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1-08-09 20:00:00   【字体:

彭斌:

谢谢杨应勇副书记的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属媒体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帮助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核心目标是要引导它们回到适宜的栖息地。我想请沈庆仲老师介绍一下象群回到普洱、西双版纳后的安全如何保障?它们是否还会再次北移?一旦再出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应对?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回答记者提问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 沈庆仲:

对于北移亚洲象群“短鼻家族”来说,能够返回原本栖息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最好。如果不能返回,象群回归普洱市或者西双版纳州之后,我们会按照“人象平安”的总体要求,依托原栖息地已经建立的预警防范体系,做好象群的持续跟踪监测,保障象群在适宜区域内自由活动。当地亚洲象监测、预警、防范、理赔等工作已经常态化并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群众在如何与亚洲象和谐共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在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和省林草局的统一部署下,两地正在组织实施栖息地修复改造和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计划,尽可能为象群提供舒适的栖息空间和安全的迁移通道。

关于象群是否会再度北移这个问题,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历史上,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的大片区域,对它们而言,迁移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迁移有助于野象寻找新的栖息地和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且大象的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迁移的路线能够形成记忆地图。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桥梁或者利用人工设施的经验都可能得到累积和传承。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今后,亚洲象还是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迁徙事件,可能是“短鼻家族”,也有可能是其他族群或独象。

亚洲象的迁移扩散不可避免。关于亚洲象保护,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已经着手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从保护和平衡的角度开展有预见性的、长期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就现阶段而言,迅速构建完善的监测防控体系,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对亚洲象活动进行有效管控,尽可能避免亚洲象大规模迁移扩散至关重要。建议进一步全面分析总结亚洲象北移的经验教训,科学论证利用元江、通关、哀牢山等天然屏障部署防线的可能性,尽量将象群活动范围控制在适宜栖息地区域。象群回归后,当前,在省林草局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关于亚洲象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即使象群北移事件再度发生,相信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

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

刚才发布词里提到,这次亚洲象群迁移,成为了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引起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想请陈飞主任介绍一下,在整个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助迁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团队都运用了哪些技术手段?取得了什么样的科学成果?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回答记者提问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 陈飞:

刚才,万勇局长的发布中总结了,这次亚洲象北移是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的确名副其实。自亚洲象北移事件发生以来,有多名野生动物、信息通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了安全防范和助迁工作,可以说是边工作、边研究、边应用,整个过程中留存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的成果数据,为今后科学有序开展亚洲象保护管理积累了经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朋友们作介绍:

在科学研究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动物学家提供了近距离观测亚洲象栖息活动的机会。亚洲象能够准确定位迁移方向、食物水源等方位,以及在群体活动中表现出的团结一致、集体决策、分工协作等行为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监测预警技术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动物保护领域的运用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大家都知道,亚洲象监测主要采用无人机和红外相机监测技术,但是,北移亚洲象群的整个监测工作是在不停地移动中进行的,过程中要克服监测设备快速转移安装、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电力和通信保障,以及即时的监测和预警防控信息的多点、双向传导等技术难题。省森林消防总队、各地公安队伍、电力、通信等部门,以及电子设备和电讯企业等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员团队支持,这些问题的解决,充分验证了我国强大的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也为完善动物监测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提供了参考。

在防控技术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探索动物种群管控方案提供了实验机会。一路走来,我们从中总结了“盯象、管人、助迁、理赔”的防范工作八字方针,还创新性运用了亚洲象迁移线路预判,布控与投食相结合的柔性干预技术。成功引导北移亚洲象群渡过元江就是这些技术集成应用的典型案例。这是继安全将独象送回原栖息地后又一关键事件,标志着我们在群象管理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今后缓解“人象冲突”乃至“人兽冲突”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刚才发布内容中提到,帮助象群顺利通过元江大桥,就克服了北移亚洲象群“南归”的最大障碍。我想请陈明勇教授解释一下,帮助象群渡过元江为什么那么重要和必要?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回答记者提问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 陈明勇:

元江水系是北移象群返回原栖息地的重要地理节点。元江干热河谷非常特殊,深切河谷地形,形成了干热的气候,具有特殊的稀树灌草丛植被,在外观上类似非洲的“稀树草原”,在学术上被称为河谷型萨王纳植被或半萨王纳植被。从自然地理的发展历史看,元江干流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撞击拉伸后构成的断裂带,是云南最古老的河流之一,也是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的一条分界线。

通过对亚洲象生境需求和云南森林植被资源现状分析,其生存环境可分为四大类:最适宜、适宜、一般和不适宜栖息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区是最适宜亚洲象生存的栖息地,普洱和临沧的亚热带区域为较适宜栖息地。通过专家由南向北对西双版纳—普洱—玉溪—昆明的地理气候环境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对亚洲象而言,越向北,气温越低、食物越少,越不适宜亚洲象栖息。而元江水系分隔了两个重要的自然气候带,南北两岸植被类型差异明显,是亚洲象适宜栖息地和一般栖息地的分界线。

渡过元江干流对北移亚洲象回归适宜栖息地至关重要。对于亚洲象而言,元江流域虽然食物和水源丰富,但是隐蔽条件不好,不适宜长期滞留。北移象群渡过元江水系到达南岸,栖息地适宜性将大幅提升,并且更容易与其他族群交流,这对提高亚洲象种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渡过元江干流对促进“人象和谐”至关重要。对人类而言,亚洲象是猛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元江以北大中型城市密集,群众对如何与亚洲象和谐共处的经验不足,发生人象冲突的概率较高,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北移亚洲象群渡过元江干流尽快向南返回原栖息地,对人和象而言都是最好的选择。

渡过元江干流对后续亚洲象保护管理至关重要。从保护管理角度来看,北移亚洲象群渡过元江干流返回普洱或者西双版纳后,有利于对亚洲象种群实施集中管理。现阶段,以自然保护区为主,在适宜区域开展栖息地修复改造,构建安全防范设施,将亚洲象群稳定在相对固定的区域,是构建人象和谐的必要措施,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待亚洲象种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考虑采取科学调控手段,做好种群管理,防止发生大规模无序扩散,造成人象冲突加剧情况。

总的来看,对人和象而言,象群向南折返渡过元江干流都是特别重要的节点。眼下正值雨季,元江干流处于丰水期,水面宽、水流急,对于带着幼象的象群来说,自行渡江难度较大。如何协助象群安全渡江是一道难题。象群自7月27日向南返回至元江县境内后,指挥部就着手考虑帮助象群渡江的问题,制定了从水域和桥面渡江的两套方案。通过提前勘察地形,预判象群迁移活动路线,综合考虑象群的移动速度和活动节律,预设了适宜的取食、取水和休憩地点,并按照预设路线布设移动脉冲电围栏等安全防范设施,结合补食补水诱导、人工开路避开人口密集区等工程,最终协助象群到达适宜渡江的地点,顺利渡江,人象平安,使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谢谢!

彭斌: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要感谢各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如果有更多问题,下来之后,可以继续采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刚才,万勇局长介绍了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总体开展情况,杨应勇副书记介绍了护送北移亚洲象群南返渡过元江有关情况,各位专家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通过今天的发布,我们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为护送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江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象群顺利“南返”成果来之不易。

各位记者朋友,北移亚洲象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是一次科学探索亚洲象迁移规律的绝佳机会,是一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是一个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的经典案例,更是一个有序有力有效处置远距离、长时间、大规模群象迁移事件的成功样本。希望各媒体持续关注亚洲象的保护工作,充分的发挥各自媒体优势,生动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讲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