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云南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1-10-29 10:00:00   【字体:

赖勇:

感谢陈建华副秘书长的发布。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此次省人大出台《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对推进我省“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有何意义?决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云南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尚婀岚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尚婀岚: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云南广播电视台的这位记者朋友,也借此机会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对人大工作的支持。下面,我进行回答。

为推动我省“八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决议根据我省“八五”普法《规划》,结合云南实际,从7个方面进一步对我省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了要求。

一是强调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是强调要紧扣我省发展大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决议紧扣我省实际,强调普法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三个定位”的要求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紧紧围绕服务云南“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远景目标,持久开展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突出宣传重点。

三是强调了要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主要目标。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同时要抓好青少年和高校的法治教育;构建政府、司法机关、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决议还强调,要抓好新业态从业人员、边境和民族地区相关人员的法治教育。

四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要结合我省实际,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普遍的信仰,同时,强调了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法治文化宣传交流。

五是要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强调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律法规制度等,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推进多层次、多形式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六是要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决议要求,把普法深度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特别强调在司法工作中,要加大以案普法力度,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七是加强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大普法”格局。决议要求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要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我省“八五”普法《规划》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普法工作制度机制,形成党委领导下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同时,强调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普法工作经费,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总之,决议紧跟时代要求,结合云南实际,突出要点,针对性强,压实了普法责任,为云南“八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谢谢新闻界朋友对普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新华社记者:

请问云南省“八五”普法预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针对这些目标云南省“八五”普法《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的刚性指标?谢谢。

  

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彭国军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彭国军:

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在此,我代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对各新闻媒体的记者长期以来对云南普法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

我省“八五”普法《规划》提出,通过对《规划》的全面实施,到2025年预期实现的主要目标是: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达到新水平,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落实质量全面提升,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法治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熏陶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省“八五”普法《规划》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刚性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加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方面:要求州(市)党委、政府和省级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通过现场或网络旁听法庭庭审,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要求将法治知识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5年内对所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1次轮训。

在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方面:强调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提出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培养5名“法律明白人”,逐步实现村(居)民小组“法律明白人”全覆盖;要求村(社区)法律顾问每月到村(社区)提供不少于1次(每次4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明确了到2025年全省法治村(社区)占比达到70%的目标任务。

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强调要力争实现县(市、区)有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公园),乡镇(街道)有法治文化园地、法治文化志愿宣传队,村(社区)有法治文化设施、法治图书角、法治宣传大喇叭等,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把法治类公益广告纳入媒体公益广告刊播责任,法治类公益广告数量不低于媒体刊播公益广告总量的十分之一。

在强化普法组织保障方面:明确了队伍建设保障上,要实现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00%配备,法治副校长轮训工作全覆盖,5年内对县级以上普法办人员轮训1次。在落实经费保障上,要强化各级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省级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普法经费的支持力度。按规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对应的分工方案,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确保《规划》落地落实。谢谢。

  

云南法制报记者:

请问云南省“八五”普法《规划》对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出了哪些要求,有什么特点?谢谢。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处长彭小柏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处长 彭小柏: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云南省“八五”普法《规划》结合《意见》精神,推动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充分体现法治文化元素,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合发展。把法治元素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形成一批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充分利用现有公园(广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级文化(站)等场所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力争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期间,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二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组织创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推动法治文化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三下乡”等活动,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队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以及民族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三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宣传云南法律文化历史代表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推动法治融入历史街巷、名人故居、历史遗存和活动场所等,嵌入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活动,赋予云南传统文化符号新的时代精神和法治色彩。

四是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注重发掘、保护法治建设的光荣历史和成功实践,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利用好我省扎西会议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五是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传播和国际交流。这是云南省“八五”普法《规划》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亮点项目。我们将注重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发挥法治作用,依托澜湄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云南与周边国家建立的多双边合作机制,促进普法宣传和工作交流,助推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借助南博会、商洽会、中国一南亚合作论坛等展会平台,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树立法治中国形象。

我就做这些介绍,在此,我也诚请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支持和加强宣传普法工作。谢谢大家。

法治日报记者:

刚才,发布稿中提到“坚持务实管用,提升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请问一下省司法厅的彭副厅长,云南省“八五”普法期间将如何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谢谢。

彭国军:

感谢法治日报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如何切实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普法工作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为此,我省“八五”普法《规划》第六部分,从三个方面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紧扣司法实践活动的全链条,提出“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规划》针对立法过程,提出在法规规章正式公布时同步进行解读,加强对法规规章实施前的宣传工作;针对执法过程,提出推动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结合案情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把普法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针对司法过程,强调要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针对法律服务过程,提出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在此基础上,《规划》还提出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典型案例收集整理制度和发布机制等措施,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二是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提出“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规划》明确要加强全省普法讲师团队伍和法治宣传教育人才库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完善社会普法机制,推动普法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紧盯数字媒体新技术,提出“开启云南智慧精准普法新模式”。《规划》明确要创新普法方式和内容,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精准分析群众普法需求,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规划》提出的探索建立云南普法融媒体中心、建立云南普法产品库、打造“云南网络普法矩阵联盟”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紧紧把握全媒体时代的特征,以手段创新推进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极大地改善普法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普法工作将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补齐和强化普法宣传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影响力不足的短板弱项。谢谢!

赖勇:

感谢彭副厅长的解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踊跃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解答和发布。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目前,全省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深入落实,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法治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法治云南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今年是“八五”普法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致力于“八五”普法《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希望媒体朋友能够充分地宣传好、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各项内容,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宣传、报道我省“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的工作成效,为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