“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出台脱贫攻坚考评和奖励办法,对脱贫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给予村级项目补助和人员奖励,同时,严格落实楚雄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五个一批”措施,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担当作为。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楚雄市围绕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资金筹措、兜底保障、生态扶贫“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产业扶贫方面,围绕魔芋、核桃、果蔬、中药材和烤烟、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完善“五个全覆盖”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就业扶贫方面,采取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劳务输出服务保障、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等方式,支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教育扶贫方面,采取普惠政策和楚雄市特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政策扶持全覆盖;健康扶贫方面,“四重保障”措施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100%;住房保障方面,实施危房改造24970户,4类和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实现清零;资金筹措方面,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兜底保障方面,出台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实施方案和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实现兜准、兜住、兜牢;生态扶贫方面,实施生态护林员扶贫等9项措施,有效实现生态扶贫目标。

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2016年以来,楚雄市1732个基层党组织和15个乡镇1262名干部职工、136个村(社区)1224名干部、2457个村(居)民小组2550名干部和1501名农村50岁以下在家党员、4252名挂包干部、185名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万名扶贫铁军”,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强大动力。市委书记、市长同挂帅,“万名扶贫铁军”齐出征,全社会力量共参与,瞄准目标、发起总攻。

落实保障  激发自身活力

面对脱贫攻坚的重任,楚雄市拿出坚如磐石的信心,激发只争朝夕的劲头,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2019年初,楚雄市代表云南省非贫困县接受国家精准扶贫开发成效第三方评估,以零漏评、零错评、零错退得到好评;2019年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楚雄市获得“好”的等次。

2015年至2020年6月,楚雄市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1亿元,解决贫困地区基础建设薄弱问题,为发展夯实基础、增强后劲。目前,全市154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危险路段有安全防护设施。村组道路建设累计实施里程778.6公里,1026个自然村实现通硬化路。全市51个贫困村100%通动力电,贫困户实现户户用电有保障;贫困村全部通宽带网络,村委会、村卫生室、村完小100%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同时,51个贫困村全部建成文化活动场所,人口200人以上、党员1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

路好了,灯亮了,文化活动有地方了。楚雄市又将脱贫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民生工程上。

微信图片_20201106074111.jpg

楚雄市子午镇挖铜小学

2016年,楚雄市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现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没有因贫辍学的情况。全市两个县级公立医院、15个乡镇卫生院、142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0%以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970户,农村4类重点对象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目标。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7%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

楚雄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512.01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99.92元,年均增长33.62%,人均增加8187.91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人均纯收入5000元(含)以上的比例由2014年的1.17%上升到2019年的94.82%。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楚雄市创新群众教育引导方式,深入开展“感恩、公德、小康”三项群众教育,全面开展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三问”专项行动,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按照整合捐助、超市运作、积分兑换的模式,全市136个行政村建成爱心超市并规范运营。建立和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业务学习制度,把脱贫攻坚政策精准传递给广大群众、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巩固成果  产业就业“双保险”

脱贫攻坚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是否能安居乐业,奔向美好生活。楚雄市全面落实巩固提升措施,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巩固提升等工作。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回头改”,补齐短板。

微信图片_20201106074119.jpg

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因地制宜、因情寻策,楚雄市为脱贫攻坚成果拴上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和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双保险”,把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贫能力作为贫困地区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强化对扶贫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支持力度,调整优化传统产业种植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实施种植业提质增效提升攻坚专项行动、养殖业规模带贫提升攻坚专项行动、科技服务扶智提升攻坚专项行动,培育一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工作思路,楚雄市因地制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落实免、减、缓、返、补等援企稳岗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同时,为了不让脱贫路上有一个人掉队,楚雄市加强动态监测分析,用好扶贫关爱基金,对有返贫和新致贫因素且符合关爱条件的人口及时给予精准帮扶,全面消除返贫和致贫风险。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全面收官阶段,理论先行、制度护航、实干奋战,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楚雄市有信心、有底气夺取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

搬迁村美丽蜕变旅游村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位于楚雄市紫溪山脚下的紫溪彝村又迎来了游客高峰。

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距市区12公里,1994年因支持重点工程西静河水库建设搬迁至此,2010年因支持楚南公路改扩建进行第二次搬迁。近年来,以紫溪山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紫溪彝村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以旅游促脱贫、以旅游促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促脱贫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紫溪彝村也从“搬迁村”美丽蜕变为“旅游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84户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微信图片_20201106074105.jpg

紫溪彝村火把节

李德秀家是村里第一批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每逢节假日,李德秀家里总是挤满了游客,靠着乡村旅游业,她家每年也能有1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

在紫溪彝村“阿保农家乐”,农家小院干干净净,冲水式卫生间及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李学保利用自家提升改造后的小院,开起了农家乐。“生意还不错,特别是节假日来的人挺多,最忙的一天这个小院子要摆上了20多桌,我和老伴忙不过来,还得请人帮忙。”李学保说。

“今年6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荐名单,拟推荐全省38个乡村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我们紫溪彝村位于公示名单之列。”紫溪镇党委书记杨培香说,聚力全域旅游开发,紫溪镇以紫溪彝村为核心打造城市周末休闲游目的地,还通过开拓“乡村民俗一日游”精品线路、民族文化和生态农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创新乡村旅游精品新业态,持续打响紫溪镇乡村旅游品牌。

目前,紫溪镇坚持“村+村”联动发展,打造出了紫溪山南北公路观光带和紫金、云庆乡村旅游带及白草花苗族特色村、板凳山彝族文化传承基地、大紫金乡村振兴示范点,全镇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紫溪彝村名气越来越大。为了加强彝族特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紫溪彝村充分挖掘彝族文化精髓,通过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彰显彝绣魅力、深挖民族菜肴做好民族餐饮,打造民族特色农家乐,紫溪彝村也成为楚雄市彝族文化体验先行区。

除了办农家乐,村民李德秀与村里的36名妇女发展起了彝族刺绣,随着游客增多,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彝族刺绣产品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2018年,紫溪彝村社区党总支还组建了以乡村旅游联合党支部党员为主的歌舞队,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舞蹈、彝剧、酒歌中。依靠表演民族歌舞,村民杨正雄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此外用自己的房子入股村里的旅游企业,闲暇时间再去农家乐打工,算上租金和分红,杨正雄家每年能挣10多万元。

村民杨正慧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彝族羊汤锅成为她们家的招牌菜品。“村干部带我们去考察农家菜品,专门请厨师来培训。”杨正慧说,近年来紫溪镇成功举办了火把节、羊汤锅美食节、彝族年等系列节庆活动,炒热了紫溪镇的人气,也带动了片区农户增收致富,带旺了全镇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了乡村旅游精品,助推乡村振兴。

短短几年,紫溪彝村不仅摆脱了“穷村”的帽子,走上致富路,还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文明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殊荣。2019年,紫溪彝村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吕瑾

小魔芋撑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从“菜代饭”、“瓜代粮”的小魔芋发展到年产值上亿元的大产业,楚雄市大过口乡依靠魔芋种植不仅使全乡如期实现整乡脱贫,也把大过口乡打造成为云南省魔芋干片集中交易中心,价格涨跌影响全国魔芋市场的风向标。魔芋种植的高附加值,使一批批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进一步扩大魔芋种植规模和提质增效,切实把魔芋打造成全乡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大过口乡党委政府经过考察和对比,引进安徽、江西两地魔芋龙头企业入驻大过口乡,带动群众科学套种、轮种,并从简单销售成品魔芋到销售魔芋种、魔芋干片、魔芋精粉转变。

微信图片_20201106074133.jpg

大过口乡“魔芋王”展示

正是有了大过口魔芋产业成功实践基础,楚雄市把魔芋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扶贫的先导性工程,“小魔芋”逐步发展成为增收致富的“大产业”。2019年,全市种植魔芋9.58万亩,实现产量19.17万吨、产值7.67亿元。

2019年,大过口乡已建成魔芋繁种基地3000亩、优质商品魔芋基地5000亩,魔芋种植面积达14000亩,成立魔芋专业合作社6个,魔芋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魔芋精粉3000余吨,实现魔芋年产值1.71亿多元。

有了大过口魔芋产业作基础,楚雄市建立了“政府推动、部门主抓、乡镇牵头、企业协同、群众参与”创建机制。大过口乡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楚雄魔芋”文化节,全市8个魔芋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一致魔芋”等品牌荣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楚雄市也荣获“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殊荣。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