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评论

云南日报:用创新引领云南跨越发展

来源:云南日报          2016-02-15 00:00:00 【字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国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位居五大理念之首,置于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战略高度。因此,我们一定要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科技平台建设提升、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引等六大工程,使得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发展实力明显增强。众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推出,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云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全国排名从2013年的27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23位,创新对云南省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科技事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创新力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高层次领军人才十分缺乏,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渠道还不畅通,尤其存在着科技体制改革不到位、创新机制不够活等突出问题。云南经济不大、不强、不优,核心还是科技支撑不够有力、创新动力不够强劲。因此,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要求把人才作为支撑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营造创新环境,不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创新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需要充分认识创新是引领云南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把创新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去谋划推动,真正使创新引擎成为云南面向未来发展的主动力。

  把握好观念创新这个前提

  不破不立。创新就是打破旧的规则、秩序、平衡,它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想和标新立异,而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一切创新都来源于人们观念的创新,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先导。只有观念创新了,才能把人们的思想认识从那些过时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交往方式中解放出来,也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各类困难。把握新理念,谋求新发展,首先要从传统的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人们遇到一些问题之所以束手无策,就是因为观念受到了束缚,已经习惯于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寻找对策,而事实上现在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那些片面追求GDP、拼资源拼投入、先污染后治理、重城市轻农村、重效率轻公平等观念,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打破长期禁锢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层层枷锁,做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才能使云南在“十三五”时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指导新实践,赢得新发展。

  把握好科技创新这个核心

  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经济发展要依靠实体经济领域进步等推动,而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来推动。云南长期的发展过于依靠物质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属于由投资带动的要素驱动阶段,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偏低,生态环境的瓶颈制约非常严重,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这种增长方式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非常明显,造成云南产业大多仍然处于价值链低端,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云南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云南要始终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市场导向、应用导向,推进科研攻关和技术研究,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新旧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经济业态。重点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突出抓好一批国内领先、技术先进、附加值高、有代表性、竞争力强的项目。同时,实现多层次综合开发、系列开发和深度开发,特别是要攻克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品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

  把握好协同创新这个重点

  协同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普遍过剩的背景下,云南依靠要素成本优势、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开拓新的市场需求,把握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这个重点,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变要素投入拉动为转型升级内涵式增长,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门类。针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压力,建议我省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针对不同企业采用不同政策,在企业科研经费抵税、支持科研成果市场化等方面给予支持。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鼓励不同形态的产学研创新组织加快发展,有选择地重点支持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园、孵化器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长期合作。支持建立面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技投融资平台,为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坚实支撑。完善科研机构的考核方法,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激励,使科研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把握好合作创新这个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因此,云南只有发挥对外经贸合作优势,适应形势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在开放过程中坚持合作创新,才能为云南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和不竭的动力。云南要深度整合资源,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深化国际合作和国内区域合作,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大沿边开放和“转身向海”两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加快对外合作向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健康发展。要深入推进与长江流域、泛珠三角区域、京津冀、成渝经济区和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创新对外合作模式,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扩大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进一步扩大对外商品流通和贸易往来,努力探索新业种、新业态方面的合作,联手拓展国内外消费市场。进一步引导优势企业结合资源禀赋,深化能源、资源、农产品等开发利用方面的合作,采用合营、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方式合作,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企业跨省、跨国投资建厂、扎根发展。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国际空运、水运、陆运航线建设,完善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产业对接、科技交流和旅游市场联合开发,在产业转移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旅游资源开发与推介等方面合作共赢。

  把握好人才创新这个根本

  自主创新,人才为先,人才为本。综观世界各国发展的主要趋势,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把人才作为最宝贵的资源。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创新人才缺乏是云南的短板,云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人才。因此,我省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第一资源,加快建设众创空间,畅通科技投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氛围;进一步完善横联各部门、中央驻滇单位、省属高校院所、大型企业集团,纵贯省、州(市)科技及相关部门,集聚政府、行业产业、企事业单位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和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广纳天下英才,盯住领军人才,加强两院院士、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等的培养、引进工作,用好留住各类人才,着力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改革创新科技人才经费投入机制,深化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创建科技人才创新试验区,构建科技人才供需对接与服务平台,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把握好制度创新这个保障

  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紧密相连,制度源自于丰富的实践,又在新的实践中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等,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在人才培引、自主选题、创业孵化、初创扶持、成果转化、股权激励、创业投资、科技金融、科技招商、首购首用扶持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保障。下一步,应把握好制度创新这个保障,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创新制度供给,积极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人员创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云南的综合创新能力。各级政府应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不该管的要坚决退出来,约束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权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向全社会提供规范、公平、有序、开放的制度环境,全面释放经济社会活力。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等机制,形成鼓励创新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流动、使用、评价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创新永远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时期是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既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破解云南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提供不竭的动力。

  (张 戈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