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文明文山 绿美蝶变

来源:云南日报          2023-10-25 08:28:43 【字体:

对一座城而言,文明是最好的标签、最美的底色。漫步文山市,出门见景、推窗见绿;驻足街头,文明礼让、秩序井然;社区村落里,邻里互助、和谐宜居……美景抬眼可见,幸福触手可及,一座生态宜居、文明向善的现代化城市画卷铺展开来。

绿美文山

文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文山举全州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以众志成城、使命必达的决心,为全民参与文明创建汇聚磅礴力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文山州、市两级党委政府精心谋划,碧水蓝天下,育文明人、做文明事、建文明城。

聚合力 齐心奏响创文交响曲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整体战。在持续多年建设文明城市的基础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为保障,坚持高位推动,补短板、强弱项,治顽疾、惠民生,让文明的种子深入人心,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群众。

文山州委领导任组长支持文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定期调研,为文山市“把脉、问诊、开方”;文山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5+15”领导机制,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与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中央、省驻文单位和州、市部门2万余干部职工全部挂包361个网格,实现州、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为增强创建实效,文山市制定了《文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模拟测评结果运用制度》、《文山市创文创卫责任追究机制》、“红黑榜”评定通报机制,用刚性制度为创建托底。一系列体制机制拉紧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创建文明城市是地方党委政府追梦文明的铿锵足音,更是人人参与的幸福接力。“我住高登社区,下班后可以参加文明劝导活动。”“我是医生,可以在休息日提供爱心义诊服务。”……万余名在职党员纷纷奔赴居住地社区报到;永通大妈志愿服务队、兵哥哥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又一批“红马甲”活跃城乡,化身为走街串巷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在服务群众中传递社情。

三年来,从全域推进绿美建设改变城乡面貌,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再到以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核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纵观文山持之以恒的创文实践,文明城市创建已经成为当地统筹推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助力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的重要载体。

美颜值 内外兼修共建家园

西华山下,盘龙河岸,天蓝、水清、城绿、人乐,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三七之都迎来绿美蝶变。

位于文山市新平街道里布嘎社区的城中村里布嘎,被错落高楼环绕,既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变迁,又展现着质朴的乡村风貌。村民王彩萍家修葺一新的四合院里,一家人正围坐品茶,“原来村里污水横流,下雨天脚都下不了地。这几年,村子的变化太大了,臭水沟不见了,路面干净了,还成了网红打卡点。本打算在外定居,现在重新翻修了老宅,打算在这里养老。”王彩萍说。

城中村华丽变身城中景,是文山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全域推进绿美建设,倾力打造亮丽洁净、和谐宜居家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文山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抓手,推动绿美文山建设,实施“城管革命”、城市更新、入城口提升改造、主题公园建设、街头景观打造等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图为华龙湖公园一角。

如今,步入城区,盘龙河畔秀木繁花、绿水亭台清幽雅致,一个个街头游园绿意盎然,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回归乡村,村民新生活扑面而来,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鲜艳彩绘描摹着幸福乡村的模样。“走两步就是公园,公共厕所干净卫生,也不见乱堆乱放的垃圾,就是美!”细数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市民黄女士滔滔不绝。

去年以来,文山市全力推进东、西、南、北4个入城口及其延长线绿化美化改造提升工程,将三七文化、红色文化、铝元素等特色内容融入到改造工作中,绿化美化闲置空地2.9万平方米,拆除围挡6.5万平方米,完成约2万株“断头树、老头树”换植工作。

老城抓更新,新城提品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文山市将创文与“城管革命”、城市更新改造协同推进,投资25亿元相继实施文山城区盘龙河综合治理、老旧小区改造、老旧路面改造、公园广场改造等市政项目。盘龙河120个城市排污口得到整治,新修绿道11公里、健康步道26公里,盘龙河重现水清岸绿;建成“老八景”、“阅读园”等街头景观公园8个,因地制宜打造“一街四景”示范路10条;改造人行道54条、车行道31条,让市民叫苦不迭的“魔鬼路”、“水雷路”焕然一新;城区9个农贸市场完成提升改造;39个老旧小区改头换面;每一个改变,都与人民美好生活紧密关联。

文山市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用“绣花功夫”雕琢精致城市,对全市21条车行道、25条人行道进行了提质升级,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图为城市十字路口新建的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憩的新空间。

重品质 精细管理温暖一座城

环境差、治安乱、无人管的“三无”小区文新小区曾是文山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开放式小区人员混杂,难以规范管理,不仅环境脏乱差,治安也不好,小偷小摸时有发生,邻里纠纷屡见不鲜。”攀枝花社区党委书记王云婉回忆道。如今,走进文新小区,花园广场、智慧监控设备、足球场等一应俱全,已然不见半点“问题小区”的影子……“这样的小区我们住着才安心。”文新小区C区居民陈阿姨说。

文山市城区。

民生冷暖、万家忧乐,是文山市衡量城市文明的尺度,纵观文山文明创建之路,每一抹亮色都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同频共振。以创文为契机,文山市创新服务机制,紧盯民生清单,从文明创建的大处着眼,从细枝末节的小处入手,下足“绣花功”,根治“城市病”。

一张网格兜尽民生千万事。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基层治理的模式,变社会治理的“大网”为精准精细的“微网”,实现“一网兜底”。

一个“点长群”建立起问题发现—处理反馈—问题解决的良性机制,打通文明创建的“最后一米”。

一个文明观评团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为文明城市“挑刺”。

一次“双报到”,万名党员先锋主动领单,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清单”。

一群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行动传递文明新风。

百姓“出题点菜”、政府督办响应、党员报道认领、志愿者一线服务,一系列创新服务机制带着民生改善的浓浓暖意,不断为文明城市建设注入活力。50个新伙伴党群服务点,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和广大居民筑起暖心港湾;农贸市场功能完善,质量提升,让千家万户拎稳“菜篮子”;凤凰路上“城市伞”为市民遮阳避雨,人性化服务暖民心;老旧小区告别“堵漏臭”,通上天然气,用上放心水;文明宣讲团到村头、进社区,正能量传递大街小巷……日新月异的变化可看可感,一个个城市治理难题逐一破解,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百姓笑脸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


亮点

城市新风满目春

转角遇到美,出门见到绿,街头全是景,满目绿色让文山深秋也藏着春。

近年来,围绕省、州绿美三年行动部署,文山市将全域绿美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城市品牌创建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动绿美城市建设,城市“含绿量”持续提升,绿美文山的生态名片越擦越亮。

秋日的盘龙河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两岸渐次呈现出绿、黄、红等多种色彩,犹如一幅精心描摹的油画。

两年前,盘龙河还是撕裂文山城市面貌的一块伤疤。以绿美建设为抓手,文山州、市大刀阔斧开展整治,预计投资71.02亿元治理城区段河道37.7公里,全力治愈“盘龙之伤”。清污清违、科学建设……两年后,一座高质量、有人情味的亲水公园完成建设。

街头转角的“口袋公园”八景园,如今也备受附近居民青睐。“每天饭后都要来这里遛遛娃。”家住凤凰铭座的刘先生说。实施绿美建设以来,文山市改造提升了东山公园、琵琶岛公园,新建八景园、阅读园、树蕙园等8个具备浓厚地域文化气息的街头景观公园,逐步构建起“15分钟生态休闲圈”,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在文山市各个角落逐步开放,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绿色福利。

绿水青山来之不易,绿美建设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应从何处着力?以党建为引领,2022年3月以来,文山州在每月最后一周星期六常态化开展“绿美文山先锋行”活动,州、县、乡、村、组“五级书记”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与所在基层党组织活动,党组织书记带头当好“环保书记”、“扫地书记”。组织党员常态化开展种绿植、清河道、净湖面,持续增绿化、抓美化、添亮化。

坚持制度赋能,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文山市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文山市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各级书记亲自抓、带头干,对绿美建设层层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落细;将城乡绿化美化行动纳入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评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各级干部履职担当,积极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

目前,全市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提升城市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实现城市绿地率39.32%,创建绿美小区65个,建成绿美公路13条141.15公里,完成绿美校园创建29所(州级7所、市级22所),绿美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园区内2户企业已成功获批AAA级工业旅游区,城市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高矮错落的绿植,配备部分健身设施的小花园,成为居民饭后茶歇、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小区环境好了,每天晚饭过后,这里人就多了,今年3月份我都把房子改造翻新了。”小区居民李顺才说。

泰康小区于2003年开发建设,是一个自建开放式小区。“多数房屋用于出租,多数业主‘人房分离’,业主间沟通少、集体观念差、组织性差,管理联系难。”红旗社区党委书记杨玉明说,如何把群众组织起来,成了推进绿美建设最关键的问题。2021年4月,社区召开泰康小区6组团业主大会,择优选举7名业主成立业主委员会,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业委会共同商议、党员带头行动,激发志愿者、群众参与绿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多方筹集近6万元资金和混凝土、路灯、健身设施等物资,小区居民主动出力,将辖区杂草丛生的“菜地”提质改造成人人共享的公共花园。如今,业委会不仅自行管理组团公共设施,还聘请了保洁员进行清扫保洁,进一步提升小区品质和群众幸福感。

为加快推进文山全域绿美,全州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结合“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全州广大党员着力推进“千里绿道、万里花带”建设,全民动员实施“一村万树”、“一人十树”工程,稳步有序实施城乡绿化三年行动。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下,发动800万名群众参与,全州13653个村庄启动绿美村庄建设,有效激发全州各族群众共建绿色家园的热情。


和美乡村新生活

全省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文山市将绿美建设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将绿美文山建设同产业发展一起抓,一个个宜居宜业、村美民富的绿美乡村串珠成线。

进入秋日,又是一年柿子红,文山市平坝镇沙老寨村里,红艳艳的柿子与黄墙黛瓦的民居相映成趣,共同绘成沙老寨独有的秋色。

这座深藏于大山之中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柿子村。

沙老寨的“流量密码”在于塑造柿子这个大IP。2021年,经过多方考察调研,沙老寨依托1000余亩柿子种植基地,以柿子为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农文旅融合发展。从建设柿子基地观景台、文化广场、文化走廊、柿子造型公厕,到打造“小柿的家”和柿子文化墙,沙老寨走出了发展的第一步。

去年,文山州、市文联在沙老寨携手打造柿子文化墙600平方米,成为沙老寨的特色景点。艺术家们提炼当地特色农业资源的符号入画,共创作完成了30余幅(组)美术、书法作品,进一步扩大了沙老寨村柿子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在此基础上,村子配套建设了田园观光区、湿地公园、600米木质栈道、200米油菜花(万寿菊)观光点、露营基地、农耕馆、龙潭公园、采摘园、彩虹休闲步道等景观,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红灯笼般的柿子,照亮了沙老寨村红红火火的新生活。“村子建设好之后,群众的卫生意识提高了,我们村每周都会组织群众开展卫生大扫除,维护好村子的环境。”平坝镇平坝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文良说,维护好村容村貌,发展好乡村旅游,成为沙老寨村民共同的目标。

乡村要振兴,既要外修“颜值”,更要内练“气质”,同为省级绿美乡村的他披村深谙此道。

在文山市坝心彝族乡他披村,随处可见可闻“梨”元素,整个村庄被千亩梨园环绕。“要是在春天来,满山梨花盛开,来赏花游玩的人特别多。”说起村子的美,坝心乡他披村大寨村小组组长张建达满脸骄傲。

他披梨是坝心彝族乡一张亮丽的名片。2010年他披梨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村一品”名录。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他披村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他披梨链条式产业,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随着产业不断壮大,他披村开发出梨膏、梨糖、梨面条等多种绿色农特产品,助农增收100余万元。

如今,他披村不仅实现了产好梨的目标,还努力讲好梨故事,做好梨文章。依托千亩生态梨园,他披村以绿美乡村建设为实施重点,围绕“他披梨”品牌,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村民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家家户户就地取材,用当地的鹅卵石砌成小花坛,打造小花园、小菜园。

以“梨”为元素,在全村打造小景观14个,新植冬樱花、三角梅等绿化美化植物1500余株,村委会所在地大寨村小组的议事亭、“他他”、“披披”吉祥物、孔融让梨、梨花小院、幸福巷等景点已成为坝心有名的“打卡点”,当地初步形成了春赏梨花、秋摘梨果、冬补梨膏的梨主题旅游体验项目。

2023年,他披梨花开放季和采摘季共吸引游客6000余人次,带动发展庭院经济40余户,他披梨销量同比增长21.8%,带动群众增收。


新伙驿站暖人心

上午10点半,刚送完单的快递员钱福来走进位于民丰村镇银行泰康中路分行的新伙伴党群服务点。他准备在这里进行短暂休息,以充沛的精力迎接即将到来的派送高峰期。“现在累了有休息的地方,驿站还能满足我们充电、休闲的需求。”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新业态从业者享受到了这样的服务。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新伙伴党群服务点,文山市已建成50个,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新伙驿站。每个驿站配备空调、直饮水、微波炉、充电器、应急药箱等,成为新业态群体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饥可热饭、伤可用药的暖心场所。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穿梭奔忙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家家户户带来生活便利。2022年,文山市仅快递、外卖从业人员就达1040余人,企业营业收入实现5500万余元。然而,由于工作流动性强、机动性高、休息时间碎片化,新业态群体长期面临着吃饭难、饮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

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现实需求,文山市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银行网点等现有资源,整合党建、政务、商务和社会服务等多方力量,因地制宜在文山城区的小区、主要街区、广场花园等公共场所探索建立新伙伴党群服务点,切实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党建引领,以驿站为阵地,既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空间和暖心服务,更搭建起了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依托新伙伴党群服务点,文山市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服务输送、有序参与等多个方面,将流动的新就业群体吸引、组织、动员起来,引导他们在走街串巷过程中,随手记录下公共卫生死角、突发事件、公共设施损坏等城市基层治理问题,反馈给所属社区及相关部门,及时予以解决,让快递小哥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新触角,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党建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自新伙驿站建立以来,已累计开展活动40余次,服务新业态从业人群800余人次。下一步,文山市将以新就业群体“双覆盖”工作为重点,实施“安新”、“聚新”、“建新”、“暖新”、“融新”、“创新”行动,采取条件成熟单独建、行业相近联合建等方式,推动新业态党的组织覆盖,确保应建尽建、应联尽联,聚力打造“新伙驿站”城市基层党建服务品牌。


老旧小区变形记

走进文山市地质队小区,新划好的停车位上,数辆小车有序停放;小区微公园里,供居民休憩的小亭子掩映在绿荫之中,一圈文化长廊承载着地质队小区的老情怀。

“这里以前路面坑坑洼洼,花园很小,绿化也很少,小区大门消防车都无法进入。”文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管理股股长汪则成说。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地质队小区,作为文山市的“高龄”小区,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信箱生锈脏污、楼道贴着“牛皮癣”、“三线”乱如蜘蛛网……种种问题既影响美观又隐藏着安全隐患。

改造势在必行。2021年,借助文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地质队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0多年的老小区,迎来新的曙光。

改造涉及千家万户的实际利益,如何取得居民的支持?如何协调各方诉求?一个个问题亟需解决。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了小区改造的沟通桥梁。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收集群众对广场、公园、停车场等公共空间的意见,召开业主大会商定方案;党员带头,小区居民在电路、天然气管道改造等项目上自愿出资,主动配合改造。通过凝聚群团组织、共建单位、小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地质队小区实现了“整容式”改变。

地质队小区共投入资金650万元,新建洗手台设施1个、文化长廊1座,改造停车位86个,铺设雨污管网1200米,绿化景观提升1500平方米,路面更新5400平方米。

汪则成介绍,改造后的地质队小区按照功能划分成篮球区、活动室、停车区、花园休闲区等区域,更新了设施和器材,可满足居民更多需求。

今年82岁的陈达信在小区住了近半辈子,改造后,每天早晨来到小区活动室打乒乓球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说起改造后最大的变化,陈大爷连连称赞:“最好的地方就是解决了我们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的问题,现在家里通了天然气,停水停电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样的蝶变,在文山城区不断上演。自2021年6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已完工并初验39个,今年新启动的30个老旧小区,已完成20个小区踏勘。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