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1-02-01 15:00:00   【字体:

彭斌:

感谢张厅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2021年,请问云南财政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谢谢!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晓静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晓静: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期,我们已经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现在即将进入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省财政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2021年,省财政如何支持“三农”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积极拓宽“三农”投入的资金渠道。科学合理安排2021年投入规模,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地方政府债券、城乡用地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调剂资金、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等渠道扩大“三农”投入,同时,通过财政金融协同的有力措施,进一步发挥农业融资担保、农业保险、重点产业基金等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按照“建立全省统一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政策措施。安排省级专项扶贫资金77亿元、落实上海对口援助帮扶资金34亿元,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大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持力度。继续实行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扩大产业和就业帮扶资金投入比例,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实施“双绑”机制,持续增加脱贫人口的收入。此外,还将通过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以现有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等重要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支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安排500亿元以上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更多支持,支持农业生产发展,推进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支持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从“种子端”看,支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提升优良品种选育能力、建设一批制种基地;从“电商端”看,支持建设直采直销基地、规范发展直播销售等新业态、推广小包装,扩大电商销售额占农产品销售额比重;围绕10大产业安排10亿元资金,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按照“一流的产业基地+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的定位,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同时,强化政策措施,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落实生猪、肉牛等支持政策,加强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等措施,有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四是支持全面启动乡村建设。通过改革典型引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万个美丽村庄建设。加大资金统筹投入力度,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和37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对这些基础设施的运营建立起管护长效机制。

回答完毕,谢谢!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记者:

2021年,云南财政在支持“五网”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持续加快建设方面有哪些重点考虑和具体措施?

赵晓静: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持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我们有一个总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建设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2021年,云南财政将锚定加快建设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的目标不动摇,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速提质,全力服务保障“十四五”“五网”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好第一步,呈现新气象。

一是积极抢抓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机遇,继续加快推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继续安排120亿元,争取新增专项债券500亿元以上,支持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高质量建设,助力全省综合交通投资完成3000亿元以上的目标任务,努力实现12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里程力争达到1.1万公里。安排40亿元,支持渝昆高铁等铁路建设。安排5亿元,支持机场建设和航线培育。安排6亿元,用于国省道及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安排7亿元,支持德贡公路提质改造和孔雀山隧道建设,打通大滇西旅游环线关键节点,促进“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着力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加快推动“兴水润滇”战略实施。2021年,全省水利总投资规模计划增长35%、达到1000亿元以上。为推动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省财政将统筹安排250亿元以上,包括争取新增专项债券不低于200亿元、注资省建投(水投)公司16.3亿元提高水利建设市场化融资能力、新增安排省级预算20亿元,支持全省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美丽河湖建设、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及除险加固以及界河治理等“兴水润滇”工程建设。经不懈努力,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已获批延期,2021年,将筹措20亿元基金用于滇中引水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将通过增信融资、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有效拓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三是大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创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新局面。新增安排10亿元,并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和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资金,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数字”为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治理、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赋智、赋能、提质、增效。加快制定省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撬动市场力量参与投资建设。尽快出台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努力打造区块链应用示范标杆和产业发展新高地。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充分运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数字经济企业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于成功上市的数字经济企业,省级财政按规定给予资金奖励。

四是充分发挥资金和政策协同保障能力,加快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安排40亿元,支持巩固美丽县城建设成效;安排22.5亿元,支持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安排2亿元,支持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综合考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等测算因素,加大转移支付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地区的补助力度。安排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8亿元,优化奖励资金分配办法,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跨区域吸纳较多地区倾斜。会同住建部门加快建立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城市更新项目库,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建设。继续支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项目建设。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支持云南省“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各位领导好,我是云南日报的记者,请问张厅长,在2021年省财政在保障“三保”落实、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张岩松:

谢谢云南日报的记者朋友,这个问题很重要。提高县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能力,守住基层“三保”底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这个工作不仅在云南、在全国很多省份都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基层财力比较薄弱,基层财政收支运行比较困难,在“三保”方面压力比较大。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用治标的措施,还要用治本之策,这两年,云南省财政“三保”状况在一些地区逐步改善,在一些地区还是比较困难。两会期间,我们和一些基层人大代表就这个问题做了沟通。经过反复认真研究,现在有一些初步的想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措施。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实招、硬招。所以,我们初步计划从五个方面来做:

第一,下大力气、下功夫、拿出实招、真招和硬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这是治本之策。通过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通过经济发展、产业培育增强县级财力,提高县级财政增收。

第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出台财政税收增收留用及奖补政策,三年实施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县(市、区)在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政策评估,发现对大部分地区激励作用发挥不够充分。2021年,我们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另一方面加大财力下沉,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来充分调动州(市)、县(市、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央给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省级对下的转移支付力度也很大,但往往有治标的作用,真正治本需充分调度县(市、区)自我发展、自我激励的内生动力。

第三,实施保障清单制和标准化管理。对国家和省已明确的保障政策、范围、对象要列出清单,制定标准,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应保尽保,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同时,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一些县(市、区)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人员过多、绩效奖励标准过高、社保缴费存在缺口、县级项目配套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缓解县级财政支出压力,确保县级财政可持续。今年,中央提出的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基层特别是县级财政可持续,这种可持续不仅是能够按期偿付债务本息,同时要有足够的保障,这才是财政可持续的其中之意。

第四,加大县级财政预算的管理和资金管理。既要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更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规范。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够真正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果。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都在不断加强和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但少数领导干部财政法治意识比较薄弱,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仍然存在,财政资金的跑冒滴漏现象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要通过规范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把跑冒滴漏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第五,全面压实基层“三保”责任。细化实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刚才,我向大家介绍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实施方案里面应该是“1+15”,“1”是基本指导意见,“15”是15个领域的具体方案。云南省已经出了“1+9”,省级层面经过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同意之后印发,但这仍然是省级层面的指导意见,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实化。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政府都要明确自己的支出责任和事权。同时,省级、州(市)和县(市、区)政府要共同兜牢、兜实基层的“三保”底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云南目前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非一日造成,解决既要加快进度,又要保持力度,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省财政高质量、可持续。

谢谢大家!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2021年,请问财政部门将如何加强社会保障、改善民生福祉?谢谢!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邹宁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邹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感谢新闻媒体一直以来关注财政支持民生的工作。2021年,我们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支出5310亿元,占财政支出74%以上,力度不减。我从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

一是着力支持“稳就业促创业”。继续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筹措安排就业资金21亿元,加大对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稳定就业和就业技能培训的保障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采取线上、线下不同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技能提升,并给予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补贴,促进完成技能培训60万人次的培训目标任务。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地就业、返乡创业,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统计调查,强化就业岗位供需对接,对于职业介绍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给予奖励。通过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支持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继续支持省级创业园区升级改造,巩固就业扶贫成效。

二是全力保障困难群众需求。促进基本生活救助再保障,统筹安排22.5亿元,支持各地实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救助、流浪乞讨救助,并适时启动临时救助和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适时提高年度社会救助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再推进,安排4亿元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贯彻落实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措施,有效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养老产业,促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发展。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再深化,安排残疾人发展补助资金1亿元,深化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残疾人康复救助、残疾人就业创业、残疾人体育等12项基本服务措施。

三是大力推进健康云南行动。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需求,抓紧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各项资金需求。对所有疫情防控资金,做到全力保障、应保尽保,新增下达边境疫情防控资金10亿元,支持边境地区落实“外防输入”的要求,加强边境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医疗救治等重点资金保障工作。支持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安排35亿元奖补资金,对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给予奖励。支持实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省政府的部署,从2020-2022年省级财政支出100亿元支持卫生财政计划,今年,将继续支持这项计划,着力提升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短板弱项。支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按照“一院一策”原则量身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财政补助政策。对重大传染病救治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予以支持,加大资金力度,全力保障健康云南行动开展。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

请问,2021年财政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有什么具体措施和打算?谢谢!

  

云南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杨昆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杨昆:

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云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21年,省财政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从三方面抓好支持创新型云南建设工作。

第一,继续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投入力度。2021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新增安排科技发展资金10亿元,主要是围绕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数字云南”建设等发展重点,支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同时,支持重点传统产业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水平,比如,烟草、电力、有色金属等。

第二,积极支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2021年,安排59亿元从五个方面予以支持。一是支持若干户重大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二是支持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落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三是积极推进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四是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制”,突破制约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和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卡脖子”问题。五是推动特色区域创新升级,支持昆曲玉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红河弥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支持临沧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县市、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支持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第三,鼓励支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加大实施科技创建,确实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二是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计划”,培养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三是研究制定我省财政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四是落实好《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让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五是搭建企业创业创新平台,2021年,省财政安排了人才专项经费6亿元,重点解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营商环境。

我就简要回答这么多,谢谢!

  

春城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春城晚报记者: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为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我省出台了哪些减税降费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2021年有什么打算?谢谢!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苏建宏:

首先,感谢春城晚报记者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的关注。2020年,我们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2条措施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这些政策可以用“一减两降”来概括:

“一减”即减免相关税收,具体政策包括:一是落实有关疫情防控期间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2020年5月1日-12月31日期间产生的所得税可以延缓至2021年的首个申报期缴纳。二是对疫情期间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的商务楼宇、商场、市场和产业园区等出租方(含单位和个人),免租期间免征相应出租房产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主营业务为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业的纳税人自用房产免征全年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四是因疫情影响遭受重大损失或发生严重亏损,纳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核准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两降”即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降低社会保险费方面:一是免征中小微企业2020年三项社会保险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二是减半征收大型企业2020年2-6月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困难企业2020年上述三项社会保险费。三是对职工医保(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减半征收医保费、实施职工医保费缓缴以及延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政策。

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方面:减、免、缓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药品注册费、森林植被恢复费、民航发展基金、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文化事业建设费以及企事业单位减半征收2020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据统计,2020年1-11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86.66亿元,其中,2020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242.31亿元;2019年年中出台政策在2020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144.35亿元。分税费情况看,减税146.8亿元、降社保费223.12亿元、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16.74亿元。

通过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2020年1-11月,民营经济累计减税82.65亿元,占全部减税比重达56.3%。通过随机抽样选取的14592户企业进行减税降费优惠政策落实感受调查,企业在2020年的获得感较2019年有明显提高。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减税降费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政策宣传辅导,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深化效应跟踪分析,深入开展调研评估,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把该减的税坚决减到位,该降的费坚决降到位,不折不扣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持续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政策成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谢谢!

彭斌: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各位记者朋友,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十三五”以来,云南省财政系统提质增效、更加有力有为有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云南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各级财政部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谋划云南财政新篇章。今天的发布会亮点多多,干货满满,希望记者朋友充分地报道好、解读准今天发布会的各项重要内容,并一如既往的关心关注,宣传报道好全省的财政工作,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新闻媒体更多的正能量、好声音。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

     |      分享到: