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沧专场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0-07-29 10:00:00   【字体:

彭斌:

感谢杨书记的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双江自治县委黄光富书记,双江作为重点产茶县,是如何在茶叶产业扶贫中,依托“10•17牵手号”扶贫临沧茶助推脱贫攻坚的?谢谢!

  

中共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委书记黄光富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委书记 黄光富: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朋友们对双江县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双江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全国茶产业百强县,全省茶产业十强县,目前,有优质茶园25万亩,茶农13万人,茶产业综合产值52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60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1925元的50.3%,茶产业是双江县传统支柱产业。

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临沧市委、市政府创出“10·17牵手号”扶贫临沧茶品牌,是临沧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重要指示的创新实践,是临沧把茶产业优势结合公益扶贫、消费扶贫,助推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双江县作为重点产茶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茶产业扶贫中,依托“10·17牵手号”扶贫临沧茶品牌,把茶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抓。一是在扶贫茶制作上助推脱贫攻坚。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茶农”的方式,由合作社按企业要求组织贫困户茶农按标准生产,企业向合作社统一收购。从2242户贫困群众中收购茶叶原料180吨,贫困户茶农人均纯收入达1370元。二是在扶贫茶的销售上助推脱贫攻坚。在扶贫茶的销售上,我们采取举办双江“10·17牵手号”扶贫茶启动仪式、发布义卖倡议书、动员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献爱心认购茶饼;在东方航空公司“东航e家”“东航优选”“东航幸福超市”等平台设立扶贫专区帮助促销;依托县、乡(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电商销售。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调动社会力量参加扶贫,一方面群众在电商销售中增加了收入。三是在扶贫茶提取扶贫慈善资金上助推脱贫攻坚。我们制作了价格分别为66元、166元、266元、366元、466元/饼的5款产品,按销售价格提取10%的扶贫慈善资金,用这种方式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四是在聚集各方力量上助推脱贫攻坚。我们发动企业加工扶贫茶,发动部门、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购买扶贫茶,要求合作社统一收购农户的茶,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大扶贫格局。五是在做强茶叶产业上助推脱贫攻坚。通过销售扶贫茶,我们实现销售收入3400万元,占全市销售收入1.74亿元的20%,提取扶贫慈善资金340万元,用提取的扶贫资金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茶叶产业,全县75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5200户近20000人种植茶叶26000多亩,人均1.3亩,茶产业人均收入3400元,占全县贫困人口人均收入9702元的35%,茶叶产业成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通过依托“10·17牵手号”临沧扶贫茶的“五个助推”效应,2018年,双江实现了高质量脱贫,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持续巩固。

回答完毕。谢谢!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请南美拉祜族乡董波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南美拉祜族乡发挥乡党委作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起脱贫志气,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做法。谢谢!

  

中共临翔区南美拉祜族自治乡党委书记董波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临翔区南美拉祜族自治乡党委书记 董波:

南美拉祜族乡隶属临沧市临翔区,是我省为数不多的高寒贫困、拉祜族群众聚集区和少数民族“直过区”。全乡有1263户4826人,其中拉祜族人口占72.3%。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主动担负起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手把手服务”,带领全乡各族群众转变观念、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前“见到外人就跑开”的拉祜山村已经于2019年底实现了整乡脱贫摘帽,并成为临沧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型。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激发拉祜群众的内生动力是脱贫的关键。为此我们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讲实话、说变化、感党恩、谋幸福”教育活动为抓手,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

通过“面对面”抓宣传讲政策,切实转变群众等靠要意识。511名各级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围火塘、进地头、拉家常等方式,手拉手帮助算收入帐、产业帐、建房帐,不断改变拉祜群众靠山吃山、靠天吃饭、安于现状的思想。一些以前不敢、不想出门的“家乡宝”开始外出务工,2019年,全乡转移就业586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以组织“周五洁净日”“卫生评比”等活动为抓手,长期人畜混居、围着火塘睡等不卫生、不科学的生活习俗得到了摒弃。以前,家里连牙刷都看不到的南美,如今家家户户装上了太阳能。

通过“手把手”教技能抓产业,切实增强群众脱贫致富信心。我们先后组织了茶叶加工,花椒、烤烟、蔬菜种植,生猪、山地鸡养殖,乡村旅游等多种实用技术培训,让拉祜群众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发展产业。仅2019年,就举办各类培训214场次,受训人员3789人次。全乡已形成了“长、短、特”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各类产业约6.7万亩,成立合作社18个,覆盖所有农户,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超3000元。以前“头天发了扶贫洋芋种,第二天就煮煮吃了”的村民,如今种起了万元田。我们乡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云南省生态乡(镇)、国家3A级景区、省级拉祜族风情小镇。

通过“户看户”学先进促动力,切实激励群众感恩奋进。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和选树,大力宣传乡内外脱贫先进事迹,王永芳、罗致被市级表彰为“光荣脱贫户”,王永芳被评为临翔区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切实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从先进典型中学会感恩、学会自立。

现在的南美乡,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不断提升,比学赶超、感恩奋进、勤劳致富的氛围已经形成。

最后,欢迎大家到南美观光旅游。谢谢大家!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现场提问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云县大树村支书杨世荣,作为村支书,你是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处理好大家和小家的关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谢谢!

  

云县爱华镇大树村党支部书记杨世荣回答记者提问

云县爱华镇大树村党支部书记 杨世荣: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朋友们对大树村和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大家好,我叫杨世荣,是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大树村党支部书记。从1973年我担任生产队保管员开始到现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和党员群众一起奋斗,见证了大树村村民从过去的愁吃愁穿到今天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作为一名贫困村的村支书,只有让大家生活富裕了,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才能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不辜负党的重托。脱贫攻坚开始后,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我和村班子一群人不厌其烦跑部门、找项目,带着群众修路、领着群众建房,带头在茶园里建盖圈舍养鸡,探索林下养殖致富门路。甚至还无偿为贫困户垫资建房。

我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的小家,患重病的八旬老父,两个先天四肢残疾的儿子,两个孙子、儿媳和老伴。但对于我来说,家庭再特殊,也只是小家。村民信任我,党员选我当支书,自己再难也要把群众的事办好。

为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特别的作息规矩,早上6点起床,不惊醒老父和老伴,喂好鸡、弄好一天的猪食,然后照顾好老父服药和饮食,安顿好残疾孩子,再骑上摩托到村里处理村务;无论镇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或者外出考察学习,多晚我都要回家。有时村上的事务太忙,勤劳朴实的老伴和儿媳就会主动承担起全部家务,这样一坚持就是30多年。感谢家人的理解,我才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全村脱贫攻坚的事业中。

几年下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全面实现硬板化,家家都喝上干净水,户户都有安居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烤烟、茶叶和林下养殖已经成为经济支柱;“党支部+合作社”的“林禽模式”已经成为云县山区生态农业的典范;工商注册的“大树茶园鸡”产品,已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各地。2019年,全村入社农户170户,户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3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20元。集体经济发展举措得到了省委、市委和县委领导的肯定;我们村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光荣称号。

如果没有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帮助,没有精准扶贫政策,我们村还会在贫困中苦苦煎熬,“听党话、跟党走,生活才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成为我们村民的心声,衷心感谢党、感谢政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只是做了一名支部书记应该做的工作,上级却给了我诸多的荣誉,云南省“百名好支书”“感动临沧人物”的荣誉都在鞭策我更加努力奋斗。目前,我们正在把大树村发展定位为山区乡村旅游休闲生态农业示范村,欢迎大家来临沧、来云县、来大树村做客。

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