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

来源:   2021-05-22 10:00:00   【字体:

宗霞:

感谢赵永平副局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普利锋副厅长,从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发现云南发现的新物种大多集中在边境地区,从侧面反映了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想请您谈一下,云南省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谢谢!

普利锋:

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云南边境线长4060公里,与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做好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跨境生物安全和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对维护好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积极推动建设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多边合作机制。与老挝南塔省、琅勃拉邦省签署了《环境保护合作备忘录》,与缅甸签订“中缅边境资源保护联防协议”;与越南建立边境地区疫源疫情双边联防与交流合作机制。

二是实施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组织实施了中缅经济带生态变化研究、老挝南塔省和琅勃拉邦省环境保护交流合作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规划与示范等一批项目。其中,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计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规划”项目,促进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老挝南塔国家公园之间的生态廊道及核心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效地推动了中老跨境地区生态、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建设。

三是加强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能力建设。2015年以来,围绕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污染防治、环境政策等方面内容,针对南亚东南亚(东盟)等地区举办40余期国际培训,为周边发展中国家提供人员技能培训和发展经验分享;在缅甸建立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聚焦生物多样性领域,开展联合科学考察、重大科学研究、政策咨询与人才培养等工作。

四是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研究。基于云南省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调查,组织开展了云南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研究,形成了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重点物种跨境廊道示范研究报告及云南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报告。

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推动建立政府间长效合作机制,健全生物生态保护国际合作体系,通过规划建设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实施共同保护行动,实现跨境生物多样性整体保护,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

我就作这些回答。谢谢!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近年来,在我省境内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的数量有持续上升的趋势。请问省生态环境厅,下一步围绕物种保护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

普利锋:

我来接着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记者朋友。

大家都知道,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保护好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我们加强物种保护体系建设,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全省88%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亚洲象、滇金丝猴、滇池金线鲃、巧家五针松、华盖木、苏铁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下一步,针对物种保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统筹安排、系统布局,兼顾重点地区、重点物种,以横断山南段、西双版纳、桂西南山地以及桂西黔南石灰岩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4个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与评估,通过调查,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特别是物种生存状况;开展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评估生态系统状况,为全省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工作提供支撑。

二是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依托现有生态定位站,开展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特别是对亚洲象、滇金丝猴及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专项监测调查;探索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指标体系研究,使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常态化。

三是开展珍稀濒危物种的抢救性保护。以天行长臂猿、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云南肉豆蔻及文山兜兰等珍稀濒危动物和极小种群植物为重点,开展调查监测,对其栖息地及原生境实施保护修复;以云南蓝果树、华盖木、漾濞槭、壮丽含笑、犀鸟、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濒危物种为重点,建设物种保护小区。

四是加大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支持力度。围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及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等方向,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研究项目支持力度,开展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物种资源产业利用科技攻关,提高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研究能力和水平。持续引进和培养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和管理人才。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我想请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给我们介绍一下云南省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张穆:

非常感谢中国日报记者的提问。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云南省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支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编制印发了《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云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2011年,制定并颁布了《云南省渔业条例》,省农业农村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农业农村厅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印发了《云南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行动实施方案》;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对云南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二是强化投入建设省级种质资源圃库区。近年来,全省各级、各地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建设省级种质资源圃库区和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各项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省认定了并公布了省级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保种场(区、库、圃)50个,保存的各类农业种质资源超过15万份,其中,专业化规范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5万余份、畜禽遗传资源材料4.97万份。为保护和恢复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多年来,在全省主要水系江河湖泊执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2020年以来,全面落实执行长江十年禁渔制度。

三是加大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力度。在农作物方面,2020年,我们启动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范围涉及到全省的116个县(市、区),目前,共收集资源3357份。在畜禽方面,通过了2016年启动的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省共发掘畜禽遗传资源9个,在即将开展的第三次普查中,将加快新发现畜禽遗传的鉴定工作。在渔业方面,拟开展云南省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对全省行政区域内范围内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普查,摸清我省的各类鱼、虾、蟹、贝、藻、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特征特性及遗传结构方面的情况。

我就作以上回答,谢谢!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请问省林草局的领导,贯彻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省林草局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的实施?谢谢!

赵永平:

谢谢云南网的记者朋友,感谢你对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关注。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导向。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林农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生物生态安全和林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省林草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地方立法,结合我省林草工作实际,协调配合有关部门修订了《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初步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地方法规体系,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林业科技工作者、林业生产经营企业、广大林农群众,广泛开展植物新品种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法律保护意识、维权意识、质量和诚信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三是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省州县三级林草部门均设立了相应的机构,组建了工作队伍,保障了必要经费,持续组织开展打击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双打”专项整治行动,抓住造林绿化的关键季节,对种苗集散地、种苗交易市场、林木种苗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工作。仅2020年“双打”专项行动,全省就出动林业执法人员4689人次,检查经营场所364处、经营主体3725户,查处行政案件11起。同时,各级林草部门切实强化林木种苗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监管,推动建立林木种苗质量追溯体系,做到苗木品种、种源、销售去向清楚,确保苗木质量安全。

下一步,全省林草系统将持续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着力推动云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谢谢!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记者:

刚才,省科技厅的领导介绍了云南省科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效。请问“十三五”期间,省科技厅在科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高俊:

这个问题在我刚才的介绍中也提到了很多方面,在此我再简要做一个梳理和回顾。

“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美丽云南的重大部署,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之路,进一步强化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支撑与引领,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发展,为维护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夯实构筑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绿色屏障,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生物多样性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凝练破解关键核心问题,强化科技创新供给。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整体部署,针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统筹相关研发布局和需求,积极推动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供给。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围绕困难立地造林、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监测与评估、森林健康和生物安全等重大科技需求,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项目支撑和平台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家,省重点实验室46家,省工程研究中心55家,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8家,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4家。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的NSFC—云南联合基金中,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立项11项,安排总经费约2700万元。省基础研究计划支持生物多样性领域项目约150项,项目总经费约2500万元。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院士1人,省科技领军人才12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50个。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省技术创新人才363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8人,高层次人才团队4人,外国专家317人次。建有生物多样性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共165个,涵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生物育种、物种基因研究、珍稀物种保护等多个领域,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的王浩院士工作站,提出的高原山地复杂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配置关键技术体系,为滇中引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我省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聚焦重大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开展科技集成与示范,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云南段)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集成创新及应用示范。积极引导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长江经济带(云南段)典型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屏障区开展水土流失防控、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等研发。通过“哀牢山地区受损林地生态系统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试验与示范”项目,摸索出较成熟的从苗木生产到林地恢复全过程技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可持续利用提供良好示范。围绕湖滨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组织实施“滇池海菜花—金线鱼复合生态系统重建及持续利用扩大示范研究”,突破海菜花人工组培繁育技术和金线鲃人工繁殖技术,在滇池流域建立海菜花恢复区6片共706亩,累计向滇池投放金线鲃鱼苗108.68万尾,构建了以海菜花—金线鲃为代表的土著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四是积极探索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大力推进云南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不断探索开放共享、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创新发展新模式,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省科技厅和临沧市积极开展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临沧市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8年,已首批布局太原市、桂林市、深圳市3个城市。临沧市作为第二批3个城市之一成功创建示范区,是我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我国探索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典型示范,将面向全世界打开展示云南、宣传云南的重要窗口,为世界各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五是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力度。省科技厅先后支持云南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实施“云南省水生态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云南)—东南亚虫草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面向东南亚的特色植物DNA条形码联合研发平台”“南亚东南亚特色微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合作研究基地”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促进我省与周边国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谢谢!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特别感谢几位发布人的专业解答。

在刚才的发布中,各位发布人从新物种新记录种的发现、科技成果、种业发展及林业植物新品种培育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及研究的成果和成效,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独特魅力,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成就。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内容,深度挖掘典型,利用各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提高公众对COP15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为COP15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推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更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