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迪庆专场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0-06-24 10:00:00   【字体:

蔡祥荣:

感谢王以志书记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网记者:

请问,迪庆州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在保障贫困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控辍保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因贫失学、辍学?谢谢!

  

中共迪庆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徐鹏声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迪庆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 徐鹏声:

非常感谢各位记者对迪庆州教育扶贫工作的关心、关注。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脱贫攻坚和教育扶贫决策部署,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州投入项目资金4.8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和“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工程,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全面达标,教育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是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抓实学生资助保障,坚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漏一人,确保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和学生资助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自2016年秋季学期实施14年免费教育以来,认真落实学前教育幼儿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及营养改善计划、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免除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杂费及住宿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校内资助等各类教育惠民资助政策。截至2019年底,落实这些政策累计投入资金92425万元,累计惠及学生230901人次。实现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给大家分享一个典型故事。七妹是维西县塔城镇川达村的贫困户,2011年丈夫不辞而别,让这个本来就非常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一家三口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七妹一个人的身上,虽然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但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一直是落在七妹心头的一块石头,每年开学前是七妹最忧愁的时候,在脱贫攻坚开始前的这几年来,七妹东拼西凑,向邻里亲朋借了不知多少次钱,这期间,她几乎有几次想放弃让孩子读书,但看着好学的两个孩子,这位坚强的母亲就这样支撑着,两个孩子终于在2016年盼来了教育扶贫的这阵春风,中央提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迪庆州迅速认真落实这一政策,七妹两个己经上了初中、高中的孩子,再不用为上学发愁了,教材是免费的、生活费用有政府补贴……,两个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如今一个孩子顺利就业,教育扶贫给予两个孩子希望,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三是努力增加农牧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依托国家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稳定推进扶贫招生计划,加大招生倾斜力度,落实省内相关高校招生向迪庆倾斜政策。2015年至2019年,我州高考本科录取率分别达到47.52%、45.62%、47.22%、49.25%、49.6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至2019年,共完成国家、高校、地方三项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235人;录取少数民族预科生516人;四省藏区高校共录取藏汉双语学生883人。自实施专项计划以来,我州共向省内优质高校输送1306名学生。

此外,我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辍学。

一是压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和《控辍保学九项制度》,压实“双线四级”责任,各级政府一把手亲自安排、跟踪、过问控辍保学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整合教育、扶贫、公安、司法、民政、卫生健康、残联等部门力量开展工作,建立联控联保机制,形成控辍保学工作合力。

二是全力抓实控辍保学措施。扎实开展“四查三比对”工作,精准学生信息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推行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包保责任人“一对一”劝返措施,推动劝返复学“一县一方案”“一校一方案”“一生一方案”的台账健全,强化劝返学生分类安置。建立健全联控联保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工作落细、落实,实现建档立卡户学生“零辍学”目标。

三是全力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拓宽初中毕业学生升学渠道,持续扩大普高招生,继续办好省内迪庆高中班,加快维西一中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增加高中录取名额。深入推进中职教育全覆盖。强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做到应招尽招,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7%。同时,通过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全州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2019年,全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61%。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近年来,迪庆州提出了“生态立州”的战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简要介绍一下迪庆州生态扶贫的情况及迪庆州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谢谢!

徐鹏声:

谢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州委、州政府牢记嘱托,坚决守住绿水青山,立足全州83%的国土面积属于林地,67.29%的国土面积属于生态红线的实际,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2015年至2019年,投入生态扶贫资金累计达11.44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22198万元,截至5月30日,到位资金19081万元,到2020年底,迪庆州生态扶贫投入资金将达到13亿元以上。

一是安排生态管护员,把有能力的贫困群众纳入生态护林员对象予以扶持。2015年以来,共安排生态护林员16676人,2020年截至6月底前新增安排721人,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128人,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实现了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全州还选聘草原管护员65人,户均增收6000元。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和胜贵是塔城镇海尼村几宗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小儿子相依为命,靠守着几亩承包地过日子,家徒四壁,眼看他儿子要参加高考,昂贵的学费没有着落。和胜贵很纠结,不知今后的日子怎么熬出头。就在他处境很艰难,心里十分矛盾的时候,“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政策改变了和胜贵的命运,自从他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后,每个月增加了900元的巡山劳务收入。在县林草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家发展了核桃、花椒等经济林种植产业,家庭收入大幅提升,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这虽然只是一个家庭故事,却折射出迪庆一批靠生态扶贫政策脱贫增收群众的真实面貌。

二是积极争取生态普惠性投入保障政策。2015年至2019年,新一轮退耕还林16.15万亩,涉及贫困户退耕面积4.9366万亩,带动贫困户5668户25469人,补助资金1.76亿元。2020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2.31万亩,计划总投资3696万元,已建设完成1.91万亩。

三是替代能源实现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迪庆州自2017年起,实施了城乡供暖项目,共投入资金38亿元,惠及群众1768户6718人;同时,近三年累计投入1900万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601套;2019年实施完成节能炉2500台。

四是狠抓林业产业扶贫。2016年至2019年,实施完成产业扶贫经济林果种植16.08万亩,完成投资10454万元。实施完成核桃提质增效14.81万亩,完成投资2934万元,完成率为100%。2018年以来,完成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19300多亩。

五是发展生态旅游带贫益贫促农民增收。2015年以来,迪庆州通过生态旅游产业培育了1个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农家乐”150家,发展特色民居客栈140家,2015年以来,普达措、虎跳峡公司等景区给周边群众反哺资金累计达1.5亿元,每年反哺资金3000万元左右,实现了生态富、百姓富。

通过落实政策性保障补助资金,实施林业产业项目,推动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实现了生态普惠性政策实现全覆盖,全州41万人全部享受生态红利,到2019年迪庆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6.58%,居全省第一位。生态扶贫不仅实现了把更多的生态空间还回自然,贫困群众摇身变为保护生态的使者,广大贫困群众通过生态扶贫实现了增收脱贫,全州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谢谢!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今年5月,迪庆州宣布告别绝对贫困,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问,上海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帮助扶贫?具体成效如何?谢谢!

王以志: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以来,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坚持把藏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情,切实强化对口帮扶工作,风雨兼程,同甘共苦,“东方明珠”与“云岭之巅”紧紧相拥,给雪域高原注入强劲的外部支援动力,上海市的帮扶有力推动了迪庆经济社会发展健康快速发展,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社会安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用真情、投真金。2015年以来,上海市立足“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短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全力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不断加大帮扶投入资金支援力度,累计投入8.6亿元,今年投入帮扶资金1.7亿元,再创帮扶支援历史新高。

二是输人才、提素质。上海市先后选派7批32名干部、18批73名支医支教工作队和89名青年志愿者来迪庆帮助工作,迪庆先后选派96名干部、11名教师、35名医生到上海挂职锻炼,先后通过上海帮扶资金在沪在迪培训5261名干部、468名教师、585名医生和881名各类技术人员,通过挂职、培训既提高了迪庆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也推进了迪庆藏区的扶贫脱贫事业。

比如:上海市先进的医疗技术人才和设备,瑞金医院结对迪庆州香格里拉人民医院,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医疗人才分别挂职三县(市),解决医疗设备的同时,带来的上海市医疗技术,成功帮助迪庆贫困患者开展高难度的手术,藏区群众称之上海好医生、好“门巴”(藏语意为好医生)。

三是转理念、拓市场。上海市及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特别关心藏区贫困群众,不断扩大消费扶贫市场,积极帮助迪庆认购农特产品,不断加大和开拓“藏字”系列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渠道;同时,在疫情特殊的情况下,积极帮助迪庆宣传旅游资源,让香格里拉的知名度和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帮助迪庆开启了“一对一、点对点”旅游和消费扶贫市场,给予迪庆不设条件、开设“绿色通道”,把迪庆州作为上海市疗休养的目录和范围,给藏区群众创造了新的增收渠道。

上海市真情付出,挂职干部、支医支教工作队、青年志愿者从繁华的城市来到雪域高原,克服高原缺氧的环境,立足岗位,倾情奉献,用脚步丈量着雪域高原,与迪庆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深受藏区各族群众的高度评价。在此,我代表迪庆4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对上海市和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的迪庆和上海,虽然相隔万里,但情谊永恒。多年来,上海党委、政府从资金到项目到技术人才等方面,对迪庆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为迪庆经济社会注入了发展血液。一批批上海援迪干部从繁华到雪域高原,与迪庆各族干部职工一起在医疗教育等岗位一线,兢兢业业倾情奉献。上海人民涓涓爱心,如滔滔江水将永远流淌在迪庆人民心田。再次感谢你们为迪庆的付出,祝你们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