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文件

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云南日报          2014-01-26 18:35:00 【字体:

——2014年1月20日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云南省省长 李纪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省内自然灾害频发等严峻形势,省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有机统一,科学谋划、从容应对,攻坚克难、锐意进取,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谋长远的举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把扩大内需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出台了稳增长“28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定期分析经济形势,强化经济运行调节,着力化解各种矛盾,推动我省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把简政放权、激发活力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入开展服务基层年、项目落地年和作风转变年活动,充分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把国家向西开放作为战略机遇,充分依托沿边区位优势,务实推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和周边省区市的交流合作,扩大全方位开放;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民生优先,将70%以上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全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作为工作方法,紧紧抓住产业建设年、固定资产投资冲万亿、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救灾防灾减灾等大事、要事、难事、急事,科学配置资源和力量,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努力,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万亿新台阶,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2.9%,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本届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大战役”进展顺利。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积极推进,蒙自经开区、杨林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26亿元。扶持培育850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培育30个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成功启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1%。县域产业发展、富民强县等工作得到加强。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启动高原特色农业“十百千”行动计划,昆(明)曲(靖)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快速推进,首批40个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37个省级农业庄园建设顺利展开,农产品网络营销力度加大,粮食总产量达1824万吨、增产74.9万吨,肉类总产量达610万吨、增产27万吨,新增木本油料基地257万亩。着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3个10千亿工程”建设深入推进,蔗糖产业振兴3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两烟”实现税利1450亿元,北京汽车集团云南产业基地落户瑞丽。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启动实施服务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商贸、物流、休闲健康、养生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扎实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昆(明)玉(溪)红(河)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总收入达2111亿元。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加大,省内金融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双边、多边合作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扎实开展,积极推动保险机构融资支持交通、水电、城市建设,全年完成银行各项信用融资25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800亿元以上。

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项目133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开发一批重大新产品,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创新型(试点)企业达238家,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有效提升。推进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特别是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能耗在线监测预警,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质量兴省战略稳步推进,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意识进一步树立。

(二)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全面打响。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全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13亿元。大理—丽江、昆明绕城高速西北段、锁龙寺—蒙自、昆明—武定、保山—腾冲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200公里;南北大通道、龙陵—瑞丽等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镇雄—毕节、富宁—那坡等省际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昆明—广通复线、玉溪—蒙自铁路建成运营,新增铁路复线运营里程106公里;昆明地铁1号线载客运营;沪昆、云桂、蒙河等在建铁路建设步伐加快,成昆铁路扩能永仁—广通段、成贵铁路云南段开工建设。澜沧江五级航道二期工程、库区航运建设取得进展。西双版纳机场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配套项目和泸沽湖、沧源机场加快建设,澜沧、蒙自、昭通、腾冲机场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水利、能源、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深入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成通水,滇中引水工程进入立项审批阶段,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5件,建成山区“五小水利”52.8万件,水利建设投资突破300亿元。鲁地拉、溪洛渡等水电站投产发电,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300万千瓦,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步伐加快;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石油炼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4G无线通信工程建设启动,“三网融合”试点、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加快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不断加强。

(三)城乡发展呈现新变化

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深入推进城镇上山,实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80个。启动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一批城市综合体和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开工建设。滇西南和滇东南城镇群规划编制完成。切实维护转户农民权益,210万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达到40.48%。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提高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补助标准,完成重点村建设1500个。启动701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稳步推进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294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5万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320万亩,解决29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片区扶贫攻坚全面实施。4个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全面推开,启动怒江州扶贫攻坚,宁蒗扶贫攻坚大会战和富源整县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全面加强定点帮扶和沪滇对口帮扶合作。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完成1万个自然村整村推进、56个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全年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和“森林云南”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完成营造林850万亩,改造低效林402万亩,治理陡坡地80万亩。加大力度保护和治理滇池、抚仙湖、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积极创建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持续推动低碳省试点工作,切实维护全省各族人民的生态福祉。

(四)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帮助零就业家庭2757户实现就业。农村新增转移就业97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各项惠民增收措施落实到位,农民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增长1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93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4440万人,稳步提高基本医保覆盖面和待遇水平,新农合、城镇居民和职工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试点,解决了103万城镇低收入人口和467万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棚户区改造五年规划启动实施,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建设50万户,建成23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发展。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明显;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得到提高;推动解决民办代课教师遗留问题,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省、州(市)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隆重节俭举办第13届亚洲艺术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稳步提升。“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深入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 示范点创建工程,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老龄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抗灾减灾工作及时有效。扎实做好宁蒗“6·24”地震、彝良“9·7”地震、镇雄“1·11”泥石流滑坡、洱源“3·3”地震、迪庆“8·28” “8·31”地震等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年度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全面推进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点工程,基本建成应急救灾指挥信息系统,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省级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挂牌运行,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取消、下放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项目433项。开展结构性减税,“营改增”试点启动实施。旅游综合改革、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医药卫生、城镇发展、财税、价格、投融资和涉外经济等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新进展。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昆交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促成召开桥头堡建设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顺利承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强化国家相关部委和云南省上下联动、协调推动的桥头堡建设机制。进一步深化与台港澳及部分省区市的经济合作,成功举办首届滇缅合作论坛和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特别会议暨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务实推进沿边开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总体规划、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红河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出台支持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磨憨、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政策措施。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8.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5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968亿元。

(六)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省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依法治省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制定省政府规章5件,法规规章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综合运用信访、调解、行政复议等多种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置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相关事件,安全生产治理整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防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平安云南”建设取得实效。

同时,省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明确了整改措施,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政府职能和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克难奋进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支持、帮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驻滇部队、武警官兵,中央在滇单位和各类驻滇机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建设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产业发展总量偏小、层次不高,调结构转方式、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国有经济活力不强;节能减排压力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居民增收压力较大;政府性债务较重;政府工作效率亟待提高,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全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2014年目标任务

今年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市场活力、以改革促调整转型、以改革促创新发展、以改革促改善民生,做到稳中有快、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确保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

11%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统筹考虑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惠及民生、防范风险等各方面因素,在必要和可能之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确定的“黄金平衡点”。这一目标,立足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充分考虑了发展的潜力和可能,体现了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推动结构调整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速度。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紧紧抓住机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速增长状态,经济复苏缓慢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开始逐步显现,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阶段,但仍有条件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备很多新的有力支撑和难得机遇: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二是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和沿边开放,将进一步在差别化政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向西部倾斜;三是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进程加快,为我省承接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机遇;四是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潜力;五是近年来我省建成了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积蓄的发展潜力逐步释放。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省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营造有利周边环境、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更加自觉主动地把云南的开放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用好我省的区位优势和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后发优势,进一步激活和释放新型城镇化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着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积聚发展新能量,不断巩固和保持我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对各项改革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敢于自我革命,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要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影响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切实抓好中央已经部署和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大力推进我省自主决策、关系全局、条件成熟的关键改革,大胆探索方向正确但认识还不深入的重要改革,确保改革稳扎稳打,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从我省实际看,今年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主轴,在国资国企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适时推动其他领域改革,努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直接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三、2014年工作重点

今年,要突出抓好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抓好20项重要工作和20个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三个一百”重点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减少一般性项目投资,加大对“三农”、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投资。严格规范政府举债管理,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力争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55%以上。严格落实融资增量计划,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创新融资方法,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拓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和票据、应用保险资金和股权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实现银行各项信用融资28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超过900亿元。

增强消费基础作用。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待遇。健全刺激消费政策体系,着力培育信息消费、特色医疗、网络销售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化维权体系建设,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扩大进出口规模。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拓展周边国家进口商品范围。加快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农产品出口安全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有色金属、机电产品等重点商品加工贸易,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国际化商品市场,扩大本省自产最终消费品外销规模,推动内外贸联动发展。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深入落实行之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分析,引导企业进行适应性调整。强化统筹协调和产运需衔接,推进战略和应急储备能力建设,保障煤电油气运供需平衡。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建立健全促进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价格形成机制。做好涉及民生的价格和收费管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扎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种粮补贴政策,稳定种粮面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力争粮食总产量增加30万吨以上,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高度重视节约粮食。

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推进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深入推进 “十百千”行动计划。建设一批高原特色农业基地,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昆(明)曲(靖)绿色经济示范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木本油料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优质农产品营销力度,夯实冷链物流基础,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国内主要城市销售网点建设,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做强绿色、有机品牌。创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植一批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打造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重点农业品牌企业,力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600户,继续推进100个农业庄园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以上。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1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地300万亩、低效林400万亩。完成2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建设任务。建设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继续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升烟叶质量,稳定烟农收入。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完善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仓储物流、疫病防控、农产品质检体系和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加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户户通电”成果,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万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30万户。规范农村客运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审慎稳妥推进农户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承包土地和林地使用权适度流转,开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农村水利、饮水项目管理体制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动以“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为重点的“三农”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小微金融。继续推进供销社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执行能耗、环保和安全等行业准入标准,把化解产能过剩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加强跨地区产能置换,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落实关停废毁企业设备拆除计划,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产能。

着力提振工业经济。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积极发展原材料深加工产业,以铁路养护机械、数控机床、电力装备、汽车及内燃机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能配套。抓好卷烟产品结构调整、大品牌培育和销售高端突破,推进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两统一、两整合”。加快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及深加工项目建设,打造滇中钛产业基地,推进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3个10千亿工程”实施,创新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新认定10个省级园区、新增6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上百亿元园区。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四个一百”重点工程。实施健康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快休闲、养生养老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深入推动商标战略。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推进滇池国际会展中心、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20个旅游型城市综合体、200个旅游项目和昆(明)玉(溪)红(河)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扩大“营改增”行业范围,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建设。开展跨境金融合作,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探索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和股权交易市场。力争培育民营银行取得突破。支持一批企业上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服务便利化行动,发展普惠金融。充分发挥保险作用。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促进金融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完善产业建设推进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着力激发人才活力,培育发展新型科研组织,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0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以上。

(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发展瓶颈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公路方面,重点加快南北大通道、龙陵—瑞丽等6个在建项目进度,确保昆明—嵩明新线、蒙自—文山—砚山等5个项目实质性开工,力争开工建设小勐养—磨憨、丽江—香格里拉高速公路,抓好新平—临沧、保山—泸水等项目前期工作。铁路方面,重点加快云桂、沪昆客运专线等10条在建铁路进度,确保丽江—香格里拉、保山—瑞丽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渝昆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实现昆明地铁2号线首期工程试运营。机场方面,继续推进泸沽湖、沧源机场建设,抓紧实施昆明机场配套项目、腾冲机场改扩建项目,抓好澜沧、蒙自、昭通、元阳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推进民航强省建设,完善国际国内航线网络,促进通用航空发展。水运方面,推进富宁港、水富港等项目建设。力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

集中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争取滇中引水工程立项。积极开展抗旱工程建设。新开工4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实施1000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完成700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60条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文山德厚、罗平阿岗、马龙车马碧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水利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

不断夯实能源和信息化基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确保金沙江、澜沧江干流水电站有序投产,推进6大煤炭基地建设。有序发展新能源,大力推进中缅油气管道配套建设和清洁能源开发,加快省内重点天然气支线管网和城镇用气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扩大汛期用电。争取云南列为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省。强化电力骨干通道建设,加大县城和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协调推进宽带云南和4G网络建设,加快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承接信息产业转移和出口加工、云计算和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IT人才培养基地。抓好传统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造。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制定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科学确定中心城市和县域城镇的功能定位、规模形态、开发边界,优化城镇布局,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深化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稳步推进城镇上山。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同城化发展,重点支持一批县城做大做强,抓好210个特色小镇建设,推进60个城市综合体建设,促进产业与城镇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8大行动,推进生态宜居幸福家园建设。统筹城市旧城建设与新区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市政设施与服务配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严格建筑质量管理。传承和发展城乡历史文脉,打造绿色人文城镇。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建立特色化数字城管模式,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和区域共同繁荣发展。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逐步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撤县设市(区)工作。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化权益保障,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农业人口转户进城工作,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和示范区建设。改革完善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和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大力推进4个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继续抓好整村推进,实施60个整乡推进,做好整县推进试点,打好怒江州扶贫攻坚战和宁蒗扶贫攻坚大会战,确保100万人脱贫。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困民族、散居民族和深度贫困群体发展。健全部省合作机制,推进“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加快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

(六)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全面提升区域合作水平。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务实参与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拓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参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合作,加强省际经济协作,扩大与台港澳地区交流。进一步发挥好桥头堡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和部省合作机制作用。重视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外交,积极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交往。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提升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办会水平和影响力,承办好亚太经合组织第47届能源工作组会议。推动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取得实效,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河口、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启动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申报工作,争取国家批准设立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昆明综合保税区,启动昆明—保山—芒市—瑞丽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规划编制,加快空港经济区、出口加工区、跨省经济合作区建设,探索建设沿边自由贸易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建设。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口岸和重点通道设施,拓展服务功能,形成全产业链服务。推动内陆、沿海与沿边通关、检验检疫协作,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深入推进区域通关、分类通关和无纸化通关,逐步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通关效率。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省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对接。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政策措施,提高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培育一批境外产业基地,推动周边能源资源、加工制造、跨境旅游和农业合作。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带动商品、劳务、技术和装备出口。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加强对台港澳地区的招商,强化沿边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和通道招商,加大央企、民企、外企入滇力度。加强引进项目跟踪服务,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4800亿元。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持之以恒为民办实事。加大对创业带动就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投资促进就业机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和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职工安置。扩大社保参保缴费覆盖面,力争主要险种覆盖率均保持在95%以上。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整合城乡基本医保经办管理资源。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老龄工作。推动城乡低保规范化,实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7.13万套。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公办学校标准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支持技工教育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推进呈贡大学新区资源共享,逐步完善功能,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提高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效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计划,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高水平医院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加快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健全边境地区疫情疫病联防联控体系。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继续推行医疗服务惠民便民措施,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重视红十字事业。

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健全文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三馆一站”达标进度,推进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支持文艺精品创作。启动普洱茶申遗工作,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保护。扎实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传承人扶持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做好人口计生、体育、双拥等工作。适时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推动高原体育基地建设,办好省运会和残疾人运动会。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国家安全、边防、消防等工作,深化双拥共建,提高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水平。做好参事、文史、地方志、侨务、档案、科普、气象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

(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扎实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和“森林云南”建设。加强九大高原湖泊和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湿地保护。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护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650万亩以上,完成8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实现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和管护全覆盖。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抓好矿山采空区覆土植被工作。深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评估。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污染专项治理,强化农业面源、危险废物、重金属、城市空气等污染防治,切实做好主要城市PM2.5实时监测和发布工作,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强化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加快推进低碳省试点建设。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严格环境准入和污染排放标准,切实抓好节能重点工程、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以奖代补项目建设,完成国家下达我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加快脱硫脱硝和建制镇“一水两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加快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推广中水利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大对批而未用土地的清理,提高利用率。完善矿权出让和转让制度。

持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深入落实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的政策措施。继续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地质灾害监测员制度,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预案、队伍、物资和专业训练基地等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全力做好备大灾防大灾应急准备。积极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健全恢复重建标准和灾情评估体系,继续做好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九)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报告。积极支持和保障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界人士的意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加强法治建设。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四五”依法治省规划。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尊重立法规律,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拓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征地拆迁中的群众利益,做好大中型水利水电等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完善网上信访,推行集中联合接访和州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视频接访。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继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健全社会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加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问题。依法加强网络管理,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引导和处置机制。探索利用新兴媒体开展社会治理。

(十)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意识,自觉养成依法办事习惯,有效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推行重大决策事项的听证、公示、征求意见和专家咨询制度。

转变行政管理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力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责。健全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审批运行和监管机制,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合理划分省与州(市)、县(市、区)事权和支出责任,集中财力保发展、保民生。继续探索省直管县和扩权强镇改革。

加强政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办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禁新建楼堂馆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坚持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着力打基础谋长远,多做对云南各族人民、对子孙后代、对社会有益的事。加强绩效管理,严格实施行政问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2014年是改革之年、突破之年,也是发展之年、希望之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云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