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动态

文山州汇聚各方力量,不断加大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力度——
让“花儿”在温暖中绽放

来源:云南日报          2024-02-07 09:11:33 【字体:

“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关心关爱,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像抓脱贫一样,摸清底数、逐户造册、精准到人,扎扎实实办好这件事。”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良心工程、社会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面对“在家无人管、外出不放心”的留守儿童家庭现实困境,劳务输出大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持续发力,建立完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与体系,从家庭、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等方面织密“关爱网”,让祖国的花朵们都能在温暖中绽放。

建立暖机制 出台硬措施

为做好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的系统工程,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的良性互动,文山州委、州政府打出“组合拳”,建立完善务实管用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体系。

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2023年11月文山州下发通知,专门安排对全州留守儿童开展全面摸底排查统计,明确每年4月底完成当年度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并及时将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去年12月,文山州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为民办事解难题的重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州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工作。要求各级机关干部职工对所有困境儿童实行全覆盖结对挂联,学校老师对本校所有留守儿童实行全覆盖结对挂联。州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共43015人对46015名困境儿童实行结对关爱帮扶,全州46700名教师对130758名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覆盖结对关爱,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每一户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

为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去年9月,文山州出台《文山州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关爱十条),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在生活、学习、安全、健康、法律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关心关爱。

关爱十条明确,州县乡党委、政府落实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党政责任。从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深入实施“归雁工程”三方面着力,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提高群众就地就业创业能力,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实现返乡创业就业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通过建立外出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协调机制、委托照护制度、监护干预制度,落实留守儿童监护管理的家庭责任。民政部门牵头落实好临时监护和兜底监护法定职责,对无监护能力、监护能力不足、暂时无法监护、监护不当的家庭进行干预,逐一确定监护人,开展家庭监护指导;指导因外出务工又无能力监护的家庭,与有监护能力的亲友签订委托监护确认书,确保每名农村留守儿童和监护困境儿童处于有效监护状态。

全州实现村(社区)“少年儿童之家”综合关爱服务平台全覆盖。建好“少年儿童之家”,规范提升1002个村委会(社区)“少年儿童之家”,就近就便整合优化学校、村(居)民小组“少年儿童之家”活动点,把“少年儿童之家”建成党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的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建好家长委员会、校外班主任、志愿者辅导员三支队伍,民政部门、妇联组织负责落实村级妇联主席兼任儿童主任,组织建立家委会(家长学校),教体部门负责设立校外班主任,团委组织负责招募志愿者,村(社区)明确“少年儿童之家”负责人,驻村工作队要把留守儿童关心关爱作为重要职责,整合资源共同组织抓好“少年儿童之家”关爱保护和服务活动。乡镇党委政府、乡镇中小学校、村“两委”要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乡镇干部和教师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分片包干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关心关爱信息平台,乡镇、学校、村分别做到“一张表一口清”。

全州已建成“少年儿童之家”5170个,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基本实现对留守儿童全学期、全时段的关爱服务。

强化家校社协同共育

针对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问题,文山州教体部门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的主阵地作用,着眼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实际情况,加大心理健康关爱、强化家校协同共育。

父母在何地务工,委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家庭收入来源、联系方式……在文山州,每所学校的在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花名册上都细致记录着孩子的信息。文山州教体局德育科科长谢祝介绍:“留守、困境儿童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随时了解掌握新情况。”为此,文山州各级学校每学期开学时要进行一次留守儿童信息调查摸底,动态掌握留守儿童变动信息,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全州46700名教师对130758名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覆盖结对关爱,确保关爱服务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

“缺少家庭的有效关爱和约束管教,给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成长特别是心理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谢祝说,学校是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文山州建立起中小学校校长总负责亲自抓、一名分管副校长具体抓、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

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专业支撑,在全州建立县(市)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7个、学校心理辅导室701个;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976人,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175所,逐步配强配齐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同时,在县(市)、乡(镇)分级开展覆盖全体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班团队会、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如何建立与外地父母的沟通联系,是留守儿童家校协同沟通的难题,也是必解题。文山州通过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加强协调联动,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成立县(市)、乡(镇)、街道三级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站和家长学校1794所。完善教师家访、家庭教育、家长座谈会及家长接待日等制度,全州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联动家长委员会,实现家校及时沟通。此外,为增进儿童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各级学校依托“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机制,加强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强化家庭监护基础作用,引导父母将关心未成年子女成长放在首位。

完善县乡村保护体系

近年来,文山市不断完善儿童关爱网络,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儿童福利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学校等多维度力量,搭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强有力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2021年起,文山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成立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出台了个案会商制度、发现报告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政策完善、权责明晰、操作便捷的体系机制。17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立儿童福利服务指导站,并配备儿童督导员。152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少年儿童之家”,由村(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兼任儿童主任,依托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开展活动,三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从儿童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出发,文山市不断探索引入社会力量,让专业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每个孩子的困境都不可以被想当然地假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以看到留守儿童行为背后潜藏的问题,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基本上能够有效回应留守儿童的核心需求。”文山州社会工作促进会会长王芳介绍。

近年来,通过“项目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文山州民政局的指导和深圳壹基金等社会资源的支持下,整合6家社会组织力量在文山市7个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示范项目,形成“社工+”的工作模式,激活村(居)发现报告机制和流程,进一步提高村(居)治理创新水平。“专业社会组织经验丰富,在提供个案服务、心理疏导等专业支持的同时,还会根据儿童需求,有针对性组织活动,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王芳说。项目开展以来,进行社区服务活动170余场,建立及录入儿童档案7877份,个案服务跟进70余次,培养社区志愿者共计1000余人次。

依托项目的实施,文山市持续壮大留守儿童专业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储备专家人才11人、学校社工23名、个案管理工作人才6名、本土督导人才9名、“正向教养”导师18名、乡镇(街道)儿童福利督导员和村(社区)儿童主任185人,培育专业社会组织7家。

此外,文山市持续探索学校保护发展新路径,在文山实验小学北校区建立文山市首个学校社工站,通过“儿童心理”剧团、儿童议事会、社会情感培训、“悄悄话”信箱等方式,提供危机干预、亲子沟通、人际关系改善、情绪管理等专业服务;探索个案会商机制,逐步形成家、校、社合力的个案会商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困难个案。社工站建立以来,组织召开个案会商8次,解决10名留守儿童生活、就学、监护等各项问题,让50名涉罪错留守儿童回归社会。

今年寒假期间,全州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结合大学生“返家乡”、“三下乡”等活动,招募3229名志愿者参与到“少年儿童之家”服务。

“三类课堂”丰富课后时光

一直以来,共青团文山州委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凝聚青春力量,探索“三类课堂”,充实留守儿童课后时光。以“少年儿童之家”为依托,打造服务留守儿童“第二课堂”;组织特色研学活动,让假期“行走的课堂”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五点半课堂”则成为孩子家门口的日常活动圈。

“我第一次学习象棋,太有趣了,有各种‘战术’组合。”在麻栗坡县八布乡龙龙村委会“少年儿童之家”,黄应凯同学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感受象棋运动的魅力。这个寒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全州5170个“少年儿童之家”如火如荼展开。

如何确保假期志愿服务不断档?文山州出台常态化组织“少年儿童之家”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指导各县(市)开展好寒假志愿者招募工作,确保假期期间志愿服务有岗有人。今年寒假期间,全州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积极发挥职能职责优势,结合大学生“返家乡”、“三下乡”等活动,共招募3229名志愿者参与“少年儿童之家”的志愿服务。

以团组织搭台、校外少工委唱戏、志愿者参与的模式,文山州精心设计防溺水、自护教育、科普、法治、心理健康、作业辅导等传统课程,无人机、素质拓展、课本剧体验等创新课程,非遗文化、民族乐器、内务整理等特色课程,丰富“少年儿童之家”活动。

“我已经11个月没有见到爸爸了,没想到能在爸爸工作的城市见到他。”在文山州2024年“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山海行”研学冬令营活动中,成员袁成鑫开心地说。

新春将至,文山州8个县(市)22名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跨越2000多公里,在上海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爸爸妈妈。6天的研学课程,让孩子们有了亲近父母的机会,也丰富了阅历。“我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未看到过的新鲜事物,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更多地方看更美丽的风景。”袁成鑫说。

在研学中丰富假期生活,在体验中健康成长。近年来,共青团文山州委立足边疆特色,依托红色资源,擦亮特色研学品牌,开展多样的研学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开拓视野。2023年以来,文山州还先后组织开展了“追寻红色印记·争做强国少年”少年寻暨“石榴籽一家亲”暑期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青少年“消防训练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周末班等主题活动。在丰富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认知家乡、认识世界,感悟家乡的发展与成就,启发孩子们畅想更广阔的未来。

文山州2024年“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山海行”研学冬令营活动中,孩子们跨越千里与在上海的父母团聚。

专业力量提供精准关爱

小朵是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委会八播村的一名困境儿童,母亲长期外出打工,她和姑姑一起生活。小朵性格胆小,平时不敢表达自己。自从参加了夸溪村委会“少年儿童之家”开展的活动后,她变得活泼起来,总是期待和社工香香姐姐聊天,分享她的心里话。

小朵的变化,得益于文山州民政部门引进专业力量探索儿童综合保护和发展模式,实现因人施策的精准关爱。在与国际救助儿童会合作开展“慧童儿童综合保护和发展”项目中,文山州引入社会工作者,组建儿童主任、社工、社区志愿者等专业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为儿童之家提供服务。同时,协调文山州社会工作促进会,对县、乡、村三级儿童保护体系中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业务培训,对驻站社工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和督导,对部分学校老师进行个案管理、艺术疗育、正向教养、“玩中学”等课程的培训,让教师用儿童更能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与陪伴,促进家校融合。

专业社工的陪伴和支持,为儿童带来了一次次心灵疗愈。“在接受儿童之家帮助前,这些困境儿童大都因亲情断层缺少关爱,比较内向少言。通过家访、心理疏导、与学校的沟通和“少年儿童之家”的活动,他们现在都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社工香香说。

依托项目实施,民政部门持续创新儿童服务机制,将乡村文化特色与儿童普惠服务融合,增强儿童对家乡的归属感。在提供保障儿童基本发展需求的娱乐、作业辅导、儿童自护、家庭教育等服务外,结合当地民族、民俗及非遗文化,丰富乡村地区儿童课外生活;以儿童保护、文化传承、儿童友好社区、艺术疗育等主题开展儿童小组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区建设,提升儿童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针对儿童个体化需求提供个案服务,使用正向教养的工作方法支持有家庭教养困难的家长获得教育指导。

为了让辖区内更多的儿童能够享受到服务,社工带上物资、带上课程,深入各村小组开展“流动服务”,让居住在边远村小组的儿童也能定期得到康体娱乐等普惠性服务。

去年,依托该综合服务平台,7292名儿童和家长得到了儿童保护和儿童发展服务。累计为52名有生活福利问题、家庭和朋辈关系问题、遭受忽视或暴力侵害的儿童提供了个案服务。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300人,一线社工、老师等儿童工作者队伍140余人,长期的大学生志愿者50余人,专业督导队伍10余人。


收藏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