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应落实“三个定位”的重要要求,充分挖掘并用好云南独特的资源与区位优势,以重点部署谋划彰显地区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开创发展新局面。在云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看一个地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水平高不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政治生态好不好。”云南省推动以党建引领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提升了边疆治理效能。云南要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引领的治理模式,首先要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政治能力。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其次,持续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云南应以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抓手,以提高治理效能为目标,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最后,严肃纪律规矩,推进廉政建设。云南要通过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开展廉政教育、弘扬廉洁文化等,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规守纪,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以生态人文铸灵魂,彰显发展新特色。在云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他强调,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云南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独具标识性的生态人文资源禀赋。这一独特优势,促使用好资源以及实现绿色发展转型成为全省的重要战略方向。首先,坚守生态保护底线。云南担负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是祖国西南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云南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作出了创新探索,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努力。其次,赋能绿美经济建设。积极创新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以及云南绿美经济建设。最后,用活民族文化资源,共筑民族团结梦。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和15个特有民族。这些独特的文化背景赋予了云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民俗活动、传统工艺、语言服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旅游业作为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要通过深化文旅融合、打造知名品牌等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处理好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
以开放合作拓格局,激发发展新活力。云南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近年来,云南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不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济贸易合作、加深人文交流、建设开放平台等。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进一步指出,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首先,加强交通物流、能源、数字信息等大通道建设。积极完善交通网络和通信设施建设,打通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通瓶颈。其次,拓展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经济、科技、人才、医疗、文化等交流合作,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感可及。最后,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弥补在科技创新、金融等领域高端人才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辐射中心建设需求等缺陷,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助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入驻,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